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8-0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盐田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侯亚飞 审题人:刘宏亮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数: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神话包括上古神话、古典神话文学以及民间传说、志怪等体裁,其在历代创作中曾生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广泛深沉的文化意蕴,因而也成为了我国国产电影天然的取法对象与题材宝库。由于神话题材天然具有的超现实性,其影视改编过程中往往难以采取真人实景的方式予以复现,因而依赖影视技术的动画成为了与该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
“神话重述”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最初曾在文学领域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其基本意义指向为对此前流传的神话元文本进行重读、改编、扩写,以达到赋予其当下时代性之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技手段的发展下,以传统神话作品充当故事外壳,生产成为精神消费商品后以多种载体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也被纳入该视角的观照范畴,“国潮”动画电影便是与其理念高度契合的一种。
“国潮”动画电影同时汲取神话题材作品重述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使得诸多观众原本耳熟能详的神话主角在影片中或失意化或顽劣化后得以“祛魅”,最终在神话原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推陈出新。
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的内在目标在于借助早前神话资源对以自然为代表之种种未知事物的赋魅想象来对抗现代异化,并最终与科技社会奉为圭臬的“理性”在经由形式上的初步冲突之后糅合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神话”。西方新神话主义创作主要是抓住早前神话元素进行现代神话构建,对于现代异化这一问题采取了对抗之后融合、再阐释的应对策略。
从这一层面考量,“国潮”动画电影与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决定了神话母题为数众多,且多数母题中均蕴含如舍己为人、自力更生、打破命运牢笼等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基因与民族精神,这是独属于现代中国的宝贵财富,是文艺作品的文化根基,这也正是“国潮”动画电影在进行现代化改编之余仍能保留中国文化价值内核的根本原因。创作者们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做出了种种创新,但并没有抛开神话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反而通过重述将其置于中心地位。
通过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梳理也可看出,“国潮”动画电影在创作上更多地选择旧题新写,对神话资源进行承袭与延伸,意图通过“文化寻根”的方式将对当下问题的思考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之中。其之所以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成长至今,与多方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作模式也有密切关系,这不仅催生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艺术先行者,更让《长安三万里》《深海》等新一代业已不拘泥于单纯神话重述的影片成功与观众见面,达成了创作实践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国潮”动画电影在深入挖掘我国早期神话文本资源的同时,于内容与形式这两个方面形成了自我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使二者均为其价值内核的表达服务。
(摘编自黄诗娴、陈可凡《论“国潮”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在文本层面最具颠覆性的改写,是将哪吒设置为一个反英雄。《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是灵珠投胎,电影中则把灵珠改写为混元珠,并一分为二化为灵珠/魔丸,哪吒阴差阳错成为魔丸降世,原著中的反派龙王三太子敖丙却成为灵珠投胎。于是,原著中哪吒(善)/敖丙(恶),被颠倒置换为哪吒(魔)/敖丙(灵)。主角哪吒成为一个反英雄,反派敖丙则成为一个正面形象,这种天命的错置,也成为电影中哪吒逆天改命的叙事动机。
另一个颠覆性的改写,在于把原著中登场就被打死的配角敖丙,变成哪吒的某种镜像体,建构起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哪吒/敖丙本就是混元珠的一体两面,哪吒虽为魔童降世被百姓厌弃,却一直想要获得百姓的认同;敖丙虽为灵珠转世,却因是龙族传人而被视为异类,一直遮住龙角想要隐藏身份。
可以说,叙事层面设置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将古典文本中重视精神内核却忽视戏剧布局的哪吒故事,进行了一种类型化的现代文本改编。哪吒虽然在各类古典文本中被一再讲述、不断演化,但吸引人的始终是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反叛精神内核,而非故事文本的丰富性与戏剧冲突的复杂性。《封神演义》中,哪吒与龙王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哪吒的力量是压倒式的,因此善/恶之间无法建构起有效的矛盾对抗和张力充足的戏剧冲突。更深层、更震撼的悲剧性来源于哪吒与父亲无法调和的冲突,但“剔骨还父”这一戏剧高潮,几乎没有经过戏剧性的铺陈。
因此,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相较于古典文本,建构了一种更复杂、更立体、更多层次的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也随之变得更有对抗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叙事层面的类型化改写,服务于故事主题的现代性转换。原著中哪吒与父亲这一核心冲突消失了,变成了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双主角成长故事。由此,就将哪吒神话原型包含的个体与父权之间的伦理悲剧,转化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一个主体性问题,并在这个合家欢的类型动画中被温和化为一个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的成长故事。
(摘编自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镜像结构与文化重构》)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神话因多样 艺术形式与深沉的文化意蕴,成为国产电影的题材宝库,其超现实性使动画成为与之最契合的表达载体。
B. “神话重述”既指对神话元文本的重读、改编、扩写,也指以传统神话作品为故事外壳生产成精神消费商品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
C.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被设置成一个反英雄,敖丙则成为一个正面形象,这种天命错置成为哪吒逆天改命的叙事动机。
D. 《封神演义》中,哪吒与龙王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更深层、更震撼的悲剧来源于哪吒与父亲无法调和的冲突。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经过现代化改编后,保留了中国文化价值的内核,根本原因是其神话母题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基因。
B. 《大鱼海棠》在多方面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作模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展现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精神。
