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  2025-10-2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2026届皖豫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教师版)
绝密★启用前
2026届皖豫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浩瀚的人类历史文明画卷中,中国以其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广袤无垠的地理景观,绘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长卷,邀世界去细细品读,深刻领悟。随着时代发展,分享中国文旅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维系地理与文化的纽带,更是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心灵的桥梁,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每年数亿入出境旅游者,既是中国故事的倾听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吸引力,旅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讲述其故事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向世界讲好中国文旅故事,可以有效展现中国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地域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来往。常来常往的游客要欣赏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美丽国土,要领悟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也要看见14多亿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从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青海可可西里等世界自然遗产,到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渐成气候。中国文旅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日新月异,从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到哈尔滨的冰雪、泉州的簪花和潮汕的英歌舞;从深圳的节日大道、广州的“小蛮腰”,到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洪崖洞,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火热出圈。讲述新时代的文旅故事,有助于激发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热情,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在有效保护、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得到了合理利用,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民休闲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经济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市场支撑。旅游领域的产业投资、资源开发、业态培育和市场创新空前活跃,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首旅、锦江、方特、海昌海洋公园等国内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讲述中国文旅产业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对全球文旅市场的繁荣发展、对世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优化重构,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展示中国在遗产保护、绿色旅游、智慧旅游、文明旅游,以及旅游促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有利于推动全球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讲述文旅故事的专业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这支队伍需要由一群对文旅充满热爱和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他们不仅要深入了解文旅的内涵与历史,更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从独特的视角挖掘出文旅故事中的精彩之处。在专业能力上,他们要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将文旅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受众。同时,还要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确保故事的传播准确且有效。


浏览完整试题在国际传播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来扩大中国文旅故事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仍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专题报道等,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旅的魅力。同时,要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如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网站等,利用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发布吸引人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内容,引发广泛关注,提高传播效果,让中国文旅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戴斌《风雅华夏 你好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文旅故事》)
材料二:
2025春节期间的文旅消费热潮,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理论论断的实践书写。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确定为重点任务,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物质基础,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文旅消费的增长,本质是以物质富裕为基础,进而消费需求向精神领域溢出,终而更高质量地实现产业升级、更可持续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成就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完善交通基建、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夯实物质基础,使“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精神内核,文化自信引领消费升级。“博物馆热”“非遗研学游”等现象的兴起,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以文化自信为内核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山西依托《黑神话:悟空》IP开发文旅线路,将游戏叙事与历史遗迹深度融合,吸引年轻群体在消费中感知文化认同。这种“文化再生产”模式,既避免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膨胀导致的精神空虚,又通过消费行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彰显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制度优势。
