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8-0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5年春季联赛(高二)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新中式”的流行,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种中国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是海外知名品牌的西化流行,而是马面裙、宋锦外套、香云纱衬衫等风靡本土,并逐步远销海外。而且,在服饰流行之外,这种热潮早已延伸到家居、饮食、旅行等生活领域,无论是“围炉煮茶”还是“国风摄影”都已成为被追捧的对象。但从深层观之,“新中式”在当代盛行,显现出的是中国“生活美学”的复兴,因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并不是单纯为了实用,而是有着对美的追求。
“新中式”的走红,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血脉觉醒”。实际上,所谓“血脉觉醒”乃是一种“文化自觉”,其背后凸显出来的乃是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当一名青年人,使用“新中式”、消费“新中式”、分享“新中式”的时候,他内心所荡漾的自豪感与享受度,大概就是对“血脉觉醒”的最佳展现。但仅有“文化自觉”还是不够的,自觉之后还要有“文化自信”,自信之后终会有“文化自立”。只有当我们以本土文化的自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被全球认同的文化复兴。
实际上,历史上的复古大都包含创新。欧洲文艺复兴表面上是为了复古希腊罗马的“古”,但创作出来的是文艺复兴的“新”,唐宋的“古文运动”也是如此,所开启的乃是一代新的文风。“新中式”看似是在复古,其实更是创新,它所实现的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转化性创造。“新中式”并不是要回到昔日传统中国,而是力求以传统文化外在的“形”来复兴其内在的“神”。在创新的过程中,抄袭成风、缺乏新意、东拼西凑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可以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开源节流”——开优质之源,节劣质之流,无需进行过于激越的文化批判。
如今,到了“扬帆出海”的时代了,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不是去“送文化”,而是要“种文化”。这一“送”与一“种”,其实有着本质差异,“送文化”只能消费一时,“种文化”却可以生生不息。所以,这一轮的文化出海,就是要去海外播撒“新中式”的种子。当然,现在本土只有“新中式”产业的集聚,却没有高品质的品牌,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因而在世界上难以争得高端品牌的一席之地,这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现状。
(摘编自刘悦笛《“新中式”: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海水江崖纹饰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影响广泛渗透至绘画、服饰、陶瓷等多个艺术领域,是我国传统吉祥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陶器上以简洁线条形式呈现的图案,象征着海洋的浩瀚与力量。随着历史的演进,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图案结构亦逐渐趋向复杂化。至汉代已成为服饰上的装饰元素,在贵族与官员的服饰中,它不仅作为装饰存在,更具有标识身份的功能。唐宋时期在服饰领域的应用达到了成熟阶段,纹饰注重线条的流畅性与动态感,常与云纹、龙凤纹等其他纹饰相结合,创造出层次分明、立体感显著的装饰效果。明清时期在宫廷服饰中的应用达到了顶峰,纹饰设计趋向规范化与程式化,细节处理更精细,色彩运用更丰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纹饰风格。
造型方面,图案将海洋与山脉的元素融合,图案底部由众多斜向排列的曲线组成,被称为“水脚”。水脚之上,波涛汹涌的海浪翻滚,山石矗立于波涛之中,周围装饰有祥云。海水江崖纹饰以对称美学吸引人。色彩上,蓝、白、金等高饱和色调反映自然美,符合中国传统审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水江崖纹饰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此图案不仅象征着“福禄寿喜”,还蕴含着“一统天下”的深层寓意,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皇家服饰及宫廷器物。其波涛汹涌的形态,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坚不可摧。特别是在明清两代,该纹饰成为皇帝龙袍上的标准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与水均为国家稳定性的象征。海水江崖纹饰常将山石、云纹等元素融合,构成了一幅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图景。
时至当下,在新中式服装设计领域,海水江崖纹饰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视觉符号,为设计师群体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对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早在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中,各国领导人穿着的新中式服装采用海水江崖纹饰图案,该图案经过简化组合,引人注目。在米兰时装周2025春夏系列的展示现场,某女装品牌推出了其2025春夏系列,在服装的细节处理上,巧妙地融入了海水江崖纹饰以及苗族的蓝染工艺,实现了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也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新中式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使得产品从众多服装品牌中脱颖而出,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和市场吸引力。
