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胡克逐渐迎来了翻身的日子,他的名字突然成为科学史界最热的话题之一。2003年是胡克逝世300周年,科学史学者们云集于胡克毕业的牛津和他生前任教的格雷夏姆纪念这位科学家。许多人都呼吁,胡克的科学贡献应当为更多的世人所知。 (节选自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 材料二: 应该说,在与胡克的交锋中,牛顿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于1687年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巨著不仅为物理学和天文学提供了精密的数学工具,还彻底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使科学探索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的理论成为工业革命的基石,直接推动了蒸汽机、铁路等技术的创新,极大加速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胡克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他不仅提出了著名的胡克定律,还在显微镜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就,首次提出的细胞这一术语沿用至今,并通过对植物细胞壁的观察奠定了微生物学与病理学的基础。胡克的研究凸显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推动了科学启蒙的进程。他的诸多发明使得实验科学成为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支柱。 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回溯牛顿与胡克的争端,宛如在跨越时空见证当初的科学发展。两位学者之间的对立不仅是思想碰撞,也不只是意气之争,更是科学方法与知识产权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复杂博弈。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场300多年前的争端揭示了科学进步的复杂本质:伟大发现往往伴随着思想竞争与制度创新,科学不仅是发现真理的工具,更是塑造文明的力量。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科学方程式”《胡克VS牛顿:科学之争?意气之争?》)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克指责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时未提及自己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方面的贡献,这一指责的主要依据是两人交流的书信。 B. 胡克与牛顿就光本性进行了多番论战,但总体上胡克对牛顿的指责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公认,此后的胡克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 C. 瑙恩伯格教授认为,胡克并非像牛顿所说的那样只会靠猜想来沽名钓誉,他在证明ISL定律的过程中采用了几何证明的手法。 D. 虽然平方反比定律的发明权仍应该归于牛顿,但是当代许多科学史学者都呼吁,胡克的科学贡献也应当被更多世人知晓。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与胡克的交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无法问世。 B. 牛顿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对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C. 胡克的贡献不容忽视,他的实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现代科学体系的构建。 D. 牛顿与胡克的科学之争启示我们:伟大的科学突破往往离不开竞争与合作。 3. 请根据下面 文字与示意图,在横线处补写词语。 1679年胡克主动给牛顿写信,讨论他在《证明地球运动的尝试》论文中提出的行星运动受太阳吸引力影响的理论。牛顿在回信中画了一个假设:如果地球不存在,物体穿过地面继续下落,其轨迹沿着一个______直到地球中心(图a)。这个假设严重错误,立刻被胡克抓住。胡克回信指出,物体的轨迹类似于行星运动,应该是一个______(图b),这显示出他对行星运动的理解相当深刻。牛顿在第二封回信中承认轨迹不应是螺旋,但指出如果力保持不变,形成的轨迹将是一条不断旋转的______(图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