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  2025-08-1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湖北省武汉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杨小艳 审题教师:张幺霞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5日 上午:08:00—10: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价值的情绪。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积极率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用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相同时间段内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个系数就是P/N。积极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预示生活轨迹将把你带向衰落失败还是充满活力。而当积极率超过某一个临界点,人们的生活质量差异会有质的变化。这个临界点为3:1,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而对于那些处于2:1甚至1:1的人来说,会经常郁郁不乐,表现出抑郁症的征兆,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摘编自赵天红《开启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材料二:
我们需要承认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千万年的进化历史上,在漫长的与各种各样的灾难抗衡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紧张、恐惧、愤怒。负面情绪出现其实也是有价值的——愤怒能够促使人保护自己、家人;焦虑让人关注需要面对的风险挑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连悲伤都是有作用的,当人悲伤时,发出的其实是求救信号,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所以在灾难面前,人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也没有必要特别紧张。


浏览完整试题压力激素使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及骨骼力量加强、感觉更加敏锐,眼睛更尖、耳朵更灵、鼻子更灵,使我们能够辨别各种风险,做好斗争的准备。这个斗争准备需要通过两个行动慢慢化解压力激素,一个行动是“斗”,一个行动是“逃”,打得赢就斗,打不赢就逃。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这个选择机制在30多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变,即心智革命。人类在进化中,产生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思维能力,出现大脑新皮质,结果有些人过度依赖新皮质,出现风险、挑战、磨难时,不是选择“斗”或“逃”,而是选择“躺平”,也就是什么都不做了。压力激素不能靠“躺平”解决,只能靠动起来才能解决。如果“躺”久了,会出现各种身心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会大量出现。
虽然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一定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
为什么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比较长久?这涉及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一个机制——负面信息加工优势。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是700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行走的人类先祖,突然看见前方风吹草动,这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虎狼出没,另一种可能是瓜果落地。选择相信哪一种可能性更好?很简单,假设虎狼出没要好得多,因为你觉得有风险就会立刻逃跑,这样就能活下来,否则就可能落入虎口。如果前面真的是瓜果落地,而你因假设是坏事情逃跑了,没有得到瓜果,最多只是留下一个遗憾。所以,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忽视好的事情,下一次还可以试一试,这就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摘编自彭凯平《负面情绪的本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积极情绪不是浅薄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
B. 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C. 积极率能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通常可用数学公式P/N来表示。
D. 压力激素使人体出现血液循环加快等现象,从而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积极率处于2:1甚至是1:1时,人们会经常郁郁不乐,还可能会容易更加沮丧。
B. 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会让人的事业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C. 应对风险与挑战,如果什么也不做,而是选择“躺平”,压力激素则无法得到解决。
D. 负面情绪如持续超过一周会影响我们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因此要及时关注。
3. 下列俗语不能够用“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来进行解释的一项是( )
A.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C.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画线部分的论证效果。
5. 心理治疗中长期存在“力图减少负面情绪”的倾向,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观点对这一倾向进行评价。
【答案】1. D 2. B
3. C 4. ①从论证方法上看,画线部分运用举例论证,具体列举了人生中感到积极情绪的不同时刻,有力论证了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这一观点。
②从论证语言上看,画线部分运用多个相同句式,构成排比,深入细致地呈现人生愉悦状态,增强了论证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5. ①这种倾向关注到了人类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对人体有不利影响。
②负面情绪的产生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负面情绪是人类身体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带来的,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存在的价值。出现负面情绪时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
③减少负面情绪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心理治疗。
【解析】
【导语】这篇心理学文本通过双材料对比呈现情绪管理的辩证关系。材料一以积极心理学视角,阐释积极情绪的多维价值与“积极率”理论,强调3:1的黄金比例对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影响;材料二则从进化心理学切入,论证负面情绪的生存保护机制与“负面信息加工优势”的进化逻辑。两文形成互补:前者提供情绪优化方案,后者揭示负面情绪的生物学意义,共同构建了“情绪平衡”的完整认知框架,体现了现代心理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把握。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压力激素……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错误。根据材料二“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可知,是应激反应会让人体分泌压力激素,从而让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而不是压力激素使人产生应激反应。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会让人的事业更成功”错误,强加因果。根据原文材料一“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可知,“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事业上的成功”“健康的体魄”是并列关系,都是因为积极情绪的影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文段阐述可知,“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是指人们总是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赋予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并在注意、记忆、情绪、决策等方面 遵循“坏比好重要”的心理原则。
A.“战战兢兢”的意思是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谨慎,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
B.“草木皆兵”指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是对环境中可能存在危险的过度关注,说明人赋予了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强调祸福相依,未体现对负面信息的优先关注。
D.“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比喻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到后来就要酿成大祸患。属于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从论证方法上看,画线部分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这些不同的场景,丰富了积极情绪产生的情境,有力论证了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加具体可感。
