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守旧即扎根,为的是开枝散叶,以博采众长的大格局打开新局面,才可能对人类文明稍有微薄而卓越的贡献。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在道法自然、因革文教和传经泽世,而“成一家之言”就是难能可贵的创新,历代学人“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辨骚》)更是守旧以出新的绝佳诠释。古典学坚持守先以待后,这里的后即新。师法而非因循,传道则务去陈言,泥古反倒害古。古语“道德”本指从道而得,顺守其正,逆溯其源,则必有创见,否则人世间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后人如不焚膏继晷以添柴传薪,唯耗先辈余荫,坐吃山空,终究行而不远。 所以就算为古典学生死存亡计,创新也属题中之义,因为那才是自身的生机之所在。守旧只是手段,开新才是目的,正如研经穷理是为了经世致用,否则学问虽多,亦奚以为?玩物丧志,为文亦然。与其坐而论道,不如立而起行,孔子“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激励着一代代读书人安邦定国。经典是文明的源头活水,它的意义或价值却永在当下,因而居今识古,并不以皓首穷经为尚,而求有以教我为鹄的,即“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古典学既使人谦卑,更催人奋进。 经典教人死守善道,却并不教人墨守成规,反倒主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毕竟日新才算盛德。温故方能知新,但如果没有扎实的“故”“旧”之基,则新足为奇,转而成怪,看似华丽豪奢,实则装腔作势。食古不化自不足论,奢言创新亦无异于数典忘祖,关键在于舍弃了恒提恒新的核心问题,偏离了正确的航道。先要同情地理解,不宜匆忙地批判。故创新必先守旧说之正,才有资格剔除传统之误,因此古典学与其说守旧,不如说守正。 古典学不是僵死的学问,而是立德树人的门径,旨在造就高尚而任事的新人,而非制造书蠹。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古典学必定大有作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摘编自程志敏《古典学的守旧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古典学的概念是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全球文明视野下被提出的。一方面,中国古典学与西方古典学有相互呼应之处。中国古典学是在现代学术体系下出现的学科概念,很多现代的研究方法、学术成果、问题意识都在此得到应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西学构成了中国古典学必然要与之对话、互动的一个潜在“他者”。另一方面,中国两千余年来自本自根的经史传统,注定不可能被简单粗暴地直接砌入19世纪中叶以来发端于欧洲的学术分科体系。作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古典学是中华文明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主体性,以现代形态自我赓续、自我发扬的成果。如刘小枫先生所言,中国古典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古代经典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发挥现代作用,培养“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中”的文明担纲者。对中国古典学和西方古典学、中国古典学和西方汉学以及传统“国学”等概念做出区分,也并不是为了限制“古典学”概念的界限,而恰恰是希望通过深入的探讨,让古典学获得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学术视野和理论空间,并为增进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新的学科支撑。 (摘编自韩晓《中西古典学:视野开显中的文明“共情”》)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典学崇尚古代经典并不代表思想复辟,旧与新、古与今等不应势同水火,东、西方在文明转型时都会从古代经籍中获取养分。 B. 古典学所传的统之大者是道,古典学是开放包容的系统,不会死守宗派、党同伐异,不会拒绝吸收其他学派及现代学问的精髓。 C. “折中”是古典学的重要理念,要求不偏不倚,打破门户成见,综合各方以得其中。“折中”回归本义意味着古典学春天的到来。 D. 创新是古典学的生机之所在,创新必先守旧说之正,守旧是手段,开新是目的。经典虽教人守善道,但也主张创新求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的古典学从业者对经典价值的认同和对典籍教导的亲近以及古代圣贤信而好古的态度,体现了古典学是流传有绪的学问。 B. 古典学创新以守旧为基础,若缺乏扎实的传统根基,创新易流于怪异;同时,守旧也并非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C. 中国古典学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视野下被提出,既要与西方古典学对话互动,又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D. 中国古典学的概念被应用在多方面,它的提出是为了让古代经典的文化价值发挥现代作用和让古典学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理论空间。 3.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学习过程中要“守旧与创新相结合”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食而求永饱者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B.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C.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元·王惟一《西江月》)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论证效果。 5. 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典学?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D 3. B 4. ①木乃伊:材料一将圣贤的理论比喻为概念的木乃伊,表明古典学者并非将圣贤的理论当作木乃伊一样只用来研究,而是活学活用。②黄昏:材料一将圣贤及其经典的衰落比喻为偶像的黄昏,论述了对于圣贤及其经典,如果只一味顶礼膜拜,不知创新,必将导致其衰落。 5. ①古典学是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上承天道,下正人伦,整齐世风,化民成俗,垂范千古。②古典学是立德树人的门径,旨在造就高尚而任事的新人,既使人谦卑,更催人奋进。③学习古典学有利于促进中西古典学的对话互动,使古典学获得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理论空间,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古典学的守旧与创新”展开深刻论述。材料一以辩证思维阐释古典学的本质,指出其既传承经典又开放包容的特点,强调“折中”理念和守正创新的重要性。材料二则立足全球化视野,探讨中国古典学的现代意义,突出其在文明交流中的主体性价值。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展现古典学的历史传承,又揭示其当代活力,为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文章论证严密,引经据典,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