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表面处理和做旧工艺不仅影响文物的外观质感,还直接关系到文物的历史感和艺术价值的体现。首先,使用软布或专业清洁剂清除陶瓷文物表面的污渍和尘埃,接着使用抛光工具或材料对文物表面进行抛光,以去除微小的凹凸和划痕,使其恢复光滑。根据需要,使用特定的光泽调整剂来调整陶瓷文物的光泽度,让文物表面呈现出更加自然、柔和的光泽。使用专业工具或材料模拟文物表面的自然纹理和磨损痕迹,通过刻画、磨砂、敲击等手法来实现,使文物看起来更加具有历史感。为了进一步增强文物的历史感,可以使用老化剂对文物进行老化处理,使文物表面呈现出更加自然的老化痕迹和色彩变化。 修复后的加固与保护工艺是确保古代陶瓷文物长期保存和状态稳定的关键步骤,需要根据陶瓷文物的材质、修复部位和所需强度,选择适合的加固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等。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将加固材料均匀涂抹或喷涂在修复部位上,确保加固材料充分渗透并与陶瓷文物紧密结合。根据所选加固材料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固化处理,可能涉及加热、紫外线照射或自然干燥等步骤。在陶瓷文物表面涂抹防尘防污剂,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尘埃和污渍的附着,有助于保持文物的清洁和美观。在文物的保存和展示环境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避免文物暴露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以及强烈的光照下,以减少其发生变形、开裂或褪色等情形的损害。 (摘编自董粝《古代陶瓷文物修复中的材料科学与工艺研究》)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陶瓷文物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决定因素是其制作以黏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质为基础材料。 B. 在修复古代陶瓷文物时,要结合传统修复材料和新型修复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相应陶瓷文物的修复材料。 C. 缺损部位的补全关系到文物的完整性,因此修复后的部位与原始陶瓷文物在形状、颜色和纹理上更协调。 D. 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需要一定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就能避免文物发生变形、开裂等。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陶瓷文物有重要价值,选择的修复材料应与文物的质地、颜色和纹理相匹配,材料本身的历史感和风格可以忽略。 B. 在古代陶瓷文物的修复中,传统修复材料有高强度、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特点,但在颜色匹配、不可逆性等方面有局限性。 C. 对古代陶瓷文物进行表面处理和做旧,要先清除表面的污渍等,然后对文物表面进行抛光,最后还可以进行老化处理。 D. 在古代陶瓷文物的修复中,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进行,做事不认真细致的人可能不适合从事古代陶瓷文物的修复工作。 3. 根据原文,下列有关古代陶瓷文物修复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专用 清洁剂对古代陶瓷文物表面的油腻、污垢等进行深度清洗,然后让其自然晾干。 B. 使用专用的黏合剂或胶水将碎片按原始位置拼接并对碎片进行精细调整,确保拼接精准。 C. 对古代陶瓷文物微小的凹凸和划痕,可以通过抛光或使用特定的光泽调整剂、老化剂来去除。 D. 选择适合的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等材料,均匀涂抹或喷涂在修复部位上,进行加固。 4. 假如你是一名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要负责修复一件古代陶瓷文物,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制定修复的步骤。 5. 某博物馆要招聘几名负责修复古代陶瓷文物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如果你是本次招聘的负责人,你将重点考查应聘者的哪些知识能力和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鸡 包兴桐 我们村的房子差不多都是一家一栋,各顾各地挂在坎上,粘在岩壁上,藏在山坳里。一家一个院子。谁家没有院子,还真是想不起来。感觉没个院子,就像一个人短了一截下巴。院子里都铺了石块,干净,耐用,不怕猪拱。砌了矮矮的院墙,上面晒着辣椒、大豆、笋干、菜干。院门简单,像个栅栏,也不上闩,一推就进去了。防畜生,不防人。