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  2025-08-0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河北省保定市两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两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式开幕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不仅让哈尔滨获得“双亚冬之城”的美誉,也带动当地冰雪经济“热度爆表”。无论是在老牌的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还是在冰雪嘉年华、大雪人广场等网红打卡点,市民游客让冬日里的哈尔滨迎来独特的暖意和高光。不受限于赛场的边界,这场体育盛宴不断释放溢出效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热”引擎。
体育赛事历来具有激活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活力的巨大能量。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从愿景成为现实。北京延庆、河北崇礼等冬奥会赛事的举办地,将体育流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量,“冰雪+”消费场景不断涌现。1996年哈尔滨举办第三届亚冬会以后,亚布力随之声名远扬,摇身一变成为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放眼全球,美国盐湖城、俄罗斯索契等“小城”,无不通过举办冬奥会等赛事吸引全球流量,成为国际冰雪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体育赛事的激情与荣耀,鼓励更多人爱上冰雪、享受冰雪。
我国冰雪资源南北分布不均,但体育赛事对冰雪运动的推广,可以缩小地域差距、实现双向赋能。一方面,随着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南方人爱上冰雪运动,爱好者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乘高铁、“打飞的”奔赴雪场不再罕见,某平台提前预订滑雪酒店的用户有九成来自南方城市;另一方面,“北雪南移”渐成趋势,一些南方地区兴建的高山滑雪场、室内滑雪场,让本地消费者就近体验“白色的快乐”。越过山海关、跨过秦岭淮河,一声“开板”,汇聚南北烟火气,带动冰雪经济“节节高”。
从专业赛事到大众体验,支撑冰雪经济繁荣景象的是庞大的产业集群。全世界每卖出100双滑雪手套,有80双来自山东嘉祥;河北张家口已形成完整的冰雪装备产业链,涵盖滑雪板、滑雪服到造雪机、索道等各类装备;一台产自哈尔滨的智能滑雪机,让人们在气温超20℃的深圳也能体验滑雪乐趣;浙江宁波一家曾经以出口为主的滑雪板公司,近几年国内订单量迅猛增长,超出了经营者的预料……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带动地区协同发展,“冷资源”真正撬动了“热产业”。
冰雪市场蕴含的潜力巨大。预计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当“尔滨”遇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代表团,冰雪赛事的辐射也将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金蛇贺岁,银装素裹,冰天雪地里升腾着消费的热劲,洋溢着发展的信心,冰雪经济的“燃冬”必将烧得更旺更久。
(摘编自王钟的《万众奔赴体育盛宴 见证冰雪经济“燃”起来》)
材料二:
当前,冰雪运动的热潮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了火热态势,在广东深圳的室内冰雪世界、新疆阿勒泰的将军山滑雪场、北京的什刹海冰场……截至2024年4月,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参与率超过22%。冰雪运动的广泛普及,有力推动了相关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项目、民俗冰雪活动、冰雪观赏体验、陆地冰雪运动等冰雪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作为冰雪经济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冰雪运动不仅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产品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浏览完整试题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当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冰雪资源开发起步较晚,整体资源利用潜力仍未完全释放。例如大兴安岭的雪域森林、大庆的温泉资源和佳木斯的冰冻湿地,虽具备独特的自然优势,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产品设计较为单一以及市场推广力度稍显不足,这些地区的冰雪资源利用尚未与冰雪经济发展有效结合。
在一些热门冰雪旅游景区,如冰雪大世界,虽然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游客高峰期,部分游乐项目和卫生设施的配置仍无法充分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整体体验。此外,智慧化服务设施的普及和应用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数字化进出园和智能导览系统等方面,亟须更多创新与投入。
2024年以来,冰雪行业相关人才的需求增幅较为显著,尤其是冰雪运动教练的需求增长尤为突出。然而,由于冰雪行业的地域性、季节性特征,专业人才供给尚不足。以冰雪雕刻为例,黑龙江省从事冰雪雕刻艺术的专业人员约1000人,业余从业者约有3000人左右。每逢冰雪季,冰雕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对专业冰雕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然而,一方面冰雕工作条件艰苦且季节性强,除了寒冬“无工可做”,导致很多冰雕师都是短期兼职;另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作品的高级冰雕师数量有限,虽有着“日赚千金”的较高薪资,但仍面临“一人难求”的供需失衡现状。”
(摘编自吴少辉等《冰雪经济“热”力无限》)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赛场有边界,但亚冬会的溢出效应,颠覆了哈尔滨传统的热度,冰雪流量促成了其“热度爆表”。
B. 盐湖城等“小城”成为国际冰雪旅游重要目的地,无一不是通过举办冬奥会等赛事吸引流量。
C. 南方人爱上冰雪运动,北方人传导冰雪激情,让地域差异缩小,为该项运动的推广双向赋能。
D. 金蛇贺岁,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在传统文化的加持下,带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持续火热,使人们享受其中乐趣的同时,也在有力推动我国冰雪经济的发展。
B. 呈现火热态势的冰雪运动释放红利,激发多业创新活力,促进消费经济蓬勃增长。
C. 黑龙江部分地区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D. 冰雪运动发展需服务更新,兼顾当前与长远、现实与未来,应着力探索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3. 下列对两则材料关于冰雪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宏观视野,论述了中国冰雪经济在体育盛会的助推下蓬勃发展。
B. 材料二以发展眼光,分析了冰雪运动火热背后的发展短板,引人思考。
C. 材料一按照总-分-总结构开展论述,材料二用并列式对发展短板进行论述。
D. 材料二中释放资源利用潜力的问题,在材料一第三段得到了全面明确的回应。
4. 通过上面的两则材料,你对于冰雪经济“北雪南移”,“冷资源”撬动“热产业”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 某文创团队运用DeepSeek设计了一项线上冰雪运动流程,请用简洁 语言说明三个流程的设计意图。
①冰雪项目导览(对冰雪运动初步了解)——②虚拟教练(学习冰雪运动技能)——③沉浸式体验(虚拟社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 戏 (节选)
沈从文
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掼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展开余下试题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 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 “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D. 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 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 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 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8.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 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朦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
10. 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 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 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 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 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 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 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展开余下试题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2)《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鲜明对比,揭示了军中官兵待遇悬殊 社会现实。
(3)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20.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1.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 。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大千先生谈绘画时说:一个成功的画家,画的技能已达到化境,也就没有固定的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画得熟练了,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学的人,仍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干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保定”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