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新质生产力是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量的生产力,创新是关键。首先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功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尤其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首先,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先进产业集群,是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其中,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是优先事项。其次,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最后,谋划扶持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那些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且具有高成长性、先导性、颠覆性的未来产业。 (摘编自张乐《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数字时代科学技术的质变、创新和进步而产生的,代表了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B. 人类社会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之前,算力是信息技术领域独有的,其他行业基本上不涉及。 C. 新质生产力通过新兴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其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 B. 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就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导权。 C. 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 3. 下列关于材料二中新质生产力所需的人才要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流的创新人才可以从科技创新主力军中发现和锻炼,并有意识地培养。 B. 战略科学家的培养需加强党和国家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导和指导。 C.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进行。 D. 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人力资源。 4.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何区别?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进行分析。 【答案】1. D 2. B 3. C 4. ①本质属性: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为本质属性,传统生产力则不强调这一点。 ②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的交叉融合,实现生产效率的指数级增长;传统生产力则更多依赖于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 ③发展导向:新质生产力致力于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工业化则往往伴生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5. ①在人才方面,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②在创新方面,加强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功能。 ③在产业方面,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论述,从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本质和绿色特征,突出其与传统生产力的本质区别;材料二则聚焦人才和创新两大关键要素,提出具体发展路径。两则材料逻辑严密,既体现理论深度,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共同构建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完整认知框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错,张冠李戴,由原文“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可知,“推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关键环节”,选项弄混了“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就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导权”错,材料二仅表明“创新驱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才驱动,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主导权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就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掌握主导权,还需要其他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