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  2025-09-1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前锋区高2026届高考模拟月考试题(三)
九月·语文
(暨前锋区高2026届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预祝你们考试成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动物进化中的生存智慧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除了猎豹与羚羊的生死时速,狮子的社会结构与捕猎策略也展现出精妙的进化痕迹。狮子是群居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几只成年雄狮、多只雌狮及幼狮组成。这种群居生活并非偶然,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雌狮是狮群的主要捕猎者,它们常常协同作战。当发现猎物时,雌狮们会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正面吸引猎物注意,有的则悄悄绕到猎物后方形成包围,还有的负责截断猎物的逃跑路线。这种团队捕猎方式大大提高了捕猎成功率,尤其是在面对水牛、长颈鹿等体型较大的猎物时,单打独斗很难成功,而群体协作能让它们更高效地获取食物。
在进化过程中,那些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雌狮所在的狮群,能够获得更充足的食物,幼狮的存活率也更高,相关的基因得以传递和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狮群中与协作相关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使得这种群居捕猎的行为成为狮群的典型特征。
雄狮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狮群的领地和幼狮。成年雄狮体型庞大,鬃毛浓密,这不仅能让它们在与其他雄狮的争斗中更具威慑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颈部免受伤害。在领地争夺中,强壮的雄狮往往能够获胜,占据更优质的领地,与更多的雌狮交配,从而将自身的优势基因传递给后代。那些体弱的雄狮则会被驱逐出狮群,难以留下后代,这一过程就是自然选择在发挥作用,不断筛选出更适应环境的雄狮个体。
再看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它们的进化之路同样充满了适应环境的智慧。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为了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存,它们进化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北极熊的毛发是白色的,这不仅能帮助它们在雪地中隐藏自己,便于接近猎物,还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流失。其毛发中间是空心的,充满空气,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层非常厚实,厚度可达10厘米以上,这层脂肪不仅能抵御严寒,还能在食物匮乏时为身体提供能量。它们的爪子宽大,足底有厚厚的毛发,这使得它们在冰面上行走时不易滑倒,同时也能在捕猎海豹时更稳固地抓住冰面。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北极熊的祖先可能与棕熊有着共同的起源。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一部分熊的生存环境逐渐变得寒冷,冰雪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毛发颜色较浅、脂肪层较厚、爪子更适合在冰面活动的个体,更能适应寒冷的气候和获取食物,从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无数代的自然选择,这些有利特征逐渐在种群中固定下来,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北极熊。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层逐渐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它们的捕猎范围缩小,获取食物变得更加困难,种群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自然选择的残酷性,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即使是曾经高度适应环境的物种,也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的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蜜蜂与开花植物的关系就是协同进化的典型代表。
许多开花植物依靠蜜蜂等昆虫进行传粉。为了吸引蜜蜂,这些植物进化出了鲜艳的花瓣、芬芳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花瓣的颜色是吸引蜜蜂的重要信号,蜜蜂对紫外线较为敏感,一些植物的花瓣上有紫外线斑纹,就像“路标”一样,能引导蜜蜂找到花蜜。花蜜是植物提供给蜜蜂的“报酬”,蜜蜂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身上会沾满花粉,当它们飞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就会被传递过去,完成传粉过程。
对于蜜蜂而言,能够快速找到有花蜜的花朵并高效地采集花蜜,是它们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在进化过程中,蜜蜂的视觉系统逐渐适应了识别花朵的颜色和形状,它们的口器也变得适合吸食花蜜。同时,蜜蜂还发展出了独特的“舞蹈”语言,当一只蜜蜂发现优质的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通过特定的舞蹈向同伴传递蜜源的位置和距离信息,引导其他蜜蜂前往采集。
