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红楼梦》孙温绘本中的漏窗(第七回王夫人做客梨香院) ⑫李渔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手法。《园冶》中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道出借景美学之精要。 ⑬借景之趣在于隔。园林学家陈从周《说园(四)》中说:“园林与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漏窗隔而不断,形成内透成景、景中有景,外借成画、画中有画之观赏效果。《红楼梦》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描写:“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由隔断而生的景观,于疏影横斜中幽趣迭现。 ⑭《园冶》将江南园林精要归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要旨在于随高就低、因势安置,将局部的欣赏空间延伸出去,引入更丰富的景致。 ⑮ 苏州园林中漏窗图案达400多种,沧浪亭一园之中便有108式漏窗,构图不拘一格,意象繁复,雕工精巧,各臻其妙。拙政园仅在一道复廊白墙上,就镶嵌出25个形态各异的漏窗,犹如粉墙上的立体剪纸,生机灵动,清秀雅洁。 ⑯美学家宗白华说:“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作为间隔艺术的代表,漏窗这一来自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灵动和浪漫。 (摘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管宁《别有窗外一隅幽——漫谈漏窗之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贝聿铭从审美角度定位中国人心目中窗户的功能,这与西方只看重窗户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有着明显的不同。 B. 与一般窗户具有的开敞闭合功能相比,漏窗通体透空,既能区隔内外,遮风挡雨,也能凭窗观景,营造意境。 C. 杜甫《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以窗框景,开窗借景,把视野拓展至白雪皑皑的远山,点染出壮美的意境。 D. 《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体现的是窗的实用功能,而非审美作用。 2. 下列对《红楼梦》绘本图画中“漏窗”的解读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画中漏窗从结构上来看形制多样,图案精美,富有变化。 B. 其中的漏窗,既有花窗,也有空窗,花窗图案有抽象特点。 C. 方形漏窗借助房檐的庇护,在制作材料上与圆形空窗不同。 D. 漏窗巧妙框取梅树全景,体现出“疏影横斜”的动态之美。 3. 下列对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②段简明阐释了漏窗的概念,准确、清晰地界定了其本质属性。 B. ⑫段对李渔和《园冶》的两处引用围绕借景展开,形成总分关系。 C. ⑮段以苏州园林为例,充分说明漏窗的形式繁复、功能多样。 D. 结尾段宗白华的论断,可以与园林学家陈从周的观点相互提供佐证。 4. 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很有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 下面是某同学依据“漏窗”这一核心概念和文本内容梳理的漏思维导图,请你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补充标注序号处缺失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