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6  2025-08-0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
2026届广西柳州市新高三模底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柳州市2026届新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蕴含了人们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追求,也彰显了国人群体标识的时代烙印。从实景实物到云览四方、从耳听目视到全身沉浸、从网红打卡到小众宝藏……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日新月异,不断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的总趋势。
精神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作为共同体存在的灵魂与纽带,它不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人性主体意识的自然回归。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恩格斯更为通俗易懂地指出,“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与宗教等等”。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精神生活就无从谈起。费孝通先生在译作《社会变迁》中强调,“当物质文化变迁时,精神文化也需随之而改变。”费先生认为,当丰裕经济来临时,人们自然要匹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旧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深刻剧变后,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日益祛魅,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不想被物化和异化,需要追求更为富足的精神文化的浸润,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由此,除了物质文明,如今的人们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给予高度的期待和孜孜的追求。
古希腊哲学认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外来力量统治着人,人们习惯用外在性需求的满足来定位个体的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对外在的关系中逐渐趋于主体,人们开始追求内在真实的需要和生命的灵性,希望充盈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摆脱自我物化和对物的依赖性。个体不再希望成为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而愿意成为具有文化主动运用和建构文化知识的能动者,期待借助精神文化感悟和描绘生活,欣赏和创造美,启发和传承智慧。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朝向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朝向文化强国迈出坚实一步,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人对文化深层次追求的主体意识的复归。新时代人们主体意识既包括思想也涵盖行动,既抽象也具体,人们希望通过劳动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也希望随之而来的是丰盈的精神财富,这是人作为主体价值的进一步显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需。
(摘编自管健《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向》)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在国家现代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影响和解释人类生活方式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包含思想、信仰、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在内的观念上层建筑,也即意识形态。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核。可以讲,意识形态直接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精神世界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首要的是举旗定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建设文化思想内容强国,厚植鲜亮的精神底色,使主流思想舆论成为人民精神成长的“推进器”、思想共识的“黏合剂”、道德养成的“风向标”。


浏览完整试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之争。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是互相定位、互利共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资源宝库,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继承优秀文化基因、抛弃过时文化要素、增加新鲜文化内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文化资源强国。要通过挖掘和阐释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更好打造文化标识、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人民在厚重的文化资源中涵养丰沛的精神源泉、汲取丰润的精神滋养、构筑丰盈的精神家园。
文化贵在创新创造。创新创造不仅是文化的生命之键,更是文化的魅力之源。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只有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同时,只有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地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文化才能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归根到底要靠创新创造。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创新创造,要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激发人民由表及里、器韵俱佳、形神兼备的文化创新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强国。
世界文化缤纷多彩,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色和精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文明交流交融,坚持文化互惠互利,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海纳世界文化精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打造中国文化精品,提升中华文化魅力,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一条合理路径。
(摘编自张智《中国式现代化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人们除了追求物质财富外,对精神财富也给予了高度的期待,这是符合人性主体价值观的。
B. 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文化资源上厚植底色,还要从内容上增加新鲜文化。
C. 世界文化各有特色,新时代坚持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华文化魅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唯一路径。
D. 两则材料都着眼于新时代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材料一重在阐述做法,材料二重在分析原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使舆论场更复杂,新形势下建设文化思想内容强国迫在眉睫,主流思想舆论要发挥重要作用。
B. 人类早期受外力统治重外在需求,后转向追求内在价值,摆脱物的束缚,这完全得益于科技的发展。
C. 意识形态是文化核心,影响人们的思想与价值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
D.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只有让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相互定位、互利共存,才能更好利用优秀文化资源。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中恩格斯所强调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C. 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论衡·治期》
