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  2025-08-0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济南一中2023级高二下学期阶段性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2025年3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共8题,24分)
1. 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偈子(jié) 桀骜(ào) 戳力(lù) 淤积(yū) 黯然(àn)
B. 踌躇(chóu chú) 屠戮(lù) 绯红(fēi) 攒射(zǎn) 缁衣(zhī)
C. 陨身不恤(yǔn) 喋血(dié) 涅磐(pán) 菲薄(fēi) 拓荒者(tà)
D. 淤积(yū) 廖落(liáo) 山阿(ē) 台州(tāi) 延口残喘(chuǎ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 的写信去叫他。
③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 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④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国外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 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A. 暴发 草率 简捷 扶持 B. 爆发 轻率 简捷 扶植
C. 爆发 轻率 简洁 扶植 D. 暴发 草率 简洁 扶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②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长歌当哭是必定在痛定之后的。
③变法过程中,部分同僚急于事功,不顾民生疾苦,导致新法推行阻力重重
④朝堂上暗流涌动,人心惟危的局势让改革者不得不谨言慎行,以免招致祸端。
⑤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⑥柔石母亲舍不得他走,要他多住几天,我知道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乌鸟私情,于是,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4. 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隰则有泮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乌鸟私情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⑤厚币委质事楚 ⑥齐与楚从亲
⑦尘泥渗漉 ⑧而母立于兹 ⑨不可说也
⑩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⑪芳菲菲其弥章 ⑫犹蒙矜育
A. ①②④⑤⑥⑪ B. ②③⑥⑧⑨⑪
C. ①④⑤⑦⑩⑫ D. ③⑥⑧⑨⑩⑫
5.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逮奉圣朝(等到) ②余扃牖而居(关闭)
③其制稍异于前(制度)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忽然)
⑤不矜名节(看重,推崇) ⑥二三其德(心意)
⑦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 ⑧臣以险衅(祸患)
A. ①②⑤⑥ B. ①④⑥⑦ C. ②⑤⑥⑧ D. ③④⑦⑧
6. 下面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臣之进退 ②三五之夜 ③哀民生之多艰
B. 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能以足音辨人 ③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然余居于此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D. ①其后六年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


浏览完整试题7. 下列句子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伏清白以死直 ③刘病日笃 ④垣墙周庭 ⑤猥以微贱 ⑥夙兴夜寐 ⑦乳二世
⑧雨泽下注 ⑨凡在故老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①⑧⑩/②⑤/③⑥/④⑦/⑨ B. ①④⑦/②/③⑥⑧⑩/⑤⑨
C. ①④/⑦②③/⑥⑧⑩/⑤/⑨ D. ①⑧⑩/②/③⑥⑧/④⑤⑨
8.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而刘夙婴疾病
④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⑤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⑥急于星火 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⑧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⑨使不上漏 ⑩既替余以蕙纕兮
A. ①⑥/②⑩/③⑦/④/⑤⑧⑨ B. ①⑥/②/③⑦/④⑤/⑧⑨⑩
C. ①⑥/②⑩/③⑦/④⑤/⑧⑨ D. ①⑥⑩/②/③⑦/④/⑤/⑧⑨
二、现代文阅读(共两大题,共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游戏传播文化由浅入深的三重境界可被概括为“符号、知识与观念”。符号境,是指活用文化元素与形式,以视听表现、美学风格、文艺作品等方式呈现文化符号;知识境,即在游戏中置入并传播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观念境,指通过游戏叙事和互动,呈现和传递文化思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近期的爆款《黑神话·悟空》游戏在三重境界中赋予自身以独特美学和厚重内涵,让海外玩家感受到别样的东方魅力。
《黑神话》的游戏景观、物品、武器装备大量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名胜古迹、文物和艺术品,赢得中外玩家的广泛赞誉。声音设计上,创新而成功地采纳了民族乐器和陕北说书等元素。在战斗系统方面,《黑神话》分别设计了根基、棍法、奇术、身法、毫毛和变化六个体系,大量灵感来源于《西游记》原著。战斗交互方面,《黑神话》创新设计出一套围绕棍棒的动作模组和攻击方式,其丰富程度和可玩性超越了此前任何动作游戏中的棍棒武器。《黑神话》完全有可能成为继武侠小说、香港功夫片之后,再度风靡世界并形成中式动作美学与格斗风格的新标杆。
