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爱德华·L.伯内斯在他极富前瞻性的《舆论的结晶》(1923)一书中举了这个例子。某酒店的所有者咨询一位公共关系顾问,他们问,怎样才能提振酒店的声望,从而改善生意。在没那么精致的年代,答案可能是雇个新厨子、升级管道系统、粉刷房间,或是在大堂装个水晶吊灯。公关顾问的手法则迂回得多,他向管理层提议举办一场三十周年庆典。为此,一个委员会成立了,成员包括一位杰出的银行家、一位社交名媛、一位著名律师、一位有影响力的牧师,然后又安排了一场“事件”(比如说宴会吧)来吸引社区的注意,让大家意识到酒店对社区做出过多么杰出的贡献。庆典举办了,照片拍了,事件被广泛报道,目的达成。这场庆典就是个伪事件。 (摘编自丹尼尔·布尔斯廷《幻象》,符夏怡译) 材料二: 刘海龙:我们今天看到的伪事件,和布尔斯廷的时代相比,已经升了不知道多少级了。他批判的一些现象,我们现在都觉得不太值得去批判了。 但他说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伪事件是为了传播被制造出来的,所以传播和流量是最重要的。同时他认为伪事件会催生出更多的伪事件,我们今天也同样存在,出现所谓“自我制造的新闻”,就是先造一个谣,然后再辟谣,用这种方式可以赢两次,可以有两次被关注。“新型的伪事件”具有一些特征,包括情绪的煽动,经常截取一个片段、一个画面的一小部分,然后无限地放大。 布尔斯廷把伪事件的出现归结为心理因素,认为受众特别喜欢看这些戏剧性的、吸引眼球的东西,最后沉迷其中。我觉得布尔斯廷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仅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解释,没有看到背后的复杂因素,单纯去责备受众,指责受害者。 方可成:我非常同意。布尔斯廷怪大家的期待过高,这种心理学的解释也有道理,但像刘老师说的,它只是拼图中的一块,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短视频出现,显然不只是因为我们渴望,它就自己蹦出来了,背后一定有技术的发展与支持,有很多聪明的人在开发,在拍摄,在写脚本,这是他们共同制造出来的。 我觉得略显遗憾的是,布尔斯廷没有更多地论述生产者还有传播渠道在里面发挥的作用,而是过多地强调我们作为消费者、接收者的角色。 (摘编自《刘海龙、方可成谈<幻象>》)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布尔斯廷认为:新闻是由上苍制造的,新闻人只不过是忠实的记录者,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 B. 20世纪,有进取精神的新闻记者对鲜为人知的事件添油加醋或者揣测未来的惊人事件,让报纸塞满新闻。 C. 布尔斯廷所称作的“伪事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被人工合成的,是人们的固有经验无法感知的。 D. 刘海龙认为布尔斯廷批判的一些现象,现在都觉得不太值得批判了,这主要是因为伪事件已经升级了。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内外公共事件报》编辑的解释,反映出当时的新闻报道,并不是以人们对新鲜事件的期待为目的。 B. 在亚瑟·麦克尤恩看来,那些能让好编辑愿意付印又能引起读者反应,新鲜或者惊人的事件就是新闻。 C. 人们对待“新闻”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人们的期待毫无节制,超出了现实世界所能提供的限度。 D. 刘海龙、方可成一致认为,布尔斯廷是从个体心理、背后技术支持角度来解释伪事件的出现的。 3.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新型的伪事件”的一项是( ) A. 个别的网络账号管理者做戏套路足,表面上“无意造谣”“不小心获得高流量”,在事件反转后又第一时间转发辟谣信息。 B. 针对网上狗咬人的视频,有人故意只剪切人们驱赶狗的部分,忽略“狗咬人”的部分,意图煽动爱狗人士情绪,激化矛盾。 C. 近日,兰州大学一位老师,上课时用课件展示了一个错误观点并进行批判,但被学生恶意截取并转发,断章取义成老师的观点。 D. TFBOYS在西安开演唱会,就有自媒体说你看这边在发洪水,那边在声色犬马,他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让大众觉得愤怒。 4.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说“这场庆典就是个伪事件”。 5. 当下伪事件常常以短视频的方式出现,请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 B 2. D 3. A 4. (1)这场庆典不是自然发生 ,它是由公共关系顾问一手策划的。(2)这场庆典主要是为了被报道或被再现,引起社区的注意,提高酒店的声望。(3)庆典举办了,事件被广泛报道了,达成了宣传酒店的目的。 5. (1)受众心理:受众有期待心理,期望看到有趣的新鲜事。(2)生产者:为了满足受众需要,生产者共同开发与制造。(3)传播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传播渠道。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鲜为人知的事件”错误。由原文“给众所周知的事情添油加醋,或是揣测未来的惊人事件”可知,新闻记者对众所周知的事件添油加醋,选项曲解为“鲜为人知的事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布尔斯廷是从个体心理、背后技术支持角度来解释伪事件的出现的”错误。由原文“布尔斯廷把伪事件的出现归结为心理因素”可知,布尔斯廷是从个体心理角度来解释伪事件的出现的。“背后一定有技术的发展与支持,有很多聪明的人在开发……”是方可成的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新型的伪事件”的特点是,新的人工合成新鲜事淹没了我们的经验,事件不是自然发生的,它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某人计划、安排或引起了它。 