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④“扶持”与“扶植” 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撑照料。如:扶持乡镇企业。扶植:侧重指扶持培养,培植。如:培植新生力量。此句中说“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国外的版画”,目的是扶助培植刚健质朴的文艺,应选“扶植”。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②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长歌当哭是必定在痛定之后的。 ③变法过程中,部分同僚急于事功,不顾民生疾苦,导致新法推行阻力重重。 ④朝堂上暗流涌动,人心惟危的局势让改革者不得不谨言慎行,以免招致祸端。 ⑤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⑥柔石母亲舍不得他走,要他多住几天,我知道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乌鸟私情,于是,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①“明珠投暗”,也作“明珠暗投”,意思是把闪闪发光的珍珠和宝玉偷偷地投到路上行人的面前,行人看到无不愣住,谁也不敢随便上前去拿。后转指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识货的人。这里用来形容书落在捕房手里,不恰当,应改为“明珠弹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②“长歌当哭”,意思是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③“急于事功”,指做事急于求成。这里形容同僚在变法过程中不顾民生疾苦,急于求成,导致新法推行阻力重重,使用恰当。 ④“人心惟危”,指人心险恶难测。一般用于形容人心,而不能用来形容局势,可改为“风云变幻”等形容局势的词语。 ⑤“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用来形容远涉重洋、寄身美国的中国弱女子,恰当合理。 ⑥“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一般用于子女对父母,不能用来形容母亲对儿子,可改为“舐犊情深”。 综上,②③⑤使用正确。 故选C。 4. 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隰则有泮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乌鸟私情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⑤厚币委质事楚 ⑥齐与楚从亲 ⑦尘泥渗漉 ⑧而母立于兹 ⑨不可说也 ⑩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⑪芳菲菲其弥章 ⑫犹蒙矜育 A. ①②④⑤⑥⑪ B. ②③⑥⑧⑨⑪ C. ①④⑤⑦⑩⑫ D. ③⑥⑧⑨⑩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泮”通“畔”,边界。句意:湿地也有畔岸。 ②“错”通“措”,举措。句意: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举措。 ③无通假字。句意:乌鸦反哺之情。 ④“指”通“旨”,意旨。句意:它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 ⑤“质”通“贽”,见面礼。句意:用丰厚的礼物以及信物呈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⑥“从”通“纵”,合纵。句意:齐国和楚国合纵亲善。 ⑦无通假字。句意:(屋顶墙上的)泥土漏下渗进屋里。 ⑧“而”通“尔”,你的。句意: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里。 ⑨“说”通“脱”,解脱。句意:无法解脱。 ⑩无通假字。句意:即使能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⑪“章”通“彰”,明显。句意: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 ⑫无通假字。句意:仍然受到(您的)怜惜和养育。 综上,①②④⑤⑥⑧⑨⑪都有通假字。 故选A。 5.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逮奉圣朝(等到) ②余扃牖而居(关闭) ③其制稍异于前(制度)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忽然) ⑤不矜名节(看重,推崇) ⑥二三其德(心意) ⑦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 ⑧臣以险衅(祸患) A. ①②⑤⑥ B. ①④⑥⑦ C. ②⑤⑥⑧ D. ③④⑦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句意:等到到了晋朝。 ②句意: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 ③制:形制、样式。句意:它的形制和以前稍有不同。 ④忽:迅速。句意:时光飞逝,好像没有停留。 ⑤句意:并不想顾惜名誉和节操。 ⑥句意:负德变心。 ⑦归宁: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句意:我的妻子回娘家省亲。 ⑧险:坎坷。句意:我因为命运不好。 ①②⑤⑥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 下面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臣之进退 ②三五之夜 ③哀民生之多艰 B. 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能以足音辨人 ③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然余居于此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D. ①其后六年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前进还是后退。 ②助词,的。句意:阴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B.①连词,因为。句意: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 ②介词,凭借。句意: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③连词,表目的,来。