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练习
8《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昆宁先生要是高兴,他只要站在账房间他那张凳子最低的一根横档上,就能从账桌上面的那个窗子里看到我。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浏览完整试题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老天爷知道,当时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所以我说很好,还希望他也好。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说,“认识谋得斯通先生。他能找到顾客时,就给我们介绍生意,我们付他佣金。谋得斯通先生已给他写了信,谈了你的住宿问题,现在他愿意接受你做他的房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城市路,温泽里。我,简而言之,”说到这儿,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就住在那儿。”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8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经种种艰辛,最终到达了姨奶奶家,受到了款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成为“一名小童工”的遭遇,让“我”感到“咄咄怪事”,表现了他内心的震惊、悲愤、无助。
B.通过叙写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用劣等的商品换取钱财,雇佣童工做最低级的工作等事实,蕴含着对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C.画线句“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表明“我”虽处境恶劣,但对能自食其力又感到欣喜与满足,“我”年纪虽小,但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
D.画线句“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面对陌生的米考伯用屈尊俯就的口气、装成文雅气派的问询时,“我”的表现,真实反映了局促纠结中怀有希望的复杂心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我”抒发感情,展示心理,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使文章情感更加动人。
B.文中插叙大段米克·沃克的讲述,在内容上,表现伙伴都是出身社会底层;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我”因被抛弃了做了童工而感到痛苦、绝望、羞辱做好铺垫。
C.“我呜咽着,仿佛我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运用了比喻、夸张,表现出“我”遭人遗弃而去做童工的痛苦、绝望、羞辱的心情。
D.为塑造“我”这一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表现“我”复杂的内心世界;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塑造“我”,使形象更丰满。
3.文本对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作出简要分析。
4.狄更斯特别擅长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对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
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的文学风格的好办法。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难以卒读的。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展开余下试题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尤其是对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对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来说,作者未必非得使用全知型视角。
有时候你在一个章节的开端也可以使用全知型视角,等写到后面再恢复原来的视角。我说的是下面的意思:
村民们早就知道舍伍德的密林是一个有点儿阴森恐怖的地方。里面可能躲藏着强盗,他们在那儿等待着没有警惕性的马车夫。从马厩到酒馆,这样的故事流传很广。小心,别被坏人抢劫了,说来说去,故事的主题就是让人们防患于未然。
罗宾·洛士利站在那棵远近闻名的大橡树下,长弓在手。这种感觉很好,而且显得很强大。他心里想,我要把信送给约翰王子。
第一段给读者呈现出广阔的视野,随后又回到了视角人物身上。此后就一直停留在人物身上了。
注意,全知口吻的运用不能剑走偏锋,就是说你不能极端到画外音的程度,使用19世纪的那种风格。谁会在乎一个作者对于时代有什么看法?把视角交给人物就行了。
你可以把视角当作一台摄像机,它能够捕获观众可以看到的场景。下面这个片段摘自达希尔·哈米特的《马耳他之鹰》:
斯佩德一屁股坐进了转椅中,转了小半圈,对着她礼貌地微笑着。他笑不露齿,这让脸上的皱纹都拉长了。
艾菲在打字机上轻敲键盘的嗒嗒声和微弱的铃声从关着的门背后隐约传来,偶尔还能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一台电动机器枯燥的震动声。斯佩德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满是烟蒂的铜烟灰缸,里面一个被捻扁的烟屁股还在冒烟。
这是摄像机的视野。假如我们是在斯佩德的脑子里,那么就不能看到他脸上的皱纹拉长的情形。我们也无法捕捉到斯佩德的所思所想。注意,这里还描述了斯佩德办公桌上的香烟,仿佛镜头在逐渐靠近被拍摄的对象。
最后一点,在有些文学类型中,比如推理小说,作者越是公然使用自己的声音,效果或许越好。
在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作者的声音就一览无遗。正如作者在五部曲之四《再见,多谢你们的鱼》的前言中所说:
在银河系西侧旋臂那个并不漂亮的末端,有一片未曾标明的旋涡星系,在其深处悬挂着一颗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的黄色恒星。
距离这颗星球大约9800万英里之外,有一颗更加无足轻重的蓝绿色行星围绕它旋转。在这个小行星上面,猿猴后裔的生命形态神奇而原始,他们仍然认为数字手表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
同样,乔·霍尔德曼的科幻推理小说《海明威骗局》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对读者作了这样的开场白: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佛罗里达最南端旅游区基维斯特的一家破败失修的酒吧,距今也没有多少年。这个酒吧并非海明威喝过酒的那个酒吧,也不是自称海明威曾在此喝酒的那家酒吧,因为那两家酒吧不仅非常奢华,而且游人如织。这家酒吧位于小镇上更加有趣的地方,是一个颇具古巴特色的所在。它既算不上窗明几净,也谈不上灯火辉煌,不过,这里却有冰镇啤酒和上佳的古巴咖啡。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和下里巴人的特色,这让学者与百无聊赖的游客走到了一起。
