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  2025-08-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明清紫禁城为主的故宫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拥有千余座明清木结构建筑。丰富的建筑门类、齐全的建筑形制,使得紫禁城成为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脉相承的营建思想, ① 。紫禁城不但与安徽凤阳明中都、南京明故宫遗址的两座宫殿有着直接的沿袭关系,更可由此一直追溯至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宫城以降的历代都城、宫殿的规划设计形制,追溯至《周礼》《吕氏春秋》等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辨方正位”“择中立宫”“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都城、宫殿营建的悠久传统。经过元明清三代的规划建设,北京城形成了以紫禁城为中心,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道城墙环环相套的形制,端正严整,对称均齐;纵贯南北的北京城中轴线更是长达7.8公里(一公里等于一千米),气势如虹。紫禁城在重重城墙和南北中轴线的烘托之下,显示出“天下之中”的恢宏气魄。在紫禁城内的考古发掘证明,元明清三代的宫殿建筑存在着叠压关系。以上营建传统,与中国农业文明起源之际通过“观象授时”而获得的宇宙观、时空观等重要知识与思想体系一脉相承。
《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致中和”这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美学及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导精神之一。紫禁城建筑群整体布局对称均衡,秩序井然,充分体现出对“和谐”“中和”等文化理念的追求。无论是以“保合太和”“致中和”为主题而命名的外朝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还是崇尚乾坤交泰、万物和谐并育的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守中致和”的中和之道都是其中蕴含的最高追求。除此之外,紫禁城中尚有永和宫、体和殿、颐和轩、蹈和门等诸多名称中带有“和”字的殿宇门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处处体现出追求“和”的文化内涵。
② ,南北融合的建筑新风。紫禁城一方面是继承前代传统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南北方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创新之作。在明永乐年间始建宫城的过程中,便有大量南方工匠参与其中,典型者有以蒯祥为代表的苏州“香山帮”匠师,相关工艺技术在南北融合中不断推陈出新。据史料记载,元大都城墙仍以土墙为主,仅城门部分包砖,下大雨时常常塌毁,而紫禁城的城墙全部包砌城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屋顶的材质与色彩是紫禁城建筑的一大创举,黄琉璃瓦的大量运用,开一代新风:既不同于唐代宫殿以青灰瓦和青掍瓦为主的素朴基调,与宋、金宫殿以青琉璃瓦为主调也颇异其趣(金中都宫殿正殿用黄琉璃瓦),与元代宫殿运用各色琉璃瓦装饰屋脊屋檐并大量使用白色琉璃瓦更是大不相同,从而形成了既辉煌壮丽又和谐统一的整体气魄。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下江南”,更加促进了南北方建筑的融合。例如乾隆时期参照宁波天一阁,建成用以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立面设计成紫禁城中独一无二的六开间,屋顶则以象征水的黑琉璃瓦为主色,木结构部分以绿色油饰为主,在以红墙黄瓦为主调的紫禁城中,堪称别具一格的创新之作。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等庭园的营建,将江南园林的风格融入紫禁城,极大改变了宫城的面貌。此外,乾隆花园内各建筑的室内装修,更是荟萃了南方诸般最为卓越的工艺技术。


浏览完整试题多元一体的建筑集群, ③ 。紫禁城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典型例证。除了汉族宫殿建筑,紫禁城中也有极具其他民族特色的建筑。比如坤宁宫的改建便是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典型体现,无论是将大门位置由正中改为偏东,室内呈现为“口袋房”布局,还是在西侧开间内设西、南、北三面的“卍字炕”,都是典型的满族建筑习俗。宫中大量殿宇门楼的匾额皆是满汉双语书写,部分碑刻亦如此,慈宁门匾额更是由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
