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  2025-08-0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4—2025 下学期协作校高一第二次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六、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新媒介、新装置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不仅改变了戏剧的舞台呈现方式,也催生出脱离传统剧场模式的新型演出形态,构建起新型的观演关系。花样迭出的“沉浸式”“走动式”演出、文旅结合的实景演出项目以及剧本杀等,这些是戏剧吗?
随着当下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泛戏剧形式:从小剧场戏剧到山水景观戏剧,从沉浸式演出到互动式游戏,观众可以参与其中,甚至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并影响剧情的发展。这些泛戏剧形式,受到观众的欢迎。但它们也打破观演分离的审美界限,将戏剧与娱乐融为一体,模糊了戏剧的边界。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泛戏剧探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戏剧。戏剧属于剧场,在传统舞台和镜框式剧场的演出环境中,剧本是圭臬、故事有冲突、人物有个性、演出有规范、审美有距离、欣赏有节奏、观演关系有定式,这些都是戏剧不应变更的审美尺度与艺术环境。
严肃戏剧的上乘演出,必然是在剧场,或者能够形成肃穆表演场域的空间中,有形或是无形的舞台,始终保持着使观看者足以产生审视、思考、审美共情的相应距离。不能想象《雷雨》演出时,观众跑到舞台上帮助繁漪喂药吃,那对这些经典戏剧来说岂不破坏了应有的氛围?
当然,严肃戏剧演出时也会有观演互动,但都有着约定俗成的分寸:看京剧,舞台上的观演互动只限于专业票友恰到好处的叫好与鼓掌;听昆曲,只有曲牌唱完后,观众才能鼓掌。同样,西方歌剧与交响乐,观众也要等到一场结束之后才能鼓掌叫好;歌剧表演与交响乐演奏时,艺术家们如听到不合时宜的鼓噪,也只能礼貌地停下歌唱和演奏,等观众宣泄完毕之后再进行演出。
在沉浸式演出、剧本杀与演艺式密室逃脱等泛戏剧的多元化场域中,其演出大多是追求娱乐化的商业行为,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展现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所观察体味的人生的深刻思考,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主义厚度,剧作作为文本也体现出极高的文学性。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改编自《麦克白》,把演出地和故事发生地合二为一,放在上海的麦金侬酒店中。创作者在这一固定的楼宇环境中设计出手术室、神秘树林、墓地等多个逼真场景,与观众进行偶然性和随意性的观演互动:每一位观众进场后都随机选择不同的通道,从而产生不同的剧情走向,获得独一无二的奇遇体验。
可以看出,这样的创新演出更侧重于观众的体验感,更像是一种掺杂着悬疑惊悚、逗趣的玩乐方式,称之为密室逃脱的高楼大厦版、称沉浸其中的观众为游客也无不可。尽管制作方认为该剧在全球范围创造了新的观演关系,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演剧方式,但实则已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
在今天,经典的文本内涵、舞台演出的规范性与规定性依然是戏剧审美不可或缺的因素。罔顾剧场的集中性和原剧规定情境的尖锐冲突,以随机的路线、偶然的遇见、惊讶乃至惊悚的感觉作为卖点,违背了冲突集中化、人物典型化、舞台演出规范化以及观众审美对象相对一致的戏剧之本质属性。因此,尽管一系列结合了文旅、游戏等娱乐方式的演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可以视其为依托严肃戏剧经典而进行的改良与探索,但最好不要归类于严肃戏剧,否则易招致戏剧专业人士的否定,影响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戏剧的特性之一,是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二元共生。演员与观众一定要构成适当的审美距离和空间阻隔。但是,一些泛戏剧模式试图完全消解观演之间的距离,甚至有些舞台演出重视环境营造,忽视剧本,特别强调观演关系的同构,体现出重场面、强互动、弱剧本或无剧本的特征。曾有一部外国作品,演员到观众席中随意找了位年轻女孩亲吻,若非提前安排,一般女观众很难在众目睽睽之下配合其观演合一的自然主义表演。这些演出破坏了观与演之间的审美距离,从本质上是对严肃戏剧的破坏性解构,是对戏剧艺术的割席,更应被归属于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中的群体表演形态,或者是社会群体的文化实验与行为艺术。