D.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4. 请梳理概括材料一 论述思路。
5. 李子柒的原创短视频《漆器》以故事化叙事的个性特色,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利用镜头语言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受到广泛好评。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李子柒这一短视频广受好评的原因。
【答案】1. A 2. B
3. D 4. ①材料一先提出问题: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等新的趋势; ②接着对这一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意识的自然回归两个方面并列展开论述。
5. ①李子柒原创短视频采用故事化叙事,富有个性特色,符合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个性化的需求趋势;
②《漆器》聚焦非物质文化,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滋养;
③短视频利用镜头语言展现传统文化之美,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使传统文化更具魅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深度。材料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论证了物质基础与精神需求的辩证关系,指出国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推动文化需求向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材料二则系统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路径,强调意识形态引领、传统创新转化和国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文化资源上厚植底色,还要从内容上增加新鲜文化”错误。材料二“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建设文化思想内容强国,厚植鲜亮的精神底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抛弃过时文化要素、增加新鲜文化内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文化资源强国”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厚植底色是并列关系,“增加新鲜文化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选项逻辑关系混乱。
C.“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唯一路径”错误。材料二“海纳世界文化精华……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一条合理路径”,可见文化交流互鉴是“合理路径”,而非“唯一路径”,“唯一”表述过于绝对。
D.“但材料一重在阐述做法,材料二重在分析原因”错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标题和内容可知,材料一重在分析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向及原因,材料二重在阐述建设文化强国的做法,选项对两则材料侧重的判断颠倒。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
B.“这完全得益于科技的发展”错误。材料一提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对外在的关系中逐渐趋于主体”,但“完全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表述绝对,材料一还提到“精神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人性主体意识的自然回归”,可见人类对内在价值的追求还与社会进步、主体意识觉醒等相关。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中恩格斯的观点是“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与宗教等等”,即物质基础是精神生活的前提。
A.“仓廪实、衣食足”则“知礼节、知荣辱”,即物质充裕则精神丰裕,符合恩格斯的观点物质基础是精神生活的前提。
B.“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是先“足民”,再谈“礼乐”,符合恩格斯的观点物质基础是精神生活的前提。
C.“为善恶之行”“在于岁之饥穰”,“岁之饥穰”影响“善恶之行”,符合恩格斯的观点物质基础是精神生活的前提。
D.不符合,强调“德润身”与“富润屋”的并行,未体现“物质是精神的前提”,更侧重精神对人的滋养,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没有突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述结构的能力。
材料一共四段文字,由材料的出处可知该材料论述的话题是“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第二部分包含二、三、四段。
①第一部分先点明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接着指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的总趋势,先引出核心话题。
②第二部分:第二段先从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意识的自然回归两个方面总论这一趋势的原因。第三段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分析需求变化的基础: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强调物质基础是精神生活的前提;结合中国发展历程,说明物质满足后,人们必然追求精神富足以实现全面发展。第四段从人类主体意识发展分析需求变化的动力:对比人类早期重外在需求与现代重内在价值、主动建构文化的差异,指出新时代国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是“主体意识复归”的体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材料一提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日新月异,不断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的总趋势”,李子柒的原创短视频以“故事化叙事”的个性形式,突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刻板印象,符合人们对精神文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期待。
②材料一提出“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日益祛魅,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不想被物化和异化,需要追求更为富足的精神文化的浸润,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材料二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资源宝库,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精神财富”,李子柒的视频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展现漆器之美,漆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短视频实质是对“文化标识”的挖掘与阐释,让受众在观看中直观感受文化内涵,契合了人们传承智慧、充盈生命意义的精神追求。
③材料二提出“文化贵在创新创造”“只有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地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文化才能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李子柒的视频用“镜头语言”和“故事化叙事”对传统工艺进行现代转化,实现了材料中强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内核,又赋予其适应现代传播的形式,让古老非遗贴近当代生活,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使传统文化更具魅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台舞狮
何毓敏
师傅家的堂屋烛光点点,气氛庄严肃穆,香火坛下的八仙桌上,卧着一尊狮头。今天起,你就是董家班的弟子了,总共要学六六三十六套技艺,能吃苦不?师傅目光如炬,严肃地问。
能吗?我突然想起爹的话:从现在起,你是一个男娃,不能让师傅看出破绽,不能再在意女娃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我又想起爹的眼神,回答得斩钉截铁,声音洪亮。
能向历代狮王保证一辈子不放弃不?
