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  2025-08-0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
高2027届高一(下)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球诞生在太空中最合适的位置。要是更靠近太阳,地球上就会因为温度过高而无法维持液态水;要是距离太阳更远,又会因温度太低而没有液态水。在太空中,只有一个刚刚合适的狭窄地带,而地球的首个幸运之处就是出生在这个带状区域的正中间。此外,木星这颗巨行星以其强大的引力场将撞向地球的致命天体拖离地球轨道,使地球安然无恙。
地球因其足够大的体积,能将厚厚的大气吸住,进而在表面形成温室层,把太阳的热量困在里面。大气是水分的源泉。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一颗长期拥有海水的星球。放眼望去,好像自诞生以来地球就几乎没有改变过,这的确让人十分惊叹。正是这种使水持续保持液态形式的能力,才使地球成为生命的方舟。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但是仅凭这一点还不够,地球还必须有一个气候控制系统。要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须具备另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板块构造。在遥远的过去,与我们毗邻的星球的地壳可能移动过,但在过去大约10亿年内,它们的表面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火山在太阳系中十分普遍,但是,没有任何行星能像地球这样有独特的线性山脉,将移位或破裂的外壳缝合上。在年轻的地球上,海水渗入地壳,使易脆的岩层变弱或变软,直至弯曲和破裂。热量从地球深处涌上来,把脆弱的地壳分裂成许多碎片。这些碎片开始移动,互相碰撞,变得扭曲。移动的板块为地球内部压抑已久的热量提供了一个排放口,于是,地球内部深处的对流就会被加强,因此地核内的热量就会被更多地释放出来。目前,地球的对流引擎正在健康地运转着,实际上,它所具有的强大功能足以使这颗星球形成磁场。这反过来又会给地球罩上一层保护外壳,使地球表面免遭宇宙辐射,并减少大气层中的气体向太空流失。在水和板块漂移的共同作用下,从海洋中突起的大陆形成了,从而使地球的气候调控得以实现。
创造一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居然需要一系列如此复杂并且不大可能的连环事件,这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摘编自伊恩·斯图尔特,约翰·林奇《地球:行星的力量》)
材料二: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世界里居住着一群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三体人。而在真实的三体世界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呢?
我们知道,恒星是生命的禁区,其表面温度达好几千摄氏度。在这种条件下,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都无法生存。因此,三体世界要想拥有生命,关键是要有一颗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
那三体世界是否拥有这样的行星呢?答案是有。
2016年8月24日,31位欧美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比邻星附近找到了一颗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新行星。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奇怪了,地球与比邻星之间相距4.25光年,在距离如此之远的情况下,这颗行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得先给你补充一点基础知识,讲讲什么是多普勒效应。让我们从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说起。常坐地铁出行的人应该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列车进站的时候,它发出的汽笛声会变得比较尖锐;当列车出站的时候,它发出的汽笛声会变得比较低沉。这个现象就可以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当某个物体靠近我们的时候,它发出的声波波长会变小,频率会变大;而当这个物体远离我们的时候,它发出的声波波长会变大,频率会变小。


浏览完整试题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还适用于宇宙中所有的波。如果某颗恒星正在靠近我们,它发出的光的频率就会变大,这称为蓝移;反过来,如果此恒星正在远离我们,它发出的光的频率就会变小,这称为红移。如果比邻星真的拥有一颗行星,此行星就会与比邻星构成一个彼此绕转的两体系统。通过上述探测比邻星行星的方法,被称为径向速度法。

2016年,欧洲南方天文台经过几个月的观测,发现了一颗正绕着比邻星旋转且公转周期是11.2天的新行星。这颗新行星,后来被命名为比邻星b。天文学家们还发现比邻星b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3倍,说明它肯定是一颗表面被岩石覆盖的固态行星。此外,它与比邻星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5%,这让它恰好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之内。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比邻星b上,会不会真的有三体人呢?”