这种植物与蜜蜂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相互促进的。植物为了更好地传粉,不断优化自身的花部特征;蜜蜂为了更高效地获取食物,也在不断进化出适应的能力。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它们形成了高度匹配的关系,彼此依赖,共同繁衍。
除了互利共生,植物与昆虫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对抗性进化。例如,马利筋与Monarch蝴蝶的关系。马利筋含有一种有毒的强心苷,这种物质对大多数昆虫来说是致命的,但Monarch蝴蝶的幼虫却能以马利筋的叶片为食。
在进化过程中,马利筋为了抵御昆虫的取食,逐渐合成了强心苷这种化学防御物质。而monarch蝴蝶的祖先在偶然摄入马利筋叶片后,一部分个体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对强心苷的抗性,能够将这种毒素储存在体内,不仅不会受到伤害,还能利用毒素抵御天敌。因为鸟类等天敌食用了含有强心苷的Monarch蝴蝶幼虫或成虫后,会出现呕吐等不适反应,从而不再捕食它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利筋不断提高体内强心苷的含量或改变其化学结构,以增强防御效果;而Monarch蝴蝶也在不断进化,提高对强心苷的抗性,双方形成了一场持续的“化学战争”。这种对抗性的协同进化,使得双方在相互施压中不断适应和进化,各自的种群基因频率也朝着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改变。
另一种有趣的协同进化现象发生在兰花与特定传粉昆虫之间。有些兰花的花形与雌性昆虫的外形极为相似,还能释放出与雌性昆虫性信息素相似的化学物质,吸引雄性昆虫前来“求偶”。当雄性昆虫试图与兰花交配时,会沾上兰花的花粉,当它们再去“求偶”另一朵同类兰花时,就会帮助兰花完成传粉。
这种拟态进化是兰花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独特传粉策略。对于兰花来说,这种方式能更精准地吸引特定的传粉昆虫,提高传粉效率;而对于那些被欺骗的雄性昆虫来说,虽然会浪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由于这种欺骗并非致命,且昆虫的繁殖能力较强,所以这种现象得以延续。
1.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狮子进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狮群的群居生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提高生存和繁殖概率。
B. 雌狮作为主要捕猎者,通过分工协作提高捕猎成功率,尤其适合捕捉大型猎物。
C. 雄狮的浓密鬃毛仅用于在争斗中威慑对手,与保护自身安全无关。
D. 自然选择使强壮的雄狮更易占据优质领地并传递基因,体弱雄狮则难以留下后代。
2. 关于材料二中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蜜蜂的“舞蹈”语言是为了帮助开花植物更好地传粉而进化出的能力。
B. 马利筋与Monarch蝴蝶的对抗性进化中,双方通过改变基因频率相互适应。
C. 兰花通过拟态吸引雄性昆虫传粉,这种欺骗行为会严重威胁昆虫的生存。
D. 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仅表现为互利共生关系,如蜜蜂与开花植物。
3.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进化现象的共同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均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进化过程中,物种的基因频率会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改变。
C. 生物的进化特征既包括形态结构,也包括行为或生理机制。
D. 所有进化形成的特征都能永久适应环境,不会因环境变化而失效。
4. 材料一以北极熊为例,说明“自然选择的残酷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两则材料分别从动物、植物与昆虫的角度阐述了进化智慧,你认为这些进化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启示?
【答案】1. C 2. B
3. D 4. 北极熊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适应北极寒冷环境的特征(如白色毛发、厚实脂肪层等),这些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帮助它们在冰雪环境中生存繁衍;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其曾经适应环境的特征不再适用,捕猎困难、种群数量减少。这体现了自然选择的残酷性——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即使是高度适应原有环境的物种,也可能因无法快速适应新环境而面临生存危机。
5. ①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狮群的捕猎策略表明,分工协作能提高成功率,人类社会中也应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优势。
②适应与创新的平衡:北极熊的进化与危机启示我们,要在适应现有环境的同时,警惕环境变化,主动调整以应对挑战。
③互利共赢的智慧:蜜蜂与开花植物的共生关系说明,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关系能实现共同发展,人类在社会合作中也应追求双赢。
④动态博弈的思维:马利筋与Monarch蝴蝶的对抗性进化提示我们,事物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需以变化的眼光应对竞争与挑战。
