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  2025-08-0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盐田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李泓莹 审题人:韩雪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字迹的中性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想在这里提出来讨论的是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家”的性质,这社群普通被称为“大家庭”的。一个有十多个孩子的家并不构成“大家庭”的条件,一个只有公婆儿媳四个人的家却不能称之为“小家庭”。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父系方面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
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在这里提了这个“小家族”的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数量、在大小上。——这是我不愿用大家庭,而用小家族的原因。一字的相差,却说明了这社群的结构性质。
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
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宗族祠堂,是宗族文化传统的物质承载者。一座宗祠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迁徙史和创业史,更记载着这个家族的荣耀辉煌与文化传承。宗祠是一个家族历史博物馆。它旨在通过展示先祖业绩、祖训家规、名臣传记以及楹联横匾等,对族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以使他们不知不觉中认同家族的文化传统,进而思想意识得到统一,社会认知取得一致。宗祠还是一面凝聚族众的旗帜。它可以弥合人们之间的文化分歧,消弭相互之间的财富多寡,抹平彼此之间的身份高低。大家都是长幼有序的族亲,都可以平起平坐,共商族事。


浏览完整试题严格的宗祠教化,旨在保证宗族代有英俊,人杰不绝,但实际上它的作用不限于此。王沪宁认为,“它通过自己的运转把一整套观念传递给人们,这些观念将深刻影响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宗祠文化所宣扬倡导的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对先祖忠勇仁义品行的道德张扬,可补充国家意志的缺失与空白。有时候,宗祠文化的道德教化甚至可超越国家意志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主导一个地方、一个族群的道德教化。
早在一千多年前,宗祠就开始纳入国家治理构架中。自宋代朱熹始设家祠之后,国家最高统治者开始逐步重视宗祠建立。明清以后,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等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清朝对宗族的重视,更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宗族制定的族规,中央政府也承认其具有某种法律效力,甚至对族长依家法处死族人也曾给予法律上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全国各地许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复,其中无锡惠山的祠堂群享誉全国。该祠堂群包括70多个宗族姓氏,寺中有祠、祠中有寺、园中有祠,独具特色。作为宗族内部事务的管理场所,它们充分发挥家训族规对族人的引领箴教作用,在族人间调解赡养老人纠纷、邻里宅基地纠纷、婚姻嫁娶矛盾等,具有相当优势,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
当然,宗祠文化与生俱来的宗法思想、族权意识、宗族圈子及非法治观念等负面社会效应,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甚或戕害法治社会的基础治理。严格对其进行约束、规范、因势利导,无疑是我们社会及国家农村基层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王健康、王炳熹《宗族祠堂的当代文化价值》,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有别于西洋家,其无严格的团体界限,在结构上只沿父系方面扩大。
B. 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虽不能在社会圈子中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却是家族发展的基础。
C. 中国乡土社会中,随着家的结构不断扩大,功能不断丰富,长期绵续不绝,其本质就成了族。
D. 宗祠是家族文化传统 物质载体,其家训族规是家族内部差序格局、亲属伦常的具体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单系亲属原则,中国乡土社会中那些结了婚的女婿及家人是不被包括在家族之内的。
B. 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性要求家庭由临时性向长期性发展,由单一亲子结构不断扩大。
C. 因为族人在宗祠共商族事时,不必拘泥于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所以宗祠可以凝聚族众。
D. 当下,我们对宗祠文化不能一味褒扬的原因仍然和其自身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特性有关。
3. 下列各项中的“家族”与材料一中的“家族”含义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 《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
B. 《三国志平话》:“玄德又言:‘我妻儿必为吕布所杀,可以写书见吕布,可保家族。’”
C. 唐代张籍《哭胡十八遇》:“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D. 唐代皎然《送沈居士还太原》:“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4. 小说《白鹿原》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诸多特点。请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概念或观点来分析下面的情节。
白嘉轩继承了族长之位后,率领村民修复祠堂,把白鹿原上的圣人朱先生为白鹿村人拟的章法,宣布为共同遵守的“乡约”,并且把“乡约”刻在青石板碑上,镶在祠堂正门的两边,召集族人中十六岁以上男子每日诵读学习,劝诫族人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克己修身,齐平其家,和睦乡里。(节选自《白鹿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节选)
海淮
崇祯六年,北京。
孙元化一死,徐光启在朝中再无牵挂,开始着手将酝酿已久的飞行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他将制好的轻气用猪孵做成气球储存,尽管保存时间不长,但好在已找到了制备轻气的方法,可以即充即用。考虑到轻气易燃易爆,他寻来工匠,以竹篾编成一个水滴形的巨型竹笼,将数千个轻气球禁锢其中。再以竹笼为骨架,在外层缝上牛皮,制成了一个双层气囊。为防止这巨型气囊飞走,徐光启在气囊四周留有挂钩,通过绳索系于地面,停在后院空地中。
到这年入夏之际,徐光启的飞行器终于大功告成,各部分已组装调试完毕,只待试飞了。因飞行器飞行原理来自龙,又以火箭推动,徐光启便将这飞行器命名为“神火飞龙”。
徐光启为飞天之梦追寻半生,古稀之年终可得偿所愿,心中快慰,对朝廷里的争斗纠葛更加淡漠,浑然不知自己研制飞行器的行为已被宫中耳目盯上。
这日早朝后,崇祯独留下了徐光启。
徐光启不闻崇祯发声,正心中疑惑,却听一声脆响,一个卷轴被抛于他面前。
“徐光启,你倒与朕说说,这是何物?”崇祯终于开口问道。
徐光启连忙捡起卷轴,展开一看——上如巨型水滴,中间略小,下悬吊舱,画的不就是他制造的神火飞龙吗?原来皇帝早已派人暗中监视自己,不但绘下了神火飞龙的图样,还偷偷拿走了一个轻气球,那图样绘制精细,显然耗时不短,自己竟毫无察觉!