②从论证语言上看,画线部分运用多个相同句式,“当感到”构成排比,深入细致地呈现人生愉悦状态;描述积极情绪的词语如“心灵相通”“有趣、有创意”“被美打动”“活力无限、兴致勃勃”等,能让读者更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相关经历,从而引发共鸣,增强了论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①这种倾向关注到了人类的负面情绪,根据材料二“千万年的进化历史上,在漫长的与各种各样的灾难抗衡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可知,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是人类身体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所带来的。
②负面情绪的出现有其必要性,根据材料二“压力激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紧张、恐惧、愤怒。负面情绪出现其实也是有价值的--愤怒能够促使人保护自己、家人:焦虑让人关注需要面对的风险挑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连悲伤都是有作用的,当人悲伤时,发出的其实是求救信号,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可知,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愤怒能促使人保护自己和家人,焦虑能让人关注风险挑战并解决问题,悲伤能发出求救信号获得支持等,所以不能仅仅力图减少负面情绪,还要正视负面情绪的价值,出现负面情绪时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
③减少负面情绪具有一定合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从材料二“虽然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周,一定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可知,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所以在心理治疗中力图减少负面情绪是有必要的,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心理治疗,避免负面情绪对身体造成的长久伤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鬟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自由,开饭!”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苹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薄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持;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穆女士给丫鬟取名“自由”“博爱”,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已经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B. 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
C. 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借此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D. 作为语言巨匠,老舍善于描慕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本文中他用清新雅致的文字“一半恨一半笑地看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7. 关于小说中“冯女士”的人物形象以及在文中的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借秘书冯女士之口说出穆女士一天的日程安排,照应“穆女士一天到晚别提有多忙”。
B. 冯秘书在小说中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通过两人的对话引出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
C. 冯秘书虽主动提出暂代方先生教课,但也表明自己“可是不很行”,说明她心地善良且谦虚。
D. 冯女士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刻画穆女士的心理,侧面烘托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
8. 文中划线句子颇有内涵,试作赏析。
9. 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哪些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
【答案】6. D 7. C
8. ①这句话是穆女士的心理活动,穆女士认为冯女士做自己的秘书是为了有机会遇上阔人。
②表现出穆女士的精明算计以及伪善的一面。
9. ①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
②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反语”)。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
③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肥胖的双腿每天上下汽车不知道多少次;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等。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穆女士的日常琐事,以辛辣的笔触揭露了民国时期所谓“慈善家”的虚伪本质。老舍运用反讽手法,通过主人公自诩“独立”“博爱”却处处显露自私、势利的言行对比,展现了一个依附丈夫却标榜独立、剥削仆人却自诩慈善的伪善者形象,深刻讽刺了上流社会的道德虚伪。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本文中他用清新雅致的文字”错误。老舍在本文中运用的文字并非“清新雅致”,而是反语、夸张的手法,以幽默诙谐又略带辛辣的语言风格,通过对穆女士言行的细致描写,展现其表里不一、虚伪自私的本质,以此来讽刺社会现象,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C.“说明她心地善良且谦虚”错误。冯秘书主动提出暂代方先生教课,并非是因为她谦虚,而是冯秘书在穆女士面前欲擒故纵的方式。从后文穆女士决定让她长期任教并加薪,她并未强烈推辞可看出,她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借此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①这是穆女士的心理活动,这暴露穆女士极度自我、功利的价值观,她将人际交往、工作机会都与“嫁阔人”“获利”挂钩,以自己逐利、虚荣的心态去揣测他人。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看,通过这种心理描写,凸显穆女士的精明算计、伪善,她表面说“为别人打算”,实际是把冯女士当作可利用、可随意揣度的对象,用自己的功利逻辑去“规划”别人人生,进一步讽刺其伪善面目与狭隘思维。从情节作用看,为后文穆女士提出让冯女士替代方先生教二少爷,试图压低薪资等情节做铺垫,顺着她这种功利盘算,推动情节发展,让其伪善、自私的形象在后续情节中更立体展现 。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对比映衬:根据原文“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可知,穆女士想借“穆女士”称谓标榜独立,实际却靠丈夫钱财生活,言行相悖,讽刺她追求虚名、内里依附的虚伪 。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可对丫鬟“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她嘴上喊着美好名号,实际随意呵斥、不尊重,用取名的“高尚”对比对待的“恶劣”,讽刺她假仁假义。她先说“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装出仁慈,转脸又因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冷酷辞退,揭露她“慈善”是装点门面,实际自私冷漠,借矛盾狠狠讽刺。
②反话正说:原文“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苹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 ,丰盛的早餐用“简单”形容,明褒实贬,讽刺她对“简单”“节俭”的认知扭曲,凸显其养尊处优、不知人间疾苦,还妄图塑造俭朴形象的可笑。为人评价的反话:“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结合她克扣方先生工资、随意辞退方先生等事,这些褒奖之词,实则是对她自私冷漠、伪善做作的辛辣讽刺,用正面评价反衬其反面本质,让虚伪无处遁形 。
③漫画式夸张:根据“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作者用夸张笔法写她因“奉献社会”,实际是追逐虚荣,不顾肥胖双腿上下汽车的“坚持”,把她沉迷社交、好出风头的形象,以荒诞方式放大,讽刺她把公益当秀场、虚荣至上的心态。根据“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送十只嫩鸡蛋就幻想能抵消丧妻之痛,把她自我感动、对他人苦难轻飘对待的心理,夸张到极致,讽刺她伪善又愚蠢,根本不懂真正的共情与帮助。根据“冯女士才二十三岁……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可知,她主观认定冯女士做秘书就是为嫁阔人,用这种狭隘、武断的夸张想法,讽刺她以己度人、满脑子功利算计,还妄图当“贴心伯乐”的可笑。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王进屯永济,张彦选银枪效节五百人,皆执兵自卫,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余辈。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谢魏人。”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栗。王召谕之曰:“罪止八人,余无所问。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众皆拜伏。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仍以为帐前银枪都。
贺德伦帅将吏请晋王入魏州城慰劳。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见推,诚非素怀。”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武汉”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