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8-09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四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在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作为一个正道直行的人,屈原对自己的才德充满自信,也对楚王任用群小的现实强烈不满。他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一个“选贤与能”“举直而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的公正的社会运行机制,他希望在楚国有公平和正义,那些正道直行的人受重视,而枉道邪行的人被抛弃;但是楚国的现实政治正好相反,小人当道,奸佞得志,这引起了屈原的强烈不满。屈原在《离骚》中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把楚国带上歧路的当权者。屈原把爱国与自己价值受到尊重结合起来,通过对自己命运的不平之鸣,体现他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主义建立在“正道直行”的基础上,因而具有极强的正义性。
《离骚》中体现的屈原的精神品质,还表现为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离骚》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于屈原来说,受重用则正道直行,追求理想;被流放则严守底线,毫不动摇。
坚守底线,归根结底,就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一心向善的决心,就会屈从现实。屈原在楚国朝堂上遇到的很多都是邪曲谄谀之人,《离骚》中“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就批判了那些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的佞人。坚守底线就要有所不为,而诚实显然是君子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一切品德的基础,诚意正心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屈原主张为政以诚,《离骚》中“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等很多诗句,都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内外政策反复无常、不守承诺的不满。
(摘编自《东南学术》)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第一个和“爱国”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朱熹《楚辞集注序》曰:“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
屈原的忧国忧民,体现出的是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一方面表现在他不愿离开楚国,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他期望楚国能建立一个“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的制度体系。屈原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儒家思想的信徒。因此,他的法治思想,也是遵从了孔子及儒家的法治观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受楚怀王委托“造为宪令”,此“宪令”即法令,儒家的法治观念以德治和礼制为前提,以慎刑、宽刑为基本原则,刑罚本身不是目的,且一定以劝善禁邪为目标。屈原的“法立”,就是建立“善法”,践行德治,依礼法治国。制定善法就是要体现仁心,执法时体现宽容,面临疑惑时不作有罪推定。有了善法,就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维护善法的严肃性,不能因处罚对象的不同随意变更,不能不教而诛,残害百姓,更不能徇私枉法,把法律当作打击异己的工具。
浏览完整试题
屈原追求政治的向善,把“美政”理想的实现当作爱国的目标。屈原追求的“美政”就是善政,具体而言,就是实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这也是孔子及儒家倡导的德政的核心内容。在屈原看来,五帝三王时期的政治是善政的典范。《离骚》中有一段借巫咸之言讲述古代明君和贤臣的故事,其中包括武丁与傅说、周文王与吕望、齐桓公与宁戚几对,“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这些故事中的名臣出身低微,又无期功强近之亲,他们遇到明君,因此脱颖而出,与君主一同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五帝三王是举贤任能的典范,《离骚》中对他们的赞颂也寄寓了屈原内心的渴望。
身处一个缺少公平性且丧失正义价值的时代,屈原仍积极倡导并不遗余力地追寻社会公平正义和百姓福祉。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也就在此。
(摘编自方铭《关于屈原爱国主义的正义性问题》)
链接材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在《离骚》中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等诗句批评了当时楚国的外交政策。
B. 屈原不满楚国内有小人当道,且对自己的才德不够自信,因而将不满的情绪写入《离骚》中。
C. 屈原具有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其虽然在现实中遭到排挤但仍不愿意离开楚国。
D. 屈原追求“美政”,具体而言,就是希望当时的楚国能够施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肯定屈原的爱国精神,认为屈原的“志行”应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
B. 当代学者如果要理解屈原的人生境界和价值观,可以研读屈原的《离骚》。
C. 楚怀王让屈原“造为宪令”,这说明楚怀王和屈原都受孔子法制观念的影响。
D. 屈原的爱国主义具有极为强烈的正义性,是屈原本人“正道直行”的基础。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与加点词语相关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底线意识”:面对挫折,坚持一心向善不动摇,不妥协,诚实无欺。
B. “屈从现实”:表现为对违背原则的现象不敢直言,却竞相曲意迎合。
C. “五帝三王”:屈原羡慕明君贤臣之间鱼水相得,意在讽刺楚王昏聩。
D. “正义价值”:风气不正,缺少公平性之时,应追寻公平正义和百姓福祉。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屈原的精神品质,并填写在下面的(2)(3)处。要求:简要概括,格式一致。
(1)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追求美政的坚定理想。
5.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链接材料,概括屈原与孔子在为人为政方面,有哪些相同主张,并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李娟
那个冬天的雪夜里,我们稀里糊涂用十块钱买回一只被当作黄羊卖的野兔子。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是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是听说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这样,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
我们有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就用它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我们每天都跑去看它很多次,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跑得更勤,有时候还会把货架上卖的爆米花偷去拿给它吃,还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我在外面听见了,鼻子一酸,①突然也觉得这兔子真的好可怜,又觉得外婆也好可怜……
②冬天多么漫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天气渐渐暖和了,虽然外面还是那么冷,但冬天最冷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③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
它怎样跑掉的呢,它能跑到哪里去呢?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
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它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如同它的突然消失一样,再从笼子里突然地冒出来。
果然,有一天,它真的又重新出现在笼子里了……
那时候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脱掉了棉衣,一身轻松地干这干那的,把塌下来的煤块重新码了码。
就在这时,我们才看到了兔子。
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而煤房又暗,乱七八糟堆满了破破烂烂的东西,谁知道铁笼子后面黑咕隆咚的地方还有一个洞呢?