展望未来,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它将超越单纯的图案装饰功能,转化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设计理念,引领新中式服饰设计的新趋势。
(摘编自周婷婷、彭星星《海水江崖纹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式”内涵丰富,涉及衣着服饰等多方面内容,其流行的领域也较为宽广,处处彰显传统魅力。
B. 从历史发展来看,复古和创新形影不离,“新中式”的复古背后存在更多的创造性转化与转化性创造。
C. 海水江崖纹饰广泛运用于服饰领域,它在起到装饰衣服作用的同时,还曾具有标识身份地位的作用。
D. 海水江崖纹饰可以寄寓我们期盼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在当代具有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
2.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式”的流行推动了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也彰显了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
B. 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面对“新中式”流行中出现的问题,无需对一些短期内出现的问题持批判的态度。
C. “新中式”复兴既要打造高品质的品牌,也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这两点就可争得发展的一席之地。
D. 海水江崖纹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明清时期更成为当时服饰的主要纹饰,这与它丰富的寓意不无关系。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与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一段由表层到深层,逐层深入,对“新中式”流行的外在特点和本质特征进行了细致阐述。
B. 材料一第二段连用“血脉觉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等词,有鲜明的逻辑层次感。
C. 材料二以时间顺序,在对比之中详细说明了古今海水江崖纹饰内涵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
D. 材料一从理论上论述了“新中式”复兴 意义和发展方向,材料二以海水江崖纹的应用呼应材料一。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中国文化的“扬帆出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两则材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A
3. C 4. ①材料一先从“新中式”流行两个层面的特点写起,
②然后阐述“新中式”流行彰显的多层次文化意义,
③接着分析传统复兴出现的问题,
④最后指出文化出海需要解决的问题。
5. ①要有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立。
②对文化传统复兴中出现 一些短期问题要持宽容态度。
③甄选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识别度的优质载体,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④自主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丰富文化内涵。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围绕“新中式”文化现象展开深度探讨。材料一从宏观视角剖析“新中式”流行的文化内涵,指出其本质是中国“生活美学”的复兴,强调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立的发展路径。材料二则以海水江崖纹饰为微观案例,展现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两则材料形成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的互补关系,共同揭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当代价值,为文化出海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复古和创新形影不离”错。材料一第三段明确提到:“历史上 复古大都包含创新”,其中“大都”表明“复古和创新”的关联是多数情况,而非“形影不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无需对一些短期内出现的问题持批判的态度”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开源节流’……无需进行过于激越的文化批判”可知,原文强调“无需过于激越”的批判,而非“无需批判”。
C.“做到这两点就可争得发展的一席之地”表述不全面,根据原文“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来看,文化形象还是需要的。