也—能。想起自己的女儿之身,我回答得虽然也算坚定,声音却明显不如上一句洪亮。
师傅转过身去,对着狮头念了些什么,随后转过身来,将缝着粗麻布的簸箕戴在我头上,接着又推来一辆小孩高的四轮车,说,首先练合步,你舞狮头,四轮车跟狮尾,练到合二为一。
从此,狮头在手中摇来晃去,床单在身上披来脱去,人在八仙桌上翻上跳下,把春夏秋冬翻了一遍又一遍。三年下来,所有汗水凝聚成腾挪跳跃的力度和稳沉,我为自己学会代表高台舞狮最高技艺的九台踩斗感到骄傲和自豪。
高兴不知愁来到。一天中午,我忽然听到火急火燎的喊声,小华,你爹不行了,快走。
我一口气跑过五道山梁,大哥二哥都到家了,全部挤在爹的房间。刚到床边,爹就用微弱的力气伸出手,拉着我说,小华,你吃苦了。是爹有一件宝物,这件宝物要你们吃苦啊。爹的嘴唇哆嗦了一下,断断续续地说,以前你爷爷是这一带董家狮班的狮王。那时兵荒马乱,有一天国民党在兴隆镇抓兵,你爷爷知道得早,塞给你奶奶一个挎包,连夜带着狮班的弟兄参加了红军。那是1935年春天,爷爷一去就没有回来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送来烈士证书,才知道你爷爷已经牺牲了。你奶奶临终前让我从阁楼缝里摸出一个粗布挎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狮头,胡子贴的纯一色马尾,金黄色的狮皮,狮皮背面还绣着一个“董”字呢。爹用浑浊的眼睛扫视两个儿子,唉,你两个娃不争气,我这心不甘,只能让老三去女扮男装了。
爹颤颤抖抖地把狮头递给我。接过狮头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进行着一个庄严的仪式,隆重而肃穆。我要满足爹一个愿望,用爷爷传下来的狮头舞给他看。娘给我们敲点子咚咚锵、咚咚锵……大哥把一块花床单披在身上,装扮孙猴子。我和二哥把爷爷传的狮头狮皮披在身上,我摇狮头,二哥压狮尾,围绕八仙桌演给爹看。爹面如死灰的脸绽出笑意,面颊仿佛发出光来了,亮亮晶晶的。完成金鸡独立,我摇着狮头来到爹面前,发现爹的眼睛已经紧闭,眼角淌下两行泪……
爹下葬前的晚上,娘拿出狮头,说,就是这个狮头,你们三个娃没少受罪,这回演也演了,看也看了,你爹瞑目了,就让狮头陪他去吧。
我砰的一声跪在娘面前,说万万不能,这狮头是爷爷用命保下来的,爹绝对不想让它陪他去,你把狮头给我吧。给你,你都十八了,就知道狮子狮子,今后嫁给狮子啊?娘气得咬牙切齿……狮头被扔在地上。我小心翼翼捡起狮头,一把抱住娘,四行眼泪,滚滚而下。
葬了爹,我又回到师傅家。
两个月后,是师傅七十大寿。师傅师娘和师兄弟齐聚一桌。师傅举起酒杯,说,人过七十不登台,今天弟子们到齐了,商量一下董家班传班的事,看哪个合适?