句意:登上那残破的墙,遥望复关的方向。 C.都是介词,在。句意: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然而我住在这里。/让我的马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 D.①指示代词,那。句意:那之后六年。 ②助词,无义。句意:即使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③助词,无义。句意:时光迅速流逝不停留。 故选C。 7. 下列句子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伏清白以死直 ③刘病日笃 ④垣墙周庭 ⑤猥以微贱 ⑥夙兴夜寐 ⑦乳二世 ⑧雨泽下注 ⑨凡在故老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①⑧⑩/②⑤/③⑥/④⑦/⑨ B. ①④⑦/②/③⑥⑧⑩/⑤⑨ C. ①④/⑦②③/⑥⑧⑩/⑤/⑨ D. ①⑧⑩/②/③⑥⑧/④⑤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①“群”,名词作动词,合群,同群。句意:猛禽不与凡鸟同群。 ②“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句意: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③“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句意: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 ④“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矮墙;句意:在院子四周砌上矮墙。 ⑤“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句意为:我凭借卑贱低微的身份。 ⑥“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句意:早起晚睡。 ⑦“乳”,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句意:给两代人喂过奶。 ⑧“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雨水往下流。 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句意:凡是元老、旧臣。 ⑩“手”,名词作状语,亲自。句意: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 ①④⑦名词作动词;②为动用法;③⑥⑧⑩名词作作状语;⑤⑨形容词作名词。 故选B。 8.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而刘夙婴疾病 ④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⑤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⑥急于星火 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⑧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⑨使不上漏 ⑩既替余以蕙纕兮 A. ①⑥/②⑩/③⑦/④/⑤⑧⑨ B. ①⑥/②/③⑦/④⑤/⑧⑨⑩ C. ①⑥/②⑩/③⑦/④⑤/⑧⑨ D. ①⑥⑩/②/③⑦/④/⑤/⑧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句意: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恐年岁之不与吾”。句意:担心年岁不等待我。 ③被动句,“婴”,语意被动,被缠绕。句意:而祖母刘氏早已被疾病缠身。 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高余岌岌之冠兮,长余陆离之佩”。句意: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⑤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句意:项脊轩,是过去 南阁子。 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句意: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⑦被动句,“见”“被”均表被动。句意:诚信不欺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 ⑧省略句,完整句子为“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句意: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⑨省略句,完整句子为“使(之)不上漏”。句意:使它不从上面漏雨落灰。 ⑩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以蕙纕兮替余”。句意: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共两大题,共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游戏传播文化由浅入深的三重境界可被概括为“符号、知识与观念”。符号境,是指活用文化元素与形式,以视听表现、美学风格、文艺作品等方式呈现文化符号;知识境,即在游戏中置入并传播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观念境,指通过游戏叙事和互动,呈现和传递文化思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近期的爆款《黑神话·悟空》游戏在三重境界中赋予自身以独特美学和厚重内涵,让海外玩家感受到别样的东方魅力。 《黑神话》的游戏景观、物品、武器装备大量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名胜古迹、文物和艺术品,赢得中外玩家的广泛赞誉。声音设计上,创新而成功地采纳了民族乐器和陕北说书等元素。在战斗系统方面,《黑神话》分别设计了根基、棍法、奇术、身法、毫毛和变化六个体系,大量灵感来源于《西游记》原著。战斗交互方面,《黑神话》创新设计出一套围绕棍棒的动作模组和攻击方式,其丰富程度和可玩性超越了此前任何动作游戏中的棍棒武器。《黑神话》完全有可能成为继武侠小说、香港功夫片之后,再度风靡世界并形成中式动作美学与格斗风格的新标杆。 《黑神话》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同时,游戏的关卡与叙事采用了箱庭设计方式,而非近年流行的开放世界架构。