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  2025-08-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出现的短视频,与当年的小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作品的篇幅和传播度,尤其是两者都拥有超级的流量域,但短视频迅猛程度超过了小小说。在大众视野中,短视频常常和一些词联系在一起,比如快餐化和碎片化。从网络用户层面来说,快餐化和碎片化不是新词,早在微信公众号兴起时碎片化阅读就已经被诟病。虽然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分子却没能提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碎片化阅读的问题。短视频具有如此大的用户群体,在短短几年内就在公共层面参与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背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自短视频的创作者。短视频的重点并不在于“视频”,而在于“短”。短视频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取流量,让更多人观看,关键的要素是“内容”生产,在几秒钟之间输出的内容要博人眼球,让用户在几乎来不及理性分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关键信息。
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生产端的另一个特点是“生产权力”的下放。简易便捷的拍摄创作手法,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了成为“作者”的可能,所见所想所思所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呈现,从而完成与世界的沟通。因此,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
短视频的接受和生产一样,都不受地点的限制,用户同样可以在任意场景中选择打开视频平台来消费,公交车、地铁等场所都有短视频的“身影”。在这些公共空间中,短视频是消磨时间的利器,带来的用户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空间的陌生感,这一方面增加了用户需求黏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周围”的消失。失去与空间建立的联系之后,个体的存在被无限地强化。
短视频还是一个高度融合和综合的信息超市。之前电影电视的各种类型比如纪录片、故事片、科教片、政论片等都在短视频领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几乎都兼具了社交属性与工具属性。人们通过短视频获得更多的资讯和知识,这是短视频的工具属性。短视频行业涌入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分享者,相较于之前的网络平台,短视频把所有门类都涵盖进来,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熔炉,比如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古诗词赏析等内容在此之前不太可能在同一个平台出现。
而短视频受人诟病的地方是它带来的沉迷问题,海量的资讯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困于信息茧房之中。短视频的接受者们要离开信息茧房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少医学研究证明,刷短视频成瘾与用户的一些心理状况息息相关。更容易掉入短视频时间陷阱的,往往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认可的人,于是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网络世界,这是一个共性的心理状态。要杜绝沉迷上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看个人意志力。另外,明确每天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到达这一目标之后再进入短视频世界,这样既可以减轻长时间刷短视频带来的负罪感,又可以借助海量短视频拓宽视野。虽然短视频传播的是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但它提供了知识的丰富度,为个体打开一扇学习之门。个人完全可以凭借兴趣在互联网上学到更为广泛和专业的知识。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干《短视频兴起与流量域变迁》)
材料二:
短视频并非像有些人批评或暗示的那样,都是娱乐性的,甚至都是低俗的。事实上,“严肃”的部分大量存在,甚至可谓灵光四射。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理论深度的讨论交流比比皆是。短视频本身是个工具,关键看怎么使用,谁在使用。它已经促成了一些带有同人[注]色彩的知识或学术共同体,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并非没有道理。坦率地说,有的短视频博主的学术能力远超一些平庸教授的水平。大量群众记录人生,分享经验,并不奢望能挣钱,他们只是享受被看见的兴奋。有些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虽然有商业考量,但这也往往并非首要目标。须知,表达与分享也是刚需。
更何况,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社会关怀和道义责任的。不妨研究一下那些高流量短视频以及群众的跟帖和弹幕,我们是不是经常为他人的某些遭遇而激愤不平?是不是为舍身救人的义举而深深感动?又是否因在另外的普通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弱点而会心一笑,并时常被无忌的童言和小动物的乖巧治愈?
