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  2025-09-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苏武传》作业
苏武传(教师版)
第一部分:课文知识点复习
一、课文挖空练习
武字子卿,少以(凭借)父任,兄弟并为郎,稍(逐渐)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行(辈)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备办)币遗(赠送)单于。单于益(逐渐)骄,非汉所望(期望)也。
方欲发(派遣)使送武等,会(恰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入而不能脱身)胡中。及卫律所将(率领)降者,阴(暗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归附)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私候(私下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蒙受)其赏赐。”张胜许(答应)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其一人夜亡(逃跑),告(告发)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我。见犯(受到侮辱)乃死,重(更加)负(辜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牵扯)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听取供词),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拿出、举起)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同“搯”,叩击、拍打)其背以出血。武气绝(晕死、气息中断),半日复息。惠等哭,舆(用车子送)归营。单于壮(认为……豪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判处)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应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比画 )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满)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通过、经由)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争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威胁而致屈服),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囚禁)武置(放)大窖中,绝(断绝)不饮食。天雨(下)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放养)羝,羝乳(生子)乃得归。别(分开、离析)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挖)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实而食之。杖(执、拄)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结网)纺缴,檠(矫正)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困顿)。


浏览完整试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不敢求(访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趁机)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感情深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皇帝坐的车)下除(台阶),触柱折辕,劾(判决)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祭祀)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逃跑),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去世),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妹妹)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辜负)汉,加以老母系(关押)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超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贡献、献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以……为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一定)听陵言。”武曰:“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达)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同“诀”,辞别)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撒谎、说假话)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完全)自陈道(陈述说明)。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信),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召集会见)武官属,前以(同“已”,已经)降及物故(死亡),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等到)还,须发尽白。
二、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1、通假字
例句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蹈其背以出血 同“搯”,叩击,拍打
②畔主背亲 同“叛”,背叛
③与旃毛并咽之 同“毡”,毛织的毡毯
④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同“弆”,收藏
⑤空自苦亡人之地 同“无”,没有
⑥与武决去 同“诀”,辞别、告别
⑦前以降及物故 同“已”,已经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成就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
②亲近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之臣
今义:(双方)亲密,关系密切;(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
③丈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对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④实在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
⑤相当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
今义:动词,(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形容词,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
⑥货物 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⑦虚心 虚心欲相待 古义:诚心
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
(1)素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一向、平素
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白色的绢
③送夕阳,迎素月(《黄冈竹楼记》) 皎洁的
④昭节俭,示大素(《班固传》) 朴素
⑤尸位素餐 白白地
(2)相 ①数通使相窥观 互相
②虚心欲相待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丞相
④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⑤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相貌
⑥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吕氏春秋》) 观察,察看
⑦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 辅佐,帮助
(3)辞 ①莫辞更坐弹一曲 拒绝、推辞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 辞别
③召武受辞 口供
④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学体裁
⑤称比干、子胥之忠而见杀,则疾强谏有辞。 借口、口实
⑥固辞不受 不接受
(4)阴 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地里
②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登泰山记》)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昏暗 
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阴冷
(5)发 ①方欲发使送武等 派遣
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动
③恐前语发 被揭发
④百发百中 发射
⑤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出发
⑥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打开
⑦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征发、征调
⑧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发生
⑨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 发布、宣告
⑩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花开放
4、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析。
①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②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③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④空以身膏草野(名作动,滋润)
⑤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
⑥单于愈益欲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⑦何久自苦如此(使动用法,使……受苦)
⑧王必欲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⑨天雨雪(名词做动词,下)
⑩羝乳乃得归(名词做动词,生子)
⑪杖汉节牧羊(名词做动词,拄着)
⑫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做动词,结网;名词做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⑬惠等哭,舆归营(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⑭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做状语,向上)
⑮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名作状,用弓弩)
⑯剑斩虞常已(名作状,用剑)
⑰朝夕遣人候问武(名作状,在早晚)
5、文言句式
(1)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者……也,判断句)