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院门更是一种摆设。院墙就是我们的路。在院墙上歪歪扭扭走过,一跳,就落进院子,故意把埋头找食的鸡们吓得一阵嘀嘀咕咕。 只有阿棋家的院墙我们不敢走。吓死人。他们家在村子的最东边,孤零零地安在一处悬崖峭壁上。大家从山下进村,远远就看见他们家的房子,红砖黑瓦,像是搁在岩壁上的一个盒子。他们家和整个村子隔着一条山涧。下大雨的时候,涧水哗哗往下冲,他们家通到村里的路就没了。不过,大家还是喜欢来他们家。夏天的晚上,人们三三两两跨过溪涧,跨进院门,把偌大的院子坐得满满当当,简直就像是在看戏。阿棋老妈忙着跟大家招呼,搬凳子。他老爸早把一大缸提前泡好的夏枯草摆在院墙上,旁边搁着一排白白亮亮的碗。风一阵一阵从悬崖下、峡谷里灌上来,带着谷底深潭清冽的水汽,冰凉酥骨。大家说,阿棋他爸对自己好,对大家也好。他好像总有空,坐下来喝喝茶,咬几颗炒黄豆、炒花生。 我们小孩,也喜欢有事没事往阿棋家院子跑。跳过溪涧,好像是去远地的亲戚家做客。走进院门,绕着院墙走一圈。可惜了,这么好的院墙,没人敢在上面走。走在阿棋家院墙上的,只有他们家的鸡。可就是鸡,也有失足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院子里玩“猫抓老鼠”。我们喜欢在他家院子里玩“猫抓老鼠”。大家总是一个劲地把那只蒙着眼睛的“瞎猫”往院墙边引。胆子小的“瞎猫”一摸到院墙,整个人就怔住了,像是夏天夜里光脚踩到冰冷的蛇似的。今天大家玩得拖泥带水,没滋没味。他家的鸡懒懒地蹲在院墙上,淡淡地看着我们,不时发出一两声寡淡的嘀咕。可后来,大家突然就起了兴致——没想到,居然轮到胆小的阿听蒙眼当猫了。大家使着眼色,卖力地逗引着阿听,东西南北乱转。不一会儿,阿听就乱了方向。大家忍着笑,慢慢地把他往院墙边引。终于,“瞎猫”阿听到了院墙边上。他手用力一挥,想抓住一个想象中的伙伴。他愣了一下——他的手碰到了院墙上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又摸了一下,还是一块冰凉的石头。他愣住了,就那么抓着石头,不知所措。院墙上那只懒鸡动了一下身子,伸了伸脖子,饶有兴趣地盯着他。突然,有人一把扯下蒙在阿听眼前的布条。阿听下意识地睁开眼,看到了院墙外那深不见底的一片虚空。几乎没有丝毫犹豫,阿听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
展开余下试题“啊——” “啊——啊——” 阿听持续地尖叫着,恐怖,凄厉。他双手紧紧地抓着院墙上的石头,双脚不停地跺着。他想离开那可怕的院墙,但又像是被吸住了似的无法脱身。 那叫声又尖又细,不断地攀升,转折,攀升,直冲到九霄之上。正在看好戏的我们,像是突然被蝎子蜇了似的四下乱窜。那鸡也惊得从院墙上飞起,习惯性地往院子里飞。正在乱窜的小伙伴们直接就朝着鸡撞去。鸡一愣,本能地一避,飞到院墙外,掉了下去,发出一串长长的凄厉的啼叫。阿听停止了尖叫。大家趴在院墙上一看,那鸡早没了踪影,只隐约从悬崖下飘上来细若游丝的哀鸣。 阿棋老爸从屋里跑了出来。他跑到院墙边往山谷里看了看,对大家笑笑:“这不正经的鸡,这下够它受了。” 然后,他就从院门跑出去了。阿棋说,他老爸一定是去找鸡了。 阿棋说,他老爸找了一个下午,还真把鸡找回来了。那鸡还活着,只是,显然被吓破了胆,缩着身子,看起来整整小了一圈,像是一只刚刚从壳里出来的雏儿。我们看着它缩在屋檐下,像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警惕,脆弱,柔软。阿棋老爸拿了把竹靠椅,坐在它的旁边,不时看看它,也不时看看我们。他个子不高,有点儿瘦,但看起来和和气气,一点儿也不凶。我们从来没听他吼过阿棋。他和我们的老爸不一样。他会陪阿棋练轻功,游泳,玩炮仗,药鱼,钓蟹,抓松鼠,摸田螺,夹泥鳅;会给阿棋做木枪,做木剑,做二胡,做笛子;还会给阿棋炒瓜子,炒黄豆,炒花生,炸蟹,炸鱼,摘野莓,采藤梨,打柿子。我们不时围在他身边,跟着他的目光,关切地看着那只可怜的鸡。那鸡却不领情,一看我们围上去,就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们,还发出不安的嘀咕,然后把头转向阿棋老爸,向他求助似的。 “被吓坏了。”他笑着说,“你们先不用对它这么好,管自己玩去。” 没想到,后来,那只鸡居然会飞了。我们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它高兴了,站在院墙上,夸张地打个激灵,“喔喔”地啼叫一声,神气地一跃,便向着院墙外的悬崖飞去。就像一个在溪里玩水的孩子,它扑腾着,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划着弧线,向前飘着。很快,它停止了动作,只让翅膀张开着,向那幽深的谷底缓慢地滑翔而去。晴朗的天气,谷底的树木一片葱绿,像是一片幽绿的田园。阿棋他爸也跟我们一样靠在院墙上,紧张地看着飞翔的鸡。很快,那鸡变成了一个点,最后,像一颗种子一样落进了那片幽绿里。 “我们家这只鸡——”他无限疼爱又骄傲地说,脸上还是带着他那温和的笑。然后,他走出院门。“我爸去接它了。”阿棋对我们说,“它自己知道回家,可我爸每次还是要去接它。”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描写阿棋家房子“像是搁在岩壁上的一个盒子”,不仅形象地写出其外观和位置,还暗示出阿棋家在村子里孤立无援,与外界交流甚少。 B. 孩子们热衷于在阿棋家的院子里玩“猫抓老鼠”,是因为这里空间开阔,能让他们尽情奔跑嬉戏,享受无拘无束的童年欢乐。 