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8-0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江苏省东台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江苏省东台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的先祖既重视“记言”即记录人们的语言,也重视“记事”即记录人们的行为,而语言与行为正是人类故事的两大要素。汗牛充栋的中华典籍中记载着中华先祖的嘉言与懿行,它们构成了意义深远的中国故事。
试看“记言”: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思想结晶载于典籍。“己所不欲,勿加于人”的伦理学原理,“民贵君轻”的政治学原理,“和为贵”“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念,“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乃至“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环境保护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战争思想,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可贵思想资源,尤需深入研究,准确阐释,广泛宣扬。
再看“记事”:中华传统文化素有“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倾向,在讲故事的维度上同样如此。神话是早期人类最流行的故事,但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后羿、大禹等人物的英雄事迹都是除害安民,而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分别发明了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希腊神话的情节更加丰富生动,而中国神话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前者的情节大多发生于虚拟的天庭,而后者的背景却是真实的人间。古希腊人说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的先民却认为这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诸如此类神话故事,对后代的志士仁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堪称古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摘编自莫砺锋《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再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就如同在空中“打水漂”,这一返回过程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既是深刻的思想理念又是务实的工作方法,体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


浏览完整试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赛朝蕊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通过话语权的建构来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成功经验、故事中的道理传播出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同西方有所区别,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一套系统的话语体系。最后,话语权对凝聚人民共识、增强‘四个自信’是重要的力量和途径。”由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顺应时势的科学战略谋划。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在世界政治中必然处于守势。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通过不断增强和彰显中国特色,才能使话语体系保有源源不竭的活力。
(摘编自李文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1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也适合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值得大力宣扬。
B. 尧舜禹的英雄事迹能够对后代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因而史家选用“信史化”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故事。
C. 中国探月工程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样命名契合国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也彰显出中国特色。
D. 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能传播成功经验,促进中西价值观的交流,还能凝聚人民共识,增强自信。
2. 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进行对比,意在强调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也表明古代神话故事可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B. 材料二中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达到了充分利用大气层进行减速的目的,这直接反映出我国航天技术之高超。
C. 材料三引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表明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
D. 从过去先人对“记言”与“记事”的重视,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有着丰富且值得传播的经验与智慧。
4. 材料二的语言既有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又有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国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D