当然,对于新型的泛戏剧演出,我们如果不着眼于在戏剧领域进行讨论,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2023年,面向全球开放的敦煌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游客可以选择性地扮演相关角色,进入随机选择的戏剧画面中,自由穿越在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之中,还能与洪辩等高僧大德对话。但这只是服务于游客对风景、文化漫游的目的,不属于剧场审美的对象,是景观庞大化叙事的一种泛戏剧形态,并非对戏剧本质的探索。
总之,近年来文旅结合让泛戏剧的演出花样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戏剧属于舞台,乃是严肃的艺术,含有戏剧元素的文旅项目则是多元化秀场和大众的娱乐模式。这两者可以适度融合,但不能相互替代。泛戏剧演出割舍了戏剧属性,打破了观演关系,虽有所创新,但与传统意义上严肃戏剧的创编与传承相去甚远,终归不属于戏剧艺术的常规范畴。
(摘编自谢柏梁《戏剧属于剧场 边界不容模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后,戏剧界的戏剧审美不再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
B. 在沉浸式演出等泛戏剧化的多元场域中,演出都追求娱乐化,都是商业行为,从而减弱了戏剧的艺术性。
C. 《不眠之夜》的演出依托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为大众喜闻乐见,这种创新演出比传统严肃戏剧更好。
D. 含有戏剧元素的文旅项目有别于严肃的戏剧艺术,但二者适度的结合是有助于文旅业的创新性发展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大体上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顺序行文,结构清晰,富有层次。
B. 全文从表演场合、艺术性两方面对严肃戏剧和泛戏剧表演进行论述,由此明确戏剧特点。
C. 文章对泛戏剧演出并非一味批判,在戏剧领域之外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其观点的思辨性。
D. 文章语言平实浅近,但用词严谨,如“大多”“不应”“一定”等增强了观点的鲜明性、客观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说法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剧场内的严肃戏剧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但要讲究分寸,合乎时宜。
B. 观众跑到舞台上帮助繁漪喂药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严肃戏剧的破坏性解构。
C. 《不眠之夜》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新型观演关系,是对戏剧本质的探索。
D. 山水景观剧《文成公主》把观众或游客带入沉浸式穿越之旅,是泛戏剧形态。
4. 请根据文本内容给“泛戏剧形式”下定义。
5. 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例证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分析文章举《不眠之夜》和敦煌数字藏经洞上线的例子在论证目的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1. D 2. B
3. C 4. 泛戏剧形式是一种脱离传统剧场模式,因追求表演空间灵活、重互动、强体验而打破观演关系审美界限、脱离戏剧艺术性的新型演出形态。
5. ①作者使用《不眠之夜》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泛戏剧化演出因过于关注观众的体验感而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这一结论。②使用敦煌数字藏经洞上线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新型的泛戏剧演出若不在戏剧领域进行讨论,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这一观点。
【解析】
【导语】这篇评论文章以“戏剧边界”为核心议题,通过对比传统严肃戏剧与新兴泛戏剧形式,展现了当代戏剧艺术的嬗变与冲突。作者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先描述现象,再剖析本质,最后提出辩证观点。文中典型案例的选取极具代表性,如《不眠之夜》与敦煌数字项目,既呈现了创新实践,又坚守了戏剧本体论立场。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在维护戏剧艺术纯粹性的同时,也承认泛戏剧形式的文化价值,体现了理性包容的批评态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不再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错误,由“在今天,经典的文本内涵、舞台演出的规范性与规定性依然是戏剧审美不可或缺的因素”可知,戏剧界的戏剧审美仍然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
