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1  2025-09-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短歌行》情景式默写练习
《短歌行》情景式默写专项训练(学生版)
1. 曹操在《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起兴,用朝露易干比喻人生短暂,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2. 面对人生的短暂与功业未就,曹操在《短歌行》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焦虑。
3. 曹操渴望贤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思念情人的深情比喻对贤才的渴求,情感真挚。
4. 即便贤才远道而来,曹操仍担心失去他们,于是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对贤才的珍视与忧虑。
5.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明月不可摘取比喻贤才难以求得,暗含求贤过程中的无奈。
6. 为了留住贤才,曹操在《短歌行》中承诺“________,__________”,用美酒佳肴款待贤才,展现出诚意与热情。
7.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借姑娘思念情人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8. 面对贤才的离散,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希望贤才主动投奔自己的愿望。
9.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乌鹊绕树无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暗示自己是贤才的理想归宿。
10.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鼓励贤才不要犹豫,尽快来到自己身边,共创大业。
11. 当想到贤才可能在四方漂泊,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对贤才处境的关切。
12.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山高海深比喻自己的胸怀与志向,表明能容纳天下贤才。
13.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人生短暂,更应抓紧时间招揽贤才,成就功业。
14. 面对天下贤才尚未归附的局面,曹操在《短歌行》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唤,充满急切之情。
15.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引用《诗经·小雅》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与尊重。
16. 曹操担心贤才因不了解自己的心意而错过,于是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主动表明求贤之心。
17. 当夜深人静,曹操独自思考求贤之事,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自己深夜难眠的状态。
18.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美酒为媒介,希望通过宴饮留住贤才,共商国是。
19.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比喻贤才的珍贵,如同明月般不可或缺,突出求贤的重要性。
20. 面对乱世中贤才的迷茫,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为贤才指明归附自己的方向。
21.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朝露的短暂反衬自己求贤立业的迫切,情感强烈。
22.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即便贤才曾离自己而去,也依然希望他们能重回身边的心愿。
23. 当看到贤才汇聚的场景,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宴饮欢笑、君臣和乐的美好画面。
24.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大海容纳江河比喻自己接纳贤才的广阔胸襟,尽显王者气度。
25. 曹操担心岁月流逝,自己仍未招揽到足够贤才,于是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满含焦虑与期待。
26. 面对贤才的到来,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内心的喜悦,如同久旱逢甘霖。
27.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引用经典诗句,既体现文化底蕴,又强化对贤才的思念之情。


浏览完整试题28.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强调自己求贤不分出身,只要有才能,便会加以重用。
29. 当想到未来功业的建立离不开贤才,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凸显贤才的关键作用。
30.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乌鹊找到栖息之所比喻贤才归附自己,表达对贤才的欢迎。
31.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时光匆匆,若不及时求贤,功业便会落空的担忧。
32. 面对贤才可能产生的疑虑,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承诺会给予贤才信任与重用。
33.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美酒的醇厚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深厚情谊,打动人心。
34.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自己四处寻访贤才,不辞辛劳的场景。
35. 当贤才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归附时,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耐心等待的心意。
36.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山的稳重比喻自己的可靠,让贤才放心归附。