展开余下试题D.“成为当时服饰的主要纹饰”错误,根据“明清时期在宫廷服饰中的应用达到了顶峰”可知,海水江崖纹饰在明清宫廷服饰中应用广泛,但选项“成为当时服饰的主要纹饰”扩大范围,原文仅强调“宫廷服饰”,而非所有“服饰”。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思路和文本特色的能力。
C.“在对比之中详细说明了古今海水江崖纹饰内涵的不同”错。根据“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皇家服饰及宫廷器物……构成了一幅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图景”“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转化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设计理念”可知,古今内涵并非对比关系,而是传统意义的现代延伸,海水江崖纹饰内涵自古至今始终处于不断丰富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根据“从表面上看,这种中国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从深层观之,‘新中式’在当代盛行,显现出的是中国‘生活美学’的复兴”可知,材料一首先从表面和深层两个层面阐述“新中式”流行的特点;
②根据“所谓‘血脉觉醒’乃是一种‘文化自觉’,其背后凸显出来的乃是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自觉之后还要有‘文化自信’,自信之后终会有‘文化自立’”可知,接着论述“新中式”流行彰显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的多层次文化意义;
③根据“在创新的过程中,抄袭成风、缺乏新意、东拼西凑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可知,然后分析传统复兴中出现的短期问题及应对态度;
④根据“如今,到了‘扬帆出海’的时代了……现在本土只有‘新中式’产业的集聚,却没有高品质的品牌,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因而在世界上难以争得高端品牌的一席之地,这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现状”可知,最后指出文化出海需要解决品牌与内涵不足的问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自觉之后还要有‘文化自信’,自信之后终会有‘文化自立’。只有当我们以本土传统文化的自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被全球认同的文化复兴”可知,文化出海的前提是建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立”,以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参与全球文化竞争。
②根据材料一“在创新的过程中,抄袭成风、缺乏新意、东拼西凑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可以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开源节流’——开优质之源,节劣质之流,无需进行过于激越的文化批判”可知,面对传统复兴中的抄袭、同质化等问题,应保持宽容,通过产业规范引导正向发展,而非激进批判。
③根据材料二“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使得产品从众多服装品牌中脱颖而出,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和市场吸引力”可知,需甄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符号(如海水江崖纹)作为载体,提升文化产品的辨识度,进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④根据材料一“‘新中式’看似是在复古,其实更是创新,它所实现的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转化性创造”和材料二“通过对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实现了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可知,文化出海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诠释与重塑,融合现代元素与工艺,丰富文化内涵,以迎合全球审美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果
铁凝
冬天,下午五点天色便显得朦胧了。来牛奶站取奶的左邻右舍,面目模糊地互相打着招呼。
牛奶站设在一个很大的大单位,各家的奶被安置在一个长城般的木格架子里。我们这些来自附近小单位的零星订户,总像是这奶站的外人。我们零零星星地掺杂在“主人”订户之间,很少遇到熟人,也免去了相互间的寒暄。
经管这牛奶站的是一位退休老大妈,每天这个时间她按时迎接着奶场的奶车,然后便麻利地把属于各家的塑料奶包,分发到属于各家的位置。这时,她身旁总有一个胖胖搭搭的白净女孩子很兴奋地帮着忙活。这女孩子常是参着两只胳膊,笑嘻嘻地眯起双眼,时而摸摸这,时而捅捅那。很慌,很忙,却又实在帮不上什么。遇到大妈不在,订户向她询问点什么时,她便更慌忙,一双使人觉出乏力的手在你眼前摇晃着,且答非所问。开始我猜这女孩子十六?十七?十八?最多也超不过十九岁吧。
每天我来取奶,都习惯成自然地分析着这女孩子和这奶站的关系。我得出了一些结论,自己又一次次推翻着。女孩子对我,也像对其他零星订户一样,总显出些冷漠。
我一次次来取奶,在五点钟的朦胧里,终于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这女孩子的一些“蛛丝马迹”:她是一个义务帮手,她所以愿做这奶站大妈的帮手,只因她不愿在家待着——她与她妈不和。她由于患过乙型脑炎,智力受到明显的损伤,这使得她在家里慢慢成了一个局外人。此外她已二十大几,有丈夫,且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据说因了家人对她的疏远,连儿子也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她。只有这位经管牛奶的大妈说:“我喜欢沙果。”这女孩子名叫沙果,后来大妈告诉我,沙果小时候十分聪明。