【解析】
【导语】材料一通过狮群的社会分工和北极熊的生理适应,揭示了自然选择下动物为生存而进化的策略;材料二则呈现了植物与昆虫之间复杂的协同进化关系,既有互利共生的和谐,也有对抗竞争的博弈。两则材料共同诠释了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在形态、行为、生理等方面做出的精妙调整,体现了生命演化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与保护自身安全无关”错误。结合材料一“成年雄狮体型庞大,鬃毛浓密,这不仅能让它们在与其他雄狮的争斗中更具威慑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颈部免受伤害”可知,材料一明确提到雄狮的鬃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颈部免受伤害”,并非“仅用于威慑对手”。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帮助开花植物更好地传粉”错误。结合材料二“蜜蜂还发展出了独特 ‘舞蹈’语言,当一只蜜蜂发现优质的蜜源后……引导其他蜜蜂前往采集”可知,蜜蜂的“舞蹈”语言是为了传递蜜源信息,而非帮助植物传粉。
C.“会严重威胁昆虫的生存”错误。结合材料二“而对于那些被欺骗的雄性昆虫来说……由于这种欺骗并非致命,且昆虫的繁殖能力较强,所以这种现象得以延续”可知,兰花的欺骗“并非致命,且昆虫的繁殖能力较强”,不会“严重威胁昆虫生存”。
D.“仅表现为互利共生关系”错误。结合原文“除了互利共生,植物与昆虫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对抗性进化。例如,马利筋与Mmonarch蝴蝶的关系”可知,材料二还提到了对抗性进化(如马利筋与Monarch蝴蝶),并非“仅表现为互利共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所有进化形成的特征都能永久适应环境”错误。材料一提到北极熊因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生存危机”,说明进化特征可能因环境剧烈变化而失效,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北极熊为了在极端寒冷的北极生存,进化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如毛发是白色的,帮助它们更好地隐藏自己,反射阳光,减少热量流失;毛发中间是空的,起到良好的保暖效果;皮下脂肪层非常厚实;爪子宽大,足底有厚厚的毛发。这些特征是适应生存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帮助它们在冰雪环境中生存繁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层逐渐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它们的捕猎范围缩小,获取食物变得更加困难,种群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自然选择的残酷性,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即使是曾经高度适应环境的物种,也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狮子是群居动物,作为主要捕猎者的雌狮常常协同作战,这种团队捕猎方式大大提高了捕猎成功率。所以,人类社会也应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优势。
②北极熊的身体特征是为了适应北极的生存环境进化出来的,而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所以,人类要在适应现有环境的同时,警惕环境变化,主动调整以应对挑战,要达到适应与创新的平衡。
③许多开花植物依靠蜜蜂等昆虫进行传粉,而花蜜是植物提供给蜜蜂的“报酬”,二者是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关系。人类在社会合作中也应追求双赢。
④马利筋与Monarch蝴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对抗性进化,使得双方在相互施压中不断适应和进化。提示人类事物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需以变化的眼光应对竞争与挑战。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娄德嘉兄弟(节选)
罗烽
第二天早晨:
肥大如同白蝴蝶的雪片飞绕着吕梁山。田野,冻结的沟渠,被幔上一层洁白的外套。纤弱的马尾松好像经不住雪的重压似的,都在微微地弓垂着腰。
那迂回狭窄的山道被掩埋了。除去一些稀疏的、清浅难辨的山兔的蹄印外,再也寻觅不出一个人的足迹。为了寻觅寒食,成群结队的老鸦冒着雪从山上的丛林里飞了下来,它们——那些黝黑的污点,毫无顾惜地将那柔白的垂帏沾染了,一种寒怆的鸣叫,给这静穆而朴素的空间破坏了。
在山的斜坡,在一个窑洞外,猎人娄德嘉用一块破布擦拭着父亲唯一的遗产——那支围枪的枪铳。他已经有三天没用那支枪了。今天,他想借着这雪天,猎一些山兔之类的山兽。但经他考虑一番以后,又决定不去了,娄德嘉以为:这里距自己的村庄虽然有三十里地,但那枪声也足以惊扰多疑敌人的。
于是他抱着围枪踱进了窑洞。珍子还躺在干草上酣睡着。娄德嘉怕惊醒疲困的侄女,他静悄悄地坐在一个白杨木墩上,两手拄着枪口,在发着呆想。
他悬虑着他的田园,这一夜间不知道遭了多少灾难。那些壮丁,那些妇女,谁又遭到敌人的残杀与蹂躏了呢?那些猪羊,那些牛,自己的或别人的,谁的能不被强盗般的敌人抢夺去呢?还有那些小米和燕麦,娄德嘉完全绝望了!而且这个从来不懂得怎样叫作悲哀的猎人,今天他却不知不觉地流了眼泪,这两颗珍贵如大蚌珠的泪水,通过了起茧的面颊,他毫无感觉地让它滑落到地上。
山——寂寞着。
雪——洁白的褥单,把大地上存在着的一切不洁白、丑恶的、杂乱的事物全掩盖住了。这里变为和平、静穆、缟素而美丽的宇宙,这不实的外貌,却引不起猎人娄德嘉的同感。他的心中正堆积着与那些相反的渣滓,而且没有方法将它们扫除。
他叫醒了侄女。他和珍子开始嚼着带来的面馍。娄德嘉并不饿,随便嚼着它来消磨那焦躁的时辰。
珍子嚼着又凉又硬的面馍,想起比较温暖的家来:
“叔叔,咱们哪一天才能回家呢?”
