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 2025-10-20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高三年级(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2025年10月
一、阅读
(一)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记者:稀土是什么?您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
沈保根: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总称。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成为制造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支撑众多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母。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通讯、制造、生物、光学、超导、医学等方面。所以有的人把稀土理解为现代工业维生素\万能之土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
全球好多地方,都有稀土。所以稀土并不稀但是真正适用的、能够有开采价值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矿物有250余种。稀土含量较高的,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比较高的,占的比率很低,也就是6%不到,加起来也就五六十种。这五六十种矿物中间,作为矿物质且有开采价值的,大概就10来种。有的含量太少,没有开采价值;有的虽有开采价值,但是开采成本非常昂贵。
记者:
沈保根:我国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态势越加有序,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越发增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材料生产等领域建立了全球优势地位。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全球稀土市场供给度90%以上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一系列稀土管制政策的实行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轻稀土矿山的相继开发与供应,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依赖中国单边供应的格局将有所变化。但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的供应上,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记者: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沈保根:在稀土资源端,我国的资源优势正在受到挑战。近年来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发展迅速。在稀土应用端,我国在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光学材料以及抛光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的转变,有些领域已处于领跑位置,相关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国际话语权。
此外,我国稀土资源的有序开采、供应和功能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国际市场稀土价格的连年提升。美日澳等国开始打造盟国内部循环的稀土资源开发投入,旨在摆脱对我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尽快追赶和超越我国,最后达到反制我国的目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采也好,冶炼也罢,以及分离,都要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矿藏开采出来了,稀土资源也分离出来了,却把环境给污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记者:您一直从事材料科研工作,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沈保根:做科学研究,你要想做一点事情,不付出努力是很难成功的。
同一个研究领域,你想想看,全世界有多少人都在研究同一个事情。你想做得比别人好,怎么办?不去好好努力,那真的是很难成功的。做科学研究永远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不断创新。
(摘编自沈爱群、乔韵鸥《专访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揭秘稀土背后的故事》)
材料二: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50%。2022年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0%;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81%、83%、65%;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85%、95%、90%以上。预计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
浏览完整试题
随着大国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深入开展,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我国有必要根据政策变化和新的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可将更新周期调整为3~4年,最多不超过5年。
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储量水平,以政策创新增储上产。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与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
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例如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稀土、镓等稀有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仍处于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链的底端,资源高效利用仍受制于人。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延伸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加强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及时稳链、补链、强链。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战略性矿产的附加值,跻身高端产品产业。
近年来,通过不断吸收新发展理念与新技术,绿色开采已开拓出绿智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矿山绿色开采,通过优化采矿方法,推广使用智能化采矿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开采回采率,实现降本增效。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城市矿产开发能力,将继续提高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
(摘编自陈从喜《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已发现的 250 余种稀土矿物及含稀土元素矿物中,有开采价值且成本可控的仅 10 来种,多数因含量低或开采成本高难以利用。
B.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保障,对经济、国防等领域意义重大。
C.提前做好钨、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的储备,就能完全满足 5G 通信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的未来需求,保障国家安全。
D. 科技进步推动战略性矿产新应用场景出现,大国竞争影响资源供应链布局,二者共同促使全球战略性矿产开发利用发生变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以“跟跑 — 并跑 — 领跑”的梯度表述,清晰呈现我国稀土功能材料研发生产的发展历程,既符合实际,又极具画面感。
B. 材料二用 “有必要” 强调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的紧迫性,用“可”提出具体更新周期建议,语气有别,体现表述的严谨性与灵活性。
C.材料二依据 2022 年我国原油(71%)、铜(83%)、锂(85%)等矿产的高对外依存度数据,预测 2035 年进口依赖局面难根本扭转,论据扎实。
D.记者在访谈尾声询问沈保根院士科研工作的最深体会,意在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
3.材料一横线处需补写出记者的提问,最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当前我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未来发展态势如何?
B.全球轻稀土的生产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中国将扮演什么角色?
C.我国稀土资源的储量优势是否会被海外开发削弱?应如何应对?