紫禁城充分体现出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紫禁城中除主体宫殿建筑之外,还包含佛教建筑,如雨花阁、宝华殿、宝相楼、吉云楼、佛日楼、梵华楼等40多处佛堂;道教建筑如钦安殿、天穹宝殿等;此外还有反映民间信仰和满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城隍庙、坤宁宫等。紫禁城既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外建筑技艺交流融合的舞台。例如,武英殿院内西北部的浴德堂,为一座典型的中亚阿拉伯式穹顶建筑;乾隆花园的倦勤斋内,有结合西方焦点透视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的大型通景画,使人置身其中似幻似真;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主庭院中,还保留着带有近代钢结构的西洋“水晶宫”式建筑遗迹灵沼轩。
(摘编自王旭东《紫禁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晚期宫城以降 历代宫城设计形制和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营建传统都对紫禁城的营造有所影响。
B. 紫禁城建筑门类丰富,形制齐全,能体现中华文明的特性,使其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百科全书。
C. 紫禁城里外朝前三殿和内廷后三宫的命名,都体现了对“致中和”这一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追求。
D. 紫禁城不仅充分体现出儒、道、佛等多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也体现出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古发掘证明紫禁城内的清代宫殿下叠压有明代宫殿和元代宫殿。
B. 紫禁城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其中,绿颜色的运用就相对较少。
C. 紫禁城建筑营造时,各方面最卓越的工艺技术都得到了充分运用。
D. 紫禁城中的建筑,因为不同原因,在不同朝代经历过多次修整。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坤宁宫中汉藏合璧的楼阁建筑雨花阁,将汉式建筑与藏传佛教建筑风格熔于一炉。
B. 紫禁城继承了中国传统宫殿营建中“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等古代的规模形制。
C. 紫禁城宫殿室内铺地的“金砖”产自苏州,由太湖的淤泥经过极为复杂的工艺制成。
D. 紫禁城中有养心殿“中正仁和”、乐寿堂“与和气游”等带有“和”字的匾。
4. 材料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结构、语言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5.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棉花开(节选)
李春雷
到广东上任的时候,他已经66岁了。面皱如核桃,发白如秋草,牙齿全部脱落了,满嘴尽是赝品。心脏早搏,时时伴有杂音,胆囊也隐隐作痛。但他显然还没有服老,1.71米的个头,80公斤的体重,敦敦实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踩得大地“咚咚”直响。
省委门口有一个副食店,每天凌晨3点钟,黑黝黝的寒风中,市民们揣着鱼票、油票、糖票等花花绿绿的票证,开始在这里排队购物。广东产鱼,广东人更喜欢吃鱼,可市民们每人每月只有5角钱的鱼票,还不能保证供应,副食店7点30分才开门营业,买鱼的队伍长长的,比鱼还多。排在前面的阿公阿婆太困了,要回家再睡一觉,就放下一个替身:一把凳子,一顶帽子,或一个菜篮子……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他又来到了深圳的文锦渡口,放眼望去,河对岸就是香港,高楼大厦,灯火璀璨。而自己这边呢,黑灯瞎火,四野无声。
枯黄的秋风吹乱了他的满头白发和满心愁雾。
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工业项目投资;交通更是落后,京广铁路在广东境内竟然全是单线。从广州到珠海、深圳,中间都要转乘四五次轮渡,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农业也不行啊,是全国最大的缺粮省份,虽然国家每年调进5亿公斤,但仍是饥肠辘辘,路人相闻。1979年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人均只有520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字636元。还有一个数字更让粤人汗颜,偌大的广东省,面积是香港的200倍,而每年的创汇总量却不足人家的十分之一。
也许正是这诸多的原因,中央政府下决心在广东试办特区,先行一步。于是,就选派了他。青年时代他在大学攻读的专业就是政治经济学;抗战时期,他就主编了党内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建国后长期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他的政绩至今仍活跃在松花江畔;主政辽宁三年,经济发展跃至全国三甲之列。
可他毕竟已经年近古稀,又是第一次来广东,这一片土地,能接受他吗?