展开余下试题②非汉所望也。(……也,判断句)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判断句)
(2)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数十家大臣亡罪夷灭者)
③佣众数万(定语后置句,数万佣众)
④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于蛮夷为降虏)
⑤效死于前(状语后置句,于前效死)
⑥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
⑦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⑧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
⑨何久自苦如此(宾语前置句)
⑩引佩刀自刺(宾语前置句,引佩刀刺自)
(3)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见”表被动)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语义被动,无被动标志)
③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为……所)
④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语义被动)
6、文化常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8)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9)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0)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1)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2)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3)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7、成语积累
(1)卧雪吞毡: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坚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
(2)白发丹心:意思是指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三、文言小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B.欲因此时降武
C.同死生,轻去就
D.反欲斗两主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归”:使动用法,使……归去。句意: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B.“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句意:想要趁此时使苏武投降。
C.“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等同。“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轻。句意: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
D.“斗”:使动用法,使……相斗。句意: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
故选C。
2.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被发行吟泽畔
A.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B.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C.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D.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省略句,补充完整为“被发行吟(于)泽畔”。句意: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
A.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句意: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募百余人士斥候俱”。句意: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
C.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句意:单于的子弟们发兵与他们战斗。
D.省略句,补充完整为“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句意: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故选B。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夜见汉使
B.剑斩虞常已
C.杖汉节牧羊
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在夜晚见到了汉朝使者。
B.“剑”:名词作状语,用剑。句意:已经用剑斩杀虞常。
C.“杖”:名词活用为动词,拄着杖、拿着杖。句意: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
D.“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对上、在上。句意:李陵和卫律所犯的罪可以说是罪孽滔天,天地不容。
故选C。
4.下列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其后楚日以削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效死于前
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同。表被动,被;/动词,帮助。句意:自己被杀,国家败亡,被天下耻笑。/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
B.不同。连词,表原因,因为;/连词,表修饰。句意:楚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责。/从那时起,楚国日益削弱。
C.相同。介词,引出对象。句意:灾祸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不良细节积累而成的。/在我面前奉献出生命。
D.不同。介词,趁(机);/连词,于是,就。句意:张仪又趁机用丰厚的金银财宝收买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屈原不把草稿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就诽谤屈原说。
故选C。
5.下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练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D.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撰写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屈原(屈平)夸耀自己的功劳。
B.正确。句意: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C.当:判处。句意: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之臣,判处死罪。
D.正确。句意:屈原(屈平)撰写草稿尚未定稿。
故选C。
第二部分:阅读练习
一、句子翻译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译: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先前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情况告诉了苏武。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假如谋杀单于,还能用什么更重的刑罚呢?应该让他们都归降。
4、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庭去呢!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译:白白地用自己的身躯供野草作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7、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译:你做为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8、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你终究不能回归汉庭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表现呢?
9、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译: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你回去后)安危不可预料。


展开余下试题10、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译:我苏武父子没有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
二、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故罪。”举倒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区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到拟之,武不动。律曰:“律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者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武绝不饮食,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常愿肝脑涂地。”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使者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车骑将军韩增,皆敬重武。
数年,昭帝崩。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卫将军张安世A荐武B明习C故事D奉使E不辱F命G先帝H以为遗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斗,使相斗,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鸣”用法相同。
B. 足下,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如《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
C. 让,文中指责备、责问,与成语“当仁不让”中的“让”意思不一样。
D. 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于听说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失败后,就将苏武拘禁在大窖中逼他投降,但苏武以绝食相抗,毫不动摇。
B. 李陵置酒设乐劝降苏武,苏武念及二人交情深厚,对李陵的态度相对委婉,不像对卫律那样恼怒愤恨。
C. 汉朝寻求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听了常惠汇报又出使匈奴,苏武等才得以归汉。
D. 苏武仗义疏财,他将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他的兄弟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资产,得到众人的尊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5.阅读本文时,有同学借用孟子的三句话概括了苏武的大丈夫气质,你认为可能是哪三句话,试写出。
答案:
1.BDG(句意: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奉命出使不辱君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卫将军张安世荐武”,“卫将军张安世”主语,“荐”谓语,“武”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B处断;“明习故事”中“故事”是“明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D处断;“先帝以为遗言”,“先帝”为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G处断。)
2.D(A选项正确。句意: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B选项正确。句意: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拜两拜敬献给大王。C选项正确。“当仁不让”的“让”,谦让。句意:汉使者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以仁为任,无所谦让。D选项“词义相同”错误。“多谢后世人”的“谢”,劝告。词义不同。)
3.C(“后来汉朝使者听了常惠汇报又出使匈奴”错误。原文“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使者如惠语以让单于……”,应是汉朝使者出使匈奴在前,常惠夜见汇报汉使在后。)
4. (1)苏君今天投降,明天也会这样。白白地拿身体给荒野做肥料(或:白白地死在荒郊野外),谁又能知道这事呢!(“然”,这样;“空”,白白地;“膏”,动词,做肥料。)
(2)我料想自己早已是该死的人了!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您面前! (“分”,料想;“降”,使动用法,使……投降;“效死”,献出生命。)
5.①富贵不能淫;②贫贱不能移;③威武不能屈。
三、古代诗歌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②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③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③“餐毡”句:用苏武牧羊事。羔儿: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的“角”声,与高适《燕歌行》“寒声一夜传刁斗”的“刁斗”声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用。
B.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
C.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人的形象。
D.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由雪生发,言志抒怀。
2.“餐毡怀雁使”一句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苏武传》的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1.B 2.①“餐毡”写苏武在匈奴嚼雪吞毡毛的经历,暗含诗人不会因处境艰难而屈服的顽强斗志;②“雁使”写汉朝以大雁传书为由,最终接苏武回国之事,表达了诗人重回朝廷效力的渴望;③诗句借苏武困守北海、持节不失类比诗人闲居带湖、心忧国事,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导语】辛弃疾的《咏雪》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未能报国的遗憾,也有对未来丰收的期盼,情感复杂而深沉。借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和思想深度。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错误。“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意思是还没有奏报平定蔡州、淮西的胜利消息,权且以歌咏梁园的诗歌寄情。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罢官闲居,不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苏武传》作”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