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戏剧的特性之一,是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二元共生。演员与观众一定要构成适当的审美距离和空间阻隔。但是,一些泛戏剧模式试图完全消解观演之间的距离,甚至有些舞台演出重视环境营造,忽视剧本,特别强调观演关系的同构,体现出重场面、强互动、弱剧本或无剧本的特征。曾有一部外国作品,演员到观众席中随意找了位年轻女孩亲吻,若非提前安排,一般女观众很难在众目睽睽之下配合其观演合一的自然主义表演。这些演出破坏了观与演之间的审美距离,从本质上是对严肃戏剧的破坏性解构,是对戏剧艺术的割席,更应被归属于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中的群体表演形态,或者是社会群体的文化实验与行为艺术。 当然,对于新型的泛戏剧演出,我们如果不着眼于在戏剧领域进行讨论,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2023年,面向全球开放的敦煌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游客可以选择性地扮演相关角色,进入随机选择的戏剧画面中,自由穿越在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之中,还能与洪辩等高僧大德对话。但这只是服务于游客对风景、文化漫游的目的,不属于剧场审美的对象,是景观庞大化叙事的一种泛戏剧形态,并非对戏剧本质的探索。 总之,近年来文旅结合让泛戏剧的演出花样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戏剧属于舞台,乃是严肃的艺术,含有戏剧元素的文旅项目则是多元化秀场和大众的娱乐模式。这两者可以适度融合,但不能相互替代。泛戏剧演出割舍了戏剧属性,打破了观演关系,虽有所创新,但与传统意义上严肃戏剧的创编与传承相去甚远,终归不属于戏剧艺术的常规范畴。 (摘编自谢柏梁《戏剧属于剧场 边界不容模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后,戏剧界的戏剧审美不再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 B. 在沉浸式演出等泛戏剧化的多元场域中,演出都追求娱乐化,都是商业行为,从而减弱了戏剧的艺术性。 C. 《不眠之夜》的演出依托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为大众喜闻乐见,这种创新演出比传统严肃戏剧更好。 D. 含有戏剧元素的文旅项目有别于严肃的戏剧艺术,但二者适度的结合是有助于文旅业的创新性发展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大体上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顺序行文,结构清晰,富有层次。 B. 全文从表演场合、艺术性两方面对严肃戏剧和泛戏剧表演进行论述,由此明确戏剧特点。 C. 文章对泛戏剧演出并非一味批判,在戏剧领域之外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其观点的思辨性。 D. 文章语言平实浅近,但用词严谨,如“大多”“不应”“一定”等增强了观点的鲜明性、客观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说法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剧场内的严肃戏剧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但要讲究分寸,合乎时宜。 B. 观众跑到舞台上帮助繁漪喂药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严肃戏剧的破坏性解构。 C. 《不眠之夜》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新型观演关系,是对戏剧本质的探索。 D. 山水景观剧《文成公主》把观众或游客带入沉浸式穿越之旅,是泛戏剧形态。 4. 请根据文本内容给“泛戏剧形式”下定义。 5. 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例证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分析文章举《不眠之夜》和敦煌数字藏经洞上线的例子在论证目的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1. D 2. B 3. C 4. 泛戏剧形式是一种脱离传统剧场模式,因追求表演空间灵活、重互动、强体验而打破观演关系审美界限、脱离戏剧艺术性的新型演出形态。 5. ①作者使用《不眠之夜》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泛戏剧化演出因过于关注观众的体验感而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这一结论。②使用敦煌数字藏经洞上线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新型的泛戏剧演出若不在戏剧领域进行讨论,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这一观点。 【解析】 【导语】这篇评论文章以“戏剧边界”为核心议题,通过对比传统严肃戏剧与新兴泛戏剧形式,展现了当代戏剧艺术的嬗变与冲突。作者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先描述现象,再剖析本质,最后提出辩证观点。文中典型案例的选取极具代表性,如《不眠之夜》与敦煌数字项目,既呈现了创新实践,又坚守了戏剧本体论立场。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在维护戏剧艺术纯粹性的同时,也承认泛戏剧形式的文化价值,体现了理性包容的批评态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不再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错误,由“在今天,经典的文本内涵、舞台演出的规范性与规定性依然是戏剧审美不可或缺的因素”可知,戏剧界的戏剧审美仍然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 B.“演出都追求娱乐化,都是商业行为”错,原文是“大多”;由“在沉浸式演出……演出大多是追求娱乐化的商业行为,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可知,并非“减弱了戏剧的艺术性”,而是“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 C.“这种创新演出比传统严肃戏剧更好”错,二者各有所长,文章只是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并没有分析谁更好之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B.“全文从表演场合、艺术性两方面”分析不全面,不止这两个方面,还有观演关系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眠之夜》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新型观演关系”错,根据原文“尽管制作方认为该剧在全球范围创造了新的观演关系,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演剧方式,但实则已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可知,这一观点只是制作方这样认为的,文章作者并不认同;“是对戏剧本质的探索”也不符合原文观点,原文是“但实则已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明确属概念:由第一段“催生出脱离传统剧场模式的新型演出形态”可得出“新型演出形态”; 提取种差:由第一段“脱离传统剧场模式的新型演出形态”概括出“脱离传统剧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