它打的那个洞很窄的,也就手臂粗吧,我们用了很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大概估计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出去了……
真是无法想象——当我们围着温暖的饭桌吃饭,当我们结束一天,开始进入梦乡,当我们面对其他的新奇而重新欢乐时……那只兔子,如何孤独地在黑暗冰冷的地底下忍着饥饿和寒冷,一点一点坚持重复一个动作——通往春天的动作……整整一个月,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不知道在这一个月里,它一次又一次独自面对过多少的最后时刻……那时它已经明白生还是不可能的事了,但还是继续在绝境中,④在时间的安静和灵魂的安静中,深深感觉着春天一点一滴的来临……整整一个月……有时它也会慢慢爬回笼子里,在那方有限的空间里寻找吃的东西。但是什么也没有,一滴水也没有(只在墙根处会蒙有一些冰霜)。它只好攀着栏栅,啃咬放在铁笼子上的纸箱子(后来我们才发现,那个纸箱底部能被够着的地方全都被吃没了),嚼食滚落进笼子里的煤渣(被发现时,它的嘴脸和牙齿都黑乎乎的)……可是我们却什么也不知道,甚至当它已经奄奄一息了好几天后,我们才慢慢发现它的存在。
展开余下试题
都说兔子胆小,可我所知道的是,兔子其实是勇敢的。它的死亡里没有惊恐的内容,无论是沦陷,是被困,还是逃生,或者饥饿、绝境,直到弥留之际,它始终那么平静。
春天已经来了……当兔子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弃掉不好的记忆,所以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觉着生命的喜悦。
(节选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文本二:
重读过程中,既庆幸自己十年来的改变,又深深羡慕自己——又年轻又弱的那个她。出于弱而滋长强大的渴望;出于弱而表现得反复无常、死性不改;出于弱,对世间万物似懂非懂似信非信——最后,在弱的荒野耕种出烂漫迷离的无尽花海。这是弱的魅力,也是年轻的魅力。
(节选自《〈阿勒泰的角落〉再版序言》,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介绍雪兔毛色与环境的关系,意在告诉读者,雪兔在阿勒泰很常见,人们很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B. 我们用铁笼把兔子扣在煤棚角落,喂它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任它孤寂地活着而不以为意,对此我颇为自责。
C. 作者感叹“真是无法想象”的那一段反倒充满想象,想象雪兔顽强打洞坚韧生存的情形,表达对生命的赞叹。
D. 作者反思过去的创作时说“羡慕自己——又年轻又弱的那个她”,这是在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我的不足之处。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重复“好可怜”,凸显雪兔孤独,尽显外婆同情,也从侧面体现“我”的悲悯之心。
B. 句子②并不是闲笔,在内容上承接了前文 抒情,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天气转暖”。
C. 李娟的文字在质朴中透露着幽默,表达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句子③可作例证。
D. 作者的语言富有哲思、引人思考,句子④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这样的特点。
8. 文本一叙写生活琐事却扣人心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扣人心弦”这一特点。
9. 文本二中作者说年轻的自己有“弱的魅力”,文本一中的兔子其实也具有这种“弱的魅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人,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
材料二: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昆弥愿发国半A精兵B自给C人马D五万骑E尽力击匈奴F唯天子G出兵以救公主!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中“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的“见”意思不同。
B. 复,又,与《苏武传》中“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的“复”意思相同。
C. 风,同“讽”,意为委婉含蓄地规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意思相同。
D. 典属国,古代官职,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等事务,常惠和苏武均担任过该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惠随苏武出使匈奴,十余年后才回到汉朝,汉朝廷为了嘉奖他,授予他光禄大夫之职。
B. 匈奴连派重兵攻击乌孙国,并要挟乌孙王,要求交出乌孙公主,乌孙王和公主向汉朝求救。
C. 常惠被乌孙人偷走了绶印使节,自认为失职应当被诛杀,但因出使有功仍被封为长罗侯。
D. 匈奴欺骗汉朝苏武已死,因汉天子收到了苏武的鸿雁传书,不得不将苏武等人交还汉朝。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 。”
14. 材料一评价常惠“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常惠的外交功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①