以文旅为纽带,激活消费潜能、传承文化基因、凝聚社会共识,这是一场经济盛宴、文明跃迁的生动实践,让高质量发展既有“物质丰裕”,更有“人文温度”。它不仅是一组组增长数据的叠加,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展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鲜活样本。
(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时代发展下,分享中国文旅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B. 中国有大规模的旅游入出境人口优势,这些游客既是中国故事的倾听者,也是讲述者,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C. 讲述中国故事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利用旅游这一载体。
D. 文旅消费的增长,体现了消费需求向精神领域的溢出,可以推动高质量的产业升级,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进而促进利用旅游这一载体”错误,逻辑关系颠倒。依据材料一“旅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讲述其故事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知,原文是先旅游作为载体,后讲述文旅故事,进而帮助世界了解中国,选项将逻辑关系弄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境内既有自然遗产如青海可可西里,也有文化遗产如北京故宫等,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体现了文旅消费场景的日新月异。
B. 旅游领域的产业投资、资源开发、业态培育和市场创新的空前活跃,使得我国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C.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大力推进文旅产业也是以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裕为目标的。
D. 文旅消费热潮体现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山西的案例表明文化自信是消费升级的内核,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可深度融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断和辨析的能力。
A.“体现了文旅消费场景的日新月异”错误,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中国文旅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日新月异,从淄博的烧烤……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火热出圈”可知,能体现“日新月异”特点的是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并非中国境内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固有遗产)。
B.“使得我国旅游企业……”错误,强加因果。依据材料“旅游领域的产业投资、资源开发、业态培育和市场创新空前活跃,中国旅游集团……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可知,“产业投资等活跃”“企业竞争力提升”是并列发展现状,并非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是“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首旅、锦江、方特、海昌海洋公园等国内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并非“我国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C.“国家大力推进文旅产业也是以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裕为目标的”错误,依据材料“这一成就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诗与远方’触手可及”可知,国家推进文旅产业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而非“以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裕为目标的”。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文旅消费内涵的发展 B. 文旅消费的未来态势
C. 文旅消费的时代本质 D. 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本标题的能力。
材料二围绕文旅消费的物质基础、精神内核展开,揭示其是“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展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鲜活样本”,聚焦“文旅消费背后的时代意义”。
A.材料二未重点分析“文旅消费内涵的发展变化”,偏离核心,不恰当。
B.材料二以2025年春节文旅消费为切入点,分析“当下文旅消费的本质”,未提及“未来态势”,无中生有,不恰当。


展开余下试题C.材料二从“物质基础”“精神内核”剖析文旅消费的时代意义,最恰当。
D.“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为材料二的背景,并非分析的重点,不恰当。
4. “讲述新时代的文旅故事,有助于激发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热情”,那么“新时代的文旅故事”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世界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文旅故事的核心“素材”,展现中国文旅的厚重底蕴。②中国日新月异的文旅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新兴消费场景(如烧烤、冰雪、簪花)是新时代文旅故事的“鲜活载体”,体现文旅与生活的融合。③中国在文旅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经验。文旅产业发展成效、可持续发展经验是新时代文旅故事的“价值内核”,彰显中国文旅的发展高度。(答出任意两条即可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依据材料“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从云南三江并流……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渐成气候”可知,世界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文旅故事的核心“素材”,展现中国文旅的厚重底蕴。