这种做法缩减了玩家探索空间和游玩进程的自由度,但能够更好地以章回制的形式聚焦游戏叙事,玩家也能更沉浸地按照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去体验主线故事剧情。游戏中的影神图包含203个可互动角色的图鉴信息和专属故事,其中有名称的小妖90个、头目55个、妖王26个、其他人物32个,其中既有《西游记》原著中的角色如杨戬、猪八戒、黑熊精、牛魔王、土地公、蜘蛛精等,也有原创性游戏角色如被砍头的灵吉菩萨、靡道人、刀狼教头等。这为海外玩家进一步了解主线叙事外的文化知识提供了契机,使他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游戏乃至《西游记》的叙事逻辑和价值理念。 《黑神话》通过个体形象建构和双重故事结局两种方式,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自由观和命运观。游戏主角“天命人”同样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重新寻回自由,获得抗争天命、超越自我的机会。他所继承发扬的精神内核,是原著中孙悟空对自由的追逐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既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欣赏和认同。其次,游戏的双重结局设定也巧妙地助推玩家进行了关于自由和命运母题的沉浸式体验和自反性思考。如果玩家未曾留意游戏中的暗示、没找到隐藏的梅山关卡,那么在击败大圣残躯后会被戴上紧箍。不熟悉西游故事的海外玩家在此时常常喜出望外,以为戴上了王冠,获得了“加冕”;而中国玩家此刻则愤懑不平——为何历经千辛万苦,我再次被紧箍束缚?天命究竟是何意?中国玩家们将这个结局称为“假结局”。玩家们公认的“真结局”,是要找到在梅山已等待数百年的杨戬,再以法天象地身击败四大天王和杨戬化身,获得大圣传承的第六根,并最终击败大圣残躯。此时,天命人就不会再戴上紧箍,而是跳出因果轮回,遵循了自由意志。这样意味深长的双结局安排和叙事手法,委婉而又明确地昭示着哪一个才是游戏主创期待玩家达成的结局,以及反抗命运、追寻自由有多么可贵。海外玩家们最终也明白了这一点。 (摘编自曹书乐等《玩法为器,文化为魂:<黑神话·悟空>的国际传播与游戏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机制》) 材料二: 《小二黑结婚》成稿于1943年5月,出版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个把它改编为戏剧和其他文艺形式上演的热潮。由于赵树理把小说的手抄本提前给了襄垣县一个农村剧团,所以当书还未出版时,秧歌剧《小二黑结婚》就已经提前在襄垣县上演了。书出版后,在太行和太岳根据地,各地的剧团把它改编为各剧种上演的浪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并迅速向更多的地区扩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66年,全国共有2000多个剧团把它改编成30多个剧种及曲艺上演,内地和香港还将它数次拍成了电影和舞台艺术片。这种现象说明《小二黑结婚》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再生性。 小说的再生性源于其情节的拓展性和意义的丰富性。《小二黑结婚》改编的潜力大、再生性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A 。《小二黑结婚》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的故事,他们在追求婚姻自主的过程中,既受到各自家长的阻挠,又遭遇社会邪恶势力的摧残,可谓磨难重重,最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才喜结良缘。这一过程曲折、人物众多、矛盾尖锐、结局圆满的爱情故事最适宜于改编成戏剧上演。其二, B 。几个主要人物不仅性格鲜明,而且与传统戏剧中常见的角色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小二黑是小生,小芹是花旦,三仙姑是彩旦,小二黑妈是老旦,区长是须生,二诸葛是丑角,金旺和兴旺是净角,如此等等。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既符合戏剧脸谱化的要求,又行当齐全,演起戏来必然热闹好看。这一切都为顺利改编戏剧创造了条件。其三, C 。小说对小二黑同二诸葛、小芹同三仙姑、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着墨较多,但冲突激化不足。对二诸葛同三仙姑、村民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是一笔带过,这些都为戏剧改编留下了充分的拓展余地,比如,小说中对两场斗争会只是间接提及,写得简略平淡,结局是在村长的调解下不了了之。1951年北京人艺将《小二黑结婚》改编为话剧时,就大大增加了斗争会的戏份,正面表现了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面对面斗争的精神。其四, D 。小说原本对大黑涉笔不多,但改编为话剧时则增加了大黑反对父亲为弟弟收留童养媳的情节。另外小说中一些无名无姓的村民也为戏剧改编时提供了增加人物的可能。话剧中就增加了大力支持小二黑与小芹为争取自主婚姻展开斗争的村民三元和小永,豫剧中就增加了同情他们的二嫂和小莲等。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许纪庸《通俗小说的明珠——纪念<小二黑结婚>发表70周年》)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爆款游戏《黑神话》,从符号、知识与观念三个层面让海外玩家领悟到东方传统文化 魅力。 B. 文化符号是游戏中最浅的境界,其中包括了文化景观、物品、武器、战斗体系、声音设计等。 C. 《黑神话》的设计方式缩减了游玩进程的自由度,让玩者按《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 D. 《小二黑结婚》出版后十分畅销,以襄垣县剧团为代表的众多剧团把它改编成多个剧种上演。 10.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填入材料二相应位置的一项是( ) A. A处:小说中内含的戏剧元素多 B. B处:小说的人物个个身上有戏 C. C处:小说中的矛盾拓展空间大 D. D处:小说塑造的群像特点鲜明 11. 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支持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尖锐,后来被改编成多款电脑游戏。 B. 