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南帆《细节会说话》)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的织锦上,细节是细腻的纹路,它们精致地镶嵌在文字之间,使作品具有了层次感和辨识度,进而成就作品的不平凡。细节虽小,却隐藏着作品的精神符码,是作家触及世界与生活本真的钥匙,是照亮人类精神世界的微光。 作为一种叙事修辞,细节是成就经典作品的重要元素。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好的细节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效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提供动力和支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人物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根据细节在叙事中的功能将之分为“关联细节”和“自由细节”两大类。“关联细节”链接两个不同的情节单元,以因果为关系纽带串联起不同的事件,是故事讲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由细节”则游离在情节的发展之外,即便缺失也不会影响事件进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表面看来,“关联细节”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穿针引线,能够保证情节发展的逻辑性,使故事的起承转合符合世情人性,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更为关键和重要。相比之下,“自由细节”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游离在情节之外的“自由细节”可能恰恰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它关乎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具有丰富的意蕴,是否生动、形象,是否感染人、打动人。 作为一种方法,细节是作家打开生活本真之门的钥匙。文学是思想的容器,是作家介入现实世界、进入生活内部的通道。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它们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微小、不起眼,却能映照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作家要洞悉生活的本质,就要有发现的眼睛,以孩童般的眼光探寻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不少作家在创作中善于采用细节铺陈的方式来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作者对生活本真的认识与探求。在这里,细节不再是文学创作的艺术修辞,而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本身就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一种态度,细节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烛照,是对个体生命呢喃的抚慰。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无论怎样书写外部世界的变化,最终都将指向对人的观照与关怀。作家对人的关注主要通过对个体生命,尤其是普通弱小生命细节的有意放大,来实现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求和生命价值的肯定,作家把原本细微甚至不可见的部分推到眼前,凸显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彰显人性的复杂与纯粹,传达人格的卑微与高贵。 在文字的世界中,细节的运用使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力量。一位优秀作家,必定是一位注重细节的有心人,因为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 (摘编自王彬《文学是织锦,细节是纹路》)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引人入胜、令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是情节的传奇性与悬念这两者产生的强大吸附力。 B. 精彩的细节可以胜过千言万语,人物形象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一蹙眉等特写中得以彰显。 C. 细节的出现往往带来情节的停顿感,情节的进展速度越慢,细节就越是密集,情节就越丰满。 D. 卢卡契提出情节与细节对立的观点,并比较不同文学作品加以佐证,作者完全否定他的观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契诃夫之枪”创作原则为例,论述文学作品情节与细节之间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B. 作者认为卢卡契对“叙述与描写”的期许只是哲学家的艺术理想,这一评价充满讽刺意味。 C. 生活中微小而又平凡的细节,一旦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变得不平凡,体现作家对生活的探求。 D. 作家要重视细节的作用,可通过对个体生命细节的精心打磨,实现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怀。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关联细节”和“自由细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哦,香雪》中,香雪看到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时“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是“关联细节”,对自动铅笔盒的渴望使她上了火车。 B. 《荷花淀》中水生嫂坐在小院中,手指上缠绞着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是“自由细节”,缺失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C. 在文学作品中,“关联细节”保证情节发展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它是故事讲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自由细节”更为关键和重要。 D. 在文学作品中,“自由细节”虽然与故事主线关联性不强,甚至看似“节外生枝”,却并非可有可无,它可能成为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4. 材料二第一段画线句子如果写成“文学创作中,细节能让作品有层次感、辨识度,进而变得不平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 下面是《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一段文字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文章中鲁迅花了相当多笔墨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这部分内容是否如卢卡契所说属于“真实细节的肥大症”?请结合两则材料及《祝福》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D 3. C 4. 原句使用比喻,将文学创作比作织锦,细节比作细腻纹路,将抽象的细节作用具象化,强调了细节能使作品有层次感和辨识度,进而成就作品的不平凡。 5. 不属于。 理由: ①根据材料一,卢卡契认为该病症指细节脱离情节、人物性格,沦为孤立且无意义的表象堆砌。 ②该细节服务人物塑造,契合鲁四老爷封建卫道士身份特质。 ③该细节关联情节与氛围,营造压抑、陈旧的氛围,暗合鲁镇封闭保守的环境,也暗示祥林嫂悲剧的悲剧结局,承担叙事功能。 ④该细节能揭示主题与历史动向。书房陈设折射出清末民初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状况,并非单纯复制生活表象,有力支撑“批判封建礼教”的主题。故而该细节并非“杂音”,负担具体的意义,并非“真实细节的肥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