短视频平台,从来都是一个开阔的舞台。商业当然以逐利为目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们必须接受这样的逻辑前提:鼓励人们广泛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退一步说,平台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制造了同质化的茧房,但从另一方面说,茧房也是类型众多,一些人眼中的大流量网红在另一些人那里完全是陌生人。多重茧房的存在既造成了束缚和分裂,也为打破茧房提供了某种条件。当人们意识到其他茧房存在的时候,有时也会引发对身处其中的反省。
对于算法推荐的自我强化机制,也要辩证地看。我们正常生活中其实一直存在自我强化的问题,只不过不那么明显罢了。如果不能进行理性省察,即使不上网不看短视频照样也可能陷入自我认知的窠臼。而且,自我强化也分正向的和负向的,爱学习、多元思考、关切他人和世界,这样的习惯被强化没什么不好。如果你能够把正确使用流媒体平台作为积极的思想工具,算法推荐也可以成为正向自我强化的助手。比如,同主题的短视频推荐并不一定持相同立场,关于国际局势和社会热点的讨论,同主题下会展开各种立场的交锋。
(摘编自刘复生《发掘短视频的变革性价值》)
[注]同人,指志趣相同的人。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特点,这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并吸引其注意力。
B. 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是短视频“生产权力”下放的结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C. 刷短视频可打破地点限制,在任意场景中进行,从而为用户带来消解公共空间陌生感、消磨时间等好处。
D. 短视频涵盖所有门类,所提供的知识极其丰富,能够让用户凭兴趣学到更为广泛、专业和系统的知识。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站”一些博主推送的短视频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不无道理。
B. 一些短视频呈现了救助他人的义举、表达了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说明短视频也有“严肃”的部分存在。
C. 虽然短视频平台鼓励视频创作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作品,但其逐利目的会给作品打上商业烙印,降低其品质。
D. 只有进行理性省察,才有可能走出自我认知的窠臼,进而消除正常生活中自我强化所含有的负向因素。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为了论证短视频具有工具属性,列举了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等视频内容。
B. 材料二举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的例子,意在印证带有同人色彩的知识共同体的存在。
C. 材料一将短视频与小小说、电影电视进行比较,突出了短视频在流量域、类型等方面的特点。
D. 材料二中的“事实上”“更何况”“退一步说”等词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呈现了论述脉络。
4. 对如何让短视频接受者离开信息茧房这一问题,两则材料各有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5. 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还会不断出现。上述材料对我们看待新事物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案】1. B 2. C 3. D
4. 材料一:①增强个人意志力,不因在现实生活不被认可而将更多精力投入网络世界;②明确每天在现实生活中要完成的任务,达成目标后再进入短视频世界。
材料二:①意识到信息多重茧房的存在,主动打破所处的信息茧房;②施行正向自我强化,进行理性省察,将流媒体平台作为积极的思想工具。
5. ①通过与熟悉的旧事物比较,更好地认识新事物的特征。②从不同角度审视新事物,力求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③要用辩证的态度理性看待新事物,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发现其短处。④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新事物,勿夸大其消极因素。/采取积极措施,让新事物多发挥正面作用。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短视频的兴起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一着重分析了短视频的创作、传播和用户行为,强调其快餐化、碎片化特点以及生产权力的下放,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沉迷问题和信息茧房现象。材料二则从正面角度出发,强调短视频的严肃性和多样性,认为其可以拓展知识边界,促进社会关怀和道义责任的表达。两篇文章共同揭示了短视频作为新兴媒介的复杂性和多重价值,既反映了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提出了如何理性使用和应对其负面效应的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果失当。“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吸引其注意力”的并非“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的特点”,而是“‘内容’生产”。
C.说法绝对。文中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空间的陌生感”。