(摘编自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王著定译)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是冲突与悬念的决定因素,因此,创作小说时选择一个合理视角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等闲视之。
B.文章在前四段中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但这些第二人称与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你”不同,文中的“你”指读者,小说中的“你”指角色。
C.“全知型视角”这个说法,意味着作者在小说中处于全知全能的位置,长篇史诗性小说应禁用这种视角。
D.把视角交给人物,这样会增强叙述的客观性;减少作者的主观评论,这样可能会使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主题不够鲜明。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不建议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写小说,因为跟风的行为会导致小说出版机会减少。
B.一部小说所运用的视角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叙述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C.在小说中,如果作者大量使用画外音,就是运用全知视角的极端做法。
D.《海明威骗局》令人耳目一新,与作者在其中“公然使用自己的声音”有关。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对小说叙述视角进行简单分类之后,对全知型视角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B.文章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全知型视角进行分析,指出了其运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C.文章以《马耳他之鹰》中的片段为例,论证了全知型视角具有摄像机一样的功能。
D.文章多处引用不同小说中的片段,突出作用是充实了文章内容和增强了真实感。
8.请结合文中的实例,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9.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下面三个例子中的人称视角的特点。
①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②他就想得很多,而且还继续琢磨罪过这个问题。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
——海明威《老人与海》
③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按照文学史的一般看法,现代小说是从传统叙事诸形式中脱胎而来,同时也构成了对传统叙事的扬弃,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话语装置。现代小说在兴起发展的过程中,固然一直在不断地从传统叙事中汲取养分,但作为一种全新的装置,它与传统文类的区别和差异也让人一目了然。
②在我看来,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与史诗、神话、民间故事的记叙相比,现代小说显著地增加了它的“社会性”或“社会意识”,也就是说,现代小说将“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了自己的主要描述对象。第二,传统的文类往往从历史、传说、传奇、道听途说乃至街谈巷议中寻找叙事的材料,而现代小说则大多依靠自己的社会经历和个人经验来创作。第三,现代小说致力于描述个人在社会现实中的精神或情感处境,进而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读者展开交流、沟通与对话。
③如果我们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归纳起来,也可以这样说,现代小说侧重于描述个人心灵与社会性存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学者雷蒙·威廉姆斯看来,“个人”这个概念,几乎是与“社会”这个名词一起出现的。也就是说,正是日益复杂、紧张的社会性存在,导致了个人意识的苏醒与泛滥。一旦个人意识与社会性存在之间出现了某种“裂隙”,一旦个人情感在面对社会生活时遭遇痛苦、疑问和不适,它必然会试图去调适个人在现实中的位置,进而重新寻找自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写作成了现实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触须之一。作家们通过写作,在个体与他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与不同层次的读者展开交流并寻求认同。
④在这方面,列夫·托尔斯泰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⑤在现代小说史上,很少有人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创造了如此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描述了如此广阔、深邃的社会生活。也很少有人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通过阅读浩如烟海的经典与著作,试图与古往今来的无数心灵寻求沟通。


展开余下试题⑥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劳动分工也越来越细密化。个人生存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同质化和原子化,现代科学和技术,尤其是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生产的密集与膨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的交流途径和手段,但并没有让人与人之间心灵靠得更近。甚至在某些方面,人们对各类知识纷至沓来的无所适从,反而加剧了交流的困难。意见、观点和观念的表达,反而更有排他性,并日趋狭窄化。在这方面,文学作为一种心灵交流的特殊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⑦我们知道,现代小说很少会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专断性”的声音。说到底,小说不过是一个“隐喻”。换句话说,小说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命运的呈现,邀请它的读者在一个宽阔得多的领域参与进来,彼此之间寻求沟通、对话或认同的可能性。
⑧瓦尔特·本雅明在谈到小说叙事和信息叙事的差异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从表面上看,小说和信息都在讲故事,但两者之间的显著不同是,信息在被消费之后往往耗尽自身,而优秀的小说在被阅读后,仍然留有“剩余”。小说与其说提供了某种意见和观念,还不如说,它所提供的是一个包含着大量不同意见的广阔空间。在真正优秀的作家那里,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空间中,或隐或显地展开心灵之间的交流,由于这个广阔空间的存在,你会为作家笔下的人物及其命运,一洒同情之泪。
