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其次,中医药文化具有跨越国界和文化的普遍性价值,其传承与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民众的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首位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马里籍中医专家迪亚拉,他在当地创办的中医技术鲁班工坊,被当地人誉为“中国送给马里最好的礼物”。中医技术鲁班工坊为当地提供高质量中医教育,积极参与国际医疗项目,并通过临床实践和学术交流,成为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典范,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与发展。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体验营”等项目,有效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认同感。 最后,中医药文化赋能中国国家软实力提升。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合作条款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已建成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7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构建起了跨境远程诊疗、中药海外仓等新型服务体系,中药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281.9亿美元,并且每年保持较好增长趋势。 (摘自刘少渝《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逻辑、困境及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历来只采用复方用药形式,但处方通常因辨证施治疗法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调整。 B. 在防病治病中采取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活血中药的方法,是生物力药理学的研究领域。 C.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理念,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D.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并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蒿素、中药砒霜和石杉碱甲这些有效的临床用药,都是中医药智慧的果实。 B. 芍药苷用于冠心病术后的维护,可以作为中医活血化瘀临床疗效的一项证据。 C. “乌梅荷叶饮”成为“国潮”风尚,主要是迎合了现代人消费上的创新需求。 D. 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在马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树立了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典范。 3. 请为第一则材料拟写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字)。 4. 材料二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 B 2. C 3. 中医药学的贡献 4. 举例论证法。用大量具体事例开展论述,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念,“乌梅荷叶饮”,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马里籍中医专家创办中医技术鲁班工坊,中医针灸,中药典籍等等。这些具体事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使论述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以中医药为主题,从科学实践和文化传承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材料一以青蒿素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强调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材料二则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标识的哲学内涵和全球影响力。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体现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又彰显了其文化软实力,呈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有机融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中医历来只采用复方用药形式”错,依据原文“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可知“只采用”一说错误; C.“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错,依据原文“这些理念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可知“推动……走向世界”错误; D.“并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错,依据原文“中医药文化赋能中国国家软实力提升”可知是“赋能”而非“全面提升”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主要是迎合了现代人消费上的创新需求”错,“乌梅荷叶饮”等创新产品的涌现……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国潮’风尚”,可见“乌梅荷叶饮”能成为“国潮”风尚的原因并不主要是迎合了现代人消费上的创新需求。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开篇指出“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随后列举中药砒霜治疗白血病、石杉碱甲治疗失忆、芍药苷用于冠心病术后维护等案例,均围绕中医药学在疾病治疗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原文也有“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可见材料核心是阐述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故以“中医药学的贡献”为标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举例论证法。 文中列举多个具体事例,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乌梅荷叶饮’等创新产品的涌现”“屠呦呦团队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马里籍中医专家迪亚拉……创办的中医技术鲁班工坊”“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 这些事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如屠呦呦团队的成果体现中医药的现代价值,鲁班工坊展现国际传播成效,直接支撑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观点,这样的例子影响力较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时使用举例论证也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展开余下试题②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⑤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自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⑥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5. 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寒冷,草料场离市井不远,又有老军送的大葫芦,诸多因素的交代使林冲沽酒的行为不显突兀。 B. 写“四下里崩坏”的草厅,看似闲笔,但却让后文草厅坍塌、夜宿古庙、古庙偷听等情节顺理成章。 C. 第②段以“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描绘了美好雪景,与人物的命运走向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 D. 对“火”的描写贯穿选文,从老军向火,到林冲生火、盖火,再到草料场冲天大火,形成多重呼应。 6. 下列有关“古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庙距草料场约半里,这个距离既让林冲夜宿于此合乎常理,又使其恰好能看清起火景象。 B. 古庙门边有一块大石头,被林冲挪来抵门,这一细节巧妙为后文他偷听三人密谈埋下伏笔。 C. 古庙内仅有三尊神像和堆在侧边的一堆纸,再无其他物品,四下萧然,尽显荒凉冷寂之态。 D. 古庙周围并无人家,又无庙主看管,让历经磨难的林冲得以暂时放松身心,寻得片刻安宁。 7. 选文写陆谦等三人在山神庙外交谈,用“一个”而不用具体人名来指称说话人,这样写有何妙处? 8. 金圣叹评价林冲为“熬得住”的人物,“熬得住”即是“能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林冲“熬得住”的表现。 【答案】5. C 6. D 7. ①体现真实感。林冲无意中听到三人讲话,隔着庙门,并未见到三人,用“一个”而不用具体人名来指称说话人,更切合当时情景。②设置悬念。用“一个”而不用具体人名来指称说话人,留下悬念,读者需要根据对话内容来推断人物身份,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增强节奏感。连用“一个”让对话短促密集,加快叙事节奏,让情节加速。④揭示主题。用“一个”指称说话人,淡化谋害林冲的具体实施者人名,突出幕后主使者高太尉,揭示林冲最终决然反抗的根源。 8. ①忍受命运不公。八十万禁军教头,即便沦落到了看守草料场的地步,依然接受自己困顿的处境。②接受恶劣环境。天寒地冻,现实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大雪还压塌草屋,他却能顺其自然。③忍耐听完阴谋。听到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的阴谋,没有立即冲出去拼命,而是忍耐听完。④忍到极致才反。一直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以为只要“熬得住”就还有与家人团聚一天。直到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才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只能奋起反抗。 【解析】 【导语】这段文字是《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经典片段。作者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如“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和动作刻画(如“拿了条花枪”“将火炭盖了”),营造出严冬肃杀的氛围。情节设计环环相扣:草厅倒塌推动林冲夜宿古庙,恰巧偷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最终促使他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文中“火”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是取暖之物,又是阴谋的象征,更暗示着林冲内心反抗之火的点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