3. B 4. ①客观真实。文章不仅运用专业术语,还列举了相关的具体数据,如“高精度导航参数”“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10.9km/s的速度”等,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②形象生动。如材料二在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时,用了“太空打水漂”这一比喻,让复杂的返回方式变得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5. ①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历史典籍中具有普适价值 思想资源,如先哲经典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等,造福世界。②开拓创新,提升综合国力。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掌握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展现中国力量。③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只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才能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成功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综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叙事优势、现代科技成就以及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必要性。材料一强调中华经典故事的深厚价值,体现了文化的深远影响。材料二生动描绘了嫦娥六号的成功使命,显示出中国航天技术的高超及其背后的文化自豪感。材料三则结合现实呼吁构建和传播中国话语,增强文化软实力。整体文章通过历史文化、现代科技与时代话语的结合,呈现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国故事图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因而史家选用‘信史化’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故事”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三段有“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不存在题干的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D.“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再“二次再入大气层”错误,根据“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可知,是返回器在二次再入大气层后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曲解文意,中国古代神话也有其虚构性,只是“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古代神话故事”范围扩大,原文材料已第三段为“诸如此类神话故事,对后代的志士仁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堪称古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C.“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原文无相关表述,原文强调“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
D.“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不准确,材料二讲述的只是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客观真实。文章不仅运用专业术语,还提供具体的科学数据(如“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这些数据让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嫦娥六号的具体运行情况,体现了报道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使用精确的时间节点(如“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13时41分许”、“14时07分”),这种精确的时间表述符合新闻报道对于事件发生时间的要求,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描述了明确的技术步骤和过程(如“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正常解锁分离”、“轨道规避机动”、“气动减速”等),使得整个事件的叙述逻辑清晰,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


展开余下试题②形象生动。使用比喻手法,如材料二在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时,将返回器的轨迹比喻为“打水漂”(“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就如同在空中‘打水漂’”),使得复杂的航天术语变得易于理解且生动有趣。描述了返回器的动态过程,如“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这样的描写不仅提供了信息,还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想象空间,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历史典籍中具有普适价值的思想资源,如材料一所述,将“记言”与“记事”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再如中国神话女娲、后羿、大禹等人物的英雄事迹,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发明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等。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