《黑神话》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同时,游戏的关卡与叙事采用了箱庭设计方式,而非近年流行的开放世界架构。这种做法缩减了玩家探索空间和游玩进程的自由度,但能够更好地以章回制的形式聚焦游戏叙事,玩家也能更沉浸地按照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去体验主线故事剧情。游戏中的影神图包含203个可互动角色的图鉴信息和专属故事,其中有名称的小妖90个、头目55个、妖王26个、其他人物32个,其中既有《西游记》原著中的角色如杨戬、猪八戒、黑熊精、牛魔王、土地公、蜘蛛精等,也有原创性游戏角色如被砍头的灵吉菩萨、靡道人、刀狼教头等。这为海外玩家进一步了解主线叙事外的文化知识提供了契机,使他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游戏乃至《西游记》的叙事逻辑和价值理念。
《黑神话》通过个体形象建构和双重故事结局两种方式,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自由观和命运观。游戏主角“天命人”同样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重新寻回自由,获得抗争天命、超越自我的机会。他所继承发扬的精神内核,是原著中孙悟空对自由的追逐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既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欣赏和认同。其次,游戏的双重结局设定也巧妙地助推玩家进行了关于自由和命运母题的沉浸式体验和自反性思考。如果玩家未曾留意游戏中的暗示、没找到隐藏的梅山关卡,那么在击败大圣残躯后会被戴上紧箍。不熟悉西游故事的海外玩家在此时常常喜出望外,以为戴上了王冠,获得了“加冕”;而中国玩家此刻则愤懑不平——为何历经千辛万苦,我再次被紧箍束缚?天命究竟是何意?中国玩家们将这个结局称为“假结局”。玩家们公认的“真结局”,是要找到在梅山已等待数百年的杨戬,再以法天象地身击败四大天王和杨戬化身,获得大圣传承的第六根,并最终击败大圣残躯。此时,天命人就不会再戴上紧箍,而是跳出因果轮回,遵循了自由意志。这样意味深长的双结局安排和叙事手法,委婉而又明确地昭示着哪一个才是游戏主创期待玩家达成的结局,以及反抗命运、追寻自由有多么可贵。海外玩家们最终也明白了这一点。
(摘编自曹书乐等《玩法为器,文化为魂:<黑神话·悟空>的国际传播与游戏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机制》)
材料二:
《小二黑结婚》成稿于1943年5月,出版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个把它改编为戏剧和其他文艺形式上演的热潮。由于赵树理把小说的手抄本提前给了襄垣县一个农村剧团,所以当书还未出版时,秧歌剧《小二黑结婚》就已经提前在襄垣县上演了。书出版后,在太行和太岳根据地,各地的剧团把它改编为各剧种上演的浪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并迅速向更多的地区扩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66年,全国共有2000多个剧团把它改编成30多个剧种及曲艺上演,内地和香港还将它数次拍成了电影和舞台艺术片。这种现象说明《小二黑结婚》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再生性。
小说的再生性源于其情节的拓展性和意义的丰富性。《小二黑结婚》改编的潜力大、再生性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A 。《小二黑结婚》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的故事,他们在追求婚姻自主的过程中,既受到各自家长的阻挠,又遭遇社会邪恶势力的摧残,可谓磨难重重,最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才喜结良缘。这一过程曲折、人物众多、矛盾尖锐、结局圆满的爱情故事最适宜于改编成戏剧上演。其二, B 。几个主要人物不仅性格鲜明,而且与传统戏剧中常见的角色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小二黑是小生,小芹是花旦,三仙姑是彩旦,小二黑妈是老旦,区长是须生,二诸葛是丑角,金旺和兴旺是净角,如此等等。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既符合戏剧脸谱化的要求,又行当齐全,演起戏来必然热闹好看。这一切都为顺利改编戏剧创造了条件。其三, C 。小说对小二黑同二诸葛、小芹同三仙姑、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着墨较多,但冲突激化不足。对二诸葛同三仙姑、村民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是一笔带过,这些都为戏剧改编留下了充分的拓展余地,比如,小说中对两场斗争会只是间接提及,写得简略平淡,结局是在村长的调解下不了了之。1951年北京人艺将《小二黑结婚》改编为话剧时,就大大增加了斗争会的戏份,正面表现了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面对面斗争的精神。其四, D 。小说原本对大黑涉笔不多,但改编为话剧时则增加了大黑反对父亲为弟弟收留童养媳的情节。另外小说中一些无名无姓的村民也为戏剧改编时提供了增加人物的可能。话剧中就增加了大力支持小二黑与小芹为争取自主婚姻展开斗争的村民三元和小永,豫剧中就增加了同情他们的二嫂和小莲等。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许纪庸《通俗小说的明珠——纪念<小二黑结婚>发表70周年》)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爆款游戏《黑神话》,从符号、知识与观念三个层面让海外玩家领悟到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B. 文化符号是游戏中最浅的境界,其中包括了文化景观、物品、武器、战斗体系、声音设计等。
C. 《黑神话》的设计方式缩减了游玩进程的自由度,让玩者按《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
D. 《小二黑结婚》出版后十分畅销,以襄垣县剧团为代表的众多剧团把它改编成多个剧种上演。
10.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填入材料二相应位置的一项是( )
A. A处:小说中内含的戏剧元素多 B. B处:小说的人物个个身上有戏
C. C处:小说中的矛盾拓展空间大 D. D处:小说塑造的群像特点鲜明
11. 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支持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尖锐,后来被改编成多款电脑游戏。
B. 曹雪芹所写《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人物矛盾关系仍有拓展空间,给后人的续写留下了可能。
C. 小说《琅琊榜》主人公以病弱之躯智博奸佞,最终昭雪冤案,被改编成电视剧深受大众欢迎。
D. 香港电视剧《天地争霸美猴王》基于原著情节,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内容,强化了杨戬的戏分。