BCD三项均符合“新型的伪事件”特点。 A属于布尔斯廷提出的传统伪事件。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概括文章内容 能力。 依据“伪事件不是自然发生的。它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某人计划、安排或引起了它。一般来说,它不是火车失事,也不是地震,而是一场采访”可知,“新型的伪事件”的特点是,事件不是自然发生的,它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某人计划、安排或引起了它。 这场庆典的目的是“怎样才能提振酒店的声望,从而改善生意”,由“为此,一个委员会成立了,成员包括一位杰出的银行家、一位社交名媛、一位著名律师、一位有影响力的牧师,然后又安排了一场’事件‘(比如说宴会吧)来吸引社区的注意,让大家意识到酒店对社区做出过多么杰出的贡献”因此“公关顾问的手法则迂回得多”可知,事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公共关系顾问一手策划的,主要是为了被报道或被再现,引起社区的注意,提高酒店的声望,符合新型的伪事件”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从原文“庆典举办了,照片拍了,事件被广泛报道,目的达成。这场庆典就是个伪事件”可知,这场庆典的目的就是宣传酒店,庆典举办,事件被广泛报道,达成了宣传酒店的目的,符合新型的伪事件”特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人们有许多过分的期望,其中最简单的一项,是以为世上有无尽的新鲜事”“受众特别喜欢看这些戏剧性的、吸引眼球的东西,最后沉迷其中”可知,受众有期待心理,期望看到有趣的新鲜事,短视频的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受众期待。 依据原文“ 短视频出现,显然不只是因为我们渴望,它就自己蹦出来了,背后一定有技术的发展与支持,有很多聪明的人在开发,在拍摄,在写脚本,这是他们共同制造出来的”可知,为了满足受众需要,短视频生产者共同开发与制造,而且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支持,也拓宽了传播渠道,这些都使得短视频制作传播伪事件成为可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红楼梦》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盼望。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也倒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呢!”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文本二: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著,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著,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著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著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著,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侍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侍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6.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探春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正面表现出来的,宝黛二人的谈话、凤姐对侍书“有其主必有其奴”的赞许则是从侧面表现探春。 B. 作者通过对王善保家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她仗势欺人、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也侧面表现出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不高,连得势的仆人也敢轻视她。 C. 在描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时,先写声音,然后才写这声音发自的动作,这凸显了这一巴掌打得响亮,烘托了探春不畏强权的个性特征。 D. 从探春故意“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到公然声明不能搜她的丫头再到言辞上步步紧逼,出手并痛骂王善保家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7. 下列与选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部分。元春让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C. 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任人搜查,袭人却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她和探春一样有着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坚决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