省委大院里植满了榕树,这南国的公民,站在温润的海风中,悬挂着毛毛茸茸、长长短短的胡须,苍老却又年轻,很像此时的他。
但他更喜欢木棉树,高大挺拔,苍劲有力。忽地一夜春风,千树万树骤然迸发,那硕大丰腴的花瓣红彤彤的,恰似一团灼灼燃烧的火焰,又如年轻威武的丈夫,用刚健的臂膀挽着娇美的新娘,虽然来去匆匆,却也轰轰烈烈……他的血液像珠江一样奔腾起来。
他摸了摸满头秋草,似乎那是蓬蓬勃勃的南国春芽……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197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为185亿元,列全国第23位。可仅仅到他离任的1985年,广东已经赫然位居榜首。短短的几年时间,这是一个怎样超常规的跨越!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正是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深圳以她特有的“深圳速度”,从一片偏僻的小渔港蜕变成为一座繁茂的大都市,成为面向世界的最靓丽的东方形象……
据不少见过他的人说,他相貌清奇,最奇迥的就是那一双凸出的大眼:愤怒时猎猎如火,静思时深邃如渊,兴奋时明亮如灯。
1983年春天,他明显感到心律不齐,去医院检查,连医生的脸都白了:他的心跳竟然每天比正常人早搏3万次。劝他马上动手术,他笑一笑,说自己身体好能抗得住,拒绝了。又劝他半天工作半天休息,可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怎么可能呢?


展开余下试题他的胆囊又开始隐隐作痛了,愈加剧烈,发展到腹胀,厌食,疼痛难忍。
1984年元旦过后,他被送进了医院。胆囊结石,严重发炎,必须马上切除,否则,腹背受敌,危及生命。
手术开始了,所有的医生惊呆了,做了这么多例手术,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畸大的胆囊,畸大的胆囊被撑得鼓胀胀的,随时可能爆裂,像一个熟透的桃子,打开桃子,医生们更是“叹为观止”:里面塞满了16枚圆圆滚滚的结石,大的像鹌鹑蛋,小的似花生豆、黄豆、红豆……
哦,怪不得老家伙如此生猛,原来他的胆囊里揣满了石头!
他退休的1985年,广东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一位。岭南大地已经全面发酵,物阜民丰,山河肥美,而只有他自己萎缩了。他的体重比上任时减少了近30公斤,身材也矮小了5厘米,他瘦弱成了一个干巴巴、颤巍巍的岭南阿公。
卸任前,他又一次去了深圳。站在文锦渡口,眺望着两岸星河般灿烂的灯光,他笑了,他的笑容一如这星河般灿烂。
他的身体在一天天地衰老下去,像一株粗皴枯朽的木棉树,但他思维的枝叶依然滴青流翠,他激情的火焰仍旧喷薄迸溅。而且愈到晚年,其情愈殷,其心愈烈,烈烈如火,殷殷似血,他用颤抖的双手高捧着自己滴血的心脏,向他的后人、向这个民族奉献着最后的真诚……
公元2007年11月,我去采访的时候,任仲夷已经逝世两周年了。
我相信,1000年之后,当广东的后人们在数念起20世纪时,仍然会敬重他的名字。岭南的疆土上肃立着数不清的木棉树,像一枚枚火炬,在默默地燃烧着……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民们购物时不仅需要早早到副食店门口去排队,还需要凭鱼票、油票、糖票等花花绿绿的票证,这都暗示了改革开放前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
B. 广东基本没有工业项目投资,交通落后,是全国最大的缺粮省份,这都是任仲夷上任时要面对的挑战,也是中央政府在广东试办特区的根本原因。
C. 1985年广东省经济总量跃居全国首位,岭南物阜民丰,山河肥美。这种超常规跨越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得益于国家政策和任仲夷的努力奉献。
D. 任仲夷被选派到广东,这与他在大学攻读的是政治经济学、抗战时主编有《政治经济学》教材、建国后在黑龙江和辽宁担任要职并颇有政绩有关。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大量使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如上任时和退休时体重、身高、精神状态的对比,突出了任仲夷不辞辛劳、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
B. 本文在塑造任仲夷的形象时,既有肖像、动作、细节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如他生病住院做手术时医生“惊呆了”的反应。
C. 文中三次写到木棉树,但作用各不相同。或表现任仲夷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或突出他思维活跃、激情满怀,或衬托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D. 作者去采访时,任仲夷已去世。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由回忆他初到广东任职写起,再写他带领广东省实现跨跃式发展,直到后来退休。
8. 本文在行文时多处列举数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9. 本文在文体上属于报告文学,既要有文学性,又必须有真实性,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真实性的表现。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良尝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亡匿下邳。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①,有一老父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遂去。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二:
汉四年,(韩信)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三:
夫(圯上)老人者,以为子房②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①圯:桥。②子房:张良的字。
10.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B.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 守/不然/变生
C.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D.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韩报仇”与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为”字用法相同。
B. 履,用作动词,与《庖丁解牛》中“足之所履”的“履”意思不同。
C. 异,惊异,认为……奇怪;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用法相同。
D. 期,约定,与成语“不期而遇”中的“期”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曾与人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未能成功。苏轼认为,圯上老人觉得张良才能有余,而度量不足,不能忍耐小忿,这样难成大事。
