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22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水边快乐游玩,在求雨坛上吹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是:______,______。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称为“四美”,然而在人生中往往“四美难并”。《游园》中杜丽娘不由感叹“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二、文言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3.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比及三年:等到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B.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仁爱 C. 乃中《经首》之会:合乎 族庖月更刀,折也:众 D. 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吾与点也:赞成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下列句子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然后从而刑之 ④然后驱而之善 A. 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 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 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 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6.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鼓瑟希 B. 为长者折枝 C. 技盖至此乎 D. 若不阙秦 7.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行有余力(做) 吾道一以贯之(学说、主张) B. 非尔所及也(比得上) 轻裘(皮衣) C. 敝之而无憾(用坏) 冕衣裳者(戴礼帽) D. 见之,虽少,必作(站起来) 过之,必趋(快走)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 吾与点也 与:赞成 C. 夫子喟然叹曰 喟:叹息 D. 如会同,端章甫 端:礼服 9. 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夜缒而出,见秦伯 A. 今急而求子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吾恂恂而起 D. 黑质而白章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②④/③/⑤/⑥ C. ①/②④/③⑥/⑤ D. ①③/②④/⑤/⑥ 11.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何厌之有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
浏览完整试题12.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B. 视为止,行为迟(被动句) C.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 D.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 13.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②三子者出,曾皙后 ③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⑤弱固不可以敌强 ⑥然后从而刑之 ⑦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A. ①④⑤/②⑥⑧⑨/③⑦⑩ B. ①④⑤⑩/②⑥⑧⑨/③⑦ C. ①④⑤/③⑩/⑦/②⑥⑧⑨ D. ①③④⑤⑩/②⑥⑧⑨/⑦ 1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一致的一项是( ) A.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籍吏民,封府库 间至军中 C. 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沛公欲王关中 D. 素善留侯张良 项伯杀人,臣活之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 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D. 阙秦以利晋 阙:失去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而不王者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17. 下列句中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B. 许之 许:答应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三、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 (摘编自格非《记录与超越》)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文学的功能在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B. 在中世纪,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从总体上来说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 C. 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所以吴越名流不再需要梦幻的作品。
展开余下试题D.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 2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想了解十八世纪以前宗教和权贵对文学的束缚及影响,《荷马史诗》应是可供参考的书目。 B. 文学作品的内容无须都要获得理性的证明,其中超越现实的创作往往能给予读者心理上的和解和满足。 C. 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受到欧洲文学变革的影响,过分强调文学的作用,放大了文学的功能。 D. 小说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21. 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作品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或“个人经验”为主一项是( ) A. 薄伽丘的《十日谈》 B.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C.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D.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34分) 2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 罢工,反对我。 ②去年,我市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大三学生的招聘 。 ③(向大海)你这么只凭 ,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④这座楼本来就是一座“豆腐渣工程”,如果再在这破烂的楼体上乱挖乱建, 出现裂缝,后果将不堪设想。 A. 鼓动 意向 意气 一旦 B. 鼓动 意见 义气 一旦 C. 鼓吹 意向 意气 一经 D. 鼓吹 意见 义气 一经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②顺应天时地利,中国人传承出一整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依二十四节气安排日常生活及农业活动,这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奉为圭臬。 ③毋庸置疑,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走红,说明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人们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④作为金融业较发达的地区,佛山金融入才缺口依然存在,市金融办正着手推进金融入才招揽工作,“佛山版”金融引才方案已是呼之欲出。 ⑤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市政设施完善、住宅群落整齐,却万人空巷,这是当地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大搞房产开发的后遗症。 ⑥江苏卫视春晚亲民之际,不仅请来了炙手可热的网红少女傅园慧登台演绎洪荒之力,还开放热线允许观众在直播时来电发表意见。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很少见到他们______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 ),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所谓“《春秋》谨严”,即是叙事艺术的庄重矜持,因此《春秋》依旧带有上古史学正襟危坐的美学风格。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曲跌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这种文学上的闲笔、侧笔看似闲情逸致______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2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动声色 心理 置疑 轻描淡写 B. 不动声色 心灵 质疑 云淡风轻 C. 不苟言笑 心灵 置疑 云淡风轻 D. 不苟言笑 心理 质疑 轻描淡写 2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 B.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C. 