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同步练习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的一个童工伙伴,因为面色灰白,所以诨名叫作“粉白·土豆”,这反映了当时童工的处境很糟糕。
B.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准时来接我,“我”洗了脸和手,表现了“我”对他的敬意和感激。
C.米考伯先生在向“我”借了一先令后写了一张单据,这与后文他给债权人立借据的情节相呼应,说明他喜好承诺。
D.童年的大卫会把有关码头和伦敦塔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原来房东家的女仆人听,这为后来他成为作家作了铺垫。
2.下列对人物形象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米考伯先生怕“我”迷路,特意在第一天晚上不怕麻烦地来领“我”到他的寓所,并介绍路上的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由此可见米考伯先生是一个善良的人。
B.大卫·科波菲尔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尽力把事情做好;他与米考伯一家相处融洽,会为他们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由此可见大卫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的人。
C.米考伯太太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不懂得持家之道,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来大吃大喝,由此可见其爱慕虚荣、贪婪的本性。
D.文中写“我”向霍普金斯船长借刀叉的时候看到船长衣衫褴褛,女人一副邋遢的样子,两个孩子头发蓬乱,由此可见船长一家生活窘迫。寥寥几笔,就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用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形象地写出了他梦想破灭的痛苦。
B.小说细节刻画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如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在塑造米考伯夫妇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他的幽默天赋,塑造了一对很有特色的典型人物形象。
D.小说通过大卫·科波菲尔这个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物和环境,结构曲折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有了变化
[英]狄更斯
汉姆背上背着我,胳臂下夹着我们的一只小箱子,佩格蒂则提着我们的另一只小箱子……来到了我打远处就已看到的那片单调的荒滩。这时汉姆说:“大卫少爷,那就是我们家的房子!”
我朝那片荒滩的四面八方看去,尽量往远处看,一直看到海,看到河,可是我什么房子也没看见。在不远处,有一条黑乎乎的驳船,或者是别的什么旧船,倒扣在稍高处的干燥地面上,上面伸出一个铁漏斗似的东西当作烟囱,正在舒畅地冒着烟。可是除此之外,我再也看不到有任何可以住人的地方。
“不会是那个吧?”我说,“那个像船一样的东西?”
“正是那个,大卫少爷。”汉姆回答说。
就算是阿拉丁的宫殿,或者是大鹏鸟的蛋,我想,也比不上能住在这船里的荒诞想法更让我心醉神往。船帮上开有一个很有趣的门,还有屋顶,上面还开着几扇小窗。而它之所以让人着迷,在于它是一条真正的船,无疑下过几百次水,从来没有人想到会有人把它搁在旱地上当房子住。我觉得,这就是它让我着迷的地方。要是它本来就打算用来住人,我会觉得它小了点,不太方便,而且也太冷清了。可是,由于从来没有打算做这样的用途,它就成了一个完美的住处了。
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只荷兰钟,一个带抽屉的木柜,柜子上搁有一只茶盘,茶盘上绘着一个拿阳伞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军人模样的小孩在散步,那小孩正在滚铁环。茶盘用一本《圣经》挡着,免得它翻滚过来,因为要是翻滚过来的话,会砸破放在《圣经》周围的许多杯子、碟子和一把茶壶。墙上挂着几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普通彩色画,画的都是《圣经》故事。打这以后,每逢我看到小贩手里拿着这种画兜售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佩格蒂哥哥家里的情景。这些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幅:一幅是穿红衣服的亚伯拉罕把穿蓝衣服的以撒当祭品献上,另一幅是穿黄衣服的但以理被投进绿色狮穴中。在那小小的壁炉台上方,挂着另一幅画,画的是在森德兰建造的一艘叫“莎拉·詹思号”的帆船,它粘有一个真正的木雕小船尾,这是一件融画家的技巧和木工的手艺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件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佳作。房顶的椽子上还钉有一些钩子,至于它们派什么用场,我当时并不清楚。另外,还有一些柜子、箱子之类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坐人,以补椅子的不足。


浏览完整试题这都是我进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按我的理论,这是孩子的特点——接着佩格蒂打开一扇小门,让我看了我的卧室。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让人喜欢的卧室了——它位于船尾,有一个小小的窗子,这原本是伸出船舵的地方。墙上挂着一面小镜子,镜框上镶着牡蛎壳,镜子挂的高度正好适合我。房里有一张小床,刚好够我睡。还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只蓝色的大杯子,里面插着一束海草。墙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碎布拼成的百衲被,鲜亮得使我的眼睛都发痛了。在这座有趣的房子里,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有一件事,那就是鱼腥味儿;它简直无孔不入,就连我掏出衣袋里的手帕擦鼻子时,我发现手帕的味儿也像包过一只海虾似的。当我悄悄把这一发现告诉佩格蒂时,她说,她哥哥是贩卖海虾、螃蟹和龙虾的。后来我才发现,在外面一间放有钵钵罐罐的小木屋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大堆这样的海货,它们纠缠铰结在一起,真是让人觉得好玩,而且不管钳住什么,就再也不肯松开。