我试图和沙果认识,沙果也终于对我额外地热情起来,而且这热情已属非凡。每天,当她在五点钟的朦胧里看到我的身影时,便兴奋地跺起双脚冲大妈喊:“来了!来了!”她热情地在我和大妈之间奔波一阵,便从属于我的那个小木格子里拽出我的奶袋,投入我的提兜。当然,她也有将那小木格认错的时候,把别人家的奶拽出来向我面前伸。那时大妈就冲沙果奔过来,不客气地夺过她的奶袋,然后把属于我的那份交给我。
这时候沙果的脸很红,她尴尬地原地转上两圈,自惭地把眼笑成一条线,使人觉出一阵酸楚。
由于我行踪的漂游不定,在这奶站终归不是一位稳定的订户。我的取奶方式是现买现吃,于是每次买奶时或许就有个找零问题。沙果从不受理他人的找零,对我却是例外。有一次大妈不在,我把整钱交给沙果,说:“你把这钱交给大妈,明天再找给我零钱好了,这是三块钱。”沙果接过钱,慌乱一阵之后问我:“要找你几毛?”我说:“找六毛。”沙果便在棉衣兜里抠索起来。她抠索一阵,抠出一个小烧饼大的钱包,又在钱包里抠索一阵,终于找出几张零钱说:“你看这是几毛?”本来我是不准备接沙果的零钱的,却又觉得拒绝沙果的零钱实在就是拒绝一片心意;拒绝了沙果的心意就等于拒绝了沙果那份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帮沙果数出六毛钱,把多余的零钱交还给她。沙果的脸立刻又红了,她这次的红脸显然与以前不同,这次是为自己具有这找零儿的能力而兴奋不已。
第二天大妈还是提醒我,以后不要把钱交给沙果了,因为她不识数。又过了一天,沙果告诉我,她找到真正的工作了,有人“要了她”。她告诉我,她将在一家饭馆洗碗和剥蒜,每天的报酬是五块钱。
沙果当真去洗碗、剥蒜了,可我还是能在牛奶站看见她。每天,她早早干完一天的工作量,就来到牛奶站。我不认为她是专为等我而来,我看出她是舍不得这个引导她步入社会的岗位和这岗位上的大妈。
每天沙果都有新消息。今天她说,她半天就洗了上百上千的碗盘。明天她说,她给饭馆洗碗比给她自己洗碗都干净。还有一天她说,她一高兴半天就剥了足够顾客半年吃的蒜。对于剥蒜这件事,我始终有些疑惑不解,但我不愿就此事去和沙果深究,我愿意沙果高兴。
初冬过去了,数九天来临。天黑得更早,五点,牛奶站的屋子里显得更模糊。这天我来取奶,发现站内唯一一张桌子上趴着一个人,她把头埋在大棉袄袖子里,凭感觉我认定这是沙果。我问大妈:“是沙果吧?”大妈说:“是她,哭呢。”我说:“怎么了?”大妈没有立刻回答我。我扶住沙果的背,沙果知道是我,看着我说:“他们不要我了。”她的声音颤抖得很厉害。我说:“为什么?”沙果不说话了。黑暗中我只看见她脸上的泪痕很亮。大妈说:“别问她了。”我已猜出事情的复杂,便摸了摸她那一头短发想给她些安慰,她的头发很密很硬,像带着对那饭馆的愤怒。这时她告诉我,饭馆对她说:“厨房太小了,你回去吧。”从此沙果就告别了那家饭馆,告别了她的碗盘和蒜。


展开余下试题我还是安慰了沙果几句,我说:“别难过了,将来再找个更好的工作!”说着又于心不忍着,我知道我的话带着明显的敷衍。哪知我这敷衍却使得沙果立时停住了她的悲哀,她脸上忽又露出那常有的笑容。那笑容很憨,很不着边际。
我出门时,她送我,愤愤地说,对,他们还少给了她五块钱,她在那里干了整整四十天。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零星订户,和“主人”订户难以有着相同的待遇,但这也让“我”免去许多见面时的客套寒暄。
B. 沙果在牛奶站中的神态动作明显和经管牛奶的大妈不同,这也引发了许多订户和“我”对她身份的好奇。
C. “我”主动帮助沙果完成了给“我”找零钱的工作,她也为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找零钱而脸红。
D. “他们不要我了”“像带着对那饭馆的愤怒”等几处文字,都可以折射出沙果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使用了“朦胧”“模模糊糊”等词语,在交代环境背景的同时还富有一定的暗示意味。
B. 小说对沙果在饭馆里洗碗剥蒜等工作正面描写细致真实,展现出沙果工作积极、能力强的一面。
C. 牛奶站的大妈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介绍让我了解了沙果的经历遭遇,丰富了人物形象。
D. 小说结尾沙果在我的劝慰下从悲哀到欢笑再到愤愤,这种心理状态的快速转变符合人物的特点。
8. 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牛奶站的作用。
9. 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沙果被饭馆辞退这一情节,破坏了铁凝小说中一贯追求的真善美,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答案】6. D 7. B
8. ①牛奶站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环境背景,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也是故事发展的舞台。
②牛奶站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温情;也在与饭馆所代表的环境对比之中,有助于折射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冷漠。这些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9. 并不影响。
①小说整体仍旧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小说取材于平常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真”的特征。
②通过前面情节中大妈对沙果的关心爱护,我对沙果的帮助和爱护,已经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充分体现了铁凝所追求的“善美”。
