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 2025-09-0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小说阅读教考衔接之《哦,香雪》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小说部分强化训练
教考衔接之《哦,香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阐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如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记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
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浏览完整试题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字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我到莱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子贡一步三顾,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减)
1.《仲尼之将丧》是冯至“‘抒情诗’的历史小说”代表作,孙犁称赞《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请结合这两篇文本,简要分析它们“诗”化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火车梦
刘林波
那时,他还是嘴边刚长出毛茸茸胡子的愣头小伙子,她还是八月苹果一样未成熟的青涩少女。
一个初夏的下午,社员们把晒好的小麦刚入了囤光坦的晒麦场就像刚烙完饼的平底锅,散发出热乎乎的香气。别急,好戏即将开始,社员们你一团我一伙地聚在晒麦场周围的麦秸垛下休息,有人耐不住了,喊:“开火车了!”
一辆,两辆,三辆……汉子们把干活用的平板车连在一起,捆好,拼成了“火车”,分成五六个小组进行开火车比赛。说是开,其实是推,“火车”上横七竖八坐满了人,他们嘴里齐发着“呜呜”声,参赛者便翘起屁股,在后边拼命地推着车子跑。他们谁也不服输,满场子乱转,谁“开”得快,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最短,谁就是冠军。
那天的冠军是他,他成了众人眼里的大力士,“乘客”们合力将他抛了起来。被抛向空中的时候,他无意中瞅了坐在麦秸上的她一眼,正在纳鞋底的她也刚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闹够了,他特意走过去,看着她水晶葡萄一样明净的眼睛,问她:“你咋不来坐‘火车’呢?”
她害羞地低下头,轻声嘟囔:“要坐就坐真的火车,假的就是假的。”她和众多的乡亲一样,只是在电影里见过火车,火车站还在山外很远的市里首先得坐一个多小时驴车到乡里,接着从乡里坐一天仅一班的客车到县里,再由县里转车到市里总共有一百多公里的路,而她最远才到过乡,“假的都坐上了,离真的还会远吗?”他开导她。
“是吗?”
“肯定啦。”他作了一个请的姿势后,很大声地说,“下面,请美丽的蛾子姑娘坐火车专列。”几个爱凑热闹的女人一哄而上,不管蛾子愿不愿意,就将她抬上了车子。
在众人狂叫声中,蛾子的“专列”启动了,他铆足劲儿,一边推着车子跑,一边问道:“好玩意,刺激吗?”
“感觉一点都不美,太慢了。”她给他一个坏笑。
“到上海了。”
“下一站到哪里?”
“北京。”
“北京啥时候到?”
“早着哩。”
“让我停下缓口气。”
“偷懒是孬种,我是指挥官,我说啥时候到就啥时候到,不到站不准停,快呀!”她看着他狗一样喘着气,满身的汗水往下淌,幸福地笑了。
夕阳西下,橘色的阳光染红了她青春的脸,温柔了他和她的距离。
这是我爷爷和奶奶的初恋故事。爷爷告诉我奶奶是带着“火车梦”嫁给他的。奶奶在订婚时就对他说,你一定要陪着我坐火车逛全国。爷爷发誓,等结了婚,手头有了钱一定去。
我好奇地问道,奶奶的梦圆了吗?
爷爷说婚后的头一年,秋收后农闲,钱袋子也鼓了,他决定带奶奶坐火车上北京玩,奶奶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可是,早上临出门的时候,奶奶忽然觉得身子不舒服,一直呕,只好去了村卫生站,幸好那医生会把脉,一看是喜脉,北京是去不成了,但他们心里乐。爷爷故意挑逗奶奶说:“快走,晚了就赶不上火车了。”奶奶用拳头直擂着爷爷的胸口。
有了孩子缠身,奶奶再也未提坐火车的事,爷爷以为她早忘记了。后来,为了生计,爷爷去了省城打工,奶奶不但没有离别的难受,反而很高兴,每次来信都是先问火车方面的事,问得十分详细。爷爷便来信说,趁孩子放假你娘仨赶快来。奶奶来信却说,你是真傻假傻,我一走,家里的牛、猪、鸡谁来喂,田谁来管?家里的房子旧了,过两年还要翻新,咱可不能乱花钱哪。
奶奶说的是实情,两个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上学、盖房、娶媳妇、生孩子,一件件事儿接踵而至,结果她熬成了四个孙子的奶奶,又要每日照看他们,还是忙,她怎能有闲钱有空闲时间呢?我小的时候,一次饭桌上,爷爷对我爸爸说:“你妈还没坐过火车,有空……”爷爷话还没完,奶奶立马大怒,拍着桌子呵斥:“你老糊涂了,火车谁没坐过?我年轻时北京上海哪儿没逛过?”我们都不敢接茬儿。晚上,我听到奶奶在屋里教训爷爷:“孩子过日子容易吗,别给他们添麻烦好不好?”