“回禀陛下,这是臣费数十年光阴研制而成的飞行器,名为神火飞龙。”徐光启如实答道。
“神火飞龙?徐光启,你好大的胆子!此奇技淫巧之物,你竟敢妄称为龙!安的是何居心?”崇祯厉喝道。
“臣不敢!”徐光启大惊失色,未承想飞行器的名字竟也触到了皇帝逆鳞,自然不可能将命名由来如实相告,便急中生智道:“启禀陛下,这飞行器可载人飞天,同时携带火药数百斤。若大量制造,便可奇袭盛京,于空中将火药投下,不损一兵一卒,即将盛京化为火海。以此扬我大明国威,故称之为神火飞龙。”
“徐光启,你可知朕为何非杀孙元化不可?”崇祯目光炯炯,突然问道。
“臣……不知。”说到被冤杀的爱徒孙元化,徐光启心中大恸,却不敢在崇祯面前表现出来。


展开余下试题“哼,你与孙元化有师徒名分,情义甚笃,在你心里,对朕怕是不满得很吧?朕告诉你,朕最恨不忠之人!”崇祯恨恨说道。
“陛下,兵变确因孙元化过失所起,但仅仅因为叛军将他释放就认定其为同党,实在太过冤枉,若是如此,他又何必回京?”徐光启忍不住争辩道。
“不久前,孔有德率叛军携火器、船只投降女真,边关局势越发严峻,朕便明白,孙元化没杀错!孙元化所学皆传自你,若不是念你四朝元老,劳苦功高,朕连你也不会放过,你竟然还敢在朕眼皮子底下研制什么神火飞龙?!”崇祯接着说道。
话说到这儿,崇祯杀机已露,徐光启飞天之梦尚未完成,便已招来了杀身之祸。想想陶成道和孙元化,如今都已身死名灭,这个世道,容不下他们这等才华横溢、超越时代之人,就连自己追寻一生的飞天,抑或是黄粱一梦?
沉默半晌,徐光启迎上崇祯冷厉的目光,说道:“臣死罪,飞天乃臣毕生之梦,如今万事俱备,还望陛下成全。臣保证不将神火飞龙制法流传于世,届时飞抵盛京的除老臣之外,绝无第二人,若是计划失败,臣便引燃火药,断不会让神火飞龙落入敌手,反噬陛下!”
“好!徐光启,朕便信你一回,你准备何时动身?”
回到府中,徐光启忍痛将自己苦心编写的关于飞行器、龙、轻气、火箭的书稿一一烧毁。他明白,今日为了争得飞天的一线之机,他已经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后半夜里,他爬上吊舱,转动绞盘,松开空气囊尾部的开口,将它排空后又反向转动绞盘,重新拧紧开口。随后,他挥刀割断了系于地面的绳索,也割断了他与这尘世的最后一丝羁绊。
神火飞龙在巨型轻气囊的带动下缓缓升起,熟悉的院落变得越来越小,偌大的北京城在他眼中徐徐展开。他,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终于飞起来了。
这一刻,徐光启等待了几十年,这段时间里,利玛窦、孙元化这些能理解他的人相继离开人世,他一个人孤独地走到了最后。他原以为,当这一刻来临之时,自己会欣喜若狂,但此时的他,却出奇的平静,有的只是轻松,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充满了他的心和身体。他总算可以不再理会凡尘俗世中的纷扰,摆脱所有的羁绊,在这无边无际之境中随心畅游。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对飞翔的向往,就源于此吧?