很遗憾,这回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从你比较熟悉的太阳讲起。
太阳是整个太阳系能量的源泉。而太阳本身并不是特别稳定,它经常会发出太阳风暴。太阳风暴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太阳耀斑,它是指太阳表面突然急剧变亮的斑点。一旦发生了太阳耀斑,太阳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就会急剧增强。另一个是日冕物质抛射。也就是说,太阳能把它表层的物质抛向太空,从而形成所谓的太阳风(主要成分是一些能量极高的带电粒子,例如剥离了外层电子以后的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
为了便于理解,你不妨把太阳耀斑当成是太阳风暴中的闪电,而把日冕物质抛射当成是太阳风暴中的雨水。
就像太阳能发出太阳风暴一样,比邻星也能发出比邻星风暴。更要命的是,比邻星还是一颗耀星。这意味着,比邻星可以产生特别强的比邻星风暴。如果这种强度的超级耀斑直接作用在地球上,足以把地球的大气层整体剥离。而一旦失去了大气层,其表面的液态水将会全部蒸发成水蒸气,并且逃逸到太空中去。
(摘编自王爽《宇宙奥德赛:穿越银河系》)
1. 下列对材料一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的水分能够持续保持液态形式,这主要得益于地球位于太空正中间的有利位置。
B. 木星以其强大的引力场保护地球免受致命天体的撞击,为生命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C. 近十亿年来,与地球相邻的星球地壳陷入了停滞状态,这表明其板块活动较为平静。
D. 虽然比邻星b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内,但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受到比邻星风暴的制约。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地球维持生命存在的自然特征。
B. 材料二通过使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直观展示了用径向速度法探测系外行星的原理。
C. 材料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场景和打比方,使抽象专业的概念术语变得更生动形象。
D. 材料在陈说观点时使用“好像”“几乎”“应该”等词,体现科普文用语的严谨性。
4. 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哪些要素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名优之死①(节选)
田汉
第三幕
大京班后台。
[左宝奎对镜做打架的姿势,新闻记者何景明上。]
左宝奎:哦呀,何先生!请坐,请坐。怎么老没有到后台来玩儿。
何景明:这一晌报馆里的事忙,前些日子到广州去了一趟。……刘老板呢……
左宝奎:他刚上,一会儿就下了。
何景明:他得罪了谁?怎么我在火车上见有人在报上骂他呢?
左宝奎:您看见哪一个报骂他?
何景明:这种无聊的小报多得很,我也记不起名字了。
左宝奎:是怎么骂的?
何景明:说刘老板现在的玩意儿②不比从前了,又不肯卖力气。……
左宝奎:你以为他骂的对不对?
何景明:我是知道刘老板的,不用说了。
左宝奎:何先生,咱们都是刘老板的好朋友,不是我说句袒护他的话,骂刘老板脾气不好,可以;骂他运气不好,更可以;可不能说他的玩意儿不好。说他不卖力气吗,那更加冤枉,我挺佩服刘老板的地方就在这一点,挺替他不值得的地方也在这一点。——他对玩意儿太认真了。因为认真所以他无论什么戏不肯不卖力怠慢观众,也不肯太卖力讨好观众。别瞧他外表一点也不火,但是骨子里他使了全身的气力,一下来里面衣裳总是潮的。他近来身体不像从前好了,医生劝他休息几个月,我也劝他带起凤仙儿走动走动,可是因为他欠的债太多,一时走不动,又因为合同的关系,老板一定不放他走,所以他总是带着病上台,一上台他又是一样的卖力,像今天这样他还唱双出哩。我劝他说,“老板你有病,马马虎虎过了场就得了,犯不上这样卖命。”他说,“宝奎,咱们吃的是台上的饭,玩意儿可比生命更要紧啊!”像他这样把玩意儿看得比性命还要紧的人,外边还要骂他不卖力,他要不要气得病上加病呢。
何景明:可是捧凤仙儿的好像很不少哇。
左宝奎:可不是。谁不愿台下人缘好啊,老板也挺希望凤仙儿成名的,可是她一成名就跟臭肉一样给苍蝇钉上了。老板被这事都气病了哩。
何景明:我好久不到后台来,究竟怎么回事?难道报上说凤仙同一个什么姓杨的——
左宝奎:(急止之)嘘。
[刘凤仙同杨大爷上。]
刘凤仙:唷,左老板,辛苦辛苦。
左宝奎:辛苦辛苦,你打哪儿来?