展开余下试题
后来的后来,我在省城上班了。第一次领了工资,我匆匆回到家,准备接爷爷奶奶去一趟省城,圆奶奶的火车梦。
到了村口,我远远地看到田间的小路上有一对熟悉的身影——爷爷佝偻着身子,一摇一晃地推着一辆平板车前行,车上坐着我的奶奶,一副很陶醉的样子。
爷爷时不时地嘶哑嗓子,喊:“坐火车美吗?”
奶奶说:“你老开着就美。
“下一站是哪里?”
“上海。”
我躲在村道边的一棵柳树下,看了半个多小时才现身,爷爷奶奶看到我的时候,满是皱纹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选自《安徽文学》,有改动)
2.《哦,香雪》中的香雪梦想得到一个自动铅笔盒,本文中的奶奶梦想能坐上火车,两篇文章都通过写农村女性的梦想来表现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香雪和“奶奶”的形象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郑士波
父母一早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终于,母亲忍不住了,对我说道:“波仔,今年考不上就算了。我们明年再考。”
我平静地询问后得知,曹二姑给我批的八字是:没有上大学的命。
父母比我还焦虑不安,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就偷偷去找了我们那个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大家都叫她曹二姑。
对此,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
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
知了单调地鸣叫着,叫声没完没了,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让即将十八岁的我极度烦躁。空气异常燥热,一点风都没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如同烙饼在滚烫的热锅上被来回翻动。
漫长的等待,让我的自信一点一点失去。我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关上灯之后,双眼盯着黑黑的屋顶,困却睡不着。因为睡不着,眼泪总是流个不停。
耳边不时传来邻居们的闲话,说是哪个成绩好的同学去年没有考上,复读了一年,今年还是没考好。有人对父母说:“你们家波仔不是成绩很好吗?不会也考不上吧?”
还有人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曹二姑给我批的命,到处宣扬道:“成绩好有啥用啊?没那个命也不行啊。人斗得过命吗?”
我开始想,要是我今年考不上,会怎么选择呢?是出门打工赚钱,还是复读一年呢?或者在家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我不知道。因为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读书,我想考上大学。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
在连续一周的失眠后,我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都是头发。头顶前部已经掉光了,两侧也稀稀拉拉的,都能看得见头皮了。
就在我原本茂密的头发快要掉光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要去北京的前几天,母亲带着我进了一趟城。给我买了一套秋衣秋裤后,剩下的钱也买不了什么了,哪怕是打折的断码的鞋。
她腆着脸,带着乞求的语气,让卖鞋的人再便宜一点。
“我还没见过这么便宜的鞋还要讲价的。”女老板有些轻蔑地说,“要是没钱,就不要买了。我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又不是开善堂的。五十是最低价,你爱买不买!”
“可是,我只有四十块钱了。老板,你就行行好,卖给我好不好?”
母亲这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妈,我不要了,我还有鞋穿。”
母亲听到我这句话,看着我右脚那只破了个洞的鞋,眼泪扑簌簌就下来了:“我太穷了!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连一双新鞋都买不起!”
①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嚎啕大哭,她似乎要把这些日子的委屈都哭出来:“我无能啊!我对不起我优秀的儿子啊!”
我本来想劝母亲说,我实在不需要一双新鞋,破的那双鞋补一补,还能接着穿的。可是,一看见母亲哭,我有点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卖鞋的那个女人看母亲哭了,也慌了,说:“大姐,你先别哭嘛,有事好好说。我真的给你的是最低价了,我从厂里拿的就是这个价,真的没有跟你多要一分钱。”
她冲着发愣的我说:“你劝劝你妈妈,让她别哭了。我三十卖给你们了,我亏二十块钱!给你们留十块钱坐车回去。哎,大家都不容易啊。”
母亲听到这句话,止住了哭声,她用手抹了抹脸上的眼泪,又在衣服上擦了擦手,②从兜里掏出一个方帕子,打开,把几张发皱的零票子数了又数,付了钱,一个劲地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你真是菩萨转世。”
卖鞋的女老板接过钱,把鞋递给我说:“你先试试这双,看合适不合适。这些鞋你看哪双合适,阿姨都给你一个价。”“这双鞋就挺好的!”我穿上新鞋,虽然有点夹脚,可是这些鞋要么就是特大码的,要么就是小码的,刚好合适的肯定不在这里卖。
我要去北京上大学了!终于可以去北京上大学了!我内心有一种短暂的莫名的兴奋。为了省钱,我只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家里没人送我。母亲把东借西凑来的学费缝进我的裤子里。
刚刚步入十八岁的我啊,意识到了某种意义。这一次不仅仅是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一个人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去上学。更重要的是,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起,③我要独自一个人去走自己的路了。
④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县,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市,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省,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远行。
我一个人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到达了北京。一排排房屋映入眼帘,郊区的房子有些破破的矮矮的,再开进去一点,就有了楼群,高大的楼群,宽阔的街道,还有奔跑着的汽车……
列车缓慢进入市区,北京城像一床新的棉被一样舒缓地打开,冲我张开了她的怀抱……
(选自《飞天》,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3.同处青春时期的“波仔”和《哦,香雪》中的“香雪”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铁凝
安然是个地道的女孩儿。尽管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夹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有时候还爱趁人不备吹一两声口哨。看起来全是男孩子的秉性,可是,有谁规定过女孩不许对这些发生兴趣呢?