神火飞龙的速度,比他预想的要快。越过山海关之后,便是女真腹地,沿途星罗棋布的要塞,已无狼烟再起,这曾是他和孙元化勉力维护大明的地方,如今却已尽归敌手,大明抛弃了这里,也抛弃了孙元化和自己,徐光启不禁黯然。
担心错过目标,徐光启不敢休息,待到入夜,前方出现一片灯火,自出关以来,这是见过的最大一座城市,这就是他此趟奔袭的终点,盛京。
(摘编自《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对飞行器的详细描写,说明徐光启精通科技原理,痴迷“飞天之梦”。
B. 崇祯皇帝派人暗中监视徐光启,体现了他多疑自负的性格特点。
C. 孙元化被杀,是因为他被叛军释放,即可证明他是叛军同党。
D. 看到曾经的大明土地归入敌手,徐光启黯然神伤,因为他明白大明败势几无挽回之地。
6.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飞天”是小说的核心事件,全文的内容围绕“飞天”展开,结构精巧。
B. 本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体现了徐光启对科学、人生、时代的独特思考和深沉喟叹。
C. 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成功塑造了徐光启忠于理想、坚守正义的形象。
D. 本文中出现了徐光启、孙元化、利玛窦、崇祯皇帝等真实历史人物,弱化了小说的“科幻性”色彩。
7. 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徐光启的心理变化过程。
8. 2023年10月21日,中国作家海淮获得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评论界一致认为海淮小说是“执科幻之笔丰富历史书写”。请结合本文分析“历史+科幻”的运用及其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天下多故,有言于蔡京者,以为事至此必败,宜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时宰是之。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因以闻。召为秘书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乞修《建炎会计录》,乞恤勤王之兵,乞宽假言者。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则辟王氏经学,排靖康和议,使邪说不作。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杨时传》,有删改)
材料二:
杨龟山应诏而出,论者病之,亦何足以病龟山哉?君子之出处,唯其道而已矣,召之者以道,应之者以道,道无不可,君子之所可也。徽宗固君也,进贤者,君之道也。蔡京固相也,荐贤者,相之道也。相荐之,天子召之,为士者无所庸其引避。天下虽无道而以道相求出而志不行言不庸,然后引身而退,未失也。龟山何病哉?当其时,民病亟矣,改纪一政而缓民之死,即吾仁也;国危迫矣,匡赞一谋而救国之危,即吾义也。徽宗虽暗,而犹吾君;蔡京虽奸,而犹吾君之相,相召以义,奚容逆亿①其不可与有为而弃之?病龟山者,将勿隘乎?
(选自王夫之《宋论·卷八》,有删改》
[注]①逆亿;事先预料。
9.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虽无A道B而以道C相求D出而E志F不行G言H不庸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以……为师,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师”意思不同。
B. “时宰是之”与“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中的“是”意思不同。
C. “杨龟山应诏而出”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而”用法相同。
D. 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中的“固”意思不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时自小就很聪明,能写文章,后来潜心于经典史书,他对程颢十分尊敬,以学生对老师的礼仪相待,师生相处融洽。
B. 杨时为政,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政绩斐然,老百姓对其念念不忘,他的品德声望也日趋高涨,四方的士人都来向他求学。
C. 杨时敢于劝谏,他劝高宗要致力于圣贤之学,恤勉勤王的军队,宽恕敢言之人。但晚年不再关心国事,致力于讲学著书。
D. 王夫之认为,徽宗是君主,虽然昏庸,但是进用贤人合乎其君主之道;蔡京是宰相,虽然奸邪,但是推荐贤人合乎其宰相之道。
12. 把材料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展开余下试题(2)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
13. 材料二中王夫之对杨龟山“入仕”持什么态度?理由又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②就,东溟③鲸脍④;圉人⑤呈罢,西极龙媒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孚若: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做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因梦已故挚友方孚若而做。②斫:用刀、斧等砍劈。③东溟:东海。④鲸脍:指切细切薄的鲸鱼肉,好吃的美味。⑤圉人:养马之人。⑥龙媒:骏马。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梦中登上落入金人之手的宝钗楼和铜雀台,点明创作背景,奠定感情基调。
B. 词人在梦中与友人享美食赏骏马,英雄相惜,以千乘车来迎天下英才,意气风发。
C. 词人在梦中正宴饮欢畅,耳边鼓声如雷,却被雄鸡的轻啼声从梦中唤醒回到现实。
D. 全词语言不事雕琢,想象丰富,充满浪漫色彩,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相同
15. 《沁园春》是常见的长调词牌,大多用来寄怀抒情,表达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分析本词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在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发现,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榫卯来连接构件,有时也会使用“门钉”加以装饰,这可以从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得到印证。
(2)《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的“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仍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赵国多次击退秦国却自毁长城,作者感叹道“________”。
(四)课内文言小题(本题共5小题,15分)
17.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 洎牧以谗诛 B. 震之以威怒
C.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D.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洎牧以谗诛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D.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今守之而不足
19.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选项是( )
A.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萦绕)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昏暗)
B.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美丽)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借鉴)
C. ① 永保无疆之休(喜庆) ②始速祸焉(加速)
D. 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统治 ) ②简能而任之(简化)
20.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 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②盖失强援
D. 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21. 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辇来于秦 ②日益骄固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 度
⑤朝歌夜弦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⑦并力西向 ⑧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⑨必固其根本 ⑩则思知止以安人
A. ①②⑥⑦/③④⑤⑧/⑨⑩ B. ①②⑥⑦⑧/③④⑤/⑨⑩
C. ①②⑥⑦/③⑤⑧/④/⑨⑩ D. ①②⑥⑦⑧/③⑤/④/⑨⑩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 ① )。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 ② ),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 1 ,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
不过 2 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 ③ ),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 3 ,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
22.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 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三、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下诸如非遗等传统文化常以创新的形式融入学校、社区、市集等场景,那么我们还需要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中那些原汁原味的内容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深圳”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