一位系着白围裙的很有礼貌的妇女在门口迎接我们。当我还在汉姆背上,离船屋还有大约四分之一英里时,我就看见她立在门口,朝我们屈膝行礼了。跟她一样行礼的,还有一个戴串蓝珠子项圈的挺美的小姑娘(或者说我认为她挺美)。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让我吻,跑开躲起来了。接着,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有清蒸比目鱼、黄油酱和土豆,还专为我做了一份排骨。后来,进来一个毛发浓密、满脸和气的汉子。因为他管佩格蒂叫“小妞”,还在她脸上来了一个亲热的香吻,从她对他的一般礼数来看,我断定这人定是她的哥哥。果然是这样——佩格蒂对我介绍说,他就是这一家的主人佩格蒂先生。
“见到你很高兴,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会觉得我们粗鲁,少爷,不过你也会发现我们还是挺爽快的。”
我向他道了谢,同时回答说:“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我一定会很快活的。”
“你妈好吗,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离开她时,她高兴吗?”
我对佩格蒂先生说,“她高兴极了,她还要我代她向你问好——”,这是我自己编造的一句客气话。
“多谢她的关心,说真的,”佩格蒂先生说,“啊,少爷,你要是能跟她,”他朝他妹妹点了点头,“跟汉姆,还有小艾米莉,一块儿在这儿待上两个星期,那我们就觉得太有光彩啦。”
佩格蒂先生用这样殷勤的态度表示过自己的地主之谊后,就到屋外用一壶热水洗起脸来,一边说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的龌龊的。没过多久,他就回来了,外表已大大改观,不过脸色却红得厉害,使得我不由得想到,他的脸在这点上竟会跟海虾、螃蟹和龙虾一个样,放进热水时黑不溜秋,出来时就红不棱登了。
吃过茶点后,关上屋门,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此时屋外的夜色中,寒风阵阵,雾气沉沉),我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蔽居所了。
(摘编自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注】本篇选文摘编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三章:在大卫的母亲改嫁之前,乳母佩格蒂送幼时的大卫前去她的兄弟佩格蒂先生的家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来到荒滩时,小说先连用四个“看”后又用“没看见”“看不到”等词刻画了大卫听到汉姆的话后极力搜索的迫切情态。
B.大卫初到船屋看到佩格蒂先生家里的摆设时表示由衷的喜欢,传达出主人公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C.当佩格蒂带大卫来到了他的卧室时,大卫觉得这个卧室非常有趣,虽然这里充斥着鱼腥味儿,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卧室的喜爱与满意。
D.“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的龌龊的”一句看似轻轻一笔带过,实则巧妙点出渔民佩格蒂先生作为底层小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着的职业“自卑”的心理。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写“黑乎乎的驳船”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舒畅地冒着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眼中的驳船的与众不同,突出了“我”当时的好奇心理。
B.小说第六、七两段中多次使用数字“一”来描写佩格蒂先生的船屋和“我”的房间,突出表现了佩格蒂先生家的清贫,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之情。
C.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绘佩格蒂先生的形象,同时也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佩格蒂先生一家人清贫又单调的生活。
D.“我”看见佩格蒂先生回来洗脸后,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不仅表现了“我”的童真,也体现了狄更斯特有的诙谐幽默。
6.文中的“我”在叙事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7.经历了社会黑暗和不幸坎坷的狄更斯依然相信善良与美好的力量,他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被人评价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这一说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暴风雨
狄更斯
现在我接近了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它是那么难以忘却,那么可怕,以致从我开始叙述的时候,我就看到它一步步地在扩大起来,好像平原上的一座高塔似的,甚至把它那预示的阴影投射在我儿童时代的一些事情上。在它发生之后多年,我常梦见它。我惊醒过来时,它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新鲜活泼:在那静寂的夜里,它的狂暴似乎仍在我的幽静的房内猖獗着。直到现在,我有时仍会梦见它。我会由暴风雨——或偶一提及的海滨,联想到它。我要照着我清楚地看到它发生的情形,照样把它记录下来。我并不是在回忆它,而是看到它在发生,因为它又在我面前重演了。


展开余下试题移民出国的船起航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把即将移民澳洲的艾米莉的信交给她曾经的恋人汉姆,我乘邮车一路顶风冒雨,历尽艰险,从伦敦来到亚茅斯。到达终点时,我因为太疲倦了,上了客栈的床便坠入——如同从高塔上坠下悬崖——深沉的梦乡。我梦见,在隆隆的炮声中,我和两个好友正在围攻一座城镇,不过那两人是谁,我可说不上来。
隆隆的炮声如此响亮,而且不绝于耳,因而我很想听到的东西,怎么也听不到了,直到我大力挣扎,醒了过来。天色已经大亮——八九点钟了;现在,代替隆隆炮声的,已是暴风雨的怒吼了。有人在敲我的门,边敲边叫。
“什么事?”我大声问道。
“有条船出事了,就在附近!”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问:“什么船出事了?”