曹雪芹所写《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人物矛盾关系仍有拓展空间,给后人的续写留下了可能。 C. 小说《琅琊榜》主人公以病弱之躯智博奸佞,最终昭雪冤案,被改编成电视剧深受大众欢迎。 D. 香港电视剧《天地争霸美猴王》基于原著情节,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内容,强化了杨戬的戏分。 12. 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游戏在海内外的爆红说明小说《西游记》的再生性很强。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9. A 10. D 11. B 12. 《西游记》的再生性很强,体现在下面几点: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追逐自由、抗争命运不公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得《黑神话》游戏主角“天命人”的个体形象赢得了跨国界认同。 ②原著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历经磨难最终成佛的矛盾冲突尖锐,拓展空间大,使得《黑神话》游戏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大量创新。 ③原著中杨戬、黑熊精等次要角色及其故事的再创造空间大,《黑神话》游戏以章回制的形式的游戏叙事,是对让玩家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④《西游记》中所含游戏元素多,其中奇术、毫毛和变化等因素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可帮助《黑神话》形成中式动作美学与格斗风格,风靡世界。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分别围绕不同文艺作品展开。材料一聚焦游戏《黑神话・悟空》,从符号、知识与观念三重境界,阐述其在传播文化上的独特之处,展现东方魅力,传递文化思想。材料二围绕小说《小二黑结婚》,指出其具有社会影响广泛和艺术再生性强的特点,从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了它适合改编的原因。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文化符号是游戏中最浅的境界”错误,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数字游戏传播文化由浅入深的三重境界可被概括为‘符号、知识与观念’”可知,原文说的是“数字游戏传播文化”,而不是“游戏”。 C.“让玩者按《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错误。材料一提到“游戏的关卡与叙事采用了箱庭设计方式……能够更好地以章回制的形式聚焦游戏叙事,玩家也能更沉浸地按照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去体验主线故事剧情”,并非是按照《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 D.“《小二黑结婚》出版后十分畅销,以襄垣县剧团……把它改编成多个剧种上演”错误。材料二说“由于赵树理把小说的手抄本提前给了襄垣县一个农村剧团,所以当书还未出版时,秧歌剧《小二黑结婚》就已经提前在襄垣县上演了”,“襄垣县剧团”在《小二黑结婚》出版前就已将其改编为戏剧。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A.此处后文提到《小二黑结婚》描写的爱情故事“过程曲折、人物众多、矛盾尖锐、结局圆满”,这些都是戏剧中常见的元素,所以“小说中内含的戏剧元素多”适合填入。 B.此处后文指出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而且与传统戏剧中常见的角色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说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表现,即“小说的人物个个身上有戏”,适合填入。 C.此处后文说“小说对……矛盾着墨较多,但冲突激化不足。对……矛盾只是一笔带过,这些都为戏剧改编留下了充分的拓展余地”,体现了“小说中的矛盾拓展空间大”,适合填入。 D.处后文主要围绕对小说中一些原本着墨不多的人物或无名人物在改编时进行情节或角色增加展开,并非强调群像特点鲜明,所以“小说塑造的群像特点鲜明”不适合填入。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观点是小说《小二黑结婚》具有很强的艺术再生性,源于其情节的拓展性和意义的丰富性,强调的是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的可行性。 A.《三国演义》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尖锐,被改编成电脑游戏,说明其具备适合改编的特质,能体现小说的艺术再生性,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观点。 B.《红楼梦》前八十回人物矛盾关系有拓展空间,给后人续写留下可能,但续写依旧是文学创作形式,并非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不能体现材料二所强调的小说在不同艺术形式间的“艺术再生性”,不适合作为论据。 C.小说《琅琊榜》被改编成电视剧深受大众欢迎,表明其具有从小说到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转变的再生性,能够支持材料二观点。 D.香港电视剧《天地争霸美猴王》基于原著情节加入创新内容,强化杨戬戏份,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影视改编,体现了原著在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上的再生,可作为论据支持观点。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游戏主角‘天命人’同样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重新寻回自由,获得抗争天命、超越自我的机会。他所继承发扬的精神内核,是原著中孙悟空对自由的追逐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既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欣赏和认同”可得出,孙悟空追逐自由、抗争命运不公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