“谁算得出哩!反正,哼,不把日本鬼子赶跑,咱们就不能回去!”
“谁能赶跑他们呢?叔叔,你说,是那些游击队吗?”
娄德嘉肯定地点点头,随后又连连唔了两声。
“可是,叔叔,游击队就不会让日本鬼子赶跑吗?”
“可想得乖!地下的蛤蟆,可吃不着天上的天鹅肉咧!……傻丫头,你是中国人,你可知道中国的游击队全在哪里?”
“我不知道,爸爸说过这山里全是咱们的游击队哩!”
“这山里,这山可大啦,日本鬼子他一辈子也难以摸着大门嘞!”
突然,脚步子踏在雪上的声音,投进窑洞里来。机警的娄德嘉首先听着那种声音,左手做成弧形拢在耳根后辨着究竟是人的脚步,还是山兽的脚步。假如是人的,那就凶多吉少了!
娄德嘉没有听错,是人的脚步声,不过他已证明,那简直比打兔子还容易呀!他抖擞一下,胆子壮了起来。
然而,机警的娄德嘉猜错了,随着脚步声出现在他眼前的不是想象中的敌人,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于是娄德嘉大吃一惊地叫起来:“妈……怎么?你来干什么?”
这个头上脚下全被雪包围的老太婆,一句话还没有说,就栽倒在干草地上了。待半天她才喘上一口气来。闭着眼睛向地下呕出一句话:
“你哥哥完啦!”
“爸死啦吗?爸是让日本鬼子杀死啦吗?……奶,你快说——”
“别哭,孩子,”老祖母打着牙巴骨安慰着快要发疯的孙女,别哭啊,天保佑,你们前脚走,日本兵后脚就来咧!那些鬼是为着你哥哥来的哩!一个通译指着你哥哥问那个朱村长:他就是打山柴的娄道嘉吗?朱村长点了一下头,饿虎扑食地把你哥哥架走啦!……”
“为什么要架哥哥呢?”娄德嘉觉得哥哥既不是壮丁,又不是妇女,所以他十分怀疑,怎么不问问那个通译?”
“呀哟!”她受了惊似的,继续说:“妈去见朱村长啦,告诉我不要紧,他们是要他做‘向导’的,我问他什么叫‘向导’呢?他说:就是让他领着去打游击队。可是我不信,这一定是朱村长他骗我呀!
娄德嘉听了母亲的话,两只脚就有点站不稳了。他想立刻离开这窑洞,去证明这件事情的虚实。于是他用非常镇静的态度对母亲说:
“妈,我出去一趟,去给哥哥想个办法……”
“想什么办法呀,你能够救出你的哥哥吗?做梦的孩子!”“妈,也许能……”
娄德嘉扛起围枪背着弹药袋悄然地走出了窑洞。
他向着入山的、被大雪掩埋了的要道奔去。而他的意识,却绕过了那要道以外的道路。他的脚步是飞快的,徘徊着……


展开余下试题大约走了一点钟之后。在一个峰峦叠嶂的高处,娄德嘉停下了。他觅到一块可以掩蔽对方视线的大石。他把围枪放在那上面。一切都安静着,唯有那不断的飞瀑在单调地吵闹着,以迟缓的速度向西映去……
之后,娄德嘉锐利的眼睛从标尺的缺口看见一张飘荡着苍白胡须的脸,那张脸,而且带着几条新添的伤痕……
突然,一种严厉的责骂在他的耳边震动起来:“畜生!不能拿我的枪杀我的儿子!德嘉,你哥哥和你有什么冤仇呢?”“饶恕我吧,”娄德嘉乞怜地默语着,“儿子要干一次不孝不悌的勾当了!”