“一条纵帆船,从西班牙或葡萄牙来的,船上装的是水果和酒。你要是想去看看,先生,那就赶快!海滩上的人都认为,它随时都会给打得粉碎的。”
这紧张的声音沿着楼梯叫喊着走了,我尽可能快地穿上衣服,奔上大街。
在我前面已经有许多人朝海滩方向奔去,我也朝那儿跑去,超过了不少人,很快就来到汹涌澎湃的大海面前。
就在我们前面不远,那只船的一支桅杆已在离甲板六七英尺高处折断,倒在船舷一侧,跟乱七八糟的船帆和索具纠缠在一起。随着船的起伏翻腾——它一刻不停地在起伏翻腾,猛烈得难以想象——所有这堆乱糟糟的东西,都使劲地往船舷上敲打,像要把它打瘪进去似的。即便到了这种时候,船上的人还是努力想把这部分损坏的砍掉。由于船的这一侧朝向我们,因而当它向我们这面倾侧时,我清楚地看到船上的人都在挥动斧子砍着,其中有一个留着长鬈发的人,最为活跃,格外引人注目。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岸上发出一片喊叫,声音盖过风吼浪啸。原来海上掀起一个巨浪,打在颠簸起伏的破船上,把甲板上的人、桅杆、酒桶、木板、舷墙,全都像堆玩具似的,统统扫进了汹涌的波涛,只剩下留着长鬈发的人紧抱着残存的桅杆。
岸上的男人们呻吟着紧扣双手,女人们尖叫着转过脸去。另有一些人,发疯似的在沙滩上奔来奔去,求人救人,但谁也无能为力。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发疯似的央求我认识的一群水手,别让那遭难的人在我们眼前丧命。就在这时,我发现沙滩的人群中有了新的骚动,看见人们往两旁分开——汉姆拨开众人,来到前面。尽管我被眼前这新的可怕景象弄得惊慌失措,可他脸上的决心和望着大海的神情——跟我记得的艾米莉出走后那天早上的神情完全一样——依然唤醒了我,使我意识到他面临的危险。我朝他奔去,用双臂搂住他,把他往回拖,央求刚才跟我说话的那些人,不要听他的,不要存心让人去送命,不要让他离开沙滩!
面对这个视死如归的人的这种决心——在场的人一半都听惯他指挥——求他别去,倒不如求风留情更有希望。“大卫少爷,”他意气风发地握住我的手说,“要是我的时辰到了,那就来吧;要是还没到,那就再等等。伙计们,帮我做好准备!我这就去!”