B.“演出都追求娱乐化,都是商业行为”错,原文是“大多”;由“在沉浸式演出……演出大多是追求娱乐化的商业行为,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可知,并非“减弱了戏剧的艺术性”,而是“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
C.“这种创新演出比传统严肃戏剧更好”错,二者各有所长,文章只是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并没有分析谁更好之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B.“全文从表演场合、艺术性两方面”分析不全面,不止这两个方面,还有观演关系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眠之夜》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新型观演关系”错,根据原文“尽管制作方认为该剧在全球范围创造了新的观演关系,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演剧方式,但实则已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可知,这一观点只是制作方这样认为的,文章作者并不认同;“是对戏剧本质的探索”也不符合原文观点,原文是“但实则已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明确属概念:由第一段“催生出脱离传统剧场模式的新型演出形态”可得出“新型演出形态”;
提取种差:由第一段“脱离传统剧场模式的新型演出形态”概括出“脱离传统剧场模式”;


展开余下试题由第二段“‘沉浸式’‘走动式’演出”“观众可以参与其中,甚至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并影响剧情的发展”和第六段“创作者在这一固定的楼宇环境中设计出多个逼真场景,与观众进行偶然性和随意性的观演互动”概括出“追求表演空间灵活、重互动、强体验”;
由第二段“打破观演分离的审美界限,将戏剧与娱乐融为一体,模糊了戏剧的边界”概括出“打破观演关系审美界限”;
由第五段“其演出大多是追求娱乐化的商业行为,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概括出“脱离戏剧艺术性”。
将种差与属概念结合,形成完整定义,用一个单句表述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把演出地和故事发生地合二为一,放在上海的麦金侬酒店中”,设计“手术室、神秘树林、墓地等多个逼真场景”,观众“随机选择不同的通道,从而产生不同的剧情走向”,强调“偶然性和随意性的观演互动”。作者认为这种演出“更侧重于观众的体验感,更像是一种掺杂着悬疑惊悚、逗趣的玩乐方式”,“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因为其违背了“冲突集中化、人物典型化、舞台演出规范化”等戏剧本质属性。通过《不眠之夜》的具体模式,证明泛戏剧演出为追求观众体验感,放弃了传统戏剧的剧本规范性、冲突集中性和观演审美距离,从而背离了戏剧艺术的本质。
②敦煌数字藏经洞项目中,游客“可以选择性地扮演相关角色,进入随机选择的戏剧画面”,“自由穿越在735 个洞窟……与洪辩等高僧大德对话”,其目的是“服务于游客对风景、文化漫游”,“不属于剧场审美的对象”。作者强调“对于新型的泛戏剧演出,我们如果不着眼于在戏剧领域进行讨论,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敦煌项目是“景观庞大化叙事的一种泛戏剧形态,并非对戏剧本质的探索”。以敦煌数字藏经洞为例,说明当泛戏剧演出不被视为“严肃戏剧”时,其作为文化漫游、娱乐体验的形式具有合理性与成功性,从而论证泛戏剧的价值需在非戏剧领域(如文旅、文化服务)中被看待,与戏剧艺术的本质范畴无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契诃夫
大厅里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大厅里的中心人物是催眠术家。尽管这个人生得矮小,没有风度,然而脸色开朗,神采焕发,得意扬扬。人们不住地对他微笑,鼓掌,钦佩。……大家在他面前都变得脸色苍白。
他也确实在做出奇迹。他弄得一个人昏昏睡去,弄得另一个四肢僵硬,弄得第三个把后脑壳枕在一把椅子上,脚后跟放在另一把椅子上。……他把一个记者又高又瘦的身体拧成螺旋形。一句话,他做的事谁也不明白。他对太太小姐们造成的影响特别强烈。
她们遇到他的目光都魂飞魄散,就像被打死的苍蝇一样。啊,女性的神经!在这个世界上,缺了她们,生活就会乏味了!
催眠术家向那些人施展过他魔鬼般的法术以后,走到我跟前来。
“我觉得您的天性似乎很容易接受外来的影响,”他对我说,“您那么神经质,那么富于表情。……您愿意我来催您入睡吗?”
