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中国新闻发布:您如何看待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您认为本届链博会是否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解决方案? 奇佳:在我看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先进的互联网连接技术等“软”基础设施,也包括港口、机场、公路和铁路等“硬”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匮乏阻碍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商品和服务的流动。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也是一个挑战。链博会可以在基础设施项目、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增进协作,有助于中国与非洲联盟等区域性组织,特别是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中国新闻发布: ② ? 奇佳:在我看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下一次工业革命将是绿色革命。提高发电能力是赞比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赞比亚需要通过链博会这一平台,与各国、地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绿色能源和高科技领域。赞比亚矿产资源丰富,包括钴、铜、锂、镍、锰和稀土等,这些资源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我也期待本国企业通过链博会在工业发展、矿产增值、农业现代化和运输系统改善等方面有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产品的流通。 中国新闻发布:您对链博会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或建议? 奇佳:我期待链博会可以推动建立一个具有公平公正规则的贸易机制,并与非洲联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目前,非洲国家难以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充分参与工作并获益,我希望链博会能够在这方面带来改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非洲的5倍,这一差距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一个挑战,而更应被视为贸易增长的一个巨大机遇。非洲国家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绿色技术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陶恒《非洲官员眼中的链博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开创性地举办链博会,既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B. 当前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工商企业应精诚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促进其良性发展。 C. 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的匮乏是全球供应链面临的主要挑战,链博会能为应对挑战提供新的思路或解决方案。 D. 非洲国家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高规格的链博会平台与其他国家、地区达成深入交流与合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益于第一届链博会的成功经验,第二届链博会优化了展区设置和相关服务,水平更高。 B. 如果你想了解智能动车组运用了哪些新材料,第二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展区的中国中车展台可能给你答案。 C. 只有利用好媒介的力量,加强推广宣传,链博会才有望形成与进博会、广交会同等的品牌影响力。 D. 世界贸易组织缺少具有公平公正规则的贸易机制,使得非洲国家难以在其框架下充分参与工作并从中获益。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链博会设置了参展产品专利申请受理窗口和法律工作服务站,以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及纠纷解决服务保障。 B. 第二届链博会首次设立了主宾国和主宾省,分别由匈牙利和湖北省担任,双方签约了18个重点合作项目。 C. 链博会上,60余家先进制造链参展企业共同呼吁企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D. 第二届链博会依托吉祥物“链氪”,在CCTV13频道推出“链氪探链”系列节目,讲述一条条“链”上故事。 4. 请根据材料二中受访者的回答,在横线处分别填上采访者提出的一个问题。 5.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评价链博会“充满十足‘链’味”。“链”味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1. C 2. D 3. C 4. ①本届链博会最吸引您的“链”是什么?(本届链博会哪些供应链吸引了您?)②您期待本国企业通过链博会在哪些领域获得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5. ①体现在服务展区的设置上,链博会设置了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并举办了相关配套活动。②体现在全产业链过程的展示上,链博会展示了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生产的完整产业链过程。③体现在供应链相关主体的合作上,链博会能促进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互动合作,以及相关国家、地区的互利共赢。 【解析】 【导语】材料一介绍了链博会作为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届链博会成果显著,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第二届链博会将于2024年举办,旨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开放合作。材料二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供应链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链博会能促进全球合作、推动绿色革命和贸易公平的展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的匮乏是全球供应链面临的主要挑战”错误。根据原文“在我看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也是一个挑战”可知,材料中仅是奇佳个人对“发展中国家”供应链面临的挑战的看法,且两者是否“主要挑战”无从判定。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世界贸易组织缺少具有公平公正规则的贸易机制,使得非洲国家……”错误。根据原文“我期待链博会……非洲国家难以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充分参与工作并获益”可知,奇佳并未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机制本身做出评价,也并未明确指出其缺少公平公正规则,才导致了非洲国家难以充分参与工作并从中获益。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主要讨论了如何提升链博会的赋能作用,具体包括:拓展链博会开放平台示范功能,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管理体制改革,拓展链博会的品牌传播效果。 A.这项措施与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符合第三段的观点。 B.这项措施体现了链博会作为开放平台的示范功能,促进中外企业互动,符合第三段的观点。
