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 2025-10-20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重庆市五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5-2026学年上期五校十月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清晰”可以说是学习的基本窍门,掌握了它,我们就可以化解学习中很多常见的问题。不过,要想掌握这个窍门,我们需要先从下面的问题开始思考:机器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在这个语境下,我想告诉你,机器人没有潜意识。因为它的每一个动作,包括转动“躯体”、弯曲“手指”、提高“说话”的音量等,在其“大脑”中都由精确的数值控制,一旦断电,机器人就会停止工作。但人不同,人若是晕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会瘫倒在地,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它们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和机器人一样,用数值控制每一块肌肉,调节每一种激素,处理每一个神经信号,那么人根本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是举手投足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都是海量的。为了更好地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如此分工,意识便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高级的社会活动或学习活动。
这就是进化的力量。然而进化是一把双刃剑,意识分层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因为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你肯定记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运行速度至少可达11,000,000次/秒,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就像身后有个影子,它能影响你,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回头看去一片模糊。
这种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而迷茫和恐惧又使我们的学习、情绪和行动遭遇各种困扰,继而影响我们学习的状态。
从某个角度看,模糊就是学习的困扰之源。而学习更像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落后;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领先。
人类的大脑天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它不喜欢有压力的学习,特别是像学校里那些有考试的学习,它会本能地抗拒,因为这类事极其耗能。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而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努力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娱乐、享受,所以本能通常都是阻碍学习的。而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足够、必要的知识,这样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做一些反本能的事情,比如学习。
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十分重要,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学习能力的背后是“三个大脑”之间博弈的结果,所以他们从未主动激活自己的理智脑,而是顺着本能和情绪的喜好被动地参与学习。
这就解释了一种现象。有些人虽然看上去很努力,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始终平平,因为他们习惯在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兜圈,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这背后都是潜意识在操控——因为基因认为这样做耗能更低。
浏览完整试题
优秀的人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在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明确错误,并集中精力攻克它们。比如他们面对试卷上的错题时,不会止步于写上正确的答案,而会对错题背后涉及的知识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探究和反思复盘,再把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几遍,直到彻底掌握相关知识。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不是不知道这个方法,只是他们要么不去整理错题本,要么整理了也不去看,他们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而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对。
不难发现,“学霸”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勤奋的程度上,还体现在努力的模式上:“学霸”更愿意主动去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大家会发现,所谓学习,无非就是消除模糊的未知部分,巩固已知的内容。无论英语单词还是数学公式,你对它们记忆得越清晰、理解得越深刻,你对它们的掌握就越好。所以,消除模糊就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有意思的是,学习的方法也是这四个字:消除模糊。因此,目标和方法是统一的。比如,错题本就是不断将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分开的工具,没有它,我们的学习就会缺少边界和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效能自然会降低。