睡一睡觉有何不可?行,亲爱的,你就试试吧。我在大厅中央一把椅子上坐下。催眠术家在 vis-à-vis①一把椅子上坐下,拉住我的手,用他那对可怕的蛇眼睛盯住我可怜的眼睛。
观众把我们团团围住。
“嘘……诸位先生!嘘。……安静一点!”
大家都安静下来。……我们坐在那儿,彼此瞧着对方的眼睛。……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我背上起了鸡皮疙瘩,心怦怦地跳,可是我并不想睡觉。……
我们坐着。……五分钟过去,七分钟过去了。……
“他没给降伏住!”有人说,“好哇!这个人真了不起!”
我们坐着,瞧着。……我不想睡觉,就连打盹儿的意思也没有。……要是叫我看一份市议会或者地方自治局的会议记录,我倒早就睡着了。……观众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哧哧地窃笑。……催眠家心里发慌,开始眨巴眼。……可怜的人!谁遭到惨败会心情愉快呢?救一救他吧,打发摩耳甫斯①飞来合上我的眼皮吧!
“他没给降伏住!”那个人又说,“够了,别玩这一套了!我早就说过,这都是骗人的把戏!”
我听从这个朋友的主张,正要做出站起来的动作,不料我的手感到一个外来的东西塞进我的手心里。……我就开动我的触觉,摸出这个东西是钞票。我爸爸是医生,医生们单凭触觉就能摸出钞票的金额。按照达尔文的理论,我从我父亲那里除了继承其他许多本领,也继承了这种可爱的本领。我摸出那张钞票原来是五卢布。我一摸出来,就顿时睡着了。
“真行啊,催眠术家!”
当时有些医生在大厅里,他们走到我跟前,转了几圈,用鼻子闻一闻,说:
“嗯,是啊……他是睡着了。……”
催眠术家对他的成功感到满意,又在我头顶上挥舞胳膊,于是我这个睡熟的人就在大厅里走动起来。
“您让他的胳膊僵直不动!”有人提议说。
“您能办到吗?让他的胳膊一动也不动。……”
催眠术家(他可不是胆小的人!)就把我的右胳膊拉平,开始在那条胳膊上施法术:把它擦一擦,吹一吹,拍一拍。我的胳膊却不听话。 它摇摇晃晃像块破布一样,根本不想僵直。
“不要搞什么僵直不动了!您把他叫醒吧,要不然这对他是有害的。……他身体相当弱,又神经质。……”
这时候,我的左手感到手心里来了一张五卢布钞票。……这个刺激借助于反射作用,从我的左胳膊传到右胳膊上,于是右胳膊就立刻僵直不动了。
“真行啊!你们瞧,这条胳膊多么硬,多么凉!就跟死人一样!”
“完全失去知觉,体温下降,脉搏减弱。”催眠术家报告说。
医生们开始摸我的脉搏。
“是啊,脉搏弱一点。”有个医生说。
“十足的强直性痉挛。体温大大下降。……”“不过这该怎样解释呢?”有个太太问道。
医生意味深长地耸一耸肩膀,叹口气,说:“我们只有事实! 至于解释,唉!那还没有。……”你们有事实,我却有两张五卢布钞票。我的东西比你们的贵重得多呢。……为此,我甚至要向催眠术家道谢,至于解释,我却不需要。……可怜的催眠术家!你为什么跟我,跟一条毒蛇打交道呢?
补记:哎,这不是该死吗?这不是太不像话吗?
方才我听说,原来把那两张五卢布钞票塞到我拳头里来的,并不是催眠术家,而是我的上司彼得·费多雷奇。……“我对你这样做,”他说,“是为了考查你的正直。……”呜呼!