猎人,娄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兽,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娄德嘉原想打一些山兔之类的山兽,最终还是放弃了,可以看出他小心谨慎。
B. 娄德嘉嚼着面馍来消磨焦躁的时辰,焦躁主要源于对敌人洗劫后的家乡状况的担忧。
C. 母亲找到娄德嘉只是希望他把娄德嘉的兄长救出来,对于兄长给敌人带路一事缺少足够的认知。
D. 娄德嘉向入山的要道奔去时,脚步是飞快的,但他的心却在徘徊着,突出了娄德嘉此时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写了吕梁山空旷寂静的雪地景色,接下来又写到成群的老鸦“飞了下来”“寒怆的鸣叫”,动静结合,给人以灵动之感。
B. 文中插入娄德嘉的“呆想”,呈现出家园惨遭破坏的情景,通过虚写,突出了娄德嘉被迫避难时对故乡惨遭践踏的忧虑。
C. 文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提拎起装好了弹药 围枪,左手做成弧形拢在耳根后”等描写,突出娄德嘉的勇敢与机警。
D. 本文同王愿坚的《党费》都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能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8. 对话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分析娄德嘉与侄女珍子这一对话描写的作用。
9. 小说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6. C 7. A
8. ①折射出珍子对家的眷恋,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
②娄德嘉告诉珍子游击队一定能够赶跑鬼子,突出了他对游击队的信任和对战争取得胜利的信心。
③对话中交代了珍子父亲知道游击队进山的行踪,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9. ①小说结尾写“猎人”“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含蓄地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②“狰狞”二字,写出了娄德嘉在经历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后。
③娄德嘉对于侵略者 愤恨促使他变得异常果敢,由一名普通的猎人成为一名勇敢的斗士。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以吕梁山雪景为背景,通过猎人娄德嘉的视角,展现了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的苦难与抉择。作者运用细腻的环境描写烘托压抑氛围,对话与心理刻画生动呈现人物矛盾。娄德嘉从担忧家园到面临手足相残的抉择,体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结尾处枪口下的徘徊与决断,深刻揭示了民族大义与亲情伦理的冲突,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时代意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母亲找到娄德嘉只是希望他把娄德嘉的兄长救出来”错误,从母亲的话“想什么办法呀……做梦的孩子!”可知,母亲的语气中隐含对兄长处境的担忧,但母亲只是来送信,并未希望他能够把兄长救出来。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给人以灵动之感”错误,从主人公当时的躲避环境和“一种寒怆的鸣叫”可知,应该是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并没有给人以灵动之感。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珍子嚼着又凉又硬的面馍,想起比较温暖的家来:‘叔叔,咱们哪一天才能回家呢?’”直接体现她对温暖家庭的思念,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
②从娄德嘉“肯定地点点头”,并说“地下的蛤蟆,可吃不着天上的天鹅肉咧!……傻丫头,你是中国人”,用坚定的语气和比喻,明确表达对游击队的信任,以及对赶走鬼子、取得胜利的信心。
③珍子提到“爸爸说过这山里全是咱们的游击队哩!”,交代了珍子父亲知晓游击队在山中的行踪,这为后文“敌人抓兄长做‘向导’”的情节做了铺垫,使兄长被抓的原因更合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①原文结尾“猎人,娄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兽,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扳动食指”暗示他最终扣动扳机,可能阻止了敌人进山,含蓄交代了反抗的结局。
②前文娄德嘉“默语着‘儿子要干一次不孝不悌的勾当了!’”,可见他面对“救兄长”与“阻敌人”的矛盾,“狰狞”二字写出他摆脱“不孝不悌”的道德挣扎后,坚定选择反抗的状态。
③最初娄德嘉只是擦拭围枪、担心枪声惊扰敌人的普通猎人,因家园被劫、兄长被抓胁迫而走向反抗。结尾“扳动枪机”的果敢动作,表明他完成了从普通猎人到勇敢斗士的成长。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给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
材料二: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材料三: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壮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夫秦藉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睚不测之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夫死非难,死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身之存亡,非特一璧之重,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初,相如捧璧入秦,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犬马珠玉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而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侥幸不死,难矣。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祸者,徒以璧为之祟也。然则全璧归赵何益哉?
(选自杨时《蔺相如论》,有删改)
10. 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相如A区区掉三寸舌B入C眦睚D不测之秦E卒F能以完G璧归H亦足壮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见欺”与“百姓之不见保”(《齐桓晋文之事》)严中的“见”意思相同。
B. “间行归赵”与“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的“间”意思相同。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