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首先,网络文学的生产是立足于交往的,也就是说,相对传统的书面文学来说,存在生产先于交往与交往先于生产的区别。对书面文学来说,或对人工智能写作来说,它是生产先于交往,即先把作品生产出来,然后人们以作品为中心展开交往。然而网络文学却是交往先于生产,它是在交往互动中生产出来的。网络文学以连载形式展开,在讨论中不断延伸:未完成的作品类似于一个话题,网友们围绕这个话题交往互动,这些互动实践本身也成了文艺内容。网络文学创作者以话题为契机,源源不断地生产作品。这也导致网络文学总是动态化的,书面文学与人工智能写作指向一个静止的、难以改变的客体(作品),网络文学却是在动态中不断生成的。 其次,网络文学是活态文化,作品的阅读是重要的,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讨论也非常重要。广泛的互动实践本身成为文艺消费的一部分,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它可以加深、删改或消除原作效果,比如原作的情节是悲剧性的,但由于网友大量的讨论吐槽,可能生成了喜剧性效果,反之也成立。当然,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文学作品放到网上,它也会引起人们一定的讨论,但其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是不同的,这跟把传统文学作品直接搬到网上阅读是一样的逻辑,这并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更重要的是,现场的互动实践不会对这部作品本身产生任何作用,也就是说,互动讨论与作品的生成无关,与作品的内在结构无关。 最后,由于人们特别喜欢讨论互动,网络作家开始有意识地埋梗或营造段子,不再追求宏大的情节线,而着眼于经营一个个剧情点,这就生成了网络文学内部的马赛克效果。文学的这些重要改变,显然是人工智能作品难以做到的,因为它恰好以其智能属性摆脱了这种交互实践,它强调的是机器运作而不是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写作指向的是一种“无人”的文学,而网络文学则是一种生成于交往互动中的文学。前者体现更多的是文本间性,是文本的自我生产,后者更多体现的是主体间性,是人与人的交流,两者在文学属性上相背离。在此意义上,人工智能写作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造成了网络文学的终结。 (摘编自张萌黎 杨全《人工智能写作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写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可能不会像人类一样在不同类型的网文中灵活转换等。 B. 探索性写作是一种写作视角,它是对导航性写作的局限进行修正,目的是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制。 C. 网络文学往往是模式化甚至是套路化的,因此擅长套路化写作的人工智能写作会使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 D. 网络文学内部马赛克效果的生成,与网络作家进行创作时注重经营剧情点,有意识地埋梗或营造段子等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人工智能写作对人类创作产生的影响,但二者看待人工智能写作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B. 材料一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指出AI人机协同写作的两种写作方式,然后对这两种写作方式展开具体的介绍。 C. 材料二第三段将网络文学与传统书面文学、人工智能写作进行对比,强调了网络文学是生产先于交往,并在讨论中不断延伸。 D. 材料二指出,人工智能作品主要是依靠机器创作出来的,网友们现场互动讨论对于其作品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区别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消费模式不同。 B.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文学属性不同。 C.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读者对象不同。 D.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生产模式不同。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中人机关系的不同之处。 5. 你所在的班级举办了以“AI介入网文写作是利还是弊”为主题的辩论会,甲方认为是“利”,乙方认为是“弊”。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选择一方加入,并写出你的理由。(不少于三条) 【答案】1. C 2. D 3. C 4. ①“导航性写作”中AI只是帮助人类写作的工具,人类主导作品的叙事方向。 ②“探索性写作”中AI与人类平等对话,都是写作的主体。 5. 示例一:甲方。 ①网文创作者可以利用AI完成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将重点放在改善叙事质量上。 ②AI可以帮助网文创作者拓展视野,充实网文内容。 ③网文创作者可以通过与AI互动写作,探索网文写作新创意。 示例二:乙方。 ①AI在“写作”时存在局限性,人类如果过度依赖AI进行创作,会拉低网文质量。 ②AI介入网文写作会破坏网络文化精神,不利于网文的未来发展。 ③AI写作是机器运作,不能与读者进行互动讨论,无法生成网络文学内部的马赛克效果。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影响。材料一认为人机协同写作可提升创意,通过导航性和探索性写作方式重塑人类主体性。材料二则认为人工智能写作可能背离网络文学精神,威胁其活态文化特质。整体来看,材料一持开放态度,强调创新交互,而材料二警示可能的消极影响,关注人际互动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擅长套路化写作的人工智能写作会使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说法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人工智能写作也许会导致网络文学走向终结——破坏网络文化精神,让盛极一时的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二者看待人工智能写作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中“在此意义上,网络文学作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写作的升级”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写作的有利一面。 B.“材料一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说法有误,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指出AI人机协作的两种写作方式,然后具体介绍这两种写作方式,最后指出人机共“创”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