C. 《哪吒之魔童降世》设置了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这种颠覆性的类型化改写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契合了传统观念。
D. 《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传统 哪吒反抗父权的伦理悲剧故事改写为哪吒与敖丙的双主角成长故事,这种改写更易被观众认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凡人江流儿身为稚童却解除了如来佛祖的封印,并最终使得孙悟空打破桎梏、恢复法力。
B.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念着数来宝式顺口溜和陌生化跨时空台词登场,形象活泼俏皮,成了一个反英雄。
C.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将自己比拟成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将沧海之水簸干的大鹏,足见其自信满满,豪情万丈。
D. 《姜子牙》中半人半妖的小九成为全片矛盾的核心,使姜子牙坚守本心并勇于反抗看似不可违背的元始天尊。
4. 有评论家指出:纵观“国潮”动画电影历年创作,均将人物角色的塑造作为内容建构的重点,一方面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我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批量改动,张扬了“潮”之个性,但另一方面影片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却仍与神话原型所弘扬的“国”之价值观一脉相承。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塑造上的“国”与“潮”分别体现在什么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车厢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
我兴致勃勃跑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拨弄着什么。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现在应该豁出去,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去,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不解。他问:“你上哪?”我说:“随便。”他又亲切地问:“想吃苹果吗?”“那还用问。”
他仍看着我。“到后面去拿吧。”他汽车开得那么快,我敢爬出驾驶室爬到后面去吗?于是我说:“算了吧。”
汽车奔驰着,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这汽车是他自己的,苹果也是他的。我问他:“你到什么地方去?”他说:“开过去看吧。”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多亲切。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
可是这汽车抛锚了,我坐在驾驶室里,听着他修车的声音。“修好了?”我问。“完了,没法修了。”他说。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


展开余下试题过了很久,有人骑着车子来了,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附近有旅店吗?”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我说:“是苹果。”
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他们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嘴唇翻着大口喘气。他好像一点儿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跑过去对着他的耳朵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他这才转身看了我起来,我发现他的表情越来越高兴,我发现他是在看我被打得五彩缤纷的脸。这时候,坡上又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都有两只大筐,他们都发疯般往自己筐中装苹果。才一瞬间,车上的苹果全到了地下,所有人都像蛤蟆似的蹲着捡苹果。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我跌坐在地上,我再也爬不起来了,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浩劫中去。来迟的人开始在汽车上动手,我看着他们将车窗玻璃卸了下来,将轮胎卸了下来,又将木板撬了下来。可我那时只能看着了,因为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
现在四周空荡荡了,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还停在趴着的汽车旁。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车后,司机亲切地请“我”吃苹果,“我”拒绝了,是因为“我”担心司机在“我”爬出驾驶室后扔下“我”扬长而去,所以有所戒备。
B. “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不仅写出了“我”此时身体上因受伤无力爬起来的虚弱感,也形象地表现了精神世界受到现实冲击后的无助感。
C. “我”被殴打掠夺后,感受到汽车遍体鳞伤,但它的心窝还是健全、暖和的,尽管经历磨难,“我”的精神依然健全,内心仍然温暖。
D. 小说叙写了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我”走出家门,开启一场未知的旅行,原本以为成长是一次快乐的旅行,结果却是一次坎坷的经历。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我”出门远行,走在一条贴在海浪上的起伏不止的柏油马路上,马路象征着漂泊动荡的人生之路。
B. 小说以旅行感受为线索,并运用倒叙,把故事的起因放在了结尾处,与前文形成对比,给小说增加了一抹亮色。
C. 小说中的“旅店”不仅实指“我”在远行中的安身之所,也象征着一个人在成长旅途中的人生目标和精神归宿。
D. 小说与卡夫卡的《变形记》有相通之处,二者都具有现代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但后者更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7.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并用平静轻松的叙述语调讲述“我”出门远行的经历,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8. 孙绍振先生评价“这篇小说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①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杸②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爱士》)
材料二: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③,捆蒲苇,织葩屦④,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⑤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⑥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士节》)
【注】①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称“服”,两边的称“骖(cān)”。②杸(shū):同“殳”,古代兵器,竹制,一端有棱。③罘(fú):捕兽的网。罔:同“网”。④葩屦(fèijù):麻鞋。⑤伉(kàng):当,承担。⑥驲(rì):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9.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有间A晏子B见疑C于齐D君E出F奔G过北H郭骚之门而辞。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子将焉适”的“适”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相同。
B. “吾将以身死白之”的“白”与《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的“白”用法不相同。
C. “今晏子见疑”的“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意思相同。
