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戏曲现代化,是在遵循戏曲美学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舞台表现手段,实现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使戏曲艺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观众审美相契合。戏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戏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创作中融入多样化的现代元素,能有效呼应时代审美要求。“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创作形式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激发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比如,某视频网站播放的《上元千灯会》将传统戏曲与流行元素结合,以灯塑景、以戏传情,呈现了一场戏曲盛宴,颇受年轻观众喜爱。 戏曲传播全媒化是全媒体时代戏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网络直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剧场艺术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也为戏曲发展、特别是戏曲传播打开新天地。一方面,线上直播、视频剪辑等数字手段极大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张力,使戏曲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比如,不少戏曲院团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云直播”,通过弹幕与观众互动,“圈粉”年轻观众。另一方面,戏曲可以借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辐射更多人群。新媒体条件下,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好演员、好作品借助新媒体,其传播量可以实现几何级增长。比如,“上戏416女团”(由上海戏剧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5名女生组成的传统戏曲组织)通过短视频平台,运用京剧唱腔演唱歌曲,风靡网络。 有人说“年轻人不喜欢戏曲”,这句话似乎对年轻人颇有微词。深层思考戏剧发展问题,其实年轻人喜不喜欢戏曲,关键在于戏曲能否创新创造、有效推广。20世纪90年代起,河南戏曲界开展的《程婴救孤》《焦裕禄》《风雨故园》《苏武牧羊》等戏曲作品进校园演出活动,引起青年学子的强烈反响。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认识戏曲全貌,充分感受戏曲魅力,进而爱上戏曲、成为戏迷。这些年轻戏迷,说不定以后有机会成为专业的戏曲工作者。只有争取到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才能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蓄足内生动力,这或许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现代化传承的传统戏曲,连接绵延千年的审美积淀与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持续散发时代魅力。 (取材于邓剑洋、周子健、陈涌泉等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戏曲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的精华,表演风格独特,追求程式化美学。 B. 中国传统戏曲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人物特色鲜明。 C. 中国传统戏曲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D. 中国传统戏曲拥有着流传千年的悠久历史,面临发展的瓶颈,需要求变突围。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不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中国传统戏曲。 B. 大部分中国戏曲观众为老戏迷,是由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的娱乐方式。 C. 因为内容上缺乏创新,陈旧老套,中国传统戏曲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 D. 有些传统剧场不景气,戏剧人才青黄不接,制约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元千灯会》从内容与形式上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元素进行了创新性融合。 B. 《白蛇传·情》用“粤剧+电影”的新型呈现方式完全能够满足观众沉浸式观影需求。 C. “上戏416女团”在短视频平台用京剧唱腔演唱歌曲,可以辐射到更多的人群。 D. 《风雨故园》等戏曲作品进校园演出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材料二第2段,作者为什么说“戏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戏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 【答案】1. C 2. D 3. B 4. (1)首先列举现象引出论题:开篇通过列举歌曲《万疆》将戏曲唱腔与流行音乐结合等创新实践的例子,引出“戏曲现代化”的论题。 (2)接着阐述戏曲融入现代元素的意义,论述戏曲传播全媒化的必要性,指出在传统戏曲创作中融入现代传媒元素是全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 (3)最后强调戏曲争取年轻观众的重要性:以河南戏曲界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引起青年学子强烈反响为例,强调争取年轻观众对戏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1)时代角度: ①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态浮躁,戏曲形式和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 ②传统戏曲说教式、陈旧化的内容和精神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 ③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传播习惯。 (2)自身发展角度: ①传统戏曲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如舞台局限较多,观众出现老龄化及断层、演艺人才流失等问题。 ②戏曲需要融合多种现代化元素,呼应时代审美。 ③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丰富戏曲表现力,可以辐射更多人群 ④戏曲需要创新创造、有效推广,实现观众年轻化。 【解析】 【导语】两篇材料围绕中国传统戏曲展开论述,形成互补关系。材料一重点分析戏曲的艺术价值与发展困境,强调其综合性艺术特征及面临的观众流失、创新不足等问题;材料二聚焦戏曲现代化转型,通过案例展示“戏曲+”创新模式和新媒体传播的积极效果。材料一的忧患意识与材料二的创新实践形成呼应,呈现了戏曲传承发展的现状与路径。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都是真实的故事”错,由材料一中“戏曲中既讲述神话传说,叙写儿女情长的故事,也记载家国天下的历史,传颂忠孝节义的典范等等”可知,中国传统戏曲讲述的不全是真实的故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A.“不能静下心来”错,由材料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形中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生存压力、事业危机造成了许多人紧张、浮躁的心态,使得人们难以静心慢慢品味这门缓慢古老的艺术”可知,原文是说“难以”,而不是说“不能”,二者并不等同。 B.“是由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的娱乐方式”错,或然说成必然。由材料一中“爱听中国戏曲的大部分是老戏迷,可能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娱乐方式有关”可知,原文中是“可能”“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娱乐方式有关”,而选项“是由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的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