⑨而从写作层面来看,作家的创作,有些类似于在黑暗的丛林中开辟道路。在很多情况下,写作者其实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某种先在的、一成不变的、非此即彼的观念和见解。恰恰是经由写作,通过与想象中的读者之间的交流,写作意图才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写作中寻找心灵上的知音,进而理解社会生存,领悟生命的意义,一直是文学最古老的秘密之一。
——格非《现代小说与心灵》(有删改)
材料二:
魏微的《烟霞里》以普通人田庄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将个人命运嵌入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变迁中。她让“心灵向生活敞开”,田庄的痛苦与坚韧,不仅源于个人情感的挫折,更来自城乡差距、传统伦理崩塌、市场经济冲击等结构性压力。
小说采用编年史式叙事,在婆媳矛盾、邻里纠纷、下岗潮等日常细节中,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的隐秘共振。当田庄在债务危机中挣扎时,她的困境既是个体选择的结果,也是90年代乡镇企业转型阵痛的缩影。魏微的创作证明,现代小说的心灵书写不必局限于精英视角,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精神褶皱,同样能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复杂光谱。通过田庄这一人物,读者看到了一个平凡人在大时代浪潮下,不断与生活碰撞、妥协又坚守的心灵历程,感受到个人心灵与社会性存在之间紧密而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化为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和梦想与现实的落差。
——《心灵向生活敞开——读魏微的<烟霞里>》(节选)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小说从传统叙事形式中脱胎而来,虽汲取了传统叙事中的养分,但在描述对象、叙事素材等方面和传统叙事有明显差异。
B.个人意识因社会性存在而苏醒,当个人意识与社会性存在之间出现矛盾时,文学写作能帮助人们调适个人在现实中的位置。
C.《烟霞里》将个人命运嵌入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变迁中,证明普通人亦能反映社会变迁的复杂状况。
D.现代小说采用编年体式叙事,在文中展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如此才能展现“个人”与“时代”的隐秘共振。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学的叙事材料均来自历史、传说等,而现代小说仅依靠作家本身的社会经历和个人经验进行创作。
B.在现代社会中,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加剧了交流的困难,观点表达更有排他性。
C.现代小说不在作品中表达“专断性”的声音,所以优秀小说为读者提供一个包含着大量不同意见的广阔空间。
D.现代小说可以将对普通人的心灵书写转化为照见社会变迁的棱镜,展现普通人的魅力,具有动人的力量。
12.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与材料二核心观点的是( )
A.作家们通过写作,在个体与他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展现“个人”与“时代”的共振。
B.现代小说通过人物、事件和命运的呈现邀请读者参与,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关键在于对生活素材的提炼。
C.与传统叙事不同,现代小说作家在创作中创新叙事方式,由此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D.优秀小说,可以让读者参与进来,在他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引发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3.两则材料在论证“现代小说与心灵”的关系时,论证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4.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请根据所学及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部小说是否具有现代小说的特点?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热情聪明、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了……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这全是我的活儿。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米考伯先生正在栅栏门里面等着我,我走进他的牢房(在顶层下面的一层),我们大哭了一场。我记得,他郑重地劝告我,要拿他的这种结局 。他要我千万记住,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三千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在这以后,他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还写了一张要米考伯太太归还的单据给我,随后他就收起手帕,变得高兴起来了。
我们坐在一个小火炉前,生锈的炉栅上,一边放着一块砖头,免得烧煤太多。我们一直坐着,直到跟米考伯先生同牢房的另一个人进来。他从厨房里端来一盘羊腰肉,这就是我们三人共同 的饭菜了。接着,米考伯先生派我去顶上一层“霍普金斯船长”的牢房,带去米考伯先生对他的问候,( ① )。
霍普金斯船长借给我一副刀叉,并要我向米考伯先生问好。他的那间小牢房里有一个很邋遢的女人,还有两个 的女孩,长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是他的女儿。我当时想,( ② )。船长自己,衣服也褴褛到不能再褴褛了,留着长长的络腮胡子,身上只穿着一件旧得不能再旧的褐色大衣,里面没有穿上衣。我看到他的床折起放在角落里,他的那点盘、碟、锅、罐全都放在一块搁板上。我猜想(只有上帝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想),那两个头发蓬乱的女孩虽然是霍普金斯船长的孩子,但那个邋遢的女人并不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我怯生生地站在他门口最多不过两分钟,可是我从他那儿下楼时,心里却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就像那副刀叉清楚地握在我手里一样。不管怎么说,这顿中饭倒也有点儿吉普赛人的风味,颇为有趣。午饭后不多久,我把刀叉还给了霍普金斯船长,便返回寓所,向米考伯太太报告探监的情况,好让她放心。她一见我回来,就晕过去了。后来她做了一小壶鸡蛋酒,在我们谈论这件事时,作为 。
(《大卫·科波菲尔》)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儆效尤 食用 面如土色 慰藉
B.引以为戒 享用 面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大卫·科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