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  2025-09-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 负而前驱 负:背着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应:应答 君臣相顾 顾:看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 故方其盛也 方:当,正当
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至于誓天断发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与其所以失之者
4.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开宗明义,用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宦海沉浮和心路历程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儒家________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____。沉醉,便是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老年欧阳修________的宣告。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了解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歌
B.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C.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D.欧阳修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播者 鼓吹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B.缔造者 激励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C.缔造者 鼓吹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D.传播者 激励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浏览完整试题B.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C.这种超脱不是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
D.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为从马直指挥使。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B.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C.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D.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10.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乂见囚”与“未及见贼”(《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丁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成干支纪元法,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
D.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期始设,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爱好广泛,擅长音乐谱曲。他亲自创作的歌在当时到处都是,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宠信伶官,伶人因此当权。他常与伶人在庭院里演杂戏,景进、史彦琼等伶官败坏朝政,最终导致国灭。
C.郭从谦善于钻营,鼓动士兵叛乱。他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乂收为养子,后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
D.庄宗勇猛善战,却落得结局凄凉。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沿城墙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伤重而亡。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2)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13.结合所学《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你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应,响应。
2.答案:B
解析:A.介词,跟。译文:契丹跟我约定结为兄弟。B.动词,给。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愿。C.介词,跟。译文:没有人跟他争抢。D.介词,跟。译文:倘若跟秦国比较。故选B。
3.答案:B
解析:B.至于,达到某种程度。A.人事,古义:人为的因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古义: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D.古义:和他;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
4.答案:A
解析:例句:被动句。译文: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A.被动句。译文:然而身体死亡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B.判断句,“者、也”是标志词。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啊。C.省略句,“告庙”中间省略了“于”。译文:于是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只来在庙里祭祀。D.状语后置句,“以组”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系”。译文:正当庄宗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故选A。
5.答案:(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2)逸,豫;(3)忽。
6.答案:C
解析:上句的落脚点是欧阳修的宦海经历和心态的变化,下句的陈述对象是“中国古代文人”,只有C项起到了连接前后句语意的作用,故选C。
7.答案:D
解析: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缔造者:一般指对创建某个组织、有形的无形的群体甚至国家等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根据语境,应选“传播者”。鼓吹:①宣传提倡。②吹嘘。激励:激发鼓励。根据语境,应选“激励”。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根据语境,应选“熟视无睹”。超然物外:①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②泛指置身事外。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语境强调老年欧阳修挣脱社会秩序束缚,追求心灵自由,应选“超然物外”。故选D。
8.答案:A
解析:画框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可改为“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或“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二是语序不当,“带来的”作定语,修饰“束缚”,故应将“社会秩序”和“带来的”交换位置。只有A项全部改正了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李嗣源兵”是主语,“反”指反叛、造反,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万胜”是地名,作“至”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


展开余下试题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错误,应是六十年为一循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错误。从原文“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来看,他的艺名是自己取的。
12.答案:(1)然而当时的各位乐官,只有敬新磨特别擅长滑稽戏,他的笑话最出名,但没有听说他别的过错和恶行。
(2)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弃我,你又令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俳:滑稽戏。著:明显、显出,在此引申为出名。过恶:过错和恶行。(2)戏:开玩笑。负:背弃、背叛。何为:宾语前置,干什么。
13.答案:不可贪图安逸享乐,应当谨慎行事、防微杜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奢纵欲。本文中庄宗“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由此说明不能贪于享乐,宠信伶人。由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五代史伶官”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