师兄们都推荐我接班。师傅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举起酒杯说,好,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就举办仪式。
第二天大清早,师傅家院坝里挤满了乡亲,坝坎坎边的几棵树上都爬着小孩,热切期待着三十年的狮王传班盛典。咚咚锵、咚咚锵……师兄们敲打出热烈的鼓点,孙猴子和笑和尚不时做出逗乐、跳跃的动作,乡亲们掌声阵阵。堂屋正门口屋檐下安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摆了一把椅子。手捧狮头的师傅在大师兄二师兄的陪同下,迈着庄严的步子从堂屋香火坛走出来。走到八仙桌边,师傅庄严地将狮头端放桌上,在椅子上落座,大师兄二师兄像卫士一样站在两边。大师兄再次发令。接班仪式,正式开始。请德高望重的高台狮王,董明亮师傅传班,弟子董继华接班。顿时,锣鼓喧天,掌声如雷。我踩着欢快的鼓点,恭恭敬敬走到桌前,向师傅行三个叩首礼。礼毕,我站起身,师傅也从椅子上站起来,庄严地捧起狮头,郑重地传给我。就在我和师傅的手同时捧着狮头的一刹那,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大吼:不能交,不能交给她,她是女娃。这声大吼,犹如晴空霹雳,把满院坝的人劈呆了。我和师傅的手同时缩回,只剩下一尊狮头,孤孤零零躺在桌上。自从爹带我拜师那天起,我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我想过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想到是娘亲自揭开这个秘密。


展开余下试题那一瞬间,我忽然有一种舞狮落地反弹的轻快感,心里反而一下镇定了。我理了理身上的衣服,转身向屋里跑去。出来时,我换上那件最喜欢的玫瑰红灯草绒上衣,手里捧着爷爷传下来的那尊狮头。满院坝的人再次惊呆了。天,我的老天,真是个女娃,还自己带来个狮头。
师傅惊喜地盯着我手中的狮头,透露出一种喜出望外、久别重逢的眼神。走到八仙桌前,我将狮头端放在师傅的狮头旁,咚的一声跪下,说,师傅,从古到今,高台舞狮可能没有招过女徒弟,但古代就有木兰从军,如果我坏了规矩,任凭师傅发落,如果认了我这个女徒弟,请受弟子一拜。说完,空气瞬间凝固了,仿佛凝固了一千年,我在地上也跪了一千年。
许久,师傅一手捧起一尊狮头激动地说,乡亲们都来了,今天我就说几句。我们仡佬族舞狮,舞的是天下太平,求的也是天下和顺。大家看到了,我手上有两尊狮头,右手这尊,是这个女娃的爷爷、我的大师兄传下来的,从不太平的日子,用命保下来的。整个院坝鸦雀无声。师傅停了停,接着说,红军在遵义开会那年,大师兄带着我们董家狮班八个弟兄,参加了红军。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弟兄们在前线拼杀,七弟兄没能回来,活着回来的就我一个人。师傅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擦了擦泪,说,新中国成立后,天下太平了,回来后我就想,我肩头上有责任,董家狮班要拉起来,完成七个弟兄的愿望,把咱们仡佬族的民间绝技,一代代传承下去。
师傅把手中的两尊狮头高高举起,说,从古到今,历代狮王没有规定过什么性别,我认为呀,不用分男女,只要热爱,有本事就行。大家看到了,我师傅传下来的,大师兄用命保下来的狮头在这里,我传给弟子的狮头也在这里,今天我们大家来一起合计合计,这狮头该不该传?女娃一家三代人的梦想,大家说该不该圆?
