浏览完整试题在一个快节奏、碎片化的媒介时代,网络文学的大IP与长尾IP现象并存。网络文学先是在付费用户中形成口碑,引发话题讨论,继而形成趣缘社区和粉丝群,再以IP形式打造品牌,多元开发,由此形成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粉丝经济。以“一源多用”形成“马太效应”,为整个网络文学产业链带来庞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增值,拓展了价值链。 最后,网络文学以跨文化传播方式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播半径,真正做到了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网络文学通过版权出海、模式出海、生态出海等模式,创造性地为当下跨文化交流、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出海作品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天道图书馆》、书写东方创世纪神话的《巫神纪》、以中式餐饮文化为依托的《异世界的美食家》等广受好评。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的书写也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数字时代的网络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在将传统文化融入青年亚文化、二次元文化创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非理性、情绪化等因素。这需要年轻的网络作家拥有更强的文化辨识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用先进思想、科学观念和现代审美对其进行分辨、过滤,去芜存菁,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融中华性、青春性为一体的具有全球价值的网络文学IP。 (摘编自李安《网络文学以年轻化叙事书写传统文化》,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的创作与传播离不开用户的同步参与和媒介通信技术。 B. 网络作家之所以拥抱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 C. 网络文学用户形成的趣缘社区和粉丝群推动网络文学形成口碑。 D. 网络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的书写是不断接受与不断进步的过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相关报告,非遗、国风题材和“国潮热”是近年网络文学创作中的热点与亮点。 B. 以“一源多用”形成“马太效应”,指网络文学的多元开发带来庞大的商业价值。 C. 网络文学通过版权出海、模式出海、生态出海等模式,开辟了一条跨媒介叙事渠道。 D. 数字时代的网络文化语境中,网络作家应拥有更强的文化辨识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画春光》以瓷器文化为底色描写了“玲珑剔透万般好”的瓷之精妙。 B. 《掌欢》状写了一道道传统美食,展现了“色香味俱全”的食之美妙。 C. 《芈月传》以女性为视角,塑造了具有强烈觉醒意识的女性英雄形象。 D. 《猎赝》以文物修复为题材,刻画了“千波刀”“随形补缺法”等技之巧妙。 4. 青春性和中华性是中国网络文学 鲜明标签。请结合材料分析“青春性”和“中华性”的具体体现。 5.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应承担起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请结合材料,谈谈网络文学如何更好地“书写”传统文化。 【答案】1. A 2. C 3. C 4. “青春性”体现:年轻网络作家,以年轻化叙事,与同样年轻的网络用户互动协作(或网络文学是“青年文学”,网络作家是“青年作家”,创作得到年轻用户的即时反馈、互动参与)。 “中华性”体现:网络文学作家在各类小说类型、故事题材上全面拥抱传统文化(或网络小说大多带有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 5. ①在各类小说类型、故事题材上全面拥抱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根”“脉”“魂”; ②打通全媒体运营的泛文娱产业链,开辟一条跨媒介叙事渠道,多元化传播传统文化; ③以跨文化传播方式拓宽传统文化传播半径,真正做到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 ④提高文化辨识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进行分辨、过滤,去芜存菁。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全面回顾了中国网络文学30年的发展,强调其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中的独特贡献。文章探讨了网络文学从早期的论坛模式到全产业链消费的演变,指出了其在涵养中华文化与新兴青年文化中的角色。通过例举《悟空传》《诛仙》等作品,展示了网络作家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同时,文本还分析了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多元途径,以及面临的认知与发展挑战,提出了提升文化辨识能力的建议。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主要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错误。根据原文“网络作家之所以拥抱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得益于作为‘根’‘脉’‘魂’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也与行业主管部门主流化、精品化的创作引导有关”可知,并非主要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 C.“趣缘社区和粉丝群推动网络文学形成口碑”错误。根据原文“网络文学先是在付费用户中形成口碑,引发话题讨论,继而形成趣缘社区和粉丝群”可知,“形成趣缘社区和粉丝群”与“推动网络文学形成口碑”的先后顺序颠倒。 D.“不断接受”错误。根据材料最后一段“网络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的书写也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可知,对传统文化不是一味“接受”,而是不断“纠错”和“更新”。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开辟了一条跨媒介叙事渠道”错误。根据第七段“网络文学通过版权出海、模式出海、生态出海等模式,创造性地为当下跨文化交流、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可知,结果对应的是“创造性地为当下跨文化交流、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而“开辟了一条跨媒介叙事渠道”对应的是第五段“打通了全媒体运营的泛文娱产业链”。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三段观点是“30年来 网络文学作家们在各类小说类型、故事题材上全面拥抱传统文化”。 A.《画春光》以瓷器文化为底色,体现了传统文化,可作为论据。 B.《掌欢》展现传统美食,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可作为论据。 C.《芈月传》以女性为视角塑造女性英雄形象,强调的是创作视角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就作家的创作而言,不能体现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