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今天我们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进而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 材料二 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新时代,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左传》中记载了子产拒绝用珍贵玉器来祭祀的故事,因为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怎么能用“天道”来影响和决定“人道”呢?人的主体性,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米越丰富。 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在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只有把天性和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论语》记载,孔子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冷言冷语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人文精神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冯胜君《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诸如“《书》以道事”,蕴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 B. 中国古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是古圣先贤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研读典籍,有助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 C. 中国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古圣先贤深邃的思想,而人文精神是中国丰富而悠久的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最重要方面。 D. 人文精神在强调修身时,不仅要求承认和尊重人格和尊严,还要求有机结合天性和修养,这样才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 A. 《孟子》中“四端”“玉行”的阐述,西汉王褒等入“道德仁义礼”的体系构建等哲学思想,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B. 《道德经》和《庄子》共同构建起了“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展现那个时代关于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 C. 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从古籍入手,传承和弘扬好人文精神,做好归纳总结和提炼升华,才能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和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强化。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列举了经、史、子、集四大类中国古籍的代表作品和思想,论证了儒家经典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之大。 B. 材料一作者从再思考古圣先贤古籍、构建中国本位的学术范畴和话语、利用古籍构建道德哲学三方面论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 C. 材料二从个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人文精神强调修身、要求包容和提倡大爱,条理清晰。 D. 材料一、二均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用先贤的众多实践和理论成果,论证了古籍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材料一作者指出中外学者存在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的现象有什么作用? 5. 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在新时期进行古籍研究的现实意义。 【答案】1. C 2. A 3. A 4. ①提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缺乏文化自信和中国本位意识的问题,破立结合,让论述更有针对性。②强调挖掘古籍中的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 ①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②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③帮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④提高自身修养,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⑥促进国际间在人类共同命运大事上合作共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 .“最重要方面”错误,原文是“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没有说“最重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展现那个时代关于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错误,原文是“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缺少限定成分“一定程度上”。 C.“只有……才”错,原文是“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选项说法绝对化。 D.“西周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强化”错误,原文是“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可知,人文精神得到强化是在春秋时期。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论证了儒家经典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之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可知,应该是说明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