作为一个女孩,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她知道马拉多纳,还知道鲁梅尼格。喜欢黄梅戏(怪事儿),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希啦呀瓦哩卢达塞,撒里希多奎哇,希啦呀瓦哩卢达塞……”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
也许因为她具有异常惊人的模仿力,她学外文像是得天独厚。她没有当什么大“家”的奢望,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常指着电视里风度翩翩的翻译说:“那就是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各科成绩都算突出,她总是一边听录音机,一边写作业。尤其思考物理题时,听着录音机,思维相当活跃、灵敏。
可是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
今天是周日,欢乐的安然突然有些黯然,低下了头:“明天进入复习,一星期后就要期末考试了。”
“当学生总要考试。你可不像个害怕考试的人。”
我完全明白安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三好学生评选。
展开余下试题
铺在林荫道上的树影就像一架走不到头的梯子,我一步步地攀登着。突然有人喊我了。我发现面前站着的是韦婉。她是安然的班主任,我的小学同学。
“安然在班里表现怎么样?”我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是准备专门去家里和你谈谈的。”韦婉语气郑重,像是在模仿着我们哪位老师的神情。
“她很聪明,也很用功。就是……”当然我等的就是这个“就是”。
“用形容成人的话来说,就是群众关系不怎么好。”
“她爱讽刺人?”我试探着。
“怎么说呢?”这似乎是她新添的口头语,“安静,你作为安然的姐姐,作为我的老同学,应该协助安然把路子走正。”
“你是说安然她……”我的心一阵紧跳。
“怎么说呢?安然除了唱歌讽刺同学,最近还有……,比如……”韦婉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我又在等待那个“比如”了,“比如她总和一个叫刘冬虎的男生在一起。还有,过去她挺朴素,现在也打扮起来了。上星期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
“那是……新买的。”我差点说出那是我给她买的。
“对,问题就在这儿。你不觉得它很刺眼么?要防患于未‘燃’,燃烧的‘燃’……”韦婉正要说下去,但她要等的人来了。我顺林荫路往回走着,难道她真认为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刺眼吗?它真能和“问题”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吗?路灯夹杂在高大的杨树干里,把树干上那些眼睛模样的疤痕照得很清楚。我在“众目睽睽”下,继续走自己的路。
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拿我爸爸来说,他就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尽管老是像个醉鬼(他不喝酒)一样跌跌撞撞。他是风景、静物画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省画院搞专业创作。可他的画连省美展都通不过。人家说他的画无法为工农兵服务,画面上看不到社会主义的脉搏在跳动,他的画面上不常有人,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人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势。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明丽爽朗的蓝天,缠绵散漫的河滩、流水,缠绕在山腰间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随风战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杨;有的是早春充满生机的果园,那鼓鼓的花苞缀满枝头,正默默地等待时机,只等大自然一声令下,好像就会同时爆炸出颜色和芬芳……
总之一句话,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甚至有人暗中埋怨:画院怎么供着这样一个废……物?
不管怎样被议论、冷落,爸爸的画依然是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画面上大自然的生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也成为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我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
“爸爸,您不妨画一些说明性较强的东西。”
爸爸不说话。
“您在画院是专业画家,总得……”
“总得什么?”爸爸扬起眉毛,但没看我。
“我是说——”我是想说总得被人承认呵,可我说不下去了。
安然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她举起一支油画笔,神气活现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吗?”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
安然,别又煞有介事,我什么不懂!人活着,应该不断追求,不断思索,不应该去学着迎合。
就像那件红衬衫。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的那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
“我真漂亮!”她穿上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宣布。
可谁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燃烧的“燃”!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
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火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我要不要和安然一谈呢?
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
(有删改)
4.本文主人公安然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同是作家铁凝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少女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她们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
上一篇:
《拿来主义》考点训练
下一篇: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