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  2025-10-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杭州学军中学高一语文检测(一)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洋淀上(节选)
关仁山
淀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撩得王永泰猛地来了精神。他心里念叨,砸冰懵子的季节到了。
王永泰挺直腰,拧着屁股下炕。他哼了几声保定老调,腰里缠上一圈绳索,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戴上一顶大皮帽子。他从墙上摘下一支明晃晃的冰枪,扛着冰枪,扑扑跌跌地走进雪野里。
王永泰斜卧在一艘冻僵的船板上,嘴巴喷出一团哈气,拽起拴在腰上的酒葫芦,比画两下,锥子似的目光依旧盯着沉静的大淀。
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就像夏日淀上的浪头一样白。
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
往年人多的时候,王永泰总是带着王决心、二巴掌他们打冬围。但今年不同往常,王决心在千年秀林栽树,还要护卫规划设计专家在白洋淀勘测。他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
寒风涩重,滚地而来。王永泰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
夜空的云层里有月儿游出来了。百米远的冰面上有了声响,他就划开了浮雪。冰层下边一个硕大的黑乎乎的东西。王永泰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
冰层下面的黑东西就蒙了,露出水的时候,他辨认出是一条大黑鱼,就迅疾趴下,将被砸晕的大黑鱼捉上来,扔进他的网兜里。
后来,王永泰又以同样的砸冰方式,捕捉了几条大鱼。有两条大鱼活着,悲戚戚地喘息。王永泰想跟鱼说说话,但人的语言和鱼的语言是无法沟通的,无论他怎么叫喊,在鱼眼里也是个咆哮的哑巴。
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茫茫雪野里,脚下的棉靰鞡响个没完没了。
忽然,他听见远处的呼喊声。呼喊声越来越响,他似乎听见有王决心的声音,心就提了起来。他将鱼放在雪坎子后就开始朝呼喊声的方向跑,跑了几步,王永泰腿边一闪,细瞅是淀子来了。淀子用嘴咬他的裤脚,他立刻就明白,王决心他们出事了。
“决心,决心啊!”王永泰急走着,呼喊着。
远远地,王决心和水牛趴在一个游动的冰排上,让落水的人抓住竹竿。
褚蕾蕾和规划小组的杨北北、陈小兰落水了。好在他们抓着冰排沿儿,此时冻得哆哆嗦嗦,快不行了。
王决心和水牛有经验,趴在一个大大的冰排上,用竹竿施救。王永泰知道,竹竿瞬间冻了冰,人手攥不住的,这个时候竹竿几乎没有作用。
王决心看见他,高声喊道:“爹,你砸冰懵子带绳子了吗?”
王永泰摸着腰里缠的绳子:“有绳子!”但现在的难题是,怎样让杨北北他们抓到绳子。要知道绳头一挨水,瞬间就会结冰的。
“决心,先别动。”王永泰站稳了,想着办法……
王永泰扑通一声跳进冰水里。这一举动让杨北北惊呆了,褚蕾蕾也吓哭了:“大伯,你咋下来了?”
王永泰没有说话,先是将褚蕾蕾推上冰排,再推杨北北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主要是他的身体重,推了几次都滑下来。
王永泰将绳子拴在杨北北的腰上,将绳子甩给冰排上的王决心。王决心还没回过魂儿来,就摆起身子,去接绳子,脚下的冰排跟着摇晃起来。他脚一滑,实实地摔在冰排上,手中的竹竿也脱出去,凉浸浸的淀水忽地漫上了冰排。冰排整个儿成了滑溜溜的白玉,一点儿抓挠也没有了。


浏览完整试题王永泰眼睁睁地瞅着王决心的身体往淀里坠滑,淀水漫过王决心的膝,浸透了他的裤子。
这时,水牛也咚一声跳进水里,递给王决心一根扁担。王决心灵机一动,用扁担搪在两块冰排之间,一头儿恰恰顶住了下滑的身子。借着这股劲儿,王决心腾地将身子从冰上硬挺了起来,一滚,滚出一溜脆响,搭上了对面褚蕾蕾趴着的冰排。
王决心拽着王永泰甩过来的绳子,下面推,上面拽,杨北北终于被拉上了冰排。可是,驮着他们三人的那块冰排有点儿承受不住,一颤一悠。王永泰让水牛过来推,他游动着,伸手去抓另外那块大冰排。
落水的陈小兰冷得快冻僵了,说不出话来,她的身体缓缓下沉。王决心看见了,大吼:“小兰,爹快救小兰啊!”说着,就将绳头甩给了王永泰。
王永泰就势抓住了陈小兰的胳膊,用绳子缠住。陈小兰也不知从哪里爆发的力量,伸手死死抠住王永泰的喉咙,这是王永泰始料未及的。人到最后的时刻,手劲是非常大的。王永泰几乎要窒息了。
王决心借着月光看见了这一幕,他跳进冰水里拽开陈小兰的手,用扁担狠命一挑,让她的身体与王永泰的身体分离,两人联手再将陈小兰顶上了冰排。只听见扁担的断裂声,水涝涝的陈小兰滚动了一下,腾起一团扎眼的雪粉。
“决心,我们赶紧上去啊!”王永泰吼着,吼得青筋暴突。
王决心甩了半截扁担游过去,先将王永泰推上去,栽了一脸雪。王永泰又将水牛拽了上去,水牛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嗷嗷叫着,冻得两条腿乱乱地踢腾。
王永泰的手臂冻麻了。他吃不住劲儿,晃了几晃,一头跌在水牛的怀里。
王决心气力运足了,又顺手将几个人从冰排上拽到冰面,这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用伏笔,如王永泰出门时腰里缠上的绳索为下文王决心他们用绳索救人埋下伏笔,前后形成照应。
B. 王永泰感到空落,只寻着酒葫芦对话的原因是眼前的雪景白腾腾的一片,让他产生了年华易逝的失落感。
C.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王决心他们救人时的情形,可谓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D. 小说中关于雪景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恶劣,也侧面衬托出了王永泰等人的勇敢、热心。
2. 关于文中描写动物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硕大、黑乎乎的大黑鱼是王永泰砸冰懵子带来的一次收获,也成功让他提起了精神。
B. 王永泰想跟悲戚戚的大鱼说说话,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王永泰内心的失落感。
C. 大鱼、淀子等动物的描写,能让人感受到人类与动物的对抗以及和谐,引人深思。
D. 咬住王永泰裤脚的淀子,描写笔墨虽少,但能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熟悉、默契。
3. 王永泰出门砸冰懵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关仁山的文学作品兼具“粗犷”和“柔情”,本文也不例外,请结合文章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C
3. ①兴奋。砸冰懵子之前,王永泰见层层叠叠的厚雪,心里开始念叨砸冰懵子,此时他是兴奋的。②失落。砸冰懵子的过程中,王永泰见眼前白腾腾的一片雪,以及一个人的处境使他产生了失落感。③担忧。砸冰懵子后,他回家途中得知儿子王决心他们出事了,此时的他十分担忧、焦急。