刘凤仙:家里来。
左宝奎:咖啡馆里来吧。
刘凤仙:别瞎说了,先生上了吗?
左宝奎:上了。(见杨大爷,故作惊状)哦,杨大爷,老没见,您好呀?
杨大爷:这坏蛋!前天不是还见过的吗?
左宝奎:对,咱们前天还见过的哩,只有一天没有见,怎么好像长远没有见似的,这真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杨大爷,您昨天怎么不来。您每晚来捧我,昨儿个特为着您演了一出《化子拾金》,您没有来,您猜怎么着我演的简直不得劲儿了。您昨天上哪儿去了?


展开余下试题杨大爷:(得意地)昨天我同她上吴淞去了。
刘凤仙:(扯杨大爷)没有的事。昨天不是待在家里吗?
杨大爷:(含糊)哦,不错,待在家里的。
何景明:(一直望着他们,低声问左宝奎)难道那……是真的吗?
左宝奎:咳,何先生,世界上的事在我们小丑的眼睛里面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真,也没有什么假。
[何景明下。刘振声与刘凤仙对看。]
刘振声:(愤怒的沉默)忘恩负义的东西!出卖自己的东西!
刘凤仙:我怎么出卖了自己了?
刘振声:你自己想一想。
[刘凤仙哭。杨大爷匆匆上场。]
杨大爷:(急到刘凤仙前,见她哭)凤仙,你怎么哭?你为什么哭?(望望刘振声)难道谁还敢欺负你吗!
[刘凤仙愈哭。]
杨大爷:你说什么人敢欺负你?哪一个杂种敢欺负你?
刘凤仙:没有人欺负我,是我自己心里难受。
杨大爷:刚才好好的,谁让你心里难受来着,快说!
刘振声:(击桌)什么东西!
杨大爷:(勃然)哈!你骂谁?
刘振声:我骂你!
杨大爷:你认得我吗?
刘振声:我认得你,你是浑蛋,你是孬种,你是我们梨园行的敌人!
杨大爷:你敢骂我!你……(伸出手杖要打刘振声)
刘振声:我不但是骂你,我,我还要揍你。(气极了,抢过手杖,很熟练地给他一推)
杨大爷:(摔在地下)好。你敢打我……好。……
[左宝奎听得声音匆匆上,后台闻声者同上。拉住两人。]
杨大爷:(再起要打)好,你敢打我。……大不了一个臭唱戏的,好大的狗胆。看你还敢在我们这码头混。
左宝奎:(急劝止)有话好说,怎么动手动脚的,老板快上了,我们台上的人,犯不着和人家争台下的事,还是爱重自己的玩意儿吧,好的玩意儿是压不下的!
刘振声:好。(凝凝神,立归平静,勉强登场)
[刘凤仙拉着杨大爷的袖,杨大爷将刘凤仙一摔,急步下场。]
左宝奎:真是怎么闹的。
[内刘振声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左宝奎:(注意听刘振声的唱腔)嗳呀,刘老板的嗓子气坏了。
刘凤仙:(担心)怎么办!
[台底下有人叫,倒采连起。“好呀!”“通!”“滚下去!”之声。]
[内声:“嗳呀,不得了,刘老板倒了。”]
[后台的人都一齐拥到前台。一时大家把面如白纸的刘振声扶到后台他的戏房。]
刘凤仙:先生,先生!