②开拓创新,提升综合国力。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如材料二中提到的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就。通过分享这些现代科技成就的故事,可以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并且体现中国对于科技进步与和平利用太空的贡献。不断突破,展现中国力量。
③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正如材料三所述,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话语体系,以增强国际话语权。这不仅包括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也包括在国际舞台上表达中国的立场和主张,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的发展模式。可见,只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才能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成功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马会(节选)
杨志军
①夜晚的赛马会变成了酥油灯和牛粪火的海洋,天空把点燃交给了大地,星宿连着星宿,在姜瓦草原的坦荡里,组成了无数个太阳系和偌大的银河系。马匹在安静地吃草,不时地打着响鼻,那是在向同类打招呼。在地底下猫藏了一整天的鼢鼠、鼠兔和旱獭大着胆子走出洞穴,在帐房之间警觉地窜来窜去,有时也会停留在马腿下面,好奇地打量着缓缓移动的蹄子。一只受到惊吓的兔子飞窜而去,闯进了帐房,一看不对劲,赶紧又跑出来,被一只藏獒一口咬住了。藏獒的叫声此起彼伏。牧人们围坐在帐房里或露天地上,吃着糌粑和肉,喝着酥油茶和酒,欣赏着白天从购销点买来的货物。尤其是买了珠宝的人,爱惜地摩挲着。他们无休无止地谈论着今天的一切:开幕式、“沁多贸易”的购销点、赛马的情形,日尕,日尕,还是日尕。说着免不了跳舞唱歌,一丛丛的伊舞之花盛开在夜空下,歌声却飞翔而起,都能听到拍打翅膀的声音:
长长的河水浪里有浪,
绵绵的山脉峰中有峰,
蓝蓝的天上云后有云,
灿灿的夜空星外有星,
众生的世上人上有人,
草原的骏马骏中有骏。
我是一朵浪在激流里自由跳荡,
我是一座峰把白帽子挂在天上,
我是一片云无拘无束飘过草原,
我是一颗星只在夜晚发出光亮,
我是一个人骑着格萨尔的骏马,
我是一匹马跟着主人流浪远方。
②参加跑马赛的马最多,一共二十七组,半天才赛完,已经是下午了。阳光灿烂得有些夸张,镀金了所有的马、所有的人,草原在热腾腾的气氛里温暖着人心,这是一年里最后的温暖,在盛开着帐房之花的姜瓦草原上,衬托起芬芳的蔚蓝,秋意是那么地通透辽阔,风在提醒:凉啦,凉啦,虽然天和地还是热的,但就要凉啦。
③进入决赛的有豹子花、青花马、黑骊马、枣骝马、雪骦马、小黄马。起跑线上,所有的马都很激动,奋挺着脖子的,摇晃着头颅的,捯动着蹄子的,前腿一次次扬起的,嘶鸣喊叫的。裁判的吆喝顿然响起,刹那间,箭镞齐发,蹄音雷动。这一次日尕的起跑几乎跟吆喝同时发生,一开始就领先,尽管只有半个头,紧挨着它的先是青花马,五十米之后变成了枣骝马,接着又变成了豹子花,豹子花四蹄如风,差不多已经飞起来,却还是飞不到最前头,日尕一路领先。雪骦马追上来了,似乎比豹子花还要快,半个头的距离眼看就要消失,却又不容置疑地存在着。超越,超越,所有的马都想超越,却一直没有超越,日尕始终跑在最前面,半个头的距离就像天和地的距离一样难以消除。跑出去五百米之后,豹子花再次超越其他快马,紧紧跟在了日尕身边,然后是小黄马,又上来了黑骊马,三马并齐,奋猛追撵,却依然有半个头的距离。很快,半个头变成了一个头,日尕的奔跑就像一脉光的传递,无声地朝前射去。耐力的作用出现了,它是速度的保证,更是自信心的源泉,日尕有惊天的爆发力,更有惊天的耐力。它张大鼻孔嗤了一声:下去吧。黑骊马、小黄马和豹子花便纷纷落在了后面,一头之遥渐渐成了一马之遥。而日尕却还想加速,它比父亲更了解身后的赛马,对它威胁最大的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始发力,那是一匹骅骝马。骅骝马疯狂地摆动着蹄子,步幅大得可怕,眼看就要超过去了。父亲从腰带上取下了鞭子,在整个比赛中,他第一次使用鞭子。当鞭子打在日尕身上时,日尕本能地晃了一下,似乎晃出了一股崭新的力量,唰地一声飞向前去。现在,日尕和骅骝马开始齐头并进,就像两匹马牢牢绑在了一起,而赛程只剩下不到一百米。观众一个个瞪起眼睛,安静得就像死了,他们想看清楚,到底谁会抢先越过终点线。终点线风扫而来,一眨眼就要结束,就会响起爆炸般的欢呼,就将登上草原荣誉的顶峰,迎接王者的盛典。鹰来了,高高地盘旋,瞧着地面:到底谁的脖子佩戴第一名的哈达?就在这个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父亲再一次挥鞭打马,日尕和空气的摩擦发出一声嗡鸣,两匹绑在一起的马突然松绑了,又是半个头的领先,又是一个头的领先,接着又成了整个身子的领先,日尕,日尕。终点线上吉祥的“万”字符飞升而起,破碎成祝福和狂喜,洒在了父亲和日尕身上。父亲趴在马身上,哗哗地流着泪;日尕啦,你赢了,你依然是草原之王,我的马神。父亲和日尕都没有听到牧人们的喝彩和唿哨,据说响了很久很久。
④夕阳西下的时候,颁奖会开始了。高音喇叭里响起了歌声,是藏语的情歌,是召唤人们跳舞的信号。眨眼间,赛马场动荡起来,被称作土风舞的集体舞就在牧人们的随意参与中开始了。这个自由而散淡的民族,这个在辽阔中习惯了孤独自足的群体,这个每一个个体都能代表整个族群的人众,舞出了惊天动地的整齐划一,没有提前演习,没有事先告知,就那么随随便便地加入着,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姜瓦草原上,赛马会的尾声、牧人的聚会,原来就是几万只靴子同时跺向地面,几万只衣袖同时甩向天空,地震着,天摇着,直到头顶星汉灿烂,直到所有的星星掉下来,只剩下一轮明月依然牢固地挂在空中。喇叭消音了,人们唱起来:
呀拉索,巴扎嘿。
那空中的飞鸟,领头的是凤凰,
那草原的奔马,领头的是日尕,
那英武的骑手,头一个是强巴,
那美丽的姑娘,头一个是达娃。
(节选自杨志军《雪山大地》)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描写了酥油灯和牛粪火点燃的情景以及马匹、鼠兔等和人类的活动,表现了夜晚赛马会的热闹非凡。


展开余下试题B. 文中对跑马赛决赛前的秋意、凉风等的描述,营造了一个苍凉的氛围,为下文奠定了淡淡的伤感基调。
C. 决赛时日尕一路领先,后来被追平,父亲的鞭策让日尕最终胜出,突出了日尕和父亲在赛场上的优秀。
D. 颁奖会开始后的土风舞展现了藏族集体舞自由随意却整齐划一的特色,给人带来地震天摇的震撼感。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组成了无数个太阳系和偌大的银河系”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夜晚的赛马会灯火辉煌的盛况。
B. “阳光灿烂得有些夸张,镀金了所有的马、所有的人”形象地写出了姜瓦草原上夕阳西下时的壮美景象。
C. “几十,几百,几千,几万”,递进的数词不避用语繁琐,意在突出参与土风舞的人数众多和场面的宏大。
D. 本文以藏区为背景,描写了赛马会的热闹和场面的宏大,语言华丽典雅,描写生动传神,地域色彩浓郁。
