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材料二: 清晨的阳光将暖意无差别地抹在建筑上,而这些貌似有差别实则在形状、线条、色彩上高度统一的建筑默默接受着涂抹。几座人字形楼顶的小高层由低到高、由近至远排列,它们让这片因为群集及过高而逼仄的空间有了微弱的变化。 这些建筑规整精巧,像小时候的积木。积木的乐趣是用有限而规整的木块搭出不一样的小屋,是在限制中求不同。而眼前的这些建筑却给人一味趋同的印象。趋同是一种有序的运动,趋同运动来自压力或吸引力。现代住宅建筑的趋同多数迫于客观的因由,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住在这些被动趋同建筑内被趋同、甚或主动趋同的我们。 建筑以一个个相同的小窗连通着外界,可里面的人很少站在窗前凝望,因为要看计算机,“每个人桌上都会有一台计算机!”盖茨在30年前狂妄而大胆的预言超预期地被实现了。以今视昔,令人无限感慨。杂志上,一位新华社记者提问一位网络总监:“你怎样看待人类的未来?”答:“从无序到有序。”问题浪漫而有高度,我却一时默然。网络的未来是从无序到有序,而人类的未来却不可如此期许和类比,虽然网络已经如此之深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除非人真的异化为机器。 对于人,有序的趋同本质上是一种退化,根源于懒惰和冷漠的退化。人生无常,于无常中求有序,终将无解。当这些建筑规整有序地分割和安排了我们所居处的空间,为了不“被趋同”“向趋同”,我们必须身在其中而心在其外地保持和挣扎,虽然,环顾周遭,壁垒森严,“知无常而求有序”大约也是唯一可以无尽耽溺且乐趣无穷的运动了——只要这有序不成为隔膜、变异的借口、延伸和深渊。 (《耽溺于有序》,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艺术作品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例如音乐;有些艺术作品具有空间上的持续性,例如舞蹈。 B. 古今中外 无数建筑,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C. 规整精巧的建筑,在形状、线条、色彩上既高度统一又有差别,体现出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D. 身在被动趋同的建筑内,我们也应该对“被趋同”“向趋同”的生活或思维方式有保持和挣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尤为重要,音乐、舞蹈以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来突出主题、表达情感。 B. 材料一在论述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时,既有对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角度做了概述。 C. 材料二引用盖茨的预言和网络总监的回答,都是为了论证人类的未来不可等同于网络的未来。 D. 材料二并未肯定地提倡人们耽溺于“知无常而求有序”,反而提醒人们“有序”可能带来隔膜与变异。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福建土楼大多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外形设计,内部一般都是围绕着中心庭院,一圈一圈地建造房屋,房屋的开间、进深等尺寸也较为相似。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等事物重复排列,取得几条街道的统一性,重复之中又有无穷变化。 C. 李公麟的《放牧图》整幅手卷展现无数匹马的形象,就像一首乐曲,用放牧者和马匹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 D. 颐和园长廊的几百根柱子、梁枋等在形式上不断重复,但长廊随万寿山高低、昆明湖曲折而起伏变化,且廊上彩绘内容丰富、无一重复。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 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5. 两则材料都谈到住宅建筑千篇一律的问题,二者的论述目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C 3. B 4. 卢沟桥的美体现在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①281根望柱在间距、基本造型(莲花座、荷叶墩)上重复,体现“千篇一律”; ②而每根柱上狮子姿态各异,千态万状,体现“千变万化”,二者结合形成和谐的美感。 5. ①材料一论述目的是强调建筑需在重复中体现变化,避免单调或杂乱,为建筑师提供设计思路; ②材料二则警示住宅建筑趋同可能导致人的思维和生活“被趋同”,呼吁人们保持独立与挣扎,避免退化。 【解析】 【导语】这篇文本通过两则材料探讨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关系。材料一以建筑、音乐为例,论证艺术形式需在统一中求变化;材料二则批判现代建筑的趋同现象,警示人被异化的风险。两文形成互补:前者强调形式美学规律,后者关注人文精神内核,共同指向创作中机械复制与个性表达的深层矛盾。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有些艺术作品具有空间上的持续性,例如舞蹈”错误。材料一明确指出“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舞蹈属于此类,并非仅具有空间持续性; B.“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选项忽略了“除去少数例外”的表述。 C.“体现出重复与变化的统一”错误。材料二提到这些建筑 “貌似有差别实则在形状、线条、色彩上高度统一”,“一味趋同”,强调的是表面差异下的实质趋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 C.“都是为了论证人类的未来不可等同于网络的未来”错误。材料二引用盖茨的预言,是为了说明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用网络总监的回答,是为了引出对人类未来的反思,是为了引出“网络的未来是从无序到有序,而人类的未来却不可如此期许和类比,虽然网络已经如此之深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除非人真的异化为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