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拿来主义》考点训练
第12课 拿来主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对《拿来主义》第⑧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用大宅子这一比喻,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请指出第⑧段和第⑨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在文中的含义。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 “大宅子”:____________。
“鱼翅”:____________。 “鸦 片”:____________。
“姨太太”:____________。
【答案】1.C 2.阐明拿来主义的含义,即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需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主动选择;承上启下,由“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过渡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3.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错误。由原文可知,鲁迅先生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责为“孱头”;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可见,鲁迅先生对“孱头”“昏蛋”和“废物”都是给予强烈批判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以简要的语言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含义,即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需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完全自主地来进行选择,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
从结构上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提出观点,阐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引出下文阐发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对“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的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作者在第八段的开头,用“譬如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接着,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用“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不用它来宴大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而这“烟枪和烟灯”与“一群姨太太”,显然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展开余下试题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们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
B.第③段将“尼采”和“中国”进行了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
C.文章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批驳“送去主义”等做法,旨在论证“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D.这篇课文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语言幽默犀利,生动形象。
5.下列对《拿来主义》第⑧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用大宅子这一比喻,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6.“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7.请指出第⑧段和第⑨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在文中的含义。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姨太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B 5.C 6.阐明拿来主义的含义,即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需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主动选择;承上启下,由“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过渡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7.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进行了对比论证”错误。从第三段“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可知,这是论证“尼采”和“中国”情况的相似性,应为“类比论证”。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错误。由原文可知,鲁迅先生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责为“孱头”;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可见,鲁迅先生对“孱头”“昏蛋”和“废物”都是给予强烈批判的。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以简要的语言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含义,即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需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完全自主地来进行选择,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
从结构上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提出观点,阐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引出下文阐发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对“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的阐述。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作者在第八段的开头,用“譬如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接着,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用“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不用它来宴大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而这“烟枪和烟灯”与“一群姨太太”,显然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进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时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是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展开余下试题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掉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yǔ) 残羹冷炙(zhì) 学艺,泛指学术文艺。
B.冠冕(guàn) 吝啬(sè) 摩登,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
C.脑髓(suǐ) 譬如(pì) 玄虚,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D.徘徊(huái) 孱头(chàn) 国粹,本意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糟粕,这里是反语。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层层深入。
B.第⑩段划线句使用比喻、对比、排比等手法,句式整齐,气势充足,总结了全文的观点。
C.文章以“大宅子”为喻,通过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形象,巧妙地阐释了“拿来主义”。
D.本文集中体现了鲁迅深刻透彻的思想和幽默犀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请结合文章第⑧⑨段的内容,分条概括“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
11.本文借助富有画面感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正逢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运用这种写法,谈一谈在校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要求:观点鲜明,比喻合理,100字左右。
【答案】8.C 9.B 10.(1)“拿来主义”对待外来文化既不会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也不会盲目排斥,更不会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2)“拿来主义”主张先“拿来”“占有”,然后“挑选”;(3)“拿来主义”会区分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的加以吸收利用。 11.整本书阅读,滋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茁壮成长。“碎片化阅读”就好像零食,看着丰富热闹,其实并没有什么营养,甚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整本书阅读就好比 “正餐”,虽然表面看来花样不多,但却包罗万象,可以提供给我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辨析词义的能力。
A.“自诩”的“诩”应读作“xǔ”;
B.“冠冕”的“冠”应读作“guān”;
D.“孱头”的“孱”应读作“càn”;“本意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糟粕”错,“国粹”的本义是指我国文化中的精华。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排比”错。“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两句都只有两句,构不成“排比”;“总结了全文的观点”错,应当是进一步说明了“拿来”的意义。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⑧段,“如果反时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是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可知,“拿来主义”不会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也不会盲目排斥;更不会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结合第⑧段“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第⑨段“他占有,挑选”可知,“拿来主义”首先是“拿来”“占有”,其次是“挑选”;
结合第⑨段“看见鱼翅……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只有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 “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 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可见“拿来主义”会区分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的加以吸收利用。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并运用写作技巧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要运用比喻手法谈一谈在校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首先要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有哪些,比如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眼界,锻炼我们的意志和耐性,学习读书的方法技巧等。
然后采用比喻手法表达,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来比喻,比如碎片化阅读就像“零食”,或者像一条“浅浅的小溪”,而整本书阅读就像“正餐”,或者像深邃的大海;那么常吃零食不仅营养不够,而且养成坏习惯,只看重表面的花样,无法吸收到真正的营养;或者总是在小溪中留恋,永远无法领略到大海的宽广等。
写作时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观点鲜明,比喻合理,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拿来主义》”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