C. 阿棋老爸把提前泡好的夏枯草摆在院墙上,旁边放着一排白亮的碗,这一细节体现出他的细心周到,以及对邻里之间情谊的珍视。 D. 那只鸡从院墙上掉下去后,阿棋老爸去找鸡并将它找回,这一情节主要表现出他对自家财产的重视,不愿损失一只鸡。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叙述,通过孩子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乡村生活的趣味与奇妙,故事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B. 文中描写阿听看到院墙外虚空时的尖叫和动作,运用了夸张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听觉和触觉相融合,生动地表现出他内心的恐惧。 C. 小说中“晴朗的天气,谷底的树木一片葱绿,像是一片幽绿的田园”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与之前紧张刺激的情节形成反差。 D. 小说情节虽不复杂,但充满波折,从鸡失足掉落,到阿棋老爸找回鸡,再到鸡学会飞,情节有起有伏,吸引读者的兴趣。 8. 小说中多次描写阿棋家的院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阿棋老爸说“我们家这只鸡——”,他没有说完这句话,你认为他想说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推测并阐述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 久别思仰。到京公私纷然,未暇奉书。忽辱手教,且审起居佳胜,至慰!至慰!惠示文编,三复感叹。甚矣,君之似子由①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②。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近见章子厚言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欲稍变取士法特未暇耳。议者欲稍复诗赋,立《春秋》学官,甚美。仆老矣,使后生犹得见古人之大全者,正赖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与君等数人耳。如闻君作太学博士,愿益勉之。“德𬨎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爱莫助之。”此外千万善爱。偶饮卯酒,醉。来人求书,不能覙缕。 (选自苏轼《答张文潜书》,有删改) 材料二: 徐防位三公,天子所与论道者也。道论定而为天下则。乃首所建白,禁博士弟子之意说,坐以不修家法之罪,离析圣道,锢蔽后起之聪明,精义隐而浮文昌,道之不亡也几何哉?宋承其弊,苏、王二氏之学迭为废兴,而诐淫以逞。延及于今,经义取士,各有师承。塾师腐士,拾残沈以为密藏,曾不知心为何用、性为何体,三王起于何族,五霸兴于何世。画地为狱,徽纆不解,非是者谓之破裂文体。因而狂迷之士,请以雌黄帖括沉埋烟雾之老生从祀先师。世教衰,正学毁,求斯人之弗化为异物也,恶可得哉?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②王氏,王安石。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 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近见章子厚A言B先帝C晚年甚患D文字之陋E欲稍变F取士G法H特未暇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欲以警发愦愦者”与“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中的“若”意思不同。 B. 患,弊病,与“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屈原列传》)中的“患”意思相同。
展开余下试题C. “此外千万善爱”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善”意思不同。 D. 恶,疑问代词,怎么,和“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中的“恶”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感叹张文潜的文章风格和苏辙的非常相似,同时也自谦自己的文章不如苏辙的好,赞同张文潜等人恢复古诗赋、设立管理研学《春秋》的官员的提议。 B. 苏轼认为王安石想要让天下的人与他的学说一致,就好像那荒芜贫瘠的盐碱地,满眼都是黄色的茅草和白色的芦苇,这一比喻生动形象,批驳力强。 C. 王夫之认为徐防身居高位,本应是与天子共同论道、制定天下准则的重要人物,却谏言禁止博士弟子自由发表意见,这将导致圣人之道被割裂以至消亡。 D. 王夫之批评了宋代通过经义选拔人才的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会让士人画地为牢,思想僵化,文体破裂,从而导致世传的儒学衰落,正宗的儒学被毁灭。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 殆见吾善者机也。 (2)曾不知心为何用、性为何体,三王起于何族,五霸兴于何世。 14. 苏轼和王夫之对于宋代的文风有着共同的评价,都认为宋代文风衰败,但对这种文风的产生原因见解不同,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①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②。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吴宫:吴国宫殿,三国时吴国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②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③日: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凤凰游的传说起笔,表达了诗人对如今凤去台空而江水自流的感慨。 B. 凤凰台繁华已逝,江水自流,“空”写尽盛衰之无常,“埋”诉尽历史之变迁。 C. 废弃的吴国宫殿里的花草遮没了荒凉的小径,晋代的风流人物已成荒冢古丘。 D. 三山若隐若现,好似落在青天外,江水将白鹭洲一分为二,展现的境界阔大。 16. 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一位旅行博主在攀登蜀道时,在途中遇到瀑布飞泻,巨大的轰鸣声和飞溅的水花令人惊心动魄,让他不禁联想到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___________”一句描绘西湖的山青水碧,又以“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人们戏乐的样子。 (3)《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段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初步印象。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发现, A ,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①第一印象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②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和深度。③一个人如果在初次见面时给别人留下好印象,④那么人们就乐意与他合作、与他接近,⑤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信任。⑥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他人反感的人,⑦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不与其接触,⑧人们也会对其冷淡和疏远,或者不信任,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决定第一印象好坏的因素很多,除了外貌、穿着、打扮,有时候, B ,第一句话就决定了这次谈话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或者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所以,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要注意利用这一社会心理效应,给他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 “快看!黄——河!” 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这一定就是那座黄土高山,你全忘啦。他轻轻地责备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蒙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崇山如一道迷蒙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 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 20. 文中有三个加点成语“威风凛凛”“惊惶失措”“鬼使神差”,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全忘啦”改写成“他全忘啦”或者“我全忘啦”,可不可以?请阐明理由。 22.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写到了人们见到黄河的反应,第一处是姑娘的反应,第二处是“他”的反应,请比较两处表意的不同。 ①“快看!黄——河!” ②“嘿,黄河,黄河。”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实现了一个目标,又奔赴下一个目标,不太关注过程。人生似乎就是在向一个个目标迈进,人生的旅程是否就只有一个个目标值得我们关注和追寻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