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第二,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伦理秩序。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行为秩序。伦理在网民的舆论表达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伦理的规制作用在于内化的伦理边界的形成。伦理边界形成普遍的约束力,就会成为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中,传统的伦理的作用消失殆尽,新的表达伦理尚未形成,网络公共空间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间,网络舆论表达就沦为失范的表达。构建与网络空间相对应的网络伦理规范,形成伦理边界,才能保障网络公共空间的有序发展。 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例如网络文明表达规范等等。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传统的公共空间也注重“慎独”的作用,但更为起作用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和舆论压力。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时空分离性使得直面的道德评价难以进行,使得在传统公共空间中居于次要位置的“慎独”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居于主导地位。以“慎独”为核心树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来维系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环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在匿名表达和时空分离的无人监督情境下做到理性的表达。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省己”和“修己”对于网络舆论表达主体也具有普适性意义,对于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范都具有规避意义。 网络舆论表达在舆论表达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表达方式、社会效果和影响范围上都有重大的突破。网络舆论表达在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失范的舆论表达使网络沦为失范的无序而没有理性的空间,消解了优势。当下需要尽快确立的是规则边界,即表达规则、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法律机制,以此来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从长期来看更为重要的则是伦理边界的形成,即表达伦理与表达伦理规范的形成,以内化的边界来指引表达行为,将会使有序表达走向自觉。 (摘编自秦雪冰《规则与伦理: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表达中存在的吐槽宣泄和语言暴力等现象伤害了网络舆论环境,严重的可能导致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 B. 技术性底线管理虽然能控制和封堵超越底线的网络舆论表达内容,但规定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仍不能改变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 C. 现实公共空间的表达行为较大程度上受到舆论压力和道德评价的制约,表达主体主要依靠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表达行为。 D. 网络空间中身体不在场的舆论表达主体很难感知舆论压力和直面道德评价,仅仅依靠伦理与道德很难对表达行为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相关的网络技术对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表达行为进行道德监督和道德评价,增强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B. 伦理在网民舆论表达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形成内化的伦理边界产生普遍约束力,从而促使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 C. “省己”和“修己”对于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范都具有规避意义,对于网络舆论表达主体也具有普适性意义。 D. 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就可以遏制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华莱士曾言:“一旦人们相信自己 行为不会被追到个人头上,他们就会变得不那么受社会习俗和戒律的约束。” B. 思想家洛克曾说:“真理不是靠法律教诲的,也不需要强力将它带入人们的心灵里。而谬误倒的确是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救助传播开来的。” C.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说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D. 新闻学家诺埃勒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会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某一观点无人或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脉络。 5. 在网络平台,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请结合文本分析网络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1. B 2. D 3. A 4. ①开篇提出问题,指出技术性底线管理存在局限,并指出根本出路在于确立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 ②其次,分别论述规则与伦理双重边界的构建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③最后,总结强调治理网络舆论表达失范问题,当下靠规则约束,长期需伦理涵养。 5. ①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网络暴力等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 ②网络空间是虚拟公共空间,身体不在场的舆论表达主体很难感知舆论压力和直面的道德评价,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原有的作用。 ③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中,传统的伦理的作用消失殆尽,新的表达伦理尚未形成,网络公共空间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间,网络舆论表达就沦为失范的表达。 【解析】 【导语】这篇议论文聚焦网络舆论表达失范问题,采用“问题——对策”的递进式结构。作者首先指出网络舆论的双刃剑效应(民主渠道/表达失范),接着批判技术管控的局限性,进而提出“规则+伦理”的双轨治理方案:短期通过刚性规则(法律/监督机制)建立边界,长期依靠柔性伦理(慎独/省己)培育自律。论证中巧妙对比现实与网络空间的差异,凸显网络匿名性对道德约束的消解,最终回归“他律转向自律”的核心主张,体现了社会治理的辩证思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仍不能改变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错,原文的表述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选项表意扩大范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D.“建立起……就可以遏制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错,由原文“当下需要尽快确立的是规则边界,即表达规则、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法律机制,以此来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可知,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是必要条件,选项的表述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