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干《短视频兴起与流量域变迁》) 材料二: 短视频并非像有些人批评或暗示的那样,都是娱乐性的,甚至都是低俗的。事实上,“严肃”的部分大量存在,甚至可谓灵光四射。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理论深度的讨论交流比比皆是。短视频本身是个工具,关键看怎么使用,谁在使用。它已经促成了一些带有同人[注]色彩的知识或学术共同体,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并非没有道理。坦率地说,有的短视频博主的学术能力远超一些平庸教授的水平。大量群众记录人生,分享经验,并不奢望能挣钱,他们只是享受被看见的兴奋。有些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虽然有商业考量,但这也往往并非首要目标。须知,表达与分享也是刚需。 更何况,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社会关怀和道义责任的。不妨研究一下那些高流量短视频以及群众的跟帖和弹幕,我们是不是经常为他人的某些遭遇而激愤不平?是不是为舍身救人的义举而深深感动?又是否因在另外的普通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弱点而会心一笑,并时常被无忌的童言和小动物的乖巧治愈? 短视频平台,从来都是一个开阔的舞台。商业当然以逐利为目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们必须接受这样的逻辑前提:鼓励人们广泛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退一步说,平台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制造了同质化的茧房,但从另一方面说,茧房也是类型众多,一些人眼中的大流量网红在另一些人那里完全是陌生人。多重茧房的存在既造成了束缚和分裂,也为打破茧房提供了某种条件。当人们意识到其他茧房存在的时候,有时也会引发对身处其中的反省。 对于算法推荐的自我强化机制,也要辩证地看。我们正常生活中其实一直存在自我强化的问题,只不过不那么明显罢了。如果不能进行理性省察,即使不上网不看短视频照样也可能陷入自我认知的窠臼。而且,自我强化也分正向的和负向的,爱学习、多元思考、关切他人和世界,这样的习惯被强化没什么不好。如果你能够把正确使用流媒体平台作为积极的思想工具,算法推荐也可以成为正向自我强化的助手。比如,同主题的短视频推荐并不一定持相同立场,关于国际局势和社会热点的讨论,同主题下会展开各种立场的交锋。 (摘编自刘复生《发掘短视频的变革性价值》) [注]同人,指志趣相同的人。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特点,这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并吸引其注意力。 B. 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是短视频“生产权力”下放的结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C. 刷短视频可打破地点限制,在任意场景中进行,从而 用户带来消解公共空间陌生感、消磨时间等好处。 D. 短视频涵盖所有门类,所提供的知识极其丰富,能够让用户凭兴趣学到更为广泛、专业和系统的知识。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站”一些博主推送的短视频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不无道理。 B. 一些短视频呈现了救助他人的义举、表达了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说明短视频也有“严肃”的部分存在。 C. 虽然短视频平台鼓励视频创作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作品,但其逐利目的会给作品打上商业烙印,降低其品质。 D. 只有进行理性省察,才有可能走出自我认知 窠臼,进而消除正常生活中自我强化所含有的负向因素。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为了论证短视频具有工具属性,列举了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等视频内容。 B. 材料二举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的例子,意在印证带有同人色彩的知识共同体的存在。 C. 材料一将短视频与小小说、电影电视进行比较,突出了短视频在流量域、类型等方面 特点。 D. 材料二中的“事实上”“更何况”“退一步说”等词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呈现了论述脉络。 4. 对如何让短视频接受者离开信息茧房这一问题,两则材料各有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5. 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还会不断出现。上述材料对我们看待新事物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冷先生指派药铺的伙计王相,到镇上的饭铺定下八个菜,又提来一瓶烧酒。他坐在上位,让白鹿两家的主事者各坐一侧,方桌剩下的一边坐的是老秀才鹿泰和。冷先生向来言简意赅,不见寒暄就率先举起酒盅与三位碰过一饮而尽,然后直奔主题:“事情不必再说,现在只说怎么弄,有话明说,过后不说。”一切都按着各人预定的轨道推进,没有差错。白嘉轩摆出的自然是败家子羞愧的面孔,呷了一盅酒后,开口说:“踢卖先人业产,愧无脸面见人,咋敢争多论少?先生哥处事公正,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我绝无二话。”鹿子霖早已领得父教,严谨地把握着自己的情绪,把买地者的得意与激动彻底隐藏,表现出对于自家兄弟不幸遭遇的同情与体悯,慷慨地说:“先生哥你就看着办吧!既然俺们兄弟俩信得下你,谁日后再说二话还算人吗?你说咋弄就咋弄。” 冷先生连着喝下几杯酒,冷冷的面孔开始红润活泛起来,更见一副耿直不阿的风采:“话怕明说。你们两家是白鹿村的大家户,二位令尊与家父都是义交。我虽无意偏袒任何一方,但话说回来,再准的尺子也都量不准布,还要二位贤弟宽谅。”说罢眼光锐利地瞅一瞅鹿子霖,鹿子霖以同样坚定的眼光作了回答。冷先生再转过头瞅着白嘉轩,白嘉轩却一把捂住腮帮,似乎要哭出来,低下头去。冷先生紧紧追问:“嘉轩似有反悔之意?如是,现在还来得及。人说泼出去的水推倒了的墙——难收难扶。现在水还没泼墙还没倒,你说了不迟。”嘉轩抬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说:“反悔倒不反悔,只是畏怯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随之吞吞吐吐说出换地的想法来:二亩水地还是卖给鹿子霖,鹿家原坡上那二亩慢坡地转到白家,好地换劣地的差价,由鹿家付给白家。嘉轩说出这个方案后忽地站起,手抚胸膛红着脸说:“全是为了顾一张面子呀!还望先生哥和子霖兄弟宽容。”
