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⑦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 ① ,心理活动偏重意志; ②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 ③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⑧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面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⑨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是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壶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意义,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因此可以说,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摘编自朱自清《谈美》之《我们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指出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得出古松“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的结论。 B. 木商以实用的态度看待古松,具有情感因素;而植物学家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古松,力求从混乱的世界中找到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C. 科学的态度重视概念、因果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美感的态度不用抽象的思考,往往专注于事物本身并获取形相的直觉。 D. 美本身是没有用处的,因此许多艺术家都被看作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但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多次使用“我”“你”和“我们的画家朋友”等词语,减少了枯燥说教的色彩,把抽象说理变成娓娓动听的谈话,显得非常亲切。 B. 本文的重点在于“谈美”,因为美感经验是形相的直觉,所以文中摆脱了抽象思考,从人对古松的三种态度说起,使用形象思维说理。 C. 文中把木商的态度称作“有所为而为”,其中第一个“为”可以理解为“实用的目的”,如架屋、制器和赚钱等,这一切都与环境需要有关。 D. 文中使用“总—分—总”结构阐述人们在古松面前呈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它们内在的差异,为后文论证“美的意义”打好基础。 3. 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⑦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8个字。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 ① ,心理活动偏重意志; ②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 ③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两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论证“美”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 朱自清在《谈美》的开场白中说:“我坚信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祈求。”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D 2. B 3. ①. 事物对人的利害 ②. 在科学的态度中 ③. 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4. ①第⑧段使用了类比论证,用“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来论证“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 ②第⑨段主要使用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人的“实用活动”和“美感活动”、“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实用的、科学的世界”和“美感的世界”等,证明“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 5. ①朱自清主张用“怡情养性”洗刷人心,强调了美育对人的重要作用。 ②文中认为,真和美是人的精神需要,没有精神饥渴的民族,其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③文中也认为,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也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更高尚的祈求之一。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古松为例,通过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三种视角,探讨了实用、科学和美感三种态度的差异。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美感的价值。语言亲切自然,说理形象生动,强调了美在精神层面的重要性,体现了朱自清对人性多维度需求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