展开余下试题C.这项措施主要涉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虽然与供应链相关,但与第三段提到的开放平台、管理体制改革、品牌传播等核心观点关联性较弱,因此最不适合作为论据。 D.这项措施属于品牌传播 范畴,与拓展链博会的品牌传播效果密切相关,符合第三段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奇佳:本届链博会上,从农业到高科技……这些供应链深深吸引了我”可知,根据奇佳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供应链领域,因此采访者的问题可能是关于链博会上哪些供应链吸引了他。因此可填“本届链博会最吸引您的“链”是什么?/本届链博会哪些供应链吸引了您?” ②根据原文“赞比亚需要通过链博会这一平台……”“除此之外,我也期待本国企业……”等可知,根据奇佳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供应链领域,因此采访者的问题可能是关于链博会上哪些供应链吸引了他。因此可填“您期待本国企业通过链博会在哪些领域获得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第二届链博会设置了六大产业链(如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等)及供应链服务展区,并围绕这些链条开展论坛、招商推介等活动,体现了“链”的系统性和服务支撑功能。 ②材料一提到先进制造链展区完整呈现从研发设计到智能制造的全过程,突出“全链条”展示特点,凸显“链式”结构与新质生产力特征。 ③材料一指出链博会促进上中下游衔接、中外企业互动;材料二中非洲官员奇佳也强调链博会有助于国家间在供应链领域的合作,体现“链”的联动与共赢本质。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着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6.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评现代人缺乏审美能力,对自然之美麻木不仁。 B. 暗示熟悉会导致审美疲劳,但董师傅仍能保持对美的敏感。 C. 表达对校园商业化、游人增多的不满。 D. 反映董师傅对自己木匠身份的骄傲,认为只有匠人才懂美。 7. 文中多次提到“灯光”(塔灯、彩灯、倒影),下列关于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营造节日氛围,与董师傅平日的“清净”形成对比。 B. 象征现代文明对自然景观的侵入,暗示董师傅的失落。 C. 以光影变幻衬托小翠的“初见”视角,突出她的新奇感。 D. 表现董师傅对“人造美”的欣赏,体现了他包容的生活态度。 8.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9.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析文末说“他很快乐”的理由。 【答案】6. B 7. B 8. (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2)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9. 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解析】 【导语】宗璞笔下的董师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大学木匠,二十余年的平凡生活浸润着匠人的从容。湖光柳影间,他静享自在;灯火喧嚣中,他淡然依旧。一次偶遇同乡小翠的游湖经历,既展露他对校园之美的珍视,也暗含对生活本质的领悟——快乐源于简单与善意。这篇小说以细腻笔触勾勒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传递超脱功利的生活哲学。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A.“批评现代人缺乏审美能力,对自然之美麻木不仁”错误。原文中董师傅并未批评谁,只是客观陈述现象,语气平和,不含批判意味。 C.“表达对校园商业化、游人增多的不满”错误。文中虽有提及校园变得越来越像公园、节假日人多等现象,但董师傅对此是“无所谓”的态度,并未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D.“反映董师傅对自己木匠身份的骄傲,认为只有匠人才懂美”错误。虽然文章提到董师傅对自己雕花窗的自豪,但他说“大家都是这样的”时,体现出一种平和与包容,并未将“美”限定为“工匠专属”。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B.“象征现代文明对自然景观的侵入,暗示董师傅的失落”错误。虽然“灯光”确实带有现代文明的意味,但文中并没有表现董师傅因灯光而感到“失落”。相反,董师傅对灯光并不排斥,甚至欣赏灯光下的塔影之美,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包容的心态。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1)“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将灯光下的花色比作“雪”与“金”,形象地表现了花的洁白与灿烂,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花在灯光映照下的绚丽之美。 (2)“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粉嘟嘟”“挤满”“热闹”等词语赋予海棠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展现了海棠盛开时繁茂热烈的景象,营造出欢快、生机勃勃的氛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1)董师傅主动送迷路的小翠回家,并耐心带她欣赏校园夜景,体现了他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这让他内心感到愉悦和满足。 (2)他生活安定,家庭平安,对物质要求不高,面对小翠的无心之举也毫不在意,展现出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这种知足常乐是其快乐的重要来源。 (3)董师傅热爱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常独自欣赏湖光山色、塔影月光,说明他有丰富的生活情趣,这种对美的感知与分享也带给他精神上的愉悦。 (4)他作为木匠技艺高超,作品遍布校园,特别是那几扇雕花窗户,是他引以为傲的成果。在向小翠介绍时,虽未得回应,但他仍愿意分享,说明他因技艺精湛、成果可见而感到自豪与快乐。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材料二: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 材料三: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一老A父B衣C粗D衣E冠F白G冠H后I来J吊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鼓励,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劝”意义相同。 B. 为,表假设,如果,与《庖丁解牛》中“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中的“为”意义不同。 C. 知,同“智”,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意义不同。 D. 正,此处为使动用法,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中的“正”的意义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为相后政绩显著,楚国上下和睦,风气美好,法令虽然宽松,但却令行禁止。 B. 孙叔敖三次为相不以为喜,三次罢相不以为悔,体现了他作为执政者的自信。 C. 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 材料三中的老父告诫孙叔敖身贵、位高、权重是为相者的大忌,孙叔敖虚心听取,再拜致谢。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14. 司马迁在《循吏列传》中说作为循吏“奉职循理,亦可为治”,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孙叔敖是如何做到“奉职循理”的。 【答案】10. BEH 11. A 12. D 13. (1)楚庄王同意了这个办法。过了半年,百姓都主动改高了自家的车。 (2)在于懂得把“不利”转化为“有利”,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德行的人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啊。 14. ①治政以民为本,顺应民生规律,不强行干预;②为官谦逊自律,恪守权责边界,不恃权逐利;③治理重 “化” 轻 “令”,以榜样与引导树规则,不依赖强制。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三则材料展现了孙叔敖作为楚国贤相的政治智慧与处世哲学。材料一突出其施政有方,善于因势利导,体现“不教而化”的治理艺术;材料二通过临终诫子,彰显其“以不利为利”的辩证思维;材料三则通过老父劝诫,刻画其虚怀若谷的品格。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一位深谙治国之道、明察人性本质的智者形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戴着白色帽子,最后来向他 “吊丧”(表示提醒)。 “有一老父”是动宾结构,其后B处断开; “衣粗衣”和“冠白冠”结构一致,都是动宾结构,应单独成句,EH处断开。 故选BE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鼓励/劝说。句意:秋冬两季,他就鼓励百姓进山采伐木材。/亲戚朋友大多劝说我出去做个县丞、县尉(一类的官)。 B.正确。表假设,如果/因为。句意:如果我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C.正确。同“智”,智慧/同“智”,见识。句意:孙叔敖的智慧。/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D.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正,整理。句意:孙叔敖整理好衣帽,恭敬地接见老人。/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告诫孙叔敖身贵、位高、权重是为相者的大忌”错误,材料三中老父的告诫是:“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