展开余下试题此话一出,毕竟是节外生枝,冷先生不大高兴地说:“既有这话,你该早说,我也好与买方早早说透。不过现在说了也好……”说完就瞅一眼鹿子霖。鹿子霖原以为嘉轩事到临头要反悔要变卦了,单怕到手的二亩水地又黄了,听明白了是换地,就作出豁达的气魄说:“这倒好!只要于嘉轩兄弟面子上好看,就那么办。”冷先生自己当然对两相情愿的事不再有什么话说,只是这突然的变故打乱了他事先与两方交换过的关于地价的估计,随机应变的办法很快也就形成。“既然如此小有变故,这事也不难办。”冷先生说,“嘉轩的水地是天字号地,子霖的慢坡地是人字号地,天字号地和人字号地的价码,按朝廷征粮的数目就可以兑换出来。如果二位同意这个弄法儿,事情就简单不过了。” 无论是白嘉轩或是鹿子霖,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的手掌而是他们的土地。他们谁也搞不清自哪朝的哪一位皇帝开始,将白鹿原的土地按“天时地利人和”划分为六个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征收交纳皇粮的数字;他们对自家每块土地所属的等级以及交纳皇粮的数目,清楚熟悉准确无误绝不亚于熟悉自己的手掌。土地的等级是官府县衙测定的,征交皇粮的数字也是官家钦定的,无厚此薄彼之嫌,自然天公地道,俩人都接受了。冷先生取来算盘,推给老秀才说:“你给兑换算计一下。”老秀才噼里啪啦拨动着算盘上的珠子,连拨两遍,一亩天字号地大体可以折合四亩人字号地。这样就推算出鹿子霖应该净给白嘉轩的银两,如果按市价折合成粮食或棉花该是多少石多少捆。冷先生就歪过头对老秀才说:“现在该你忙活了。”老秀才这时接过药铺伙计王相送来的砚台,开始研墨。他被请来的职责很单纯,那就是双方把话说到以后写买卖土地的契约。 鹿子霖看着老秀才不慌不忙研墨的动作,心里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只要能把白家那二亩水地买到手,用十亩山坡地作兑换条件也值当。河川地一年两季,收了麦子种苞谷,苞谷收了种麦子,种棉花更是上好的土地;原坡旱地一季夏粮也难得保收。再说河川地势平坦,送粪收割都省力省事,牛车一套粪送到地里了。他家在河川有近二十亩水地,全是一亩半亩零星买下来的,分布在河川的各个角落。最大的一块不过二亩七分,打了一口井,两季保种保收。其余都是亩儿八分的窄小地块,打井划不来,不打井又旱得少收成。嘉轩这二亩水地正好与自家的那块一亩三分地相毗邻,合在一块就是三亩三分大的一个整块了,整个河川里也算得头一块大地块了。春闲时节就可以动手打井,麦收后如遇天旱,就可以套上骡子车水浇地不失时机地播种了。他眯着眼装作瞅着老秀才写字,心里已经有一架骡子拽着的木斗水车在嘎吱嘎吱唱着歌。 白嘉轩双手抱成一个合拳压在桌子上,避眼不看老秀才手中的毛笔,紧紧锁着眉头瞅着那个密密麻麻标着药名的中药柜子,似乎心情沉痛极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那块蕴藏着白鹿精灵的风水宝地已经属于他了,只等片刻之后老秀才写完就可以签名了,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此项买卖土地当中的秘密。 老秀才写好契约,冷先生先接到手看了一遍,又交给买卖双方的主人都看了一遍。冷先生把笔交给白嘉轩,白嘉轩捏着毛笔稍停了一下,似乎下了狠心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鹿子霖接过笔很轻松地划拉了一阵。冷先生最后在中人款格下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落尾才由老秀才签名。冷先生取来印泥盒子,四个人先后用食指蘸了红色印泥,然后一齐往契约上按下去。一式两份,买方和卖方各据一份。冷先生给每人盅里斟上酒,一齐饮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嘉轩在卖地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痛苦,因为踢卖先人业产,会招来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让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B. 冷先生在连着喝下几杯酒后,更见一副耿直不阿的风采。这个“耿直不阿”有嘲讽的意思。 C. 白嘉轩临时提出以好地换劣地再补差价的方案,冷先生虽然不高兴,但是认为白嘉轩此时提出也不算迟。 D. 鹿子霖非常同情与体悯白嘉轩的遭遇,所以当白嘉轩提出新的卖地方案时,他很慷慨地答应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围绕“换地”事件,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主要人物刻画得真切生动,个性鲜明。 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全景式展现出酒馆里的一幕,叙述视野开阔,人物展现动态全面,细节刻画深入细腻。 C. “呷了一盅酒”等方言的使用,体现出小说语言的通俗性;另一方面,小说又大量使用长句,显示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D. 节选部分以冷先生提烧酒上饭馆开始,以斟酒齐饮结束,冷先生作为线索人物贯串始终,表现出热心快肠、慷慨豪爽的个性。 8. 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生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有人说,陈忠实的《白鹿原》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两本书分别从故事和理论两个角度,把中国的乡土特色给讲活了。请概括文本中体现的乡土特色。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庄子之粗者。 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故庄子之言,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然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余不可以不辨。