再比如,数学老师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在解题时养成用草稿纸的习惯,其实也是为了帮助我们制造清晰。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非常有限,如果光在脑子里想解题思路,那么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但只要把题中的条件画到纸上,解题思路马上就会变清晰。所以,那些善用草稿纸的人解题时通常是又快又对,而那些对草稿纸不屑一顾的人往往漏洞百出,他们甚至认为不用草稿纸就能解题是厉害的表现,殊不知,这是个不良的习惯。
种种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无论提升学习能力还是思考能力,其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或产生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暂停盲目的努力,鼓起勇气去面对核心困难,花时间去梳理、分析,然后攻克它们。
(摘编自周岭《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
1.(改编)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是否有潜意识是机器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机器人的动作都由数值控制,人的功能都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
B. 意识分层是进化的结果,潜意识负责社会系统,意识负责生理系统,从而使大脑从处理海量信息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C.“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中的“自己”指的是理智脑,“不理解”是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造成的。
D.在紧张的学习中,学生只要愿意做高耗能的事情,消除模糊,制造清晰,就能变得更加优秀。
2. (原创)下列对原文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就是进化的力量”中的“这”指意识分层,解放意识全力投入高级的社会活动或学习活动。
B.“这种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中的“这种模糊”指潜意识与意识处理信息速度悬殊,导致意识难以介入潜意识、却被潜意识左右,进而对自身行为无法理解。
C.“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十分重要”中的“这个过程”指为了消除模糊,用“三个大脑”顺着本能和情绪的喜好去参与学习的过程。
D.“这就解释了一种现象”中的“这”指基因节能本能使潜意识阻碍学习,多数人在本能脑和情绪脑支配下,习惯被动学习。
3. (改编)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消除模糊,制造清晰”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阅读专业文章的时候,由粗读到精读,抓框架,破难点,做好批注和摘要,留痕迹,强记忆。
B.把当日要学习的知识、要完成的任务列成详细计划表,明确几点做什么、每项任务用多长时间,让计划易操作、可执行。
C.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把具体困难逐项写在纸上,用排除法剔除次要困难,明确自己目前的三个核心困难后,专注于解决它们。
D.复习文言文实词时,第一遍将未掌握的画圈标记,第二遍对仍未掌握的加三角标记,第三遍对反复记不住的再画对勾,做好层层标记。
4.(原创)根据原文内容,请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关键词语,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进入高三后,复兴中学的小刚十分勤奋,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他很困惑:公式、套路都已背熟了,老师留的作业都做了,自己也找了很多试卷成套地练习,为什么成绩进步不明显呢?老师在与他深入沟通后,告诉他:“潜意识会让人避开① ,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被动完成老师的作业,不会主动激活自己的② 。盲目刷题,不区分是否掌握,会使学习缺少③ ,降低学习效能。这样④ 会越来越多。”老师鼓励小明要消除模糊的未知部分,巩固已知的内容。谈话结束后,小刚调整了学习模式,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下,他实现了分数提升的目标。
5.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说:“好的科普作品,应该像一扇窗,让每个普通人都能透过它看到专业领域的风景,而不是筑起高墙。”请结合文章,谈谈本文是如何“打开窗户、消除高墙”的。(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二月(节选)
柔石
六年前,萧涧秋和陶慕侃一起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他们的感情非常好,可是毕业以后,因为志趣不同,就各走各路了。在这六年之中,萧涧秋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大部分的疆土。但终于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所以答应陶慕侃的聘请,回到浙江来。浙江本是他的故乡,可是他从小就死了父母,孑然一身,只跟着一位堂姊生活。不料,堂姊在他临毕业的一年也死去了。他在人间更加孤独,没别的朋友。陶慕侃倒还是和以前一样记着他,时常与他通通信,而且也佩服他的学问,所以趁着学校的扩充,再三要求他到芙蓉镇来帮忙。
他喜欢孩子,所以应了下来。况且他将学校观察一番之后,更觉得满意。这座学校的房子,虽然不大,却是新造的,半西式的;布置,光线,都像一座学校。陶慕侃为他选定的房间靠近小花园,当时他打开窗,就望见梅花还在落瓣。他觉得自己愿意在这住两三年,也可能更久。他在房内走了两圈,似乎他的过去,没有一事使他挂念,他要在这里新生了,从此新生了。
展开余下试题
因为一星期的旅路劳苦,他就上了床想睡下去。可是,他的性情使他常常在快乐时想到不幸,所以,这时,他三小时前在船上所见的一幕,一个悲惨的故事,在他脑内复现了:
从海市到芙蓉镇,三个小时,他坐在统舱的栏杆边,眺望两岸的衰草。他对面,是一位青年妇人,身穿着青布夹衣,满脸愁戚的。她虽大方而温良,可是从她的两眼内,可以瞧出极烈的悲哀,如夏午骤雨一般。她的膝前倚着一位约七岁的女孩,眼秀颊红,小嘴如樱桃,非常可爱。正掂着手里的橘子玩,好似橘子的红色可以使她心醉。妇人怀里还抱着一个约两岁的小孩。一位老人,就向坐在她旁边的一位老妇问:
“李先生到底怎么哩?”
那位老妇凄惨地答:
“真的打死了!”