D.未来全球稀土供需会呈现怎样的趋势?中国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4.记者请沈保根院士科普一下稀土是什么,沈院士的回答是如何做到科学性和普及性的?请简要分析。(4分)
▲
5、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的原因,请分点概括。(6 分)
▲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千载白鹭鸣庐陵
徐剑
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秋后阳光仍炽,苦夏未尽。赣江清如镜,楼高八面风,一行白鹭盘旋江面,东风起,送我上青云。
秋声近,吉安城郭。我看到白鹭洲,一洲分两水,青螺屿楼浮在水上,章贡之水赣南来。白鹭展翼,扶摇直上江天,一派好风光!庐陵地杰人灵,北宋以降,古庐陵鼎甲四十九人,宰辅十九人,尚书六十九人,兀立吉安的天空,一个个寒门学子戴乌纱,穿红袍,胸挂锦鸡,无限风光在庐陵啊!
今天的庐陵,历史上又称半座苏州城。可已找不到旧时模样。阳光金晃晃地,洒满城郭。下车,一路台阶至底,是一个广场,正中央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白鹭洲书院”。
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太阳斜照下来,站在桥上,极目远方,由远及近,赣江碧流天际来,八面见画境,是诗,是词,更是秋水文章。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
白鹭洲中学出奇地静。逐级而下,过一座四角为石柱的亭子,南边两个石方柱,镶着一副楹联:“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妙哉此言,修杂芜而成参天大树也。移步石亭,但见赣江岸边,一棵古樟树,树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犹如一柄巨伞,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庐陵学子。据说,古樟树有三百多年历史,而白鹭洲书院则在朝朝暮暮中观鹭栖鹭飞七百年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想当年,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他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过办一所书院,让贫寒子弟读得起书。寻来找去,唯白鹭洲风水极佳,江水汤汤,一洲浮于两水之上,芳草萋萋,绿树连江天,乘舟、乘船,可载庐陵学子行赣水,入鄱阳湖,进长江,云帆高挂,金榜高中入殿堂。且白鹭洲书院又在水中央,学子上学,一篙撑舟,渡江而过,登洲,惊起白鹭一片,盘旋半空,复落树上,仿佛看到江水云树间,伫立一个个白衣隐士,彼乃庄周化蝶,老子骑青牛而来,孔子咏而归,还有孟子、屈子、司马迁化鹭而来。
展开余下试题
太阳转身了。我别过老樟树,朝南,唯见一座汉白玉雕像兀立,英姿勃发、鸟纱锦袍的宰相巍然在上,不用猜,一定是文天祥了。崖山一战,南宋水军烟消云散,文天祥成战俘,大宋从此化为水沫泡影。屠城将领欲留他一命,远押北庭二年,劝降,可是他头上华夏天空,有忠肝义胆天大地大圣人坐标: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的头,嵇侍中的血,张睢阳的齿,颜常山的舌。泱泱中华,哪一个壮士不惊天地泣鬼神?哪一个贤者不冰雪鉴日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朝刑场走去,木枷囚车,壮怀激烈。喝一碗浊酒,向云山外的庐陵投去最后一瞥。恍惚间,他看到白鹭洲书院创始人、南宋两任丞相江万里一家的结局。
元军马蹄在上饶府街衢闾巷响了起来,兵燹映红半座饶州城。江万里伫立石阶上,仰望城郭,仰天惊呼:“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白衣、白发、白胡须,飘飘,就像白鹭洲上一鹭鸟,翻过汉白玉栏杆,纵身沉塘。
江万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壮烈殉国。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学子的赤心,千古而下,令人长叹。
远眺,庐陵淡月初现,倒映在赣江。千江有水千家圆,和平树下的日子真好。在白鹭洲中学流连,展室是百年前的教室,二层老建筑。倏忽,刮来一阵百年穿堂风。风入室,琅琅读书声,我想到吉安儿女刘真、伍若兰,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不知他们当年是不是在白鹭洲中学读过书?