该圆,一定要圆。院坝应声一片。这个班传了放不放心?放心,放心。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培养一个女狮王,大家说好不好?好!师傅眼神坚毅,庄严地将狮头交给我,全场一片沸腾。
从师傅手中接过两尊狮头时,我看见娘也在鼓掌,泪花在眼眶中闪动。从娘的泪花中,我看到两尊狮头,像两朵盛开的花儿,灿灿的。
(节选自《高台舞狮》,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回答师傅的两个问题时态度并不相同,表明“我”不怕吃苦,但对于女孩学习舞狮的未来比较迷茫。
B. 爹让“我”女扮男装去学舞狮,是爹希望传承家族舞狮传统的无奈之举,因为两个儿子不争气。
C. 娘反对“我”保留狮头并在传班仪式上揭露“我”的性别,主要因为她认为女孩不能从事高台舞狮。
D. 师傅提及董家狮班弟兄参加红军的经历,丰富了故事的历史纵深,赋予高台舞狮更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体以“我”的视角呈现,但在父亲临终回忆、师傅参加红军情节,采用他人视角,使叙事全面完整。
B. 开篇“烛光点点”等环境描写,营造出庄严的仪式感,与后文传班盛典的热闹形成对比,凸显传承的神圣性。
C. 在狮王传班盛典中,小说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传递出对舞狮技艺传承的责任感和仪式感。
D. 小说以“狮头”为核心结构线索,拜师时卧着一尊狮头,传班时两尊狮头并置,形成首尾呼应的闭环结构。
8.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我”在传班仪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9. 小说如何通过“狮头”的多重象征意义深化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意外与镇定:听到母亲揭露性别时,“我”虽震惊,但因早有心理准备而迅速镇定,体现出对身份暴露的坦然。
②决然与自信:换上红衣、捧出祖传狮头,以木兰从军自比,表明对技艺的热爱与传承的坚定信念。
③期待与忐忑:跪求师傅时,空气“凝固”的细节,暗示“我”对师傅认可的期待与对未知结果的不安。④感动与振奋:听到乡亲们的支持,感受到传承被认可的温暖,对未来充满信心。
9. ①家族历史和革命情怀的载体:爷爷用生命保护的狮头,承载看家族的历史故事,也承载着战乱年代的家国情怀。
②传统技艺的传承符号:两尊狮头代表仡佬族高台舞狮的技艺延续。
③打破性别偏见的象征:“我”以女性身份接过狮头,突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观念,象征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包容与新生。
④民族文化的精神图腾:狮头寓意“天下太平”“和顺”,将个人命运、家族传承与民族文化精神交织,深化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进步的主题。
【解析】
【导语】小说以“高台舞狮”为载体,借董继华女扮男装学艺,呈现传统技艺传承的性别困境与文化坚守。“狮头”象征家族血脉、承载革命记忆。叙事结合第一人称与历史闪回,融入家国情怀。师傅打破陈规,彰显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包容创新。玫瑰红与金黄色彩对比,凸显女性与传统技艺融合的可能。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C.“主要因为她认为女孩不能从事高台舞狮”错误。娘反对“我”保留狮头,说“给你,你都十八了,就知道狮子狮子,今后嫁给狮子啊”,并在传班仪式上揭露“我”的性别,主要是因为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女孩从事高台舞狮没有好的未来,会耽误终身大事,所以娘反对的行为核心是担忧女儿未来,并非因为高台舞狮人的性别观念问题。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与后文传班盛典的热闹形成对比”错误。“烛光点点”的肃穆与传班盛典的热闹并不构成对比,而是不同阶段传承仪式的呼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由原文“就在我和师傅的手同时捧着狮头的一刹那,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大吼……唯独没想到是娘亲自揭开这个秘密”“那一瞬间,我忽然有一种舞狮落地反弹的轻快感,心里反而一下镇定了”可知,听到母亲揭露性别时,“我”虽因是母亲亲自揭穿而意外,但因早有心理准备而迅速镇定,体现出对身份暴露的坦然。
②由原文“我理了理身上的衣服,转身向屋里跑去。出来时,我换上那件最喜欢的玫瑰红灯芯绒上衣,手里捧着爷爷传下来的那尊狮头”“如果我坏了规矩,任凭师傅发落,如果认了我这个女徒弟,请受弟子一拜”可知,“我”换上红衣、捧出祖传狮头,以木兰从军自比,表明对技艺的热爱与传承的坚定信念。
③由原文“说完,空气瞬间凝固了,仿佛凝固了一千年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6届广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