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 D. 由于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26. 文中画横线 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左传》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B. 《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产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C. 《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凸显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D. 《左传》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转化为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27. 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①言简意深的语言,可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②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③它从生活中来,但经过了作者的提炼和加工。 ④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应精炼。 ⑤例如《雷雨》里有一段对话,通过一“嗯”一“哦”,生动地表现了周朴园的伪善和鲁侍萍的刚强。 A. ②③①④⑤ B. ②④③⑤①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③②⑤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____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_____的人物来说,( )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的。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_______。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登上了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的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______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徒四壁 闻名于世 不忍卒读 莫名其妙 B. 一无所有 闻名于世 不堪卒读 莫名其妙 C. 一无所有 闻名遐迩 不忍卒读 神乎其神 D. 家徒四壁 闻名遐迩 不堪卒读 神乎其神 2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登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B. 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C.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登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展开余下试题D.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3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B. 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C. 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D. 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3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是很熟悉的,被列入天津市首批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曹禺故居纪念馆已对外开放。 B. 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厚,演戏老到,张弛有度,凸显了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C. 郑榕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他用了近50年左右的时间来对“周朴园”这个人物角色进行研究和总结。 D. 戏剧《雷雨》中周朴园的一句“无锡是个好地方”,成了无锡对外城市形象的宣传用语。不过,这句话被译为“Wuxi is a good place”后出现在了锡城出租车的显示屏上,这引发了诸多网友和市民的关注与争议。 3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国的慈善事业刚起步,注重筹募善款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应当致力于慈善文化和慈善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盯着数额。 B. 在说书这一行,单田芳可谓世家出身,父亲、母亲都是书曲艺人。他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仅成为当代“评书四大家”之一,更创下了“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声名。 C. 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D. 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到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3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B.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D.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茅草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34.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 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 “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 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3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 , , 。 。 , 。而且我相信, 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A. ①⑤②④③⑥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③⑥④②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和庄子同为擅长辩论的学界 ,两人不但同时,而且所处之国相去也并不遥远,非但没有谋面,甚至在各自著作中也从不提及对方,缘何?孟子以儒之正宗自居,庄子则是批儒的 ,庄子缘何不批孟子?庄孟不见面,不相互评论,当与其个人追求有关。孟子肩负“舍我其谁”的天命之感以匡救天下,庄子则以“ _________”的方式隐于世间,道不同不相为谋。学术渊源的契合性,似乎也可为二者“不相攻击”提供参照。庄子之学固然承接老子,但就义理而言,同儒家多有契合。庄子批儒,批的是“假儒”,孟子对于这样的真儒,自然无须臧否。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隐士的庄子,道德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庄孟二人是有机会见面的,但孟子本性不喜欢和人家往来,彼此学问又不同,就不会见了。更何况,庄子脾气古怪,——性情同样高傲的孟子,难道会主动去吃闭门羹?此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孟子同告子、庄子同惠施,皆是 _________的“绝妙搭档”。既然二人各自都找到了“知己”,何必再找“第三者”? 3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楷模 马前卒 急流勇退 经天纬地 B. 翘楚 马前卒 见好就收 经天纬地 C. 楷模 急先锋 见好就收 天造地设 D. 翘楚 急先锋 急流勇退 天造地设 3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孟子对于这样的真儒,自然无须臧否。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庄子,隐士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B. 对于孟子这样的真儒,自然无须臧否。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隐士的庄子,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C. 对于孟子这样的真儒,臧否自然无须。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隐士的庄子,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D. 对于孟子这样的真儒,臧否自然无须。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庄子,隐士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3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鲁大海,你现 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我在那家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人挺好,每月工资也有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 带工老板拿着一叠叠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 D. 在记忆中,这里的野花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