失事的船正在破裂之中,我看到它正在拦腰裂成两段,桅杆上那个唯一剩存的人,已经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但他仍紧抱住桅杆不放。他头戴一顶式样特别的红色便帽——不像水手的那样,而有较鲜艳的颜色;为他暂时把死亡挡住的那几块木板,在翻动,在滑出;预示他即将死亡的钟声在叮当作响,我们大家都看到他挥动着那顶帽子。当时,我看到了他这个动作,觉得自己简直快要疯了,因为这一动作,使我回想起一个一度是我的亲密朋友的人。
汉姆独自站在那儿,注视着大海,身后是屏声敛气的寂静,眼前是暴风巨浪的怒吼;待到一个巨大的回头浪退去时,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绳索的那几个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个回头浪后面,一头扎进大海,跟凶浪搏斗起来。他一会儿被抛上浪尖,一会儿沉入浪谷,一会儿又埋进浪沫中间,一会儿被冲回海岸,一会儿被冲向破船,一直勇敢地拼命搏斗着。这段距离,本来不算什么,可是暴风和海浪的威力,使得这场搏斗成了生死之争。后来,他终于靠近破船了,近到他只要再使劲划一下,就能抓住破船了——可是就在这时,一个绿色巨浪,像高大的山坡似的,从船的外侧,朝海岸的方向卷了过来,汉姆仿佛猛地一跃,卷进了巨浪之中,而那条船也不见了……
当我奔向他们把他拖回来的地点时,只看到海里有一些碎片在打着漩涡,好像打碎的只不过是只木桶。人人脸上都露出一片惊慌之色——他已毫无知觉——死了。
被海浪冲到岸边的还有一具尸体——我看见对艾米莉始乱终弃的斯蒂福思头枕着胳臂躺在那儿,就像我以前在学校里经常看到的他躺着时的那种样子。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我接近了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中的“我”和结尾“当我奔向他们把他拖回来的地点时”中的“我”都是同一年代的大卫。
B.从“我”顶风冒雨、历尽艰险到亚茅斯替艾米莉送信,可以看出“我”的热情、正直、善良,以及“我”对艾米莉、汉姆深挚的爱。
C.“我”央求在场的人劝汉姆不要下海救人,他们却都听汉姆指挥,去祈祷海上的狂风变得小一些,好给船上的人留一点生还的希望。
D.虽然在斯蒂福思遇难之前,“我”已经知道和艾米莉私奔的他受母亲影响早就抛弃了艾米莉,但“我”现在还把他当亲密朋友看待。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暴风雨”既指自然界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狂风暴雨,又暗示在这场暴风雨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对“我”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B.“我”梦中听到的隆隆的炮声,实际是暴风雨的怒吼,“我和两个好友正在围攻一座城镇”有隐喻的色彩,“我可说不上来”耐人寻味。
C.开始“我”“发疯似的央求”水手救人,后来当汉姆挺身而出时,“我”却“把他往回拖”,表现了“我”对两个朋友的深情厚谊。
D.本文结尾写“我”看到另一具尸体是斯蒂福思,这并没有让读者感到意外,因为前文有“留着长鬈发”、挥动“红色便帽”等伏笔。
10.汉姆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经典形象,请结合本文概括其形象特点,并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11.本文在叙述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我醒来时,已经大天亮了。有人敲我的门,一边敲一边叫。
“什么事?”我大声问。
“有船出事了,就在跟前儿!”
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
“一条二桅帆船,从西班牙来的,再不就是从葡萄牙来的,船上装着水果和酒。海滩上的人都认为,它随时都会撞得粉碎。”
这个惊慌的声音顺着楼梯嚷上去;我要多快有多快,胡乱把衣服穿上,跑上了大街。
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朝着海滩跑。我也朝着那儿跑,赶过了好些人,很快就来到狂乱凶暴的大海面前。
到那的时候,风势可能稍稍弱了一点儿,海却由于又有整整一夜的骚乱翻腾,比我昨天最后看见的,更使人不胜恐怖。只见海上所表现的每一种景象,都呈现了腾涌起涨的声势;浪头一个高过一个,一个压下一个,犹如千军万马,一眼望不到头,漫天匝地,滚滚向岸而来,真正可怕到极点。
在风涛喧豗、难以听到其他声音的情况下,一个半身赤膊的船夫,紧靠着我站着,用光着的胳膊,往左边指去。这样,哎呀,我的天啊,我才看到了那条船,就在我们前面不远!


展开余下试题一支桅杆从离甲板六七英尺高的地方折断了,耷拉在船帮上,和乱糟糟的帆、索缠在一起。一个大浪,打在翻滚的破船上面,把甲板上的一切,一扫而光,把人、桅杆、酒桶、木板、船舷,一堆一堆像玩具似的东西,统统冲到沸腾的激浪之中去了。
听见有人解释说,一个小时以前,救生船就已经配置了船员,但什么也做不了;又没有人肯豁出命去,带着绳子,凫过水去,叫破船和岸上取得联络。因此就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正在这时候,我注意到,人群中又激动地骚乱起来。我于是看到人们往两旁一分,海穆拨开众人,从人丛中一直来到前面。
我跑到海穆跟前,用双手抱着他,往后拽他,我央求刚才和我谈话的那些人,不要听他,不要存心让人送命,不要让他离开海滩一步!