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 (节选自苏轼《庄子祠堂记》)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独不见A郊祭B之牺C牛乎D养食E之数岁F衣以G文绣H以入大庙。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属书离辞”与“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两句中的“属”意思不同。 B. “无为有国者所羁”与“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句中的“为”意思相同。 C. “门者出之”与“其出人也远矣”(《师说》)两句中的“出”意思不同。 D. “未尝不微见其意”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 “微”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庄子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无所不包,有时还会攻击当世的博学之士。 B. 楚威王想让庄子辅助自己,但庄子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做官,于是他委婉拒绝了楚威王的招揽。 C. 苏轼举“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骂”的故事来阐述“事固有倒行而逆施”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D. 庄子在论述天下道术的时候,从墨翟、禽滑厘、老聃等人,一直说到了自己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都只是一家之论。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2)故庄子之言,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 14. 关于庄子写作《渔父》《盗跖》《胠箧》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枚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②,倒倾鲛室泻琼瑰③。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上,可左眺钱江,右瞰西湖。②据传,唐玄宗在沉香亭召李白赋诗,李白已醉,玄宗命以清水洒其面使之醒来,李白醒后援笔写成《清平调》三章。③鲛室:传说中鲛人的宫室。琼瑰:玉石。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雷声自脚底而起、云雾不散,既突出所处地势之高,也为下文描写雨做了铺垫。 B. 第三句用“黑”修饰风,表达别出蹊径,形象地表现暴雨来时疾风挟着尘灰乌云 情况。 C. 第四句诗连用动词,形象地展现了暴风雨由近到远、横跨大江、呼啸而去的壮丽景象。 D. 磅礴的雨景令诗人生发奇想,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看看这壮丽雄伟之奇景,写出美妙诗篇。 16. 诗中以比喻的方式,对暴雨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朱老师引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举蟹寄穴的例子,从反面强调了专心的重要。 (2)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沧海”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蕴,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地理课本里,曾有“桑基鱼塘”的词条解释,认为这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堪称中国农耕社会最为高级的农业形态,也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 桑基鱼塘系统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应用,因而南太湖流域是这一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诞生地,也是现今中国传统桑基鱼塘最集中、最大面积、保留最完整。 桑基鱼塘的历史可上溯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挖出的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 ① 。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大大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造就了这方土地的繁盛,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也造就了“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 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新阶段,耕地资源日益紧张,不少地区填塘造地,加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 ② 。与此同时,在国际丝绸业衰退的大背景下,当地居民重鱼轻桑, ③ ,砍掉桑树,基塘比例逐渐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18. 请根据文段内容,给“桑基鱼塘”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下列句子中的“为”和文中加点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家都为这件事的成功而高兴。 B. 我准备请王教授为这本书写一篇序。 C. 战争过后,一些都化为乌有。 D. 这本相册对我来说极为重要。 22. 如何才能让桑基鱼塘这颗“明珠”重放光彩?请你结合文段给当地政府提出三条建议。 三、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作家曾说过:“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作为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