8. 文中两次出现藏族民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中第③段赛马会决赛部分写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答案】6. B 7. D
8. ①第一处民歌描绘了姜瓦草原长河、雪峰、蓝天、白云、星空等景物,展示了青藏高原壮美辽阔的景象;第二处民歌表达了人们对日尕和赛马英雄的衷心赞美。②两处民歌前后呼应,歌词既有民族风味,又充满强烈的抒情气息,进一步渲染了喜悦的氛围,为全文增添了诗意和感染力。
9. ①运用了视听结合手法把赛马决赛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如“箭镞齐发,蹄音雷动”。②注重动词的使用。如“奋挺”“摇晃”“捯动”“扬起”“嘶鸣喊叫”“吆喝”等,准确传神,突出了赛马的紧张氛围。③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贴切。如“日尕的奔跑就像一脉光的传递,无声地朝前射去”就用到了比喻手法;“它张大鼻孔嗤了一声:下去吧”则用了拟人手法。④运用白描和工笔相结合的手法。写参赛的马集中在起跑线上的状态,寥寥几笔,神韵俱出,属于白描写法;写日尕决赛中一路领先和后面的持续领先和甩掉对手都十分具体,十分细致,描写细腻,现场感强,属于工笔。⑤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写“父亲”和日尕的神俊之姿,侧面写牧人们的喝彩和唿哨响了很久,突出了“父亲”和日尕的优秀。⑥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记叙和抒情、议论结合自然,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场激烈的跑马赛,展现了草原上人与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默契。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塑造了日尕这匹马的顽强与智慧,以及父亲对它的信任与期待。文章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延宕手法,增强了叙事的张力和悬念,令读者感受到赛场上的激烈与紧张,同时也感受到草原生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营造了一个苍凉的氛围,为下文奠定了淡淡的伤感基调”错,决赛前的环境描写,比如灿烂的阳光,衬托芬芳的蔚蓝,还有热腾腾的草原,渲染了一个美好的氛围,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语言华丽典雅”错,本文语言朴实自然,如“一只受到惊吓 兔子飞窜而去,闯进了帐房,一看不对劲,赶紧又跑出来”“参加跑马赛的马最多,一共二十七组,半天才赛完,已经是下午了”等,没有华丽辞藻,语言质朴。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先从内容上看:第一处民歌写到“长长的河水浪里有浪,绵绵的山脉峰中有峰,蓝蓝的天上云后有云,灿灿的夜空星外有星”,描绘了姜瓦草原长河、雪峰、蓝天、白云、星空等景物,这些都是独特的草原景物,写出了草原特有的辽阔和壮美风光;第二处民歌歌颂了奔马中领头的是日尕,骑手中领头的是强巴,因为刚刚结束的赛马会上日尕和他的主人夺得了冠军,民歌表达了人们对日尕和赛马英雄的衷心赞美。
②再看结构上和情感、效果上:两处民歌一处在文章开头部分,一处在结尾部分,结构上前后呼应;同时歌词是藏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如“长长的河水浪里有浪,绵绵的山脉峰中有峰”,还有“那空中的飞鸟,领头的是凤凰,那草原的奔马,领头的是日尕”,既有民族风味,又充满强烈的抒情气息,这两首民歌一个是赛马会之前所唱,一个是赛马会之后所唱,都起到了渲染情感氛围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喜悦的氛围;从效果上看民歌犹如诗歌,为全文增添了诗意和感染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运用了视听结合手法,如赛前各匹马的状态“所有的马都很激动,奋挺着脖子的,摇晃着头颅的,捯动着蹄子的”,这是视觉描写;“裁判的吆喝顿然响起,刹那间,箭镞齐发,蹄音雷动”,这是听觉描写。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多感官描写,全方面地把赛马的盛况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
②注重动词的使用。如描写马儿的状态时运用“奋挺”“摇晃”“捯动”“扬起”“嘶鸣喊叫”,准确描摹了马儿的兴奋状态,加上裁判的“吆喝”等,准确传神,突出了赛马的紧张氛围。
③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贴切。如“日尕的奔跑就像一脉光的传递,无声地朝前射去”就用到了比喻手法,把奔跑着的日尕比喻成“一脉光的传递”,写出其速度之快;“它张大鼻孔嗤了一声:下去吧”则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出日尕的自信和傲气。
④运用白描和工笔相结合的手法。写参赛的马集中在起跑线上的状态,如“奋挺着脖子的,摇晃着头颅的,捯动着蹄子的,前腿一次次扬起的,嘶鸣喊叫的”,寥寥几笔,神韵俱出,属于白描写法;写日尕决赛的过程,如“一开始就领先”,然后是不同的马的追赶和超越,如“紧挨着它的先是青花马,五十米之后变成了枣骝马,接着又变成了豹子花”,还写了威胁最大的骅骝马“骅骝马疯狂地摆动着蹄子,步幅大得可怕”等,整个比赛过程中的一路领先和后面的持续领先和甩掉对手都十分具体,十分细致,描写细腻,现场感强,属于工笔。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日尕的奔跑就像一脉光的传递,无声地朝前射去”“父亲从腰带上取下了鞭子”,这些是正面写“父亲”和日尕的神俊之姿;“父亲和日尕都没有听到牧人们的喝彩和唿哨,据说响了很久很久”,侧面写牧人们的喝彩和唿哨响了很久,突出了“父亲”和日尕的优秀。
⑥整个比赛过程是记叙,写马儿们的奔跑姿态和你追我赶的过程是描写,还有议论、抒情如“终点线风扫而来,一眨眼就要结束,就会响起爆炸般的欢呼,就将登上草原荣誉的顶峰,迎接王者的盛典”;比赛的场面描写和关于鹰的环境描写,记叙和抒情、议论结合自然,增强了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郭崇韬,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及庄宗即位。与宦者马绍宏俱为枢密使。时崇韬权位已隆,而群小交兴。语其故人子弟曰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对曰:“今中宫未立。宜请立刘氏为皇后。然后退而乞身。天子以公有大功而无过,必不听公去。”崇韬以为然,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皇后既立,崇韬累表自陈,还枢密使于内臣,优诏不允。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东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