“真的打死了吗?”老人惊骇地重复问。
“可怜真的打死了!什么惠州一役打死的。听说惠州城,铜墙铁壁那样坚固,里面又排着阵图,李先生这边的兵,打了半个月也打不进去。李先生愤怒起来,可怜的孩子,真不懂事!他自讨令箭,要一个人去冲锋。说他那时,一手提着机关枪,腰里佩着一把钢刀,藏着一颗炸弹,背上又背着一支短枪,真像古代的猛将!说起来吓死人!就趁半夜漆黑的时候,他去偷营。谁知城墙还没有爬上去,那边就是一炮,接着就是雨点似的排枪。李先生立刻就从半城墙上跌下来,死了!”老妇人擦一擦眼泪,继续说,“惠州倒是打下来了。城内的敌兵,见这边有这样忠勇的人,吓破了胆,都逃散了。不过李先生终究给打死了!”她语气和缓一些,说:“我们这次到上海去,也白跑了一趟。李先生的行李衣服都没有了,抚恤金一时也领不到。他们说上海还是一个姓孙的管的,他和守惠州的人一边的,都是李先生这边的敌人。所以我们也没处去多说,跑了两三处秘密的、不像衙门的地方。他们告诉我,抚恤金是有的,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我们白住在上海也费钱,只得回家。”稍停一息,又说:“可怜她们母子,不知怎样过活!家里一块田没有,屋后一方菜园也在前年卖掉,给李先生做了盘缠。两年来,他也没有寄回家一个钱。现在竟连性命都送掉了!李先生是个有志的人,人又非常好。他去当兵,是骗了他的妻去的,对她是说到广东考武官。谁知刚刚有些升上去,竟给一炮打死了!李先生的身体,他的朋友看见,打的和蜂窝一样,千穿百孔,血肉模糊,哪里还有鼻子眼睛,说起来怕死人!”
两旁的人都听得摇头叹息!
这时,那位青年寡妇,止不住流出泪来。老妇人说到末段的时候,她更低头看着小孩的脸,似乎小孩的白嫩的脸包含着未来的隐光,可以安慰一些她内心的酸痛和绝望。女孩仍是一味玩着橘子。一时她仰头向她的母亲问,
“妈妈, 家里就到了喔?”
“就到了。”
妇人轻轻而冷淡地答。女孩又问,
“到了家就可吃橘子了喔?”
“此刻吃好了。”
女孩听到,简直跳起来。随即剥了橘子的皮,将红色的橘皮在手心上抛了数下,藏在她母亲的怀里。又将橘子分一半给她弟弟和母亲,一边自己吃起来,又抬头向她母亲问,
“家里就到了喔?”
“是呀, 就到了。”
妇人不耐烦地。女孩又叫,
“家里真好呀!家里还有娃娃呢!”
这样,萧涧秋就离开栏杆,向船头默默地走去。
船到埠,他先望见妇人,一手抱着小孩,一手牵着少女。那位述故事的老妇人提着衣包走在前面。她们慢慢地向一条小径走去。
这样想了一回,他从床上起来。似乎精神有些不安定,失落了物件在船上一样。站在窗前向窗外望了一望,天已经刮起风,小雨点也在干燥的空气中落下几滴。于是他又打开箱子,将几部他所喜欢的旧书都拿出来,整齐地放在书架之上。又抽出一本古诗来,读了几首,要排遣方才的回忆似的。
(有删改)
注:《二月》最初发表于1929年,中国尚处在剧烈动荡期。1926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重创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而上海作为多方外国势力的盘踞地和各种思想潮流的交汇地,形势更为复杂。
6. (改编)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涧秋决定留在芙蓉镇,既因为他厌倦了漂泊,好友发出了邀约,又因为他自己也喜欢孩子和这里的环境。
B.老妇的叙述中夹杂着“说起来吓死人”“怕死人”这类字眼,反映普通民众的冷漠无情和作者对他们的辛辣讽刺。
C.在对女儿的询问时,青年寡妇表现出“冷淡”和“不耐烦”,是因为老妇人的话勾起了她的丧夫之痛,内心苦痛迷茫。
D.李先生及其家人的悲惨遭遇,让人在感佩革命义士的无畏精神的同时,也体会到动荡年代人们的心酸无奈。
7. (改编)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简笔交代了萧涧秋的身世经历,保持了人物塑造的完整性,也在开篇为小说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B.文中的血色和橘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化了故事的悲剧感,同时也暗示着在绝望中仍有生命的韧性和希望的存在。
C.年龄稍大的女孩尚不谙世事,单身母亲养育儿女的艰难可想而知,加重故事的悲剧色彩。
D.文中多处环境描写,或清新恬静,或阴郁压抑,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命运的无常。
8. 学界普遍认为萧涧秋身上有作者的影子,正如鲁迅先生评价柔石“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请结合文本分析萧涧秋的形象如何印证了这一评价。 (6分)
9. 嵌套式叙事结构,是通过不同时间线或不同视角的叠加,使一个主体故事包含一个或多个次级故事。请简要分析本文嵌套式结构的表现方式及艺术效果。 (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孙忌,高密人,少举进士。始济阳为进士者,例修边幅,尚名检。忌豪举跌宕,不能蹈绳墨,遂亡去,客赵魏间。唐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忌,辟为判官。