③结尾部分写沙果被饭馆辞退,反映了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引发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这是另一个角度体现小说反映生活的“真”。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我”与智障女孩沙果的交往,展现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作者以牛奶站为叙事空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沙果单纯善良却又饱受挫折的形象。小说在温情中暗含批判,既表现了人性温暖,又揭示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冷漠。结尾的悲剧性转折更深化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和‘主人’订户难以有着相同的待遇”错误。原文仅提到“我们这些来自附近小单位的零星订户,总像是这奶站的外人”“免去了相互间的寒暄”,但未提及“难以有着相同的待遇”,属于无中生有。
B.“这也引发了许多订户和‘我’对她身份的好奇”错误。订户们并没有表现出好奇,只有“我”产生了好奇之感。文中明确指出“每天我来取奶,都习惯成自然地分析着这女孩子和这奶站的关系”,是“我”在观察和思考沙果的身份,而其他订户并没有表现出对沙果身份的好奇。
C.“她也为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找零钱而脸红”错误。根据原文 “这次是为自己具有这找零儿的能力而兴奋不已”,沙果脸红的原因是自己具有这找零儿的能力,因为自己能够完成找零这个任务而感到兴奋和自豪。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小说对沙果在饭馆里洗碗剥蒜等工作正面描写细致真实”错误。小说对沙果在饭馆里洗碗剥蒜等工作的描写是侧面描写,并没有直接写沙果的工作。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牛奶站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核心环境背景,是人物活动与故事推进的主要舞台。文中“我”每日在此观察沙果的举动、与大妈交流,沙果则在此处义务帮忙,从最初“兴奋地跺起双脚冲大妈喊‘来了!来了!’”的热情协助,到后来被饭馆辞退后“趴在桌子上哭”的委屈倾诉,人物的相遇、互动及情感变化均围绕牛奶站展开,这一场景串联起情节的起承转合。
②牛奶站在主题表达上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温情。经管牛奶的大妈对沙果给予接纳与喜爱,直言“我喜欢沙果”,并在沙果出错时(如拿错奶袋)虽“不客气地夺过奶袋” 却始终包容;“我”对沙果也报以善意,接受其找零、耐心劝慰,这些细节均体现牛奶站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小社会。同时,牛奶站与饭馆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以“厨房太小”为由辞退沙果,甚至少付工资,折射出社会中部分人对弱势群体的冷漠。这种对比深化了小说主题,既展现温暖的人性底色,也引发对社会包容性的思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尾沙果被饭馆辞退的情节并不影响小说对真善美的追求,反而通过现实矛盾深化了主题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①小说取材于平常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真”的特征。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沙果这个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本真。例如,沙果在牛奶站的日常表现,以及她在饭馆的工作经历,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场景,反映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挣扎和努力。沙果被辞退的情节,虽然带有悲剧色彩,但正是这种悲剧性让小说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展现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无奈。
②通过前面情节中大妈对沙果的关心爱护,以及“我”对沙果的帮助和爱护,已经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充分体现了铁凝所追求的“善美”。例如,大妈说“我喜欢沙果”,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充满了对沙果的接纳和喜爱,给予了沙果一种归属感。而“我”在沙果找零钱时给予她帮助和鼓励,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关爱。这些情节都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使读者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即使在沙果被辞退后,“我”依然安慰她,试图给予她支持,这种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贯穿了整个故事。
③文中沙果因智力受损,在饭馆洗碗剥蒜时虽“半天就洗了上百上千的碗盘”“剥了足够顾客半年吃的蒜”,却仍被以“厨房太小”为由辞退,甚至遭遇少付工资的不公,反映了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引发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一情节虽然带有悲剧色彩,但并不破坏小说对真善美的追求,反而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通过沙果被辞退这一事件,小说揭示了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冷漠,呼吁人们关注和帮助那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示范”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