D.曲解文意。“系统”说法不当,由“碎片化知识摄入虽然不成体系”可知,短视频提供的知识并不系统。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于文无据。“但其逐利目的会给作品打上商业烙印,降低其品质”有误。材料二只是说 “商业当然以逐利为目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们必须接受这样的逻辑前提:鼓励人们广泛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并没有提及商业目的会降低作品品质,该项无中生有。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事例与观点不匹配。“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等视频内容”,意在论证短视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熔炉”,即“短视频还是一个高度融合和综合的信息超市”。
B.事例与观点不匹配。“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的例子”,意在论证有些博主发布视频重在表达和分享。
C.“突出了短视频在流量域、类型等方面的特点”有误。材料一将短视频与小小说对比,突出了短视频在流量域方面的特点;将短视频与电影电视对比,是为了说明短视频在类型融合和发展方面的特点,而不是在流量域方面进行比较。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材料一:
①增强个人意志力,不因在现实生活不被认可而将更多精力投入网络世界:材料一指出“更容易掉入短视频时间陷阱的,往往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认可的人,于是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网络世界”。这一措施从个人心理和行为层面出发,强调通过增强意志力,改变因现实生活不如意而过度依赖网络世界的行为模式,从而避免过度沉迷短视频,为离开信息茧房奠定基础。
②材料一说“明确每天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到达这一目标之后再进入短视频世界,这样既可以减轻长时间刷短视频带来的负罪感,又可以借助海量短视频拓宽视野”,通过设定现实生活中的任务目标,让个人将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现实事务上,完成任务后再合理地利用短视频。这样既可以减少因无节制刷短视频而浪费的时间,又能减轻因沉迷短视频带来的负罪感,同时还能借助短视频拓宽视野,实现从信息茧房的自我突破。
材料二:
①材料二提到“茧房也是类型众多,一些人眼中的大流量网红在另一些人那里完全是陌生人。多重茧房的存在既造成了束缚和分裂,也为打破茧房提供了某种条件。当人们意识到其他茧房存在的时候,有时也会引发对身处其中的反省”。只有当接受者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多样性和自身所处的局限时,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索其他信息领域,从而打破现有的信息茧房。
②材料二说“如果不能进行理性省察,即使不上网不看短视频照样也可能陷入自我认知的窠臼。而且,自我强化也分正向的和负向的,爱学习、多元思考、关切他人和世界,这样的习惯被强化没什么不好”,通过理性省察,避免陷入自我认知的窠臼,同时进行正向自我强化,如培养爱学习、多元思考、关切他人和世界的习惯,并将流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作为积极的思想工具。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在材料一中,将短视频与当年的小小说进行比较,还将短视频与传统的电影电视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比较,能够清晰地展现出短视频在流量域、内容类型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短视频这一新事物。
②材料从多个角度对短视频进行了分析。在生产端,提到了“生产权力”的下放,使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在接受端,阐述了短视频不受地点限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公共空间的陌生感,但也导致了“周围”的消失等。材料二还从内容角度指出短视频并非都是娱乐性、低俗的,也有“严肃”的知识讨论等。这启示我们,看待新事物不能只从单一角度出发,而应综合考虑其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影响,这样才能避免片面的认知,对新事物有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③材料一既肯定了短视频在信息传播、知识丰富度等方面的优势,如“人们通过短视频获得更多的资讯和知识,这是短视频的工具属性”,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沉迷问题和信息茧房等弊端。材料二同样辩证地看待短视频平台算法,既提到了算法可能制造同质化茧房的问题,也指出多重茧房的存在为打破茧房提供了条件。这告诉我们,新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在看待它们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既不盲目追捧其优点,也不忽视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新事物,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④材料二强调了短视频的积极意义,如“短视频并非像有些人批评或暗示的那样,都是娱乐性的,甚至都是低俗的。事实上,‘严肃’的部分大量存在,甚至可谓灵光四射”“如果你能够把正确使用流媒体平台作为积极的思想工具,算法推荐也可以成为正向自我强化的助手”。