时烈祖①辅吴,四方豪杰多至,忌口吃,初与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辞辩锋起,人多憎疾之,而烈祖独喜其文辞,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密计。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以忌为司空,使周奉表,请为外臣。忌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忌若辞,则是负先帝也。”既行,知不免,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思之熟矣,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
周世宗以楼车载忌于寿州城下使招仁赡仁赡望见忌戎服拜城下,忌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世宗诘之,忌谢曰:“臣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王崇质归,而留忌。会暑雨班师,忌亦从至大梁。馆都亭驿,屡召见,饮以醇酒,问江南事,忌但言:“寡君实北面无二心。”
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且反。唐人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表其书于世宗,皆斥渎反间之言。世宗遂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忌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左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犹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赐自尽。”忌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谢。”世宗性暴急,莫敢救者,忌已死,乃始追悔。元宗②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擢其子为祠部郎中,赐名鲁嗣。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
五代之季,士大夫之节义扫地矣。然其间亦有卓然自立者,如孙忌、韩熙载之徒,虽所事非其主,所遇非其时,而忠贞之操,皎然不污。孙忌之死,可谓忠矣。然其所以死者,非徒以忠也。忌之才,足以有为,而所事非其主,所遇非其时,故虽忠而无所成。夫忌之在南唐,犹鱼之在涸辙也。南唐之政,自烈祖以来,积弱不振,忌虽欲有为,而势不可为。及至使周,又不屈而死,是其忠也,亦其穷也。然忌之死,犹足以愧夫卖国求生者矣。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注】①烈祖:指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时为南吴权臣。死后葬永陵。②元宗:指南唐中主李璟。
(原创)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周世宗以楼A车载忌B于寿州城C下D使招仁赡E仁赡望见F忌G戎服H拜城下
11.(原创)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蹈,遵循,依照,与成语“循规蹈矩”中的“蹈”意思相同。
B.疾,痛恨,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中的“疾”意思相同。
C.比,等到,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相同。
D.“夫忌之在南唐”中的“之”与《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之“用法不同。
12.(原创)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忌被周世宗带到寿州城下招降刘仁赡,他不仅不劝降,反而告诫刘仁赡要坚守忠诚,拒绝开门迎敌。
B.孙忌在大梁期间,周世宗对他礼遇优厚,但他始终只强调南唐君主对周的臣服之心,不泄露更多江南情报。
C.孙忌面对死亡从容不迫,整理衣冠、手持笏板向南唐方向跪拜谢恩后赴死,周世宗事后追悔并对其家人有所抚恤。
D.王夫之认为孙忌虽“虽所事非其主”、生不逢时,但其不为世俗所染的高洁操守令人敬佩,他的死是困窘处境下的无奈之举。
13.(原创)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唐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忌,辟为判官。
(2)孙忌之死,可谓忠矣。然其所以死者,非徒以忠也。
14.(原创)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孙忌的形象特点。(3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日出浣花溪
宋 祁
侧盖天长荡晓霏,暖风才满使君旗。
水通江渚容鱼乐,草遍山梁报雉时。
场雨灭尘盘马疾,楼云碍曲进觞迟。
少陵宅畔吟声歇,柳碧梅青欲向谁。
注:本诗作于嘉佑二年(1057年)春,宋祁任益州知州。
15. (原创)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了清晨时分,车盖倾斜,天空辽阔,晨雾飘荡,暖风拂旗的春日景象,为全诗营造了明快惬意的氛围。
