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
11.《反对党八股(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①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②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要群众看。④只好去欺负幼稚(zì/zhì)的人,⑤在他们中间造成坏习惯,散布坏影响。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萃)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①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liànɡ/liánɡ)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________。
(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幼稚(zì)  精粹  量体裁衣(liànɡ)
B.幼稚(zì) 精萃 量体裁衣(liánɡ)
C.幼稚(zhì) 精萃 量体裁衣(liánɡ)
D.幼稚(zhì) 精粹 量体裁衣(liàn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下列填入文段末尾“演说”后面长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仅此而已,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需停止的
B.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C.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需禁止的
D.仅此而已,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禁止的
4.梳理作者本段论述党八股第一条罪状的思路。(6分)
5.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比喻、引用等表达技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
①中国人一直追求用凝练的文字表达观点、传递情感。以文笔犀利著称的鲁迅,他的笔墨简省、遒劲、一针见血,深受读者喜爱。我们相信,不管时代怎么变,鲜活、真诚、凝练的文字永远不会过时。
②然而现实中,有一些文章生硬、冗长、空洞,“正确”而无用的废话比较多,写的人费劲,读的人费解。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话语文风呢?
③【甲】废话讲多了文章就长,再加上空洞无物,很容易令人讨厌,甚至让人失去耐心。有限的时间里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取舍,不是一件小事,它体现的是一种功底和水平。
④就像成语“ A ”所表达的,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理的,如果没有道理,就像车没有载物一样,装饰再好也只是虚设。当然,必要的形式有时也是需要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切忌 B ,在刻意追求形式中丢掉了思想。


浏览完整试题⑤【乙】是否直指问题、是否解人之困、是否有感而发,这是衡量话语文风优良的“价值判断”。要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 C ,这样才能让人听得进去、看得下去。如果讲有用的话是对读者的尊重,那么,讲自己的话则是一种态度。【丙】一些人之所以奉行“拿来主义”“本本主义”,抄一大堆别人的话的原因,关键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态度。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7.我们该如何避免文中提到的不良话语文风?请根据第③④⑤段的内容,总结三条建议,每条不超过15个字。(6分)
8.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9分)
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是指从尽可能多的资料中追溯某一观念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对美学范畴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视域的拓展及跨界的追思。
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观念的发生,探讨观念向范畴的沉淀过程,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需要利用各种文献、文物,在制源、哲源、人源等方面寻求突破性阐释。现代学科分类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古代研究,将中国传统学术撕裂为各种碎片。观念史视野下的美学范畴研究,是以观念史之“针”,重新串联起这些碎片,从而寻求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
以往对美学范畴的研究出于学科自律,对本学科之外的文献缺乏必要的关注。其实,在文学艺术类文献之外,政治制度文献对美学范畴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江南山水美的发现,促使晋宋以来山水文学的发达。赏、丽、清、远等范畴的兴起,也与山水美的发现存在或隐或显的联系。江南山水之美为何会在中古时期被发现,这与晋宋时期实施的侨寄法、占山格等政治制度有着内在联系。晋宋之交的士人对江南山水的寻访、占据、开发活动,发展出对山水美的思考。加之受到玄风的影响,他们的山水之赏,侧重于对山水之丽、清、远等的审美考量,从而推动这些范畴的审美生成。
文艺美学“怪”“奇”范畴的形成,除了追求新变的艺术规律使然,对之或包容或禁毁的文艺政策亦发挥着潜在影响。唐代对怪奇文艺的包容政策,是唐代盛世心态的折射和反映;而唐代怪奇文艺则以雄奇怪伟的美学面貌,为颂扬唐代盛世奏出了至强音符。清代对怪奇文艺的禁毁政策,反使怪奇文艺与官方意识形态进入角逐场,后者越是打击禁毁,越是凸显前者的意义和价值;前者又屡屡借助怪奇的美学面貌,批评反击后者。诸如八大山人“白眼向人”式的动物绘画,呈现的正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探讨中国美学范畴的生成,不能忽视政治制度对之的潜在影响,推进范畴研究也有待于超越学科界限的会通视野。
从哲学范畴到美学范畴,是大多数范畴的衍化路径。“气”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至魏晋时期进入文论领域。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与汉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文以德为主”迥异,成为魏晋文学自觉的标志性命题。“气”取代“德”成为文学本质的主导因素,归因于“气”在哲学上的化生特性,它作为万物本源落实于文学层面,成为贯穿文学活动的红线:天地元气化生人与万物,人与万物的同源共鸣催生文学创作动机并最终决定作品的生命力。至南朝,刘勰、钟嵘等人重点探讨文学之“气”,使之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
“味”由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以建构“味”的精神性内涵为前提。在西方美学中,味觉在柏拉图时代就被视为“非审美的感觉或低级的感觉”,因为它不是空间性的,不适合于再现自然。与西方美学迥异,中国美学历来重视味觉体验。儒家以“味”象征“德”,道家以“味”比拟“道”,使“味”由生理性感知转向对道德伦理以及抽象之道的体悟。儒家“声亦如味”说基于声、味的同源性,从中和、质朴两个层面诠释音乐的政治伦理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艺自觉观念的形成,音乐之味由比政、喻德转向指称音乐审美性;文学之味由义理性的“义味”与审美性的“滋味”共存,转向大力论证后者。最终使“味”在中古时期升格为中国体验美学的元范畴。
最后还应指出人源也是探讨美学范畴的重要方面。从品人到鉴艺,中国美学范畴在不同领域存在以人为核心的互文性。作为中古新兴的美学范畴,“风骨”形成受到魏晋人物品评风骨理论的影响,呈现出从品人到鉴艺的发展过程,其中存在一定的互文性,是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涵。从汉代重视评判人物外形的骨相,到魏晋南北朝重视品鉴精神面貌的风韵骨气,呈现出由外至内的审美转向,这正与当时盛行的形神之辨的时代主题相吻合。人物品评风骨范畴侧重描述人物的精神风貌,风骨这一超形取神的特点,首先迁移到书论,形成书法风骨论,指称书法笔力所含的超越于字形的气势;又由人物品评而至画论、文论,指称所画对象刚健的精神风貌及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从而最终全面形成了美学风骨理论,对中国美学产生深远影响。
从观念史的视野来看,这些中国美学范畴体现的美学精神,作为观念之网的“纽结”,绵延不绝,潜在影响着当代中华美学的价值取向,是我们与西方美学对话、建构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历史依据。