37.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强调贤才对国家安定、天下统一的重要意义。
38. 面对求贤过程中的困难,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不会放弃,会坚持到底。
39.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明月的皎洁比喻贤才的高洁品质,表达赞赏。
40.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希望与贤才携手共进,共创不朽功业的愿景。
41. 当看到世间贤才流离失所,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怜悯与招揽之心。
42.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宴饮的热闹场景反衬自己内心对贤才的急切期盼。
43.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比喻自己求贤的心意如同江水般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44. 面对贤才的拒绝,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会以诚意打动对方,不轻易放弃。
45.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朝露消逝的迅速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抓紧求贤。
46.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会为贤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各尽其能。
47. 当想到与贤才共同治理天下的场景,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48. 《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大海的广阔比喻自己的气度,能包容贤才的不同意见。
49.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强调求贤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即便历经挫折也不会改变。
50. 面对天下大乱的局势,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只有招揽贤才,才能平定天下,安定百姓。
《短歌行》情景式默写专项训练(教师版)
1. 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起兴,用朝露易干比喻人生短暂,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解析:“对酒当歌”点明场景,“人生几何”直接发问,结合朝露的比喻,凸显时光短暂的主题,是诗歌开篇抒发时光感慨的关键句。
2. 面对人生的短暂与功业未就,曹操在《短歌行》中发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慨叹,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焦虑。
解析:以“朝露”为喻,形象写出人生短暂,“去日苦多”则直接抒发时光流逝、功业未竟的忧愁,是对开篇时光感慨的进一步深化。
3. 曹操渴望贤才,在《短歌行》中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以思念情人的深情比喻对贤才的渴求,情感真挚。
解析:引用《诗经·郑风·子衿》的诗句,将对贤才的渴求比作对情人的思念,化用经典,情感委婉且真挚,体现曹操求贤的恳切。
4. 即便贤才远道而来,曹操仍担心失去他们,于是在《短歌行》中写下“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体现出对贤才的珍视与忧虑。
解析:“但为君故”点明“沉吟”的原因是为贤才,“沉吟至今”则写出对贤才的牵挂持续之久,凸显对贤才的珍视与担心失去的忧虑。
5. 《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曹操以明月不可摘取比喻贤才难以求得,暗含求贤过程中的无奈。
解析:将贤才比作“明明如月”,突出贤才的珍贵与高洁,“何时可掇”的疑问,体现求贤过程中难以得到贤才的无奈之情。
6. 为了留住贤才,曹操在《短歌行》中承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注:题目要求两句,此处核心对应“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美酒佳肴款待贤才,展现出诚意与热情。
解析: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描绘宴饮贤才的场景,“鼓瑟吹笙”的热闹画面,体现曹操以隆重礼遇招待贤才的诚意与热情。
7.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姑娘思念情人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解析:同第3题,引用经典诗句,巧妙化用男女之情为君臣(贤才)之情,既符合古典文学的用典传统,又真挚表达对贤才的思念。
8. 面对贤才的离散,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两句,表达了希望贤才主动投奔自己的愿望。
解析:“越陌度阡”描绘贤才跨越路途投奔的场景,“枉用相存”是曹操对贤才主动前来的期待,体现对贤才归附的渴望。
9. 《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句,曹操以乌鹊绕树无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暗示自己是贤才的理想归宿。
解析:以“乌鹊”喻贤才,“绕树三匝”写出贤才寻找归宿的迷茫,“何枝可依”的疑问,暗含曹操自比“良枝”,希望贤才归附自己。
10.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鼓励贤才不要犹豫,尽快来到自己身边,共创大业。
解析: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接纳贤才的胸怀广阔,不会满足,间接鼓励贤才放心前来,展现王者气度。
11. 当想到贤才可能在四方漂泊,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流露出对贤才处境的关切。
解析:“契阔谈讌”描绘与贤才欢聚畅谈的场景,“心念旧恩”则体现即便贤才曾漂泊,曹操仍念及旧情,关切贤才过往处境。
12.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曹操以山高海深比喻自己的胸怀与志向,表明能容纳天下贤才。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同第10题,用自然景物的广阔比喻自身胸怀,既形象又有气势,明确表达容纳天下贤才、共成大业的志向。
