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所治愈的疟疾患者不计其数。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这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说。 在中国乃至全球,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家喻户晓。半个世纪以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最终影响了世界。 而屠呦呦却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青蒿素是举国体制的结果,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屠呦呦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也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医药在国际医疗健康领域中的一项原创,更折射出一代中国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那就是他们对于国家任务的责任与担当。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总结成‘青蒿素精神’: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廖福龙说。 毋庸讳言,历经半个世纪,青蒿素对全球疟疾防治功不可没,但其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仍模糊不清。尤其是青蒿素的抗药性,是屠呦呦一直关心的问题,也是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找出青蒿素作用机理,破解其耐药性,以及如何扩大青蒿素类药物的适应症。”廖福龙说。 欣喜的是,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采用化学生物学方法,研究血红素激活青蒿素的过程,发现激活的青蒿素可与疟原虫的100多种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并使之烷基化,破坏疟原虫的诸多生命过程,从而杀死疟原虫。这个血红素激活的多靶点学说已得到国际抗疟学界的认同,对揭示青蒿素抗疟的深层机理、耐药现象并促进更有效的临床用药等意义重大。 (摘编自付丽丽《消除疟疾,“中国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没》,《科技日报》2022年4月5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开始为了研究抗疟药物,屠呦呦收集了上千个方药,并从其中上百个方药中提取药物,但是这些提取物的抗疟效果并不明显。 B. 屠呦呦和同事们从青蒿这一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中找到了突破口,并且勇敢地做临床试药志愿者,结果证明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明显。 C. 当前全球疟疾死亡率已经下降了一半,中国也通过了消除疟疾认证,这些奇迹完全是依靠青蒿素神奇的医疗效果而实现的。 D. 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团队查阅大量的文献,后来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了启发,说明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丰富广博。 B.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抗疟药,直到70年代才有了重大突破,又经过80年代,直至到21世纪,对青蒿素 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C.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举国体制的结果”,这既体现了科学家淡薄名利的精神,也充分肯定了国家制度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D. 青蒿素对全球疟疾防治功不可没,但是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其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这说明科学家们过去对青蒿素的研究能力不足。 3.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分别用了“我”“我们”两种人称,以此来说明在“青蒿素”的发现研究过程中既有个人的发挥,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 B. “这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指出了“青蒿素”的成功让中医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C. 材料二多次引用了同事的话,不仅总结了“青蒿素”研究发现的重大意义,还说明了对“青蒿素”的研究仍在不断地深入。 D. 两则材料都引用了大量的数字,有的记录了青蒿素研究的时间节点,有的统计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成果数据,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 4. “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是“青蒿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 通过阅读有关“青蒿素”研究历程,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有关科学发现的内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后来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