“丢脸啊,老弟。……这可不好。……我没料到……”“可是话说回来,我家里有儿有女,大人。……我有妻子。……母亲。……在目前这种物价昂贵的情形下……”
“这不好啊。……你居然还要自己办报纸呢。……你在宴会上发表演说,总是眼泪汪汪。……丢脸啊。……我本来以为你是个正直的人,想不到你竟然……贪财如命。……”
我只好把两张五卢布钞票退还给他。有什么办法呢?名声总比金钱宝贵嘛。
“我倒不生你的气!”上司说,“随你去,反正你的性情就是这个样子。……可是她!她呀!怪透了!她!又温柔又纯洁,像奶油冻似的,说不尽的好处!可是怎么样呢?要知道,连她也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哟!她也睡着了!”
我上司所说的“她”,指的是他妻子玛特辽娜·尼古拉耶芙娜。……
(有删改)
[注]①法语,对面。②希腊神话中的梦神。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催眠术家生得矮小,并且没有风度,但在人山人海的大厅中,他神采奕奕,得意扬扬。


展开余下试题B. “我”在催眠术家面前表现出极强的自制力,直到感受到钞票的存在才开始配合催眠术家。
C. 医生们对“我”被催眠后的反应进行了专业的判断,并且对催眠术的效果持否定态度。
D. 事件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影响,“我”在得知上司的考验后,选择了归还钞票以维护名声。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大厅的装饰和观众的反应渲染了表演现场热烈的氛围,烘托了催眠术家表演的情况,引起读者兴趣。
B. 小说先大肆渲染催眠术家的各种“奇迹”,后从“我”的视角暴露出他的本领都是虚假的,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C. 小说对“我”只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是因为“我”作为被催眠者,当时的情境不允许作者对“我”有其他描写。
D. 小说补记的结尾出人意料,细思又合乎情理,指出上司妻子也被催眠“睡着”,引人深思,留下了更大的回味空间。
8.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看法。
9. 契诃夫的小说以讽刺手法著称,请举出三个例子简要分析本小说的讽刺意味。
【答案】6. C 7. C
8. 示例一:①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要内容以“我”的视角来叙述催眠事件,这也正是小说的高潮情节。②小说以“我”代表了所有被催眠的人,借此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的贪欲和无节操。
示例二:①小说的主人公是催眠术家。整场表演中,催眠术家才是表演的主角。②小说以催眠术家的表演为轴心,辐射了被催眠者、观众,医生等一系列社会群像来表达对现实中那些虚伪、无能、贪婪的人的讽刺。
9. ①形容催眠术家做出的事是“奇迹”,太太小姐们遇到他的目光都“魂飞魄散”等,看似大力称赞,实则充满讽刺意味。②观众的态度善变,当催眠术家不能催眠“我”时,就立刻确定他是“骗人的把戏”,见催眠“有效”,又立刻赞叹“真行啊”,态度不断变化,讽刺了他们的虚伪自大。③“我”摸出钞票,就立刻假装睡着了,并称摸出钞票是一种“从我父亲那里”继承的“可爱”的本领,充分讽刺了“我”的贪财和无节操。④医生在“我”假装被催眠后,居然判断出“我”真的睡着了,并说“我”脉搏弱、体温大大下降等,讽刺了他们的虚荣和无知。
【解析】
【导语】这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一场催眠术表演为切入点,通过“我”的视角层层剥开表演的虚假性。小说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渲染催眠术家的神奇能力,再通过“我”的抵抗揭示真相,最后以补记形式点明金钱才是真正的“催眠术”。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如“像被打死的苍蝇”)、反讽(医生们的“专业判断”)和戏剧性反转(上司的考验),辛辣讽刺了人性弱点和社会虚伪。结尾处上司妻子的“睡着”更是点睛之笔,暗示金钱诱惑的普遍性。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持否定态度”错,根据“‘是啊,脉搏弱一点。’有个医生说”“十足的强直性痉挛。体温大大下降。……”等可知,医生们虽然进行了专业的判断,但他们并未对催眠术的效果持否定态度,而是被表象迷惑。