4. ①语言风格“粗犷”。如小说用“砸冰懵子”“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等带有北方特色的语言,能够让人感受到粗犷、豪放。②人物形象“粗犷”。小说的主人公王永泰“哼老调”,面对寒风,灌雪粉,这都展现了人物的粗犷。③人际关系“柔情”。无论是王永泰预感王决心他们出事时的着急,还是王永泰父子、水牛等人全身心救人都展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是“柔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让他产生了年华易逝的失落感”错误,结合“往年人多的时候,王永泰总是带着王决心、二巴掌他们打冬围。但今年不同往常,王决心在千年秀林栽树,还要护卫规划设计专家在白洋淀勘测。他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分析可知,王永泰产生失落的原因主要是此时一个人的处境而非感叹年华易逝。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C.“能让人感受到人类与动物的对抗以及和谐”错误,关于动物的描写,意图不在让人感受到抵抗与和谐,只是内容的需要,此选项属于曲解文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淀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撩得王永泰猛地来了精神。他心里念叨,砸冰懵子的季节到了。王永泰挺直腰,拧着屁股下炕。他哼了几声保定老调……”,砸冰懵子之前,王永泰见层层叠叠的厚雪,心里开始念叨砸冰懵子,此时他有了精神,并哼着老调,他内心是兴奋的。
“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就像夏日淀上的浪头一样白。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他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砸冰懵子的过程中,王永泰见眼前白腾腾的一片雪,以及一个人的处境使他产生了失落感。
“淀子用嘴咬他的裤脚,他立刻就明白,王决心他们出事了。‘决心,决心啊!’王永泰急走着,呼喊着”,砸冰懵子后,他回家途中得知儿子王决心他们出事了,此时的他十分担忧、焦急。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小说用“砸冰懵子”“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等带有北方特色的语言,能够让人感受到粗犷、豪放。可见语言风格“粗犷”。
小说的主人公王永泰“哼老调”,面对寒风,灌雪粉,捉鱼的场面——“王永泰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迅疾趴下,将被砸晕的大黑鱼捉上来,扔进他的网兜里”,这都展现了人物的粗犷。可见人物形象“粗犷”。
“‘决心,决心啊!’王永泰急走着,呼喊着”,王永泰预感王决心他们出事时很着急;“水牛也咚一声跳进水里,递给王决心一根扁担。王决心灵机一动,用扁担搪在两块冰排之间,一头儿恰恰顶住了下滑的身子。借着这股劲儿,王决心腾地将身子从冰上硬挺了起来,一滚,滚出一溜脆响,搭上了对面褚蕾蕾趴着的冰排……王决心拽着王永泰甩过来的绳子,下面推,上面拽,杨北北终于被拉上了冰排……王永泰就势抓住了陈小兰的胳膊,用绳子缠住”,王永泰父子、水牛等人全身心救人都展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是“柔情”。可见人际关系充满“柔情”。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①至结绶畿句②,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注:①雠校:指学习写作。②畿句: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 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C. 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 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 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 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课内翻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9. 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答案】5. A 6. C
7. D 8. (1)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
(2)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
(3)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9. 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
【解析】
【导语】两篇文言文选自《琵琶行·序》和《旧唐书·白居易传》,展现了白居易坎坷的仕途和创作心路历程。在《琵琶行·序》中,白居易因听琵琶女的诉说而感悟自己的贬谪之痛,反映出他对命运的无奈。《旧唐书》部分则描述了白居易的才情和仕途经历,表明他因直言敢谏而被贬。两文结合展现出一位因为才情卓越而影响深远的文学家的复杂内心与社会环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 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
“逢”作谓语,“好文之主”作“逢”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D;
“生平”修饰“所贮”,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C.“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错误。“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
D.正确。句意: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把他贬为江表刺史。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根据文段二“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白居易因在宰相武元衡被刺杀后,他作为非谏官身份首先上疏议论其冤屈,并急切请求捕获凶手以洗刷国家的耻辱,这被认为是越权行为,被贬为江表刺史。又加之有人一直厌恶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最终导致他被贬为江州司马,而非直接因越权进谏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讽赋”,讽谏的表述;“箴”,针砭;“补”,弥补;“多”,称赞、赞赏。
