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之争。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是互相定位、互利共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资源宝库,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继承优秀文化基因、抛弃过时文化要素、增加新鲜文化内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文化资源强国。要通过挖掘和阐释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更好打造文化标识、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人民在厚重的文化资源中涵养丰沛的精神源泉、汲取丰润的精神滋养、构筑丰盈的精神家园。 文化贵在创新创造。创新创造不仅是文化的生命之键,更是文化的魅力之源。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只有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同时,只有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地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文化才能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归根到底要靠创新创造。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创新创造,要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激发人民由表及里、器韵俱佳、形神兼备的文化创新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强国。 世界文化缤纷多彩,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色和精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文明交流交融,坚持文化互惠互利,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海纳世界文化精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打造中国文化精品,提升中华文化魅力,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一条合理路径。 (摘编自张智《中国式现代化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人们除了追求物质财富外,对精神财富也给予了高度的期待,这是符合人性主体价值观的。 B. 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文化资源上厚植底色,还要从内容上增加新鲜文化。 C. 世界文化各有特色,新时代坚持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华文化魅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唯一路径。 D. 两则材料都着眼于新时代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材料一重在阐述做法,材料二重在分析原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使舆论场更复杂,新形势下建设文化思想内容强国迫在眉睫,主流思想舆论要发挥重要作用。 B. 人类早期受外力统治重外在需求,后转向追求内在价值,摆脱物的束缚,这完全得益于科技的发展。 C. 意识形态是文化核心,影响人们的思想与价值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 D.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只有让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相互定位、互利共存,才能更好利用优秀文化资源。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中恩格斯所强调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C. 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论衡·治期》 D.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4. 请梳理概括材料一 论述思路。 5. 李子柒的原创短视频《漆器》以故事化叙事的个性特色,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利用镜头语言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受到广泛好评。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李子柒这一短视频广受好评的原因。 【答案】1. A 2. B 3. D 4. ①材料一先提出问题: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等新的趋势; ②接着对这一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意识的自然回归两个方面并列展开论述。 5. ①李子柒原创短视频采用故事化叙事,富有个性特色,符合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个性化的需求趋势; ②《漆器》聚焦非物质文化,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滋养; ③短视频利用镜头语言展现传统文化之美,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使传统文化更具魅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深度。材料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论证了物质基础与精神需求的辩证关系,指出国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推动文化需求向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材料二则系统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路径,强调意识形态引领、传统创新转化和国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文化资源上厚植底色,还要从内容上增加新鲜文化”错误。材料二“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建设文化思想内容强国,厚植鲜亮的精神底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抛弃过时文化要素、增加新鲜文化内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文化资源强国”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厚植底色是并列关系,“增加新鲜文化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选项逻辑关系混乱。 C.“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唯一路径”错误。材料二“海纳世界文化精华……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一条合理路径”,可见文化交流互鉴是“合理路径”,而非“唯一路径”,“唯一”表述过于绝对。 D.“但材料一重在阐述做法,材料二重在分析原因”错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标题和内容可知,材料一重在分析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向及原因,材料二重在阐述建设文化强国的做法,选项对两则材料侧重的判断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