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精神需求,是人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活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活动,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获得自由。游戏作为一种以内在手段谋求内在目的的生命活动,虽“无(主观外在的)目的”,但“有意图(主观内在目的)”,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游戏因“无目的”而自由,是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自由连通艺术与游戏。 游戏产生艺术,艺术又超越游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说:“孩童是用事物作游戏,艺术家则是用形式作游戏,用线条和图案、韵律和旋律作游戏。”游戏是“艺术的蓝本”,游戏并不一定是艺术,但艺术一定是高级的游戏。 对游戏,人总是怀着原始的冲动和强烈的渴望。这种追求游戏的天性,体现出人对自由的渴盼。在游戏里,人借助想象性和幻想性的体验活动,获得超现实的满足,这是一种使人的身心得到愉悦的滋养和人的感性得到充分呵护的满足。艺术是一种高级的游戏形式,艺术活动深受游戏精神的影响。游戏精神中对自由的渴盼、超现实(虚幻)的满足和人本主义精神内核,在艺术中升华为审美超越和拯救精神。 游戏精神存在于人类的艺术活动中,影响着艺术活动,它将永远伴随着艺术,是艺术能否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摘编自刘鸿央《略论艺术与游戏精神》) 材料三: 最纯正的游戏精神是自由与和谐,即人们在游戏中不断创造着,同时在创造的过程中又融合游戏精神,这是一种最富儿童精神特质的心理状态。游戏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其根本动力在于游戏能满足心理快乐本能的需求。自由是游戏精神得以彰显的前提,人可以在游戏中摆脱客观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体验到生命的乐趣。同时,游戏精神还是一种“过程即结果”的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的是游戏本身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不是以游戏为手段去追求游戏之外的功利目的。卢梭认为自由指人的“天赋的”任意活动的合理性。康德采纳并赋予自由创造性、积极的内涵,他认为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行为的自主性。康德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和游戏是相通的。他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认为自由是美的无目的性的自由,是纯粹解放的人的审美自由,只有完全的自由才能进入艺术所带来的愉悦之中。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又发挥了康德游戏和艺术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的思想,提出艺术的产生正是由于游戏的观点。他认为游戏的冲动是一种脱离物质束缚、不计较利害关系的自由活动,这种游戏的冲动使得美本身就成了人追求的目的,推动了美感和艺术的产生。 (摘编自杨檬《论艺术创作中的游戏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作品具有美的形式,是一个全体与部分和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不可随意增删和移动。 B. 艺术的特性对应着人的感官或者精神的游戏,能使人的感性相对丰富、欲望得到暂时满足。 C. 艺术是一种高级的游戏形式,其中贯串着游戏精神,蕴含游戏精神的艺术就是成功的艺术。 D. 卢梭、康德、席勒三人在对自由的认知上有关联,后者对前者的主张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儿童游戏时选用材料,常和材料本身的价值无关,一般是根据他们游戏时是否需要而决定的。 B. 材料二认为,科技的发展使当代艺术活动中的游戏精神越来越丰富和鲜明,进而推动当代艺术更加繁荣。 C. 材料一中儿童堆沙为屋的行为,佐证了材料三中游戏精神是一种“过程即结果”的超越功利的精神的观点。 D. 材料二、材料三都围绕艺术与游戏精神展开论述,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认可自由在艺术与游戏间的作用。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游戏是‘艺术的蓝本’”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结界兽原型是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的巧妙结合。 B. 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融合多种游戏视角,给玩家带来了“如入画境”的体验。 C. 作曲家德彪西主张音乐是游戏和幻想 世界,要充满无限的想象力,他的舞蹈交响诗《游戏》完美体现了这一创作观念。 D. 作家C·S·刘易斯的小说《狮子、女巫和魔衣柜》来源于他的生活和童年游戏,游戏中的道具旧衣柜是他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4. 材料一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了游戏和艺术的不同,请分析比较的角度。 5. 材料二中说“艺术的审美超越和拯救功能实现着人生的梦”,请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C 2. B 3. D 4. ①意造世界:游戏的意造世界具有随机性、即时性,游戏者对游戏成果不珍惜;艺术的意造世界具有永恒性,艺术家热爱与珍护得意的作品。 ②材料和方法:游戏的材料不经选择,纯象征,没有客观的价值和美丑的分别;艺术的材料经过选择,能象征,有内在价值和美形式。 5. ①李白在诗中自由飞越空间,进入自由、快乐、美好的神仙世界,超越了现实,这体现出这首诗的审美超越。 ②李白在诗中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对权贵的不满得以抒发,苦闷、抑郁的心灵得到慰藉,这体现出这首诗的拯救功能。 ③现实中李白被权贵排挤,政治抱负难以施展,诗中李白用仙界的自由化解了对权贵的不满,实现了对自由的追求,这首诗实现着李白的梦。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展开多维度探讨。材料一通过对比强调艺术的永恒性与形式美;材料二突出当代艺术的游戏精神及其自由本质;材料三从哲学角度阐释游戏精神的自由内核。三则材料层层递进,既区分艺术与游戏的差异,又揭示二者在自由创造上的共通性,展现了艺术创作的深层精神动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蕴含游戏精神 艺术就是成功的艺术”错,材料二明确指出“游戏精神……是艺术能否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强调游戏精神是成功艺术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而“蕴含游戏精神的艺术就是成功的艺术”,将“决定性因素之一”绝对化为“唯一条件”,忽略了艺术成功还需材料、形式、内涵等其他要素,与原文“游戏精神是艺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的表述矛盾。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