B. 在下邳,老人以要求捡鞋、穿鞋来试探张良,后因张良两次赴约迟到被老人斥责,第三次“夜未半”即往,得到了老人的首肯和赠书。
C. 在荥阳之战期间,韩信平定了齐国后就向刘邦说,齐地之人伪诈多变,不如另找一个人代理齐王来镇抚,自己好抽身去解救荥阳之急。
D. 苏轼认为,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能“忍耐”,而这是张良教给他的。所以,张良对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功劳最大。
13.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2)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14. 张良是如何帮助汉高祖“忍小忿而就大谋”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晚秋江上作
张祜
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
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
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展开余下试题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深秋时分,万物萧条,诗人远在异乡,独对一轮斜阳,心中百感交集。
B. 颔联上句写暮霭升起,原本聚集在一起的鸟儿也离散回巢,使山林更显静谧。
C. 尾联下句写诗人因为夜里感觉到彻骨的寒冷,深切渴望穿上御寒棉衣的温暖。
D. 颈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蛩声切”来衬托环境的寂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
16. 诗歌的题目是“晚秋江上作”,诗歌是如何围绕“晚秋”展开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景象,写出了洞庭湖的恢弘气象。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在掠夺财富和挥霍财富时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成为诗人丰富而独特情感的载体,这一意象大量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烈士的家书,有家国情怀,有缱绻情意,有静水流深,都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红岩》中“蓝胡子”的原型蓝蒂裕烈士,英勇就义前在一张烟盒纸上写下对5岁儿子的期望。一字一句,满怀革命必胜的豪情,也深藏感人至深的温情。“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赵一曼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对儿子的歉疚与期望。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的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是战火纷飞年代的一首首生命赞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着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他们把对家人的爱深埋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国家和人民。面对生离死别,面对流血牺牲,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与退缩,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无比忠诚,因为他们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
18.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商务部将2023年确定为“消费提振年”,继续稳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
B.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成绩有目共睹。
C. 稳定提升我国油料生产自给率,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筑牢“压舱石”。
D. 林觉民同志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3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学梁山泊好汉”一语,虽说自青年时,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在实践中,悟出的道理越来越深,包含的意义也有所拓展,其中就包含学习梁山泊聚义时的平等精神。毛泽东认为《水浒传》是有“民主性精华”的古典文学作品,它的故事情节“有着民主含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民主要求。毛泽东的这种评价,实际上把《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对于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毛泽东在实践中将其升华,转换成发动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的另一种形式——“打土豪,分田地”。毛泽东率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后,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它与“劫富济贫”这种水浒英雄行为相比有共同性:都是追求平等,都是对付超经济剥削,对付“不义之财”,对付封建地主阶级。但在更深层次上,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毛泽东自己解说过这种不同:“劫富济贫”只重视分配关系的改变,“打土豪,分田地”则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我们有一个“分田地”跟在后面,就与宋江等人不同了,我们将田地分配给大多数农民,让他们发展生产,以作持久之计。我们从根本上实现并且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但为根据地的存在打下了经济基础。这一点,宋江等人是做不到的。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打开课本,我们发现,英雄是仁礼济世的孔子,是婉言劝谏的孟子,是以技入道的庖丁,是舍生报国的烛之武,是忠心谋策的张良……
英雄们身负壮志,英雄们忠心爱国。自古英雄出少年,新时代的青年要秉承先辈遗志,传承英雄精神,以初阳之姿,做熠熠生辉之英雄。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英雄” 看法,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