12. 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游戏在海内外的爆红说明小说《西游记》的再生性很强。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替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
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
“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
“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
后来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
“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
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
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
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
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
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
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
师傅说:“我重新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
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
为了保护画像,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
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
我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
“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


展开余下试题我潸然泪下。
(有删改)
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舅母请人画像,急切地确认小姑子已死亡,反映了她对小姑子的长期不满的心理。
B. 小卿把妈妈的照片几乎都烧了,是不想留给画像师傅画妈妈遗像,也怕睹物思人。
C. 师傅给小卿妈画像的一些异常表现,如先画鼻子、半夜烧画像,充满了暗示色彩。
D. 我潸然泪下的原因是知道师傅的真实身份太晚,以致于过去长时间的找寻白费了。
14.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着眼1944年、1951年,使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了革命的兴盛。
B.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发情感,这与茹志鹃《百合花》中“我”的作用是相似的。
C. 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疑问,故事情节有了突转。
D. 小说只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构想,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
15. 师傅为什么要烧掉倾注了大量心血且即将完成 画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16. 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画像”展开,一波三折,画像最终也无法完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大题,共37分)
(一)(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甍,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C.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D.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 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 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 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 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
B. 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延岑袭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
C. 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战四方时,常常随从左右,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 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21.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刘仙岩①
曹辅
石磴仙岩路,登临莫倦攀。
乱泉归万壑,一目尽千山。
障雨收云后,松风吹莫还。
道人今不见,无处觅玄关。
刘仙岩
吕愿中
平明小队出郊墟,尽日登临据隼旟②。
闻道仙人尸解去,尚应犹学世间书。
【注】①刘仙岩:位于桂林南溪山,相传北宋初年一个名叫刘仲远的人在此修道成仙。②隼旟(yú),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也用来指代州郡长官。
2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诗前两句说努力攀登莫倦怠,吕诗前两句说爬了一整天才登顶,表明刘仙岩地形险峻,不易登临。
B. 由曹诗颔联中的“乱泉”“千山”“万壑”等意象,可知作者在刘仙岩上极目远眺,风景开阔雄浑。
C. 曹诗的颈联写到了山上天气变化莫测,林间清风吹拂,令人不禁流连忘返,营造出清新幽静的意境。
D. 曹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以动衬静和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手法描写登山所见,摹景状物层次丰富。
23. 两首诗的标题和题材相同,但表达方式和主旨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三)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8分)
2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认为社会现状是世俗之人善于取巧,做事违背规矩的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