这启示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时,应更多地关注其积极的一面,不要过分夸大其消极因素。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冷先生指派药铺的伙计王相,到镇上的饭铺定下八个菜,又提来一瓶烧酒。他坐在上位,让白鹿两家的主事者各坐一侧,方桌剩下的一边坐的是老秀才鹿泰和。冷先生向来言简意赅,不见寒暄就率先举起酒盅与三位碰过一饮而尽,然后直奔主题:“事情不必再说,现在只说怎么弄,有话明说,过后不说。”一切都按着各人预定的轨道推进,没有差错。白嘉轩摆出的自然是败家子羞愧的面孔,呷了一盅酒后,开口说:“踢卖先人业产,愧无脸面见人,咋敢争多论少?先生哥处事公正,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我绝无二话。”鹿子霖早已领得父教,严谨地把握着自己的情绪,把买地者的得意与激动彻底隐藏,表现出对于自家兄弟不幸遭遇的同情与体悯,慷慨地说:“先生哥你就看着办吧!既然俺们兄弟俩信得下你,谁日后再说二话还算人吗?你说咋弄就咋弄。”
冷先生连着喝下几杯酒,冷冷的面孔开始红润活泛起来,更见一副耿直不阿的风采:“话怕明说。你们两家是白鹿村的大家户,二位令尊与家父都是义交。我虽无意偏袒任何一方,但话说回来,再准的尺子也都量不准布,还要二位贤弟宽谅。”说罢眼光锐利地瞅一瞅鹿子霖,鹿子霖以同样坚定的眼光作了回答。冷先生再转过头瞅着白嘉轩,白嘉轩却一把捂住腮帮,似乎要哭出来,低下头去。冷先生紧紧追问:“嘉轩似有反悔之意?如是,现在还来得及。人说泼出去的水推倒了的墙——难收难扶。现在水还没泼墙还没倒,你说了不迟。”嘉轩抬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说:“反悔倒不反悔,只是畏怯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随之吞吞吐吐说出换地的想法来:二亩水地还是卖给鹿子霖,鹿家原坡上那二亩慢坡地转到白家,好地换劣地的差价,由鹿家付给白家。嘉轩说出这个方案后忽地站起,手抚胸膛红着脸说:“全是为了顾一张面子呀!还望先生哥和子霖兄弟宽容。”
此话一出,毕竟是节外生枝,冷先生不大高兴地说:“既有这话,你该早说,我也好与买方早早说透。不过现在说了也好……”说完就瞅一眼鹿子霖。鹿子霖原以为嘉轩事到临头要反悔要变卦了,单怕到手的二亩水地又黄了,听明白了是换地,就作出豁达的气魄说:“这倒好!只要于嘉轩兄弟面子上好看,就那么办。”冷先生自己当然对两相情愿的事不再有什么话说,只是这突然的变故打乱了他事先与两方交换过的关于地价的估计,随机应变的办法很快也就形成。“既然如此小有变故,这事也不难办。”冷先生说,“嘉轩的水地是天字号地,子霖的慢坡地是人字号地,天字号地和人字号地的价码,按朝廷征粮的数目就可以兑换出来。如果二位同意这个弄法儿,事情就简单不过了。”
无论是白嘉轩或是鹿子霖,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的手掌而是他们的土地。他们谁也搞不清自哪朝的哪一位皇帝开始,将白鹿原的土地按“天时地利人和”划分为六个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征收交纳皇粮的数字;他们对自家每块土地所属的等级以及交纳皇粮的数目,清楚熟悉准确无误绝不亚于熟悉自己的手掌。土地的等级是官府县衙测定的,征交皇粮的数字也是官家钦定的,无厚此薄彼之嫌,自然天公地道,俩人都接受了。冷先生取来算盘,推给老秀才说:“你给兑换算计一下。”老秀才噼里啪啦拨动着算盘上的珠子,连拨两遍,一亩天字号地大体可以折合四亩人字号地。这样就推算出鹿子霖应该净给白嘉轩的银两,如果按市价折合成粮食或棉花该是多少石多少捆。冷先生就歪过头对老秀才说:“现在该你忙活了。”老秀才这时接过药铺伙计王相送来的砚台,开始研墨。他被请来的职责很单纯,那就是双方把话说到以后写买卖土地的契约。


展开余下试题鹿子霖看着老秀才不慌不忙研墨的动作,心里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只要能把白家那二亩水地买到手,用十亩山坡地作兑换条件也值当。河川地一年两季,收了麦子种苞谷,苞谷收了种麦子,种棉花更是上好的土地;原坡旱地一季夏粮也难得保收。再说河川地势平坦,送粪收割都省力省事,牛车一套粪送到地里了。他家在河川有近二十亩水地,全是一亩半亩零星买下来的,分布在河川的各个角落。最大的一块不过二亩七分,打了一口井,两季保种保收。其余都是亩儿八分的窄小地块,打井划不来,不打井又旱得少收成。嘉轩这二亩水地正好与自家的那块一亩三分地相毗邻,合在一块就是三亩三分大的一个整块了,整个河川里也算得头一块大地块了。春闲时节就可以动手打井,麦收后如遇天旱,就可以套上骡子车水浇地不失时机地播种了。他眯着眼装作瞅着老秀才写字,心里已经有一架骡子拽着的木斗水车在嘎吱嘎吱唱着歌。
白嘉轩双手抱成一个合拳压在桌子上,避眼不看老秀才手中的毛笔,紧紧锁着眉头瞅着那个密密麻麻标着药名的中药柜子,似乎心情沉痛极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那块蕴藏着白鹿精灵的风水宝地已经属于他了,只等片刻之后老秀才写完就可以签名了,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此项买卖土地当中的秘密。
老秀才写好契约,冷先生先接到手看了一遍,又交给买卖双方的主人都看了一遍。冷先生把笔交给白嘉轩,白嘉轩捏着毛笔稍停了一下,似乎下了狠心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鹿子霖接过笔很轻松地划拉了一阵。冷先生最后在中人款格下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落尾才由老秀才签名。冷先生取来印泥盒子,四个人先后用食指蘸了红色印泥,然后一齐往契约上按下去。一式两份,买方和卖方各据一份。冷先生给每人盅里斟上酒,一齐饮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嘉轩在卖地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痛苦,因为踢卖先人业产,会招来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让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B. 冷先生在连着喝下几杯酒后,更见一副耿直不阿的风采。这个“耿直不阿”有嘲讽的意思。