陆游
今皇神武是周宣②,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③雪消春又动,永昌陵④上草芊芊。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59岁的陆游已退居于山阴家中。②周宣:即西周周宣王,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③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④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题目可知本诗与《书愤》一样为感怀诗,诗人在本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
展开余下试题
B. 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认为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贤臣,主要表达了对“今皇”的赞美。
C. 颔联是说:四海之内的百郡山川,本来都是宋朝的国土,统一是必然的趋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
D. 颈联中的“和亲策”指始于西汉初年以公主嫁匈奴单于“和亲”的政策,作者认为执政者奉此和约为国策,使无数志士的宏愿付诸流水。
16. 本诗和陆游 《书愤》相比,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蜀地长期闭塞,与世隔绝。
(3)《蜀相》中“__________”直切题意,不疑而问,增强了语势;“__________”则对此做出了回答,指出丞相祠堂在那松柏葱郁之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锦瑟》是李商隐最负盛名的一首诗,在民间广为传诵,诗中的每一句话,人们都 A 。诗歌借用了多个典故,辞藻华美,意味深长,却又犹如云山雾海,让人捉摸不透。其中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莫过于“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玉生烟”了。在李商隐的笔下,“玉生烟”是出自诗人的想象还是写实?“玉生烟”的说法究竟源于何处?这些问题,也引起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自唐代以来,蓝田就已经形成了许许多多专业玉石加工作坊,每当太阳高照,作坊中工匠打磨玉石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就会在阳光下四处飘散,如同烟雾一般,故而有“玉生烟”的效果。但更多人认可的说法是,古人认为凡玉石集聚之地必有“玉气”。“玉气”原本是指白色的云气,后引申为详瑞之气,有“遥望氤氲近却无”的特点。唐代诗人戴叔伦在论及诗的创作理论时有一句箸名的见解:“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由此可见,李商隐应该是直接引用了戴叔伦的原话,用它隐诲地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的 B 。
有从事消防工程研究和力学工程研究的学者认为,“玉生烟”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现象,因玉石的导热性强,比热容较小,在日照下升温较快,并迅速将热量传递至周围的空气,从而使( 甲 ),远远望去如同冒烟一样。但值得怀疑的是,玉石与其他岩石( 乙 ),都是由不同矿物成分组成的,仅凭导热性和比热容难以区别玉石与岩石,如有“玉生烟”,也必然( 丙 ),倘若它们之间的差别达不到肉眼可辨的程度,那就与古人心向往之的“玉气”大相径庭了。
一千多年过去了,虽然诗人笔下的谜团仍未被彻底解开,但正是这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细节使《锦瑟》一诗更富有魅力,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18. 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云山雾海”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马平川 B. 包罗万象 C. 跑得飞快 D. 花红柳绿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人把它改为:作坊中 工匠开始打磨玉石,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这些粉尘在阳光下四处飘散,如同烟雾一般。你认为原句和改句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DeepSeek凭借高性能、低成本的AI模型在中美应用商店免费榜迅速登顶,备受全球关注。其创始人梁文锋从金融跨界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率领团队克服技术难题,取得成功。
AI改变了传统产业格局,推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变革,但也引发大规模失业、数据安全、伦理困境等担忧。
请围绕“科技发展与时代变革”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河南省安鹤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邯郸”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