岸上又发出一片呼喊,我们往那条破船看去,只见那块残酷的破帆,一阵一阵狠扑猛打,把靠下边那个人也打到海里去了,而唯一留在桅杆上那个人,像是在空中乱飞乱舞。
那条破船,即便在我这毫无经验的人眼里,也都可以看出来,正在崩裂分散。我看到,它正拦腰裂成两半,而孤零零地抱在桅杆上那个人那一条命,已经危于千钧一发。但是他仍然紧紧抱着桅杆不放。他戴着一顶样式特别的红帽子——不像水手戴的那种,他挥动他那顶帽子,我觉得我简直要疯,因为那种动作,让我想起来,那个人原来是过去一度与我很亲密的朋友。
海穆孑然而立,注目大海,身后是屏声敛气的寂静,眼前是震耳欲聋的风浪。接着,来了一个巨大的回头浪,他向后拉着缠在他身上的绳子,看了那几个人一眼,跟在回头浪后面,一头扎到海里,就和浪搏斗起来:他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浪沫的中间,一会儿又让浪向岸带回。他们就急忙把他拖到岸上。
他受了伤。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放在心上。他好像匆匆地对那几个人作了些指点,让他们把他放得更松一些——我从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上看,也许是那样——于是又像刚才一样,投到海里去了。
这时他朝着破船冲去,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峥嵘的白色浪沫下面看不见了;一会儿被送向岸边,一会儿又被送向船边,一直艰苦而又勇猛地搏斗。这一段距离,本来不算什么,但是狂风和怒涛却使这种搏斗成为生死斗争。后来,他终于挨近破船了。他离船近极了,只要他再使劲泅一下,就能抓到船了,——但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像半面小山的绿色大浪,从破船外面,冲着岸卷过来,他仿佛竭尽全力猛一蹿,蹿到了浪里,而那条船也不见了!
当我跑向他们收绳的地点时,我看见他们把他拖了上来,但他已经没有知觉了。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这一段重点表现了海穆在风大浪高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下海去救遇险的帆船上紧紧抱着桅杆的绝望的旅客的故事。
B.从“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这一细节来看,“我”对于“有船出事了”这一消息十分关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C.“我”为了看出事的船跑到大街上,“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说明这些人比我还关心出事的船,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商船。
D.小说作者用“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一句,既交代了海穆确实已经死了,也高度赞扬了为救人而献出生命的人的精神境界。
13.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醒来到海边,见到海难的情景,尤其是见到海穆去救人的过程,都是“我”的眼中事,这就更具真实感。
B.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通过“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一会儿升……一会儿沉……一会儿埋……”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海穆勇敢献身的精神。
C.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这样一个渔民形象:他外表笨拙羞怯,为人木讷憨厚,但他有着高尚的灵魂和金子般的心。
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众人已准备好了救生船但“没有人肯豁出命去”把绳子拴到破船上的行为和海穆的行为比照,更加凸显了海穆救人时的勇敢果决。
14.本文写海穆去救人时,在环境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面另一版本的译文相比较,在表达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另一版本译文:它那时所呈现的每一形态,都具有膨胀的意味;浪头一个一个地腾起,一个高似一个,一个压低一个,以无尽的数量滚滚而来,那势力是极端惊人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说明他喜好承诺”表述不正确。米考伯先生在向“我”借了一先令后写单据给“我”,要求米考伯太太偿还;后文写到他因为立给债权人的某种约定偿还债务的借据而暂时不能出狱。这些细节体现了米考伯先生诚实无欺的性格特点。
2.答案:C
解析:“贪婪”错误。米考伯太太确实爱慕虚荣,她靠典当度日,不懂得如何持家,但是她并不贪婪,还拒绝了“我”借钱给她的行为
3.答案:D
解析:D项,本文没有曲折生动的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错,文中最后一段虽然提到“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蔽居所了”,但这只体现了儿童初到一个地方的好奇,大卫之所以喜爱佩格蒂先生家,是因为他天真、纯朴、稚嫩,还没有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主要采用侧面描写……佩格蒂先生的形象”错,选文主要采用外貌、动作与语言等正面描写来塑造佩格蒂先生的形象,并非以侧面描写为主。“同时也花了……清贫单调的生活”也错了,佩格蒂先生一家的生活虽清贫但和睦,文中并无体现“单调”这一说法。
故选C。
6.答案:“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①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具亲和力,便于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②“我”是小说叙事的线索人物,以“我”的所见所闻巧妙地串起并推动了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③小说以“我”这个天真无邪的儿童视角来叙事,让原本艰辛的生活披上了童话色彩,充满童真童趣,既真实又幽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叙述者,也是小说叙事的线索人物,分析“我”在叙事上的作用,可以从叙述人称、线索人物、叙述视角等方面入手。
从叙述人称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事,叙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具亲和力和亲切感,使小说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实现阅读中的价值认同;
从叙事线索看,选文中的“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见所闻巧妙地串起并推动了选文的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表达“我”对破旧船屋的着迷,表现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热情;
从叙述视角看,“按我的理论,这是孩子的特点”“墙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那就是鱼腥味”“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
上一篇:《兼爱》练习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大卫·科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