刘真,吉安永新县共产党早期负责人。那一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威吓,他说,杀了一个刘真,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出来。
伍若兰,朱德元帅的亡妻,她也是吉安的儿女。下井冈山,已有身孕的她跑不动了,持枪拦住敌人,最终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摇头道,共产党员永不叛党,绝不会苟且偷生。
伍若兰英勇就义,腹中,还有未出生的婴儿。
青天之下,那锥心之痛的呼号,仍在吉安、在赣南、在江西,在风中回响,一如赣水呜咽,长夜不息。
空谷幽兰,君子之爱。百年、千年秋风中,总有一股清馨吹过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吧。三春杨柳,九夏芙蓉,八月桂子红,十苇稻谷黄,好个金庐陵。那天傍晚,在白鹭洲中学,我挥毫书下一对条幅存念:白鹭云霄,春风庐陵。
该走了。秋阳正艳,罗霄如血,白鹭洲上,几度夕阳红。风月楼前凭栏近观赣水,书院在,白鹭洲未老,七百年成一梦。青山遮不住,赣江东流去,只留清白在人间,一颗文心、赤心巍峨井冈山,庇佑吉安,照耀中国,千古不绝。
千载白鹭鸣庐陵。 (有删改)
文本二
徐剑感叹,其实“每个人都在淘世相、情感、人生之井”。当下的文学写作,“并不缺技巧、语言,关键是要有一种精神的照亮,写出中国气派和风格的精神境界和海拔”。
我们将用什么思想和精神来展现新史诗?文学的最高精神品质是什么?
就是一种精神的海拔! (摘自《徐剑访谈录》)
[注]古庐陵,隶属吉安。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二段两个 “风光” 内涵有别,前者侧重赣江之上的自然景致,后者强调庐陵学子为地方带来的深远影响。
B. 文中想象孟子、屈原等先贤化鹭降临,既为白鹭洲书院增添浪漫传奇色彩,也暗示了其文脉传承的悠久历史。
C. 崖山一战南宋覆灭,作者以 “烟消云散”“水沫泡影” 等意象,核心意图是表达对王朝终结的痛惜之情。
D. 吉安籍共产党人刘真、伍若兰曾在白鹭洲中学求学,他们慷慨就义的壮举深深打动了作者。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两段以及后文对白鹭洲书院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B. 文章用张良、苏武等忠肝义胆的贤者衬托文天祥的巍然形象、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C. 文中画线句子既体现文字整齐之美、文言诗词之妙;又以短句为主,气势酣畅,情感充沛,感人至深。
D. “千载白鹭鸣庐陵”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以此结尾,既照应了标题,又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
8. 文本一在构思上特点突出,请从行文线索方面进行分析。(4分)
▲
9. 文本二主张写作要有“精神的海拔”,请具体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
▲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节选自苏轼《荀卿论》)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注]。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注]中侈君: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张吾之宠:扩大国君对自己的宠爱。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彼见其师历诋A天下之贤人B以自是C其愚D以为古先圣王E皆无足法者F不知G荀卿H特以快一时之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是定语后置句,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相同。
B.逆,预料、猜测,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不同。
C.乱,扰乱,使动用法,与《屈原列传》中“治乱之条贯”中的“乱”用法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
D.远,相差甚远,形容词作动词,与《<论语>十二章》中“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中的“远”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引用荀子“人性恶”的说法,将之与“仁人义士多”的客观事实对比,揭示了其理论的内在矛盾和荒谬性,为后文批判其思想所引发的消极后果埋下伏笔。
B.苏轼认为,李斯焚烧六经、剿灭诸侯的暴行,与桀纣之暴相似,通过二者行为的类比,论证了李斯“无所顾忌”的破坏性行为,有其师荀卿“蔑视先王”的学说作为支撑。
C.苏轼以“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类比,揭示了荀卿学说中的初始偏差被李斯极端化后,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现实危害。
D.尽管苏轼与姚鼐对李斯暴政的思想源头看法相左,但二人均明确批判李斯在执政实践中背弃仁政根本、尽废先王之法的行径,在这一核心过失的认定上达成了共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4分)