(2)“善才”,技艺高超的乐师;“委身”,嫁给;“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3)“殷”,震动;“栗”,使战栗;“惊”,使震惊。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文本二“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可知,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这些诗歌旨在讽刺时弊,弥补政治上的不足。
②根据文本二“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可知,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受到士大夫的赞赏,并且这些诗歌常常流传到皇宫之中。
③根据文本二“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可知,章武皇帝乐于纳谏,喜欢听取正直的言论。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


展开余下试题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唐·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注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注】青丝:琴弦。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色满轩白”着一“白”字,写出了月色的清凉洁净,营造了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
B. “琴声宜夜阑”是说弹琴最适合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与标题中的“幽琴”相呼应。
C. 颈联诗人直接点明如今的人们不再喜欢这样的古调,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任用。
D. 尾联写世上知音难得,如今觅得知音,故将此曲相赠,“贵”字体现诗人对知音的珍视。
11. 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描写音乐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 A 11. ①同:在摹写音乐方面,两处都没有正面写音乐,而是用了侧面描写。
②异:《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注重通过具体形象来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注重通过环境的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
【解析】
【导语】刘长卿的《幽琴》通过描绘月夜弹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琴曲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月色满轩白”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接着“琴声宜夜阑”则点出夜深人静时弹琴的适宜。颈联中,诗人感叹古调不再受人喜爱,暗示自己才华不被赏识。尾联则表达了对知音的珍视,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理解的情感。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营造了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错误。月色皎洁,月光洒满了窗棂,营造的是幽静、淡雅的氛围。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①同: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颔联:“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琴声如何美妙,而是通过“松风寒”这一形象来暗示琴声的凄清、高远。同时,“静听”二字描绘了听琴者全神贯注、沉醉其中的情态,从而反映出琴声的超凡脱俗。属于侧面烘托的手法。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样没有直接描写琵琶声,而是通过听众在听完琵琶曲后的静默无言,以及江心秋月的清冷景象来烘托出琵琶声的深邃和感人。这种静默和清冷的环境氛围,恰恰体现了听众沉浸在琵琶曲中的状态。属于侧面烘托的手法。
②异: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颔联:更注重通过具体形象来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松风寒”以风入松林形容琴声凄清,化听觉为视觉,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也生动地描绘了听琴者的情态,进一步增强了音乐形象的感染力。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则更注重通过环境的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这里的“悄无言”和“秋月白”共同构成了一个幽静、清冷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与琵琶声的深邃、感人相得益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琵琶声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2.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答案】 ①. 明明如月 ②. 何时可掇 ③. 榆柳荫后檐 ④. 桃李罗堂前 ⑤. 千岩万转路不定 ⑥. 迷花倚石忽已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掇、榆、荫、檐、倚、暝。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______,但于唐代尤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已清晰显现。
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以《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来,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