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只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错,对“我”除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外,还有大量动作描写,如“我在大厅中央一把椅子上坐下”“我的手感到一个外来的东西塞进我的手心里”和细节描写(如触觉感知钞票、胳膊僵直等)。“当时的情境不允许”错,并不只是因为当时表演的场景不允许,也因为心理描写更有利于表达人物真实的心理感受,增强表现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示例一:主人公 “我”。
①叙述视角与情节核心: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核心情节如接受催眠、因金钱“入睡”、被上司考验等均围绕“我”的经历推进。如原文中“我在大厅中央一把椅子上坐下”“我的手感到一个外来的东西塞进我的手心里……我一摸出来,就顿时睡着了”,通过“我”的所见所感串联起催眠表演的荒诞过程,“我”是情节的直接参与者与推动者。
②主题映射与象征意义:“我”的行为直接揭示小说对“贪欲”的讽刺。当“我”摸到五卢布钞票时立刻“睡着”,甚至“左手感到钞票后,右胳膊就立刻僵直不动”,这些细节如“我的东西比你们的贵重得多呢”将“我”的贪婪具象化。补记中上司评价“我”“贪财如命”,更坐实“我”作为社会贪婪群体的缩影,主题通过“我”的形象得以凸显。
示例二:主人公是催眠术家。
①情节轴心与场景主导:催眠术家是表演现场的绝对焦点,开篇即写“大厅里的中心人物是催眠术家”,他的动作如“弄得一个人昏昏睡去”“把记者的身体拧成螺旋形”等驱动情节发展。文中大量描写其“脸色开朗,神采焕发”的表演状态,以及观众“微笑,鼓掌,钦佩”的反应,如“他确实在做出奇迹”,印证其作为情节核心的地位。
②社会群像的辐射中心:小说通过催眠术家的表演,引出观众、医生、上司等角色的反应,形成对社会虚伪的集体讽刺。例如,医生面对“我”的“僵直”状态时“意味深长地耸一耸肩膀”,称“我们只有事实!至于解释……那还没有”,暴露其故作权威却无能的本质;而催眠术家明知“我”未被催眠仍继续表演,其“得意扬扬”的虚伪与观众的盲目崇拜相互映衬,共同构成对社会病态的批判。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以“奇迹”之词反讽表演的虚假性。原文描写催眠术家的表演时,用“他也确实在做出奇迹”“弄得一个人昏昏睡去,弄得另一个四肢僵硬”“把一个记者又高又瘦的身体拧成螺旋形”,甚至太太小姐们“遇到他的目光都魂飞魄散,就像被打死的苍蝇一样”。作者表面用“奇迹”“魔鬼般的法术”等夸张词汇极力渲染催眠术家的“神奇”,实则通过“谁也不明白”的表演细节(如拧记者身体成螺旋形)和女性“神经脆弱”的调侃(“缺了她们,生活就会乏味了”),暗示这些“奇迹”不过是博眼球的噱头,以正话反说的方式揭露表演的荒诞与虚伪。
②以观众态度的骤变讽刺盲从与虚伪。当“我”未被催眠时,观众议论“他没给降伏住!”“这都是骗人的把戏!”;而当“我”摸到钞票后假装睡着,观众立刻赞叹“真行啊,催眠术家!”,医生也煞有介事地诊断“脉搏弱一点”“体温大大下降”。观众从质疑到追捧的态度转变仅取决于“表演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医生更以专业身份为虚假现象背书(“我们只有事实!至于解释,唉!那还没有”)。作者通过对比观众与权威的盲从表现,讽刺了社会群体缺乏独立判断、盲目迷信“权威”的虚伪心态。
③以“我” 贪财细节讽刺人性的贪婪。“我”摸到五卢布钞票后“顿时睡着了”,并调侃这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可爱的本领”;当左手再获五卢布时,“右胳膊就立刻僵直不动”。“我”将贪财行为美化为“达尔文理论”下的“遗传本领”,用“可爱”一词形成反语,揭露所谓“被催眠”的本质是金钱诱惑下的伪装。更妙的是,“我”内心独白“你们有事实,我却有两张五卢布钞票”,直接以金钱与“科学事实”的对比,辛辣讽刺了人性中贪婪战胜原则的无节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吉①又尝出,逢清道②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吏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葫芦”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