(摘编自陈玉强《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的发生》)
1.D [“幼稚”的“稚”读音应为“zhì”;“精粹”的“粹”字形应为“粹”,指的是精美纯粹,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精华或精髓;“量体裁衣”的“量”读音应为“liànɡ”。全部正确的是D项。]
2.解析:③不合逻辑,“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要群众看”,否定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⑤语序不当,“造成坏习惯,散布坏影响”语序不当,应先“散布坏影响”,才会有“造成坏习惯”的结果。应将“造成坏习惯”和“散布坏影响”交换位置。
答案: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⑤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3.B [前面文段写的是写文章的方法,要简短且有内容。下文是说演说与其有相同的特点,因此首句应为“也是一样”,排除A、D两项;“演说”和“禁止”不能搭配,应与“停止”搭配,排除C项。故选B项。]
4.解析:文段共分三个层次,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语言简洁;接着从“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入手,批判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然后作者提出正确的做法应是“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并进一步论述“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的观点,指出“短而空”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最后解决问题,那就是“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简单说就是“言之有物”。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这段文字先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了“长而空”的文章的危害,提出战争时期需要简短而精粹的文章。再指出“短而空”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提出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5.解析:①“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长而空”的文章,喻体为懒婆娘的裹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应抛弃那些令人掩鼻的“长而空”的文章,把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都是俗语,所以本句话引用了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是说我们文章的长短要由文章的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所以,引用俗语,使文章表达更加地生动,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加地通俗易懂。
答案:①“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言简意赅,十分精辟,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②“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引用了俗语,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更亲切。
6.解析:A处,根据后文“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理的”可知,此处应填“文以载道”这一成语。B处,根据前文“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理的……装饰再好也只是虚设”和后文“在刻意追求形式中丢掉了思想”可知,文章应以思想为本,以形式为次,又由“切忌”可知,本处所在语句强调不要重形式而轻内容,不要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故应填“舍本逐末”等成语。C处,结合前文“要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和后文“这样才能让人听得进去、看得下去”可知,此处需要填一个与“抒发真情实感”意思相反的成语,表示在文艺作品中不抒发真情实感而只是装腔作势,故应填“无病呻吟”等成语。
答案:A.文以载道 B.舍本逐末 C.无病呻吟
7.①不讲空话、废话。②承载道理,不刻意追求形式。③讲有用的话,讲自己的话。
8.解析:甲处,语序不当。“甚至”有更进一层的含义,“令人讨厌”与“让人失去耐心”相比,语意上更进一层,故应将“让人失去耐心”与“令人讨厌”调换位置。乙处,不合逻辑。“是否直指问题、是否解人之困、是否有感而发”与“衡量话语文风优良的‘价值判断’”两面对一面,应删除“是否”,或将“优良”改为“优劣”。丙处,结构混乱。将“之所以……,是因为……”和“……的原因,是……”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可删去“的原因”。
答案:【甲】废话讲多了文章就长,再加上空洞无物,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甚至令人讨厌。
【乙】是否直指问题、是否解人之困、是否有感而发,这是衡量话语文风优劣的“价值判断”。
【丙】一些人之所以奉行“拿来主义”“本本主义”,抄一大堆别人的话,关键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态度。
9.A [A项,“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念史’……寻求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错误,结合原文“观念史视野下的美学范畴研究,是以观念史之‘针’,重新串联起这些碎片,从而寻求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可知,“寻求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的主语应该是“美学范畴研究”,选项“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念史’”张冠李戴。]
10.D [D项,“然而西方美学否定‘味’的精神性内涵”错误,结合原文“与西方美学迥异,中国美学历来重视味觉体验”可知,原文是说与西方美学相比,中国美学历来重视味觉体验,并没有说“西方美学否定‘味’的精神性内涵”。选项“然而西方美学否定……精神性内涵”于文无据。]
11.B [A项,结合原文“在文学艺术类文献之外,政治制度文献对美学范畴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关,属于“制源”。B项,结合原文“中国美学范畴在不同领域存在以人为核心的互文性”可知,“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体现个人的文学思想,属于“人源”,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从“人源”探讨美学范畴这一观点。C项,结合原文“‘气’取代‘德’成为文学本质的主导因素,归因于‘气’在哲学上的化生特性,它作为万物本源落实于文学层面,成为贯穿文学活动的红线:天地元气化生人与万物,人与万物的同源共鸣催生文学创作动机并最终决定作品的生命力”可知,“道法自然”属于“哲源”。D项,结合原文“在文学艺术类文献之外,政治制度文献对美学范畴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可知,“清代的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与政治有关,是“制源”。故选B项。]
12.①毛泽东当时作为党的领导者发表《反对党八股》的演讲,倡导马列主义文风,体现了政治制度对文艺美学的潜在影响;②研究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可以超越学科界限探讨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生成。
13.①用观念史重新串联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寻求对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②从制源、哲源、人源等多方面寻求突破性阐释,追溯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发生;③用观念史的视野审视中国现代美学范畴体现的美学精神,建构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依据。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反对党八股”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