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 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 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 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2. 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 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 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 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3. 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 A. 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 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 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 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4. 材料一第⑤段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5.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答案】1. D 2. B 3. C 4. 可以互换。①第一方面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第二方面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 ②由点及面,由一个群体到整个社会的角度变化分析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5. ①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 ②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 ③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错,原文“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不是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对一切复杂现象”错误,原文“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对“复杂现象”不是“一切复杂现象”,选项说法绝对化。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错误,原文“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选项因果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