13.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强调人生短暂,更应抓紧时间招揽贤才,成就功业。
解析:同第1题,开篇的发问不仅抒发时光易逝,更暗含“人生短暂,需抓紧时间求贤立业”的逻辑,为全诗求贤主题铺垫。
14. 面对天下贤才尚未归附的局面,曹操在《短歌行》中发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呼唤,充满急切之情。
解析:用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礼遇贤才,“天下归心”则是对贤才归附、天下统一的急切期盼。
15. 《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两句,曹操引用《诗经·小雅》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与尊重。
解析:引用《诗经》中宴饮宾客的诗句,营造尊重贤才的氛围,“呦呦鹿鸣”的和谐场景,暗含对贤才的礼遇,为后续“鼓瑟吹笙”做铺垫。
16. 曹操担心贤才因不了解自己的心意而错过,于是在《短歌行》中写下“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主动表明求贤之心。
解析:同第4题,“但为君故”直接点出“沉吟”的原因是为贤才,主动向贤才传递自己的求贤心意,避免贤才因误解而错过。
17. 当夜深人静,曹操独自思考求贤之事,在《短歌行》中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描绘出自己深夜难眠的状态。
解析:“月明星稀”点明深夜场景,“乌鹊南飞”既写景,又暗喻贤才漂泊,间接体现曹操因牵挂贤才而深夜难眠,沉浸在求贤的思考中。
18. 《短歌行》中,“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两句,曹操以美酒为媒介,希望通过宴饮留住贤才,共商国是。
解析:“嘉宾”指贤才,“鼓瑟吹笙”是隆重的宴饮礼仪,体现曹操希望通过礼遇留住贤才,进而共商大业的想法。
19.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贤才的珍贵,如同明月般不可或缺,突出求贤的重要性。
解析:同第5题,将贤才比作“明月”,凸显其珍贵与不可或缺,“何时可掇”的疑问,从侧面强调求贤对自己成就功业的重要性。
20. 面对乱世中贤才的迷茫,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贤才指明归附自己的方向。
解析:同第9题,“绕树三匝”写出贤才在乱世中寻找明主的迷茫,“何枝可依”的疑问,暗含曹操暗示自己是“可依之枝”,为贤才指明方向。
21. 《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两句,曹操以朝露的短暂反衬自己求贤立业的迫切,情感强烈。
解析:同第2题,“朝露”的短暂与“去日苦多”的感慨,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曹操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求贤立业的迫切感。
22.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表达即便贤才曾离自己而去,也依然希望他们能重回身边的心愿。
解析:同第11题,“心念旧恩”体现曹操对贤才的旧情不忘,即便贤才曾离开,仍期待他们回归,与自己“契阔谈讌”,共图大业。
23. 当看到贤才汇聚的场景,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绘出宴饮欢笑、君臣和乐的美好画面。
解析:同第18题,“嘉宾”汇聚,“鼓瑟吹笙”宴饮,生动描绘出贤才归附后君臣和乐的场景,是曹操对理想政治局面的向往。
24. 《短歌行》中,“海不厌深,山不厌高”两句,曹操以大海容纳江河比喻自己接纳贤才的广阔胸襟,尽显王者气度。
解析:同第10题,“海不厌深”与“山不厌高”句式对称,以大海纳江河、高山容土石的自然特性,比喻自己接纳贤才不问数量、不究出身的广阔胸襟,王者气度与求贤诚意尽显。
25. 曹操担心岁月流逝,自己仍未招揽到足够贤才,于是在《短歌行》中写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满含焦虑与期待。
解析:“譬如朝露”再次以短暂事物喻人生,“去日苦多”直抒时光流逝之快,既藏岁月不待的焦虑,更暗含“若不尽快招贤,功业难成”的期待,强化求贤的紧迫性。
26. 面对贤才的到来,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内心的喜悦,如同久旱逢甘霖。
解析:“嘉宾”明确指向归附的贤才,“鼓瑟吹笙”是古代招待贵宾的隆重礼仪,以热闹的宴饮场景,具象化曹操迎来贤才时的欣喜,如“久旱逢甘霖”般迫切与珍视。
27. 《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曹操引用经典诗句,既体现文化底蕴,又强化对贤才的思念之情。
解析:同第3题,引用《诗经·郑风·子衿》,既展现曹操对传统文化的熟稔,更借经典中“思念”的内核,将对贤才的牵挂从个人情感升华为有文化依托的恳切,情感更厚重。
28.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强调自己求贤不分出身,只要有才能,便会加以重用。
解析:同第10题,“山不厌高”不嫌弃土石多寡,“海不厌深”不拒绝江河大小,类比自己求贤不局限于出身、地位,只要有真才实学,便会接纳重用,体现“唯才是举”的理念。
29. 当想到未来功业的建立离不开贤才,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凸显贤才的关键作用。
解析:周公“吐哺握发”是因重视贤才而成就大业,曹操以周公自比,暗示“只有像周公那样礼遇贤才,才能让天下归心、建立功业”,直接点出贤才是功业基石的关键作用。
30.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曹操以乌鹊找到栖息之所比喻贤才归附自己,表达对贤才的欢迎。
解析:“乌鹊南飞”暗喻贤才四处寻觅明主,“月明星稀”的清朗场景,暗含自己如“明月”般能为贤才提供安稳归宿,隐晦表达对贤才归附的期待与欢迎。
31.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时光匆匆,若不及时求贤,功业便会落空的担忧。
解析:同第1题,“对酒当歌”的宴饮场景下,“人生几何”的发问不止是感慨时光,更藏“人生短暂,若不抓紧招贤,想成就统一大业便会落空”的深层担忧,为求贤主题奠基。
32. 面对贤才可能产生的疑虑,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承诺会给予贤才信任与重用。
解析:同第10题,以山、海的包容为喻,向贤才传递“无论你过往如何、出身怎样,我都会像山纳土石、海纳江河般信任你、重用你”的信号,消解贤才的疑虑。