▲
(2)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4分)
▲
14.姚鼐不同意苏轼“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次俞秀老韵
王安石
解我葱珩①脱孟劳②,暮年甘与子同袍。
新诗比旧增奇峭,若许追攀莫太高。
和陆郎中放翁韵
姜特立③
遇知三径长荒苔,解组④东归亦快哉。
津岸纷纷群吏去,船头衮衮好山来。
平时佳客应相过,胜日清尊想屡开。
若许诗篇数还往,直须共挽古风回。
【注】①葱珩:青绿色玉佩,这里是官服配饰。②孟劳:宝刀名。③姜特立:南宋诗人,其诗“意境特为超旷,往往自然流露”。他对当时诗坛上的雕琢之风不满。④解组:解下官印,辞官卸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诗第二句巧妙化用“与子同袍”之典,翻出新境,用以表达暮年得遇知己、愿结为精神同道的喜悦与笃定。
B.姜诗首句沿用了“三径”作为隐逸之地的传统意象,委婉道出自己因仕途奔波而久离家园的处境,以此申说归隐的缘由。
C.姜诗第三句以象征笔法虚写,将“津岸”象征为纷扰的官场,“群吏去”则暗示自己过往遭受排挤,从而表达摆脱后的松快。
D.姜诗五、六句想象归隐生活,勾勒出一幅友朋相聚、诗酒唱和的闲适图景。
16.两首诗都以“若许”句结尾,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林在作文中论述领导者需注重选拔贤才、广纳善言时,想引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相关名句来增强说服力,他会选择的句子是:“ ▲ , ▲ 。”
(2)暮春之夜,独立长江岸边,明月高悬,江水清澈,天空明净,令人不禁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 , ▲ 。”
(3)夜晚,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常常能引发古人的情思,例如古诗中就有“ ▲ , ▲ ”两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年轻人又玩新标签, ?“偷”指“偷偷”,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感”则指“感觉、情感、感想”,表达中性色彩。然而,当二者结合成“偷感”一词时,其语义发生了泛化。①“偷”作为实语素,②保留了其核心意义;③而“感”则经历了语义的虚化和泛化,④呈现出类词缀的特征,⑤具体表现为“感觉、情感、感想”等语义的虚化,⑥延长出表示某种自我认知的看法。⑦“偷感”可理解为“个体行事风格给人以偷偷摸摸之感”。⑧此类搭配还可以量化,⑨如“一群偷感很重的客人”。
从语用范围上看,“偷感”一词的语义泛化,使得其语体色彩经厉了从贬义到中性再到褒义的演变,同时,其使用空间也得到了拓展。“偷感”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行为, 。表示褒义时,带有趣味性;表示贬义时,暗示着某种不正当或隐密的行为。如:“男医生跳‘悟空操’偷感十足。”“偷感”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生命体,表褒义色彩,描绘一种生动、可爱的形象。如:“眼睛噔得像铜铃的一棵树的偷感能有多重?”“偷感”甚至可以用来形容无生命体。如:“杭州航班大面积取消,山航又‘鬼鬼祟祟’地起飞了,网友说:‘第一次见偷感这么重的飞机。’”
从流行原因看,“偷感”一词的流行,首先跟语言的经济原则有关,即语言中尽可能使用有限的形式去表达无限的语义。“偷感”一词属于仿词派生,即将“感”作为自由语素,以“×感”为构词方式构成。使用者可利用类推机制,根据自己表达的需求在“×感”格式中添加相应的内容。这种构词形式口语化特征明显,不仅结构简短,且理解省力,便于交流。其次,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他们通过使用“偷感”一词进行自嘲,以此来释放内心的压力。这是“偷感”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这三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加以改正。(3分)
▲
20.请在文字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
21.文中画波浪线词语“鬼鬼祟祟”“偷感”是如何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请简要赏析。(4分)
▲
22.“偷感”一词属于仿词派生,请结合文意,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同类型的选项并说明理由。(3分)
A. 信手拈来 B.乐在棋中 C. 生机盎然 D.郎财女貌
选项: ▲ 理由: ▲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何处理情绪,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有人认为:成长需要我们学会在人前隐藏情
上一篇: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重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无锡市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