C. 白嘉轩临时提出以好地换劣地再补差价的方案,冷先生虽然不高兴,但是认为白嘉轩此时提出也不算迟。
D. 鹿子霖非常同情与体悯白嘉轩的遭遇,所以当白嘉轩提出新的卖地方案时,他很慷慨地答应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围绕“换地”事件,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主要人物刻画得真切生动,个性鲜明。
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全景式展现出酒馆里的一幕,叙述视野开阔,人物展现动态全面,细节刻画深入细腻。
C. “呷了一盅酒”等方言的使用,体现出小说语言的通俗性;另一方面,小说又大量使用长句,显示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D. 节选部分以冷先生提烧酒上饭馆开始,以斟酒齐饮结束,冷先生作为线索人物贯串始终,表现出热心快肠、慷慨豪爽的个性。
8. 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生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有人说,陈忠实的《白鹿原》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两本书分别从故事和理论两个角度,把中国的乡土特色给讲活了。请概括文本中体现的乡土特色。
【答案】6. C 7. D
8. ①人物内心想法与外在表现的对比。白、鹿二人,心里盘算的和实际的表情、动作完全相反。
②白嘉轩与鹿、冷二人的对比。白嘉轩暗自算计,冷、鹿二人蒙在鼓里,信以为真,突出了白的工于心计。
③人物前后心情的对比。换地前白、鹿二人紧张担心,换成时内心暗喜轻松。通过对比,塑造出丰富个性的人物形象。
9. ①乡土性。乡村人离不开土地,以农为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无比熟悉且费尽心思追求的都是土地,体现出乡村人对土地的依赖。
②礼治社会。人们的社会关系并不依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公认合式的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白、鹿二人换地,请冷先生作中人,几人签字画押即成事实。然后大家共同遵守,不需要靠法律来执行。
【解析】
【导语】《白鹿原》节选部分通过简洁有力的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乡土社会中的人情冷暖和市场交易。冷先生的公正态度与白嘉轩的羞愧、鹿子霖的伪善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封建宗族社会里的复杂人性。细节生动、语言地道,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使读者不仅看到人物的外在行为,更深刻理解其内心世界,表现出陈忠实细腻深刻的文学功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白嘉轩在卖地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痛苦,因为……自己面子上过不去”错误。白嘉轩的痛苦表现是装的,其真实目的是获取鹿子霖的风水宝地,文本明确提到他“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那块蕴藏着白鹿精灵的风水宝地已经属于他了”,可见“痛苦”并非单纯因“面子”。
B.“这个‘耿直不阿’有嘲讽的意思”错误。由原文“话怕明说……我虽无意偏袒任何一方,但话说回来,再准的尺子也都量不准布,还要二位贤弟宽谅”等内容可知,冷先生是个公正的人,并无嘲讽之意。
D.“鹿子霖非常同情与体悯白嘉轩的遭遇”错误。由原文“鹿子霖早已领得父教,严谨地把握着自己的情绪,把买地者的得意与激动彻底隐藏,表现出对于自家兄弟不幸遭遇的同情与体悯”可知,鹿子霖所表现出的“同情与体悯”并非出自真心。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冷先生作为线索人物贯串始终,表现出……慷慨豪爽的个性”错误。冷先生并非线索人物,小说以换地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冷先生是中间人,其行为言谈都是为白鹿两家办事,谈不上“慷慨豪爽”。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白嘉轩“似乎心情沉痛极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而鹿子霖“早已领得父教……把买地者的得意与激动彻底隐藏,表现出对于自家兄弟不幸遭遇的同情与体悯”。白、鹿二人,心里盘算的和实际的表情、动作完全相反。
②由原文“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此项买卖土地当中的秘密”可知,白瞒着所有人换地的秘密,鹿、冷二人被蒙在鼓里,只知卖地、换地,冷更是尽心做好中间人,突出了白的狡诈的人物形象。这是白嘉轩与鹿、冷二人的对比。
③换地前白、鹿二人紧张担心,“嘉轩抬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鹿子霖……单怕到手的二亩水地又黄了”;换地成功时白、鹿两人暗喜轻松,白嘉轩“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而鹿子霖“心里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是人物前后心情的对比。文章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对比,凸显了人物丰富而鲜明的个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无论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