左宝奎:老板,老板!
何景明:刘老板呢?……(见刘振声)刘老板,振声!振声!振声!挣扎呀!挣扎呀!你犯得着这样牺牲吗?
刘凤仙:(哭)先生!先生!只要你转来,我以后随你把我怎么样!先生呀。——
[刘振声略睁眼睛望着大众,及见刘风仙不觉泪下。]
杨大爷:(悄步上见刘振声,得意地)刘老板,你好呀。你可认得我?
刘振声:我认得你,我们唱戏的饶不了你!(挣起举拳头欲击之,但心脏已弱,不能支持,倒下了)
左宝奎:老板,老板呀!难道我们活在台上的也要死在台上么?你瞑目吧,我们跟那些鬼东西没有完!
(选编自田汉戏剧《名优之死》,原载于1929年5、6月《南国》月刊第1、2期)
注:①《名优之死》是田汉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创作的戏剧,讲述了旧社会京剧名角刘振声因为自己倾力培养的徒弟刘凤仙为了名利投入了流氓杨大爷的怀抱,忘却了艺术追求而满含愤恨离世的故事。②“玩意儿”,京剧行话,指戏曲演员的天赋、学养。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何景明与左宝奎的对话,侧面塑造了名角刘振声的人物形象,证明了报社骂他“玩意儿不比从前”“不肯卖力气”是无理的。
B. 从左宝奎看到杨大爷时说到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话,与劝解刘振声打杨大爷时的语言可以看出左宝奎的世故圆滑、精于算计。
C. 刘凤仙对艺术的背叛,表现出她在物质世界里的屈服和堕落,她没能坚守艺术理想,这是社会所致,更是自身人性所致。
D. “我不但骂你,我还要揍你”,这是刘振声作为一个老艺人对文化艺术传承的坚守,更是不屈不挠的气节展现。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中中括号可以用于描述场景,小括号可以用于简短动作或情绪的表述,如“[刘凤仙同杨大爷上。]”和“(急止之)”就是这两种用法。
B. “她一成名就跟臭肉一样给苍蝇钉上了”语言生动形象,用比喻的说法讽刺了刘凤仙与杨大爷之间的关系。
C. 杨大爷说的“难道谁还敢欺负你吗!”是典型的戏剧潜台词,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能够领悟出杨大爷语言中指的是刘振声。
D. 本文中刘振声与杨大爷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哈姆莱特》中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类型一致。
8. 选文中刘振声语言不多却精彩,请根据其语言概括分析其人物形象。
9. 陈白尘在《中国现代戏史稿》指出:“《名优之死》的悲剧性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据此,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
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令夫小人,君不诛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①。人之瘿,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天下之权,归于内竖,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惟宦官之为去也。然窦武、何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
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瘿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而不顾其君,捐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故其成则为袁,败则为何、窦。然则忠臣义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故曰: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节选自苏轼《大臣论》)
材料二:
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国而误国者,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卓吾②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尤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
(节选自李贽《焚书》)
【注】①瘿,瘤子。②李贽,号卓吾。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此之时A士大夫B之论C以为天下D之患独在E宦官F惟宦官之为G去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止,停止,与《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止”意思相同。
B. 居,占有,与《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居”意思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C. 胜,经得住,与《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胜”意思相同。
D. 盖,大概,与《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之所争,尤在于名实”的“盖”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春秋》记事法,赵鞅进入晋阳应被认定为叛乱,因为赵鞅不等待君主的命令而杀其身边的恶人。
B. 一个臣子已经侵犯了君主的权力,而能归于人臣的位置,使君主不怀疑他,苏轼认为这种情况不曾有。
C. 窦武、何进等攻击宦官没有取得胜利,以身死而终,这是他们自己的幸运,却是天下人的悲伤和不幸。
D. 李贽认为小人和君子都是可以误国 ,小人误国尚且可以解救,如果君子误国,却没有办法解救了。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且 人臣而不顾其君,捐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
14.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王安石有何“可怜”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①!”