33. 《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两句,曹操以美酒的醇厚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深厚情谊,打动人心。
解析: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鹿鸣食苹”后“君子宴宾客”的典故,“食野之苹”暗含宴饮时的美酒佳肴,以饮食的醇厚类比对贤才的情谊,质朴又真挚,易打动贤才。
34.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描绘出自己四处寻访贤才,不辞辛劳的场景。
解析:“越陌度阡”原指贤才跨越路途归附,此处可理解为曹操反向“越陌度阡”寻访贤才,“枉用相存”体现他放下身份、不辞辛劳主动招揽的姿态,凸显求贤的恳切。
35. 当贤才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归附时,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表达耐心等待的心意。
解析:“契阔谈讌”是对未来与贤才欢聚的期盼,“心念旧恩”则表明即便贤才暂未到来,自己仍念及过往的情谊(或对贤才的赏识),不会急于求成,传递出耐心等待的诚意。
36.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曹操以山的稳重比喻自己的可靠,让贤才放心归附。
解析:同第10题,山的“高”不仅是包容,更有稳重、坚实的特质,曹操以山自比,暗示自己是可靠的明主,贤才归附后能获得安稳的施展空间,消除其“归附后无保障”的顾虑。
37.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强调贤才对国家安定、天下统一的重要意义。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周公因重用贤才而让周室安定,曹操借这一典故,表明“只有招揽贤才,才能像周公那样让天下安定、实现统一”,直接点出贤才对国家大局的关键意义。
38. 面对求贤过程中的困难,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表明自己不会放弃,会坚持到底。
解析:“明明如月”喻贤才珍贵难得,“何时可掇”的疑问虽藏求贤的困难,但疑问中更含“即便如摘月般艰难,也会坚持寻找”的决心,体现不放弃的求贤态度。
39. 《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曹操以明月的皎洁比喻贤才的高洁品质,表达赞赏。
解析:同第5题,明月的“明明”有皎洁、纯净之意,类比贤才的高洁品德与卓越才能,“何时可掇”的疑问中,暗含对贤才品质的高度赞赏,求贤不仅是为功业,也是对贤才本身的认可。
40.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希望与贤才携手共进,共创不朽功业的愿景。
解析:“周公吐哺”是曹操对自己礼遇贤才的承诺,“天下归心”则是与贤才共同的目标——共创统一大业,既展现对贤才的信任,也描绘出携手成就不朽功业的愿景。
41. 当看到世间贤才流离失所,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流露出怜悯与招揽之心。
解析:“乌鹊南飞”暗喻贤才在乱世中漂泊无依,“月明星稀”的清冷场景,烘托出贤才的孤苦,曹操的描绘中既含对贤才处境的怜悯,更藏“我愿做你们的归宿”的招揽之意。
42. 《短歌行》中,“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两句,曹操以宴饮的热闹场景反衬自己内心对贤才的急切期盼。
解析:“鼓瑟吹笙”的热闹是对“嘉宾到来”的想象,想象中的热闹与现实中贤才未归的状态形成对比,反衬出曹操内心对贤才早日归附的急切期盼。
43.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比喻自己求贤的心意如同江水般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解析:同第3题,“悠悠”有绵长、不绝之意,如同江水连绵,此处形容对贤才的思念与渴求从未中断,即便一时未得贤才,求贤的心意也不会停止。
44. 面对贤才的拒绝,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明自己会以诚意打动对方,不轻易放弃。
解析:同第4题,“但为君故”强调对贤才的执着,“沉吟至今”则写出即便遭拒绝,对贤才的牵挂仍持续不断,传递出“会以长久的诚意打动贤才,绝不轻易放弃”的态度。
45. 《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两句,曹操以朝露消逝的迅速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抓紧求贤。
解析:同第2题,朝露“易逝”的特性,类比时光流逝之快,“去日苦多”的感慨,实则是提醒自己“时间有限,必须抓紧每一刻招揽贤才”,将时光紧迫感转化为求贤的动力。
46.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自己会为贤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各尽其能。
解析:同第10题,山“不厌高”可容纳更多土石,海“不厌深”可接纳更多江河,类比自己能为贤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无论贤才擅长何种领域,都能在此各尽其能、发挥价值。
47. 当想到与贤才共同治理天下的场景,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解析:同第11题,“契阔谈讌”是与贤才欢聚畅谈、共商国是的场景,“心念旧恩”则是治理天下时仍念及彼此的情谊,描绘出君臣同心、共治天下的美好画面,满含对未来的憧憬。
48. 《短歌行》中,“海不厌深,山不厌高”两句,曹操以大海的广阔比喻自己的气度,能包容贤才的不同意见。
解析:同第10题,大海的“深”不仅是容纳,更有包容不同江河(如清浊、大小)的气度,类比自己能包容贤才的不同观点、甚至过往的不足,展现君主的包容气度,让贤才敢言、敢为。
49.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强调求贤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即便历经挫折也不会改变。
解析:周公“吐哺握发”是长期坚持的行为,曹操以周公为榜样,表明求贤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即便经历求贤不顺、贤才拒绝等挫折,也不会改变礼遇贤才的初心。
50. 面对天下大乱的局势,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只有招揽贤才,才能平定天下,安定百姓。
解析:天下大乱的根源之一是缺乏贤才辅佐治理,曹操借“周公吐哺(重贤)而天下安定”的典故,明确提出“只有像周公那样招揽贤才,才能平定战乱、让百姓安定”的观点,将求贤与天下大义结合,凸显求贤的必要性。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短歌行》情”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