D. “请而反之”的“反”的用法与《氓》中的“不思其反”的“反”用法不相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秦穆公的马被山野农夫吃掉,他不但没有责怪,还给了他们酒喝,显示出秦穆公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后来在秦穆公遭受危难之际正是这一群山野农夫救了他。
B. 北郭骚生活贫困,不足以奉养母亲,他上门求助晏子。晏子听从了仆人的建议,赠与北郭骚粮食与金钱,但北郭骚只取了粮食,谢绝了金钱,表现了他不贪图钱财的美德。
C. 当晏子受到猜忌要逃往国外时,北郭骚跟晏子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于是,他就挺身而出,决心以死为晏子洗清冤诬。
D. 这两则材料都有受恩、报恩之意,前者是山野农夫受秦穆公之恩,后者是北郭骚受晏子之恩。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重在讲施恩者,后者重在讲报恩者。
12.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
(2)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
13. 材料二中,晏子出逃之前说了一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被齐君追回之后,又说了一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这两句话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①手痕②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崇徽公主远嫁时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公主远嫁时的伤感。
B. “青冢”一句写公主出嫁后埋骨他乡,“翠崖”一句问而不答,以问为答,诗意凄婉动人。
C. 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将锐利的诘问寄寓于这矛盾的现象中。
D. 诗歌借古抒怀,体现诗人对和亲政策的追问与思考,也表达了对现实政事的不满。
15. 本诗尾联中的“空”与《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用词精妙,请比较分析二者寄寓情感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厌倦战争的思想感情。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②班会课上,小艾引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寄语同学要兼具“内美”与“修能”,提升自身 高度。
③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管乐,也有江南的歌曲。
④《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欣逢甲辰龙年,年夜饭时,文雪家玩“龙”字飞花令,文雪率先用《蜀道难》中诗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文言选择(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7.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昼夜勤作息 B. 逼迫兼弟兄
C. 否泰如天地 D. 勤心养公姥
18.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①无与士耽 耽误,耽搁 ②女也不爽 痛快
③朕皇考曰伯庸 称已故的父亲 ④肇锡余以嘉名 开始
⑤苟余情其信芳 只要 ⑥徒留无所施 施舍
⑦便言多令才 县令 ⑧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
⑨异日图将好景 图画 ⑩赍钱三百万 赠送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③⑤⑥⑧
C ③④⑤⑦⑧ D. ③④⑤⑧⑩
19. 比较下列句式,选出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 謇朝谇而夕替 B. 渐见愁煎迫
C. 为仲卿母所遣 D.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绝大多数人的直观印象相反,“情绪价值”这个看起来非常像心理学术语的名词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营销学概念。其本身的含义是指在营销的过程中,情绪受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
①比如在一次购物中,无论交易是否最终达成,②只要销售方提供给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体验大于消极情绪体验,③消费者就增强了正面情绪价值,这是一个对销售方有利的结果。④反之,则对销售方不利。⑤在销售行业中,这个理论经常被用于潜在客户的固定和转化。⑥不过现在,“情绪价值”这个概 念似乎被滥用了。
在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领域,人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因索取情绪价值不及预期而产生的各种抱怨 A :抱怨同事无法提供情绪价值,抱怨恋爱对象无法提供情绪价值,抱怨父母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甚至抱怨偶有交集的陌生人无法提供情绪价值。
这时,“情绪价值 ”从一个营销学理念变成了一种能力,一种能用语言让人心情舒畅的能力。无论这种语言是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也不管其说辞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只要能够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就是具备了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
其实,在生活中惯于向他人索取“情绪价值”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管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但一定要求对方具备这种能力。一边在公共生活中 B ,一边又抱怨他人无法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这种既强横又脆弱,既要索取又不愿付出的心态,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易燃易爆的火药桶,随时随地爆炸在他们失去奶嘴的瞬间。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个体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不断解体的 共同体也让个体变得越来越孤独,人们最终成为了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原子化个体”——他们看似十分紧密,但实则又彼此孤立。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 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1)序号: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
22. 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火药桶 ”“奶嘴 ”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它们各自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小到大,我们常听到这样的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今,人工智能AI可以10秒钟写成一篇高中语文考场作文,而考生在考场则需要四五十分钟来完成。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台下十年功”是否仍有价值?
请以“快与慢的协奏曲”为题,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从辩证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并提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学习态度。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深圳”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