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  2025-09-1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河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相都带有几分主观色彩。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画家朋友只管审美,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只会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因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②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家朋友来说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③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④先说实用的态度。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学会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身以外的一切人和物,有些人和物对我的生活有利,有些对我的生活有害。我对他们便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事物本来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作“饭”,天天穿的东西叫作“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的“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来,衣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事物起反应动作,或爱或恶,或求或拒。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丢开自己的成见和情感,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他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这种科学的态度很少参杂情感和意志,它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因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⑥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事物上去。所以实用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得到的事物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事物本身上面。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态度的最大特点。比如我们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作显花植物,总而言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这种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作“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作“形相”。美感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相于直觉时的特质。


浏览完整试题⑦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 ① ,心理活动偏重意志; ②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 ③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⑧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面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⑨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是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壶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意义,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因此可以说,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摘编自朱自清《谈美》之《我们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指出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得出古松“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的结论。
B. 木商以实用的态度看待古松,具有情感因素;而植物学家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古松,力求从混乱的世界中找到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C. 科学的态度重视概念、因果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美感的态度不用抽象的思考,往往专注于事物本身并获取形相的直觉。
D. 美本身是没有用处的,因此许多艺术家都被看作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但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多次使用“我”“你”和“我们的画家朋友”等词语,减少了枯燥说教的色彩,把抽象说理变成娓娓动听的谈话,显得非常亲切。
B. 本文的重点在于“谈美”,因为美感经验是形相的直觉,所以文中摆脱了抽象思考,从人对古松的三种态度说起,使用形象思维说理。
C. 文中把木商的态度称作“有所为而为”,其中第一个“为”可以理解为“实用的目的”,如架屋、制器和赚钱等,这一切都与环境需要有关。
D. 文中使用“总—分—总”结构阐述人们在古松面前呈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它们内在的差异,为后文论证“美的意义”打好基础。
3. 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⑦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8个字。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 ① ,心理活动偏重意志; ②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 ③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两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论证“美”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 朱自清在《谈美》的开场白中说:“我坚信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祈求。”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D 2. B
3. ①. 事物对人的利害 ②. 在科学的态度中 ③. 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4. ①第⑧段使用了类比论证,用“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来论证“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
②第⑨段主要使用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人的“实用活动”和“美感活动”、“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实用的、科学的世界”和“美感的世界”等,证明“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
5. ①朱自清主张用“怡情养性”洗刷人心,强调了美育对人的重要作用。
②文中认为,真和美是人的精神需要,没有精神饥渴的民族,其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③文中也认为,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也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更高尚的祈求之一。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古松为例,通过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三种视角,探讨了实用、科学和美感三种态度的差异。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美感的价值。语言亲切自然,说理形象生动,强调了美在精神层面的重要性,体现了朱自清对人性多维度需求的深刻洞察。


展开余下试题【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美本身是没有用处 ,因此许多艺术家都被看作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错误。原文第⑧段明确指出“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并承认“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可见“美本身是没有用处的” 是从“‘用’字的狭义”角度而言,且该段后半部分还论述了美对人的精神意义,即从广义上说,美还是有用处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B.“所以……使用形象思维说理”错误。文章主要采用抽象说理的方式,特别是后两段;且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从三种态度说起是为了更形象地引出对美感态度的论述,并非因美感经验的特点而摆脱抽象思考。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原文第④段提到实用态度中,人会判断事物“有些人和物对我的生活有利,有些对我的生活有害”,注意力围绕事物对人的利弊展开,故填“事物对人的利害”。
②处,前文分别阐述“在实用的态度中”“在美感的态度中”,结合“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可知此处对应科学态度,结构需一致,故填“在科学的态度中”。
③处,原文第⑥段指出美感态度的心理活动是“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作‘直觉’”,与实用态度“偏重意志”、科学态度“偏重抽象的思考”对应,故填“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⑧段用类比论证,原文将人性中“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与“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类比,称二者都是“缺乏”,以此论证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让抽象的精神需求更易理解。
第⑨段用对比论证,原文对比“实用的活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与美感活动“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还对比“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意义,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与“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突出美之价值,证明“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朱自清强调“从‘怡情养性’做起”,即重视美育,文中也体现美育重要性。
②原文第⑧段说“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说明美是精神需求,能滋养心灵,呼应“怡情养性”。
③原文第⑨段指出“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是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与朱自清“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祈求”契合,均表明美能洗刷人心,提升精神境界。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的孩子们①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给你买回来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破产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将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姑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误以为我腋下藏着黄鼠狼的时候,是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③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呼号的“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④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弱小的体力与智慧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支配的、不受人类社会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绝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⑤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⑥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②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⑦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⑧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③,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⑨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医生来,叫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要叫妈妈和姑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罢!
⑩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⑪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作“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团体。