B.颔联以“鱼乐”“雉时”展现浣花溪一带的生机,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也暗含诗人对春日的喜爱之情。
C.颈联“盘马疾”与“进觞迟”形成对比,一快一慢,分别表现出骑马驰骋的畅快和宴饮的悠然,富有情趣。
D.尾联中“吟声歇”“欲向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杜甫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无人赏识的愤懑之情。
16.(原创)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春日”之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改编)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少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却有不同态度:“爱其子”,则“ ”,而自己“ ”。
(3)《静女》中,“ , ”生动描写了约会时女子故意躲藏以及男子焦急的场景。
第Ⅱ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DeepSeek 宣布开源其最新 AI 技术后,引发了全球开发者狂欢。开源到底是什么?它如何悄悄重塑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从一碗牛肉面说起 ……
街角的老张面馆生意火爆,秘决全凭一勺祖传汤底。老张从不让外人进厨房,连儿子都得蒙着眼睛学配方——这像极了传统科技公司的“闭源模式”:核心技术锁在保险柜, ,却永远不知道“汤里加了什么料”,更不用说“指手划脚”改配方。
而开源则像一家“透明厨房”餐厅。老板不仅公开菜谱,还鼓励你进厨房自己加辣椒、改火候,甚至把改良版配方拿去开分店。①比如 DeepSeek 开源的AI模型,②就像一份“智能牛肉面菜谱”,③开发者可以自由修改算法“火候”,④定制出更适合开发者口味的版本。 ⑤这种模式打破了“技术霸权”——代码不再是少数公司的“魔法黑箱”,⑥而是像乐高积木一样,⑦被全球开发者重组、拆解、再创新。
2023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中科院,基于DeepSeek-Medical 开源模型开发出肺结节 AI筛查系统,在《柳叶刀》发表的临床数据显示,其敏感度达94.3%,较传统方法提升11.5%。
当然,开源也有风险。几年前,某诈骗团伙利用开源人脸生成模型,伪造明星直播卖假货,卷走千万资金。当技术菜谱全民共享,坏人也能进厨房。
下次当你用AI 写周报、自动P图或刷短视频时,不妨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全球数百万开发者正在无形的“开源厨房”里协作,有人添柴,有人调味,有人负责试吃——而你的每一次点击、反馈、分享,都在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技术共创。在这场开源革命中,我们或许正在见证;技术如何从神坛走下,变成人类共同的“家常菜”!
18.(原创)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产品呈现在大众面前 B.用户只能看到产品
C.用户可以吃到牛肉面 D.产品被用户选择消费
19.(改编)下列引号用法与文中加点的“家常菜”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B.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C. 几个“慈祥”的老板搜集菜叶给她们做难得的佳肴。
D.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要求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改编)第二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并加以改正。(2分)
22. 请根据材料内容,科学而严谨表述你对“技术开源现象”的理解,要求信息准确完整,不超过100个字。(6分)
三、写作(60分)
23.(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中前人告诉我们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材料二:“当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手段重合,是至高的幸福”。 ——毕淑敏
作为人生的主角,对以上两则材料的现实意义,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人的功能都受潜意识控制”错误。原文是说人的某些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受潜意识控制,而非人的全部行为或动作。
B.“潜意识负责社会系统,意识负责生理系统”错误,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
上一篇: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重庆市五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