[注]①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驻守潼关,仓促迎敌,战败被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一个“何”字,强化了感叹的语气,饱含着作者对士兵疾苦的深切同情。
B. 从结构上看,七、八两句,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的一段叙述,暗承前句,无呆滞之感。
C. 诗歌最后四句,以鲜明的态度和沉痛的口吻,旨在指出哥舒翰的无能失策,内涵丰富。
D. 诗歌对话结构精妙,语言凝练,反思深刻,是杜甫“诗史”现实主义精神的典型体现。
16. 诗歌中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通过关吏之口,守关的唐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守关唐军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告诫国君,在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应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在想要大兴土木时,应适可而止以安民心。
(2)在古诗词中,“冰雪”是明洁内心的象征,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我们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受到了词人的纯洁之心与光明磊落。
(3)阅读《孟子·公孙丑》看到“虽千万人,吾往矣”,让小语想起了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迁殷”为例表明改革无退缩之理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麻辣火锅,红油翻滚沸腾;湖南剁椒鱼头,辣椒色泽鲜亮;陕西油泼辣子面,热油“吡啦”作响……辛辣美食,令人 A 。但是,谁也不愿意因为一口过于辛辣的食物而“火辣辣”地受罪。这时,有经验的食客可能会给出建议——喝点儿牛奶。没错,牛奶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功效,能迅速缓解辣味,给我们的味蕾带来片刻清凉。那么,牛奶为什么能够解辣呢?
口腔里的辣感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感觉辣的东西是辣椒素,辣椒素不是单一物质,而像一类物质的统称,是辣椒果实所特有的。辣椒素不能溶在水里,但是能溶在油里。普通烹饪产生的高温并不会让它失效,在我们用辣椒进行食物烹饪时,辣椒里的辣椒素就融入到食物里。我们张嘴吃下食物,辣椒素也就进入了人的口腔。①根据研究表明,②人的舌头有感知疼痛的纤维,③该纤维很容易和辣椒素结合,④而这个结合就像打通了感知疼痛的通道,⑤这种灼烧的痛传给大脑,⑥这就是我们吃辣会产生火辣辣的一种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为什么牛奶有解辣的“神”效?研究发现,牛奶中富含乳汁类物质,特别是乳汁和酪蛋白具有独特的生化特性,科学家认为它们能够有效中和辣味引起的刺激。乳汁和酪蛋白进入口腔后,会包裹住辣椒素,形成隔绝的效果,从而减轻了灼烧的疼痛感。此外,乳汁球膜也能在辣味分子与味蕾之间起到一种缓冲作用,减轻辣味的强烈感觉。当然,我们也不能 B 地享用辛辣食物,过度吃辣身体也不能招架。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 成语。
19. 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B. 新诗诞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众眼里还不像诗。
C. 像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
D. 我国的很多桥梁都不像苏州吴门桥这样气势非凡。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4月9日,北方多地再次出现大风沙尘天气。本轮沙尘暴 ① 。截至4月11日,影响范围已达360多万平方公里,并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预计影响范围将达390到400万平方公里。
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5月。这段时间发生的次数占到全年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又以3-4月最为频繁,几乎占全年总数的一半,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风速较大,雨季未到,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裸露的沙土变得松散,易于扬沙起尘。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
沙尘天气其实是春季的一种正常天气现象。 ② 。一是作为沙尘源的荒漠,二是作为动力源的大风。当有强烈气旋或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天气系统,途经沙源地时,便会在强风作用下,带来遮天蔽日的沙尘天气。全球气候变暖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也会导致沙尘增多。荒漠化是全球性问题,所以,只有世界各国共同治理,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③ 。
21. 赏析划波浪线 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 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想要立身,便帮助他人立身;自己希望通达,便促成他人通达。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只有互为拐杖,携手前行,才能走得更远。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巴蜀”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