展开余下试题⑫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都经验过的情形。我眼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⑬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子恺画集》代序,1926年圣诞节作
【注】①本文是作者给自己的《子恺画集》所做的代序,这本画集的封面画是软软所作,瞻瞻、阿宝、软软都是作者的孩子。②刬(chǎn)袜:指不穿鞋、仅着袜子行走的状态。③长锋羊毫:毛笔的一种。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本文标题可知文中是作者与孩子们的对话,但孩子们尚处于童蒙无知的年纪,因此只能是一次推延至未来的对话。
B. 文中所写多为家庭琐事,作者愿意把它们公之于众,说明他体会到了其中的社会意义,为扩大读者群提供了可能性。
C. 作者对成人的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因此在叙述相关内容时大多使用反语,这样更能强化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D. 作者称这篇文本为“代序”,显然赋予其多重功能,它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给从事儿童教育的人提供借鉴。
7. 关于文中对几个孩子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瞻瞻是重点叙述的对象,他同情小动物、照顾泥人、为爸爸担心,具有悲悯的情怀,而裁毛边书体现出勤快的特点。
B. 叙述阿宝和软软的部分较为简略,阿宝给凳子穿鞋体现儿童的真率热情,软软能做画集封面渗透着作者的得意之情。
C. 孩子们害怕医生、在生病的时候拒绝服药,作者展示这些行为是从特殊的角度表现孩子的真率可爱,符合生活真实。
D. 孩子们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相互对立的,作者对孩子的世界充满憧憬之情,也从侧面折射出内心的灰暗颓废色彩。
8. 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两次说“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
9. 这篇散文被看作是作者和儿女之间的对话,很容易唤醒更多人对父爱之情的体会。请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案】6. C 7. B
8. ①第一段先表明对孩提生活的憧憬和对其长大之后可能会出现变化的担忧,这种变化在作者看来是“悲哀”的,在此提出来有统领全文的作用。②最后一段点明作者创作画集的意图,但想到孩子们长大能看懂画集时,那种真率的童年已不复存在,无法印证画集里的内容,所以又一次发出感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9. ①细致耐心的观察。作者用充满慈祥、耐心的眼神观察孩子们的生活细节,展示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面。②深入揣摩儿童的心理,再现儿童的内心世界。作者喜欢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地位,去发现并体验他们的所思所感。③从好的方面理解孩子的行为。作者尊重孩子们的人格,把一些琐碎烦人的小事都写得具有深度。
【解析】
【导语】这篇散文以丰子恺特有的温情笔触,展现了对童真世界的深情礼赞。通过细腻描绘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片段,作者构建了一个与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纯真王国。文中反复出现的“悲哀”感叹,既是对童年易逝的惆怅,也是对成人世界虚伪的批判。采用对话体的叙述方式,使父爱之情跃然纸上,而生活细节的真实刻画,则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结尾“蜘蛛网落花”的比喻,更将这种对童真的珍视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的哲学思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在叙述相关内容时大多使用反语”错,文中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成人的世界,使用了一些批评性词语,但并不是反语。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A.“裁毛边书体现出勤快的特点”错,这一行为是说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表现他们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那种成功的喜悦之情。
C.“作者展示这些行为是从特殊的角度表现孩子的真率可爱”错,此处写孩子对医生的恐惧、拒绝服药的行为,是为了写孩子无法理解成人的行为,表现“我”对一些强迫行为的反思与自责。
D.“从侧面折射出内心的灰暗颓废色彩”错,作者心中并没有灰暗颓废色彩,作者在文中再现孩子们的生活,希望让成人之间能多保留一些真率、自然、热情和有创造力的品质。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开头的“悲哀”:作者开篇“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但随即点明“到你们懂得我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孩子长大成人后,会失去“真率、自然与热情”,变得像成人一样“虚伪、压抑”。这种对“美好终将消逝”的预判,让作者感到悲哀,同时引出下文对童真的具体描写,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②结尾的“悲哀”:源于“挽留童真”的徒劳作者创作画集,意在“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但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过是“蜘蛛网落花”,只能“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当孩子们未来看懂画集时,他们的童年已不复存在,画集中的童真场景“无可印证”,“挽留美好却无法阻止其消逝”的无力感,让作者再次感叹悲哀,既总结全文,又与开头呼应,强化情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以“细节观察”勾勒童真,引发情感共鸣。如瞻瞻哭花生米落地、抱泥人鞠躬尽瘁,阿宝给凳子穿鞋,软软“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这些真实、鲜活的细节,还原了儿童的天真模样,让读者联想到自己孩子或童年的相似场景,自然唤醒对“父爱”的体会。
②以“儿童视角”共情,展现父爱的深度。如理解瞻瞻打破泥人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破产”更真切,体会阿宝被阻止给凳子穿鞋时小心里感到母亲“杀风景”。这种对儿童心理的深入揣摩,展现了父亲尊重、理解孩子的深情,让读者感受到“共情式父爱”的温暖,引发共鸣。
③以“自我反思”凸显父爱,传递珍视之意。作者坦诚反思成人对童真的“摧残”:如自己“哼”哭瞻瞻、夺脱软软的毛笔,承认“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这种不回避过错的反思,让读者感受到父爱的真诚与厚重,进而唤醒自身对父爱的体会。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孝文不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错父闻之,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材料二: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
(节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材料三:
吴楚反书闻,(袁)盎时家居,诏召入见。上方与晁错调兵算军食,上问袁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