②依据材料“中国文旅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日新月异,从淄博的烧烤……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的火热出圈”可知,新兴消费场景(如烧烤、冰雪、簪花)是新时代文旅故事的“鲜活载体”,体现文旅与生活的融合。
③依据材料“展示中国在遗产保护、绿色旅游、智慧旅游、文明旅游,以及旅游促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可知,文旅产业发展成效、可持续发展经验是新时代文旅故事的“价值内核”,彰显中国文旅的发展高度。
5. 新时代的文旅故事在中国遍地开花,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怎样讲好新时代文旅故事。(6分)
【答案】①培养专业的讲述文旅故事的队伍。专业队伍需兼具“文旅知识”“表达能力”“跨文化素养”,才能让故事生动、精准传播,以生动形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加强中国文旅故事的影响力。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来扩大中国文旅故事的影响力。如通过传统媒体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旅的魅力;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利用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让中国文旅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③挖掘并利用各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创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故事,以文旅为纽带,激活消费潜能、传承文化基因,凝聚社会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依据材料“讲述文旅故事的专业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确保故事的传播准确且有效”可知,专业队伍需兼具“文旅知识”“表达能力”“跨文化素养”,才能让故事生动、精准传播。
②依据材料“在国际传播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仍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如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网站等”可知,结合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新媒体的灵活性,实现全方位传播。
③依据材料“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火热出圈”“山西依托《黑神话:悟空》IP开发文旅线路,将游戏叙事与历史遗迹深度融合”可知,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文化,创新“文旅+IP”“文旅+生活”等模式,让故事兼具“特色”与“温度”,同时激活消费、传承文化。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好,蜣螂
老藤
上午,坪上无风,夏日的太阳照耀着五斗坪和坪上吃草的奶牛,草叶上没有露水,银背和蓝妹慢悠悠行走在草地上,目标是西面奶牛吃草的地方。
经过一番寻找,银背和蓝妹选中一坨半干的牛粪。五斗坪的牛粪少有异味,带着一股苜蓿特有的清香,这是一种能让蜣螂兴奋不已的香味。银背和蓝妹在这坨牛粪上忙碌起来,它们先是将粪坨分解,然后滚雪球一样揉制,用了小半天工夫制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粪球,然后满怀豪情踏上了回家之路。这个粪球对于银背来说十分重要,既是一家的粮仓,又将是蓝妹的产床,也是未来育儿的襁褓,粪球在,一家的生命才可以延续。
但今天银背遇到了麻烦。它推动粪球走出不远,坪上空忽然弥漫起黄色的雾气来,雾来得迅猛,像遮天的幕布把整个坪都笼罩起来,天地一片混沌。没有光,银背就找不准方向。找不到方向,只能跟着感觉走。在滚过一簇车前子后,粪球忽然自动加快了速度,骨碌碌跌进一个牛蹄坑里。很庆幸牛蹄坑里没有积水,如果有水,历尽千辛万苦搬运来的粪球就会被泡散,那样的话一切就前功尽弃。
银背找了一个坡度稍缓的地方用后背往上托举粪球,它的身体几乎倒立起来,硬是将粪球托举到牛蹄坑的边缘,很可惜没有成功。在喘息一番后,银背六足发力,用力爬上坑沿,然后用它扇形的头部往坑内掘土。掘土的活计蓝妹也会做,为了摆脱牛蹄坑的困扰,身体娇小的蓝妹也加入了掘土的劳作。牛蹄坑里的积土一点点厚了起来,聪明的银背不时跳下来活动一下粪球,让粪球像浮漂一样不至于被积土埋没。终于,坑里的积土达到一定高度,银背轻松地就将粪球蹬出了牛蹄坑。
继续赶路,银背内心并不轻松。它不知道接下来还会遭遇什么。
行进中,它俩来到一处平坦的沙地。想把粪球运过沙地可不是件容易事,这里有许多心怀不轨的同类,其中有两个讨厌的家伙最难缠,一个是黑牛,无赖一样总是不劳而获,劫夺他者的粪球。另一个令它头疼的是铁拐,铁拐是个荷尔蒙爆棚的单身蜣螂,它不劫粪球,专门对搬运粪球的异性下手。
该来的总会如期而至,躲也躲不过。突然,黑牛出现在沙地前方,威风凛凛,像一只黑色的四不像。黑牛一声不吭冲过来,前足发力将头撞向粪球。前足着地、后足蹬运粪球的银背被闪了个跟头,它转过身与黑牛搏斗起来。黑牛的扇形头颅像铲车一样坚硬,一下子将银背顶出去老远,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去搬运粪球。被顶出去的银背借助一棵灰灰菜的阻挡才稳住身子,银背盯着得意洋洋的黑牛,思忖着如何才能夺回劳动果实。银背虽然体力不如黑牛,但它知道打架并不全是靠力气,很多时候胜仗要靠脑子来打。银背悄悄靠近黑牛,它没有从头部展开攻击,而是从侧面将头探到黑牛的肋部,然后像铲土一样猛地扬起,一下子就把黑牛顶翻了,六足朝天的黑牛在沙地里仰面乱蹬。蜣螂与乌龟相似,最怕仰面朝天,而相对薄弱的腹部也难以抵抗攻击。再说了,背部着地的蜣螂无法振翅,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银背并不发动致命攻击,也不上前纠缠,只是冷冷地盯着黑牛,每当黑牛要翻过身来时,它会马上再拱翻一次,就这样以逸待劳,像猫戏老鼠一样折磨着黑牛。经过多番折腾,黑牛再也没有翻身的力气,六足的活动由急到缓,后来干脆放挺躺平。银背估计此时黑牛就是翻过身来,也不会有力气与自己搏斗了,便转身走向粪球,快速推动粪球往家赶。回家的路还很长,不知道还会遇到什么麻烦,过了黑牛一关,还有铁拐这个觊觎者。刚把粪球滚出沙地,银背就发现了正在梳理触角的铁拐。银背可不想和铁拐硬扛,与黑牛的搏斗经验说明,想取胜最好靠智取。它把铁拐引到水洼处,然后出其不意将铁拐掀进水里。铁拐头浸在泥水里,两只后腿在水面上乱蹬。银背看也不看水里的失败者,转身继续搬运粪球。
当粪球的影子拉长到自身高度两倍的时候,一场更大的危险兜头降临。
银背觉得耳边狂风大作,铁锹扬起的泥土像褐色的帷幔挡住了一切,它被这褐色帷幔包裹着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重重地跌落在草地上。青草托住了银背和蓝妹,它们在草地上翻了几个跟头,便僵在那里一动不动。


展开余下试题……
小马的这一锹并没有摔碎粪球。蓝妹率先发现了粪球,顶着风爬过去死死抱住粪球不再松开。粪球既是一家的粮仓,又将是蓝妹的产床,也是未来育儿的襁褓,粪球在,一家的生命才可以延续。应该让蓝妹逃离这里,银背想,蓝妹活下去,自己才会有子孙后代。
银背几乎是拖着身躯爬到粪球旁,后背上的甲壳从来没有这么沉重,几乎要把体内的五脏六腑压成一张薄饼。它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缓慢地转过身,头戳大地,用两只后腿托住粪球,然后用尽所有力气猛然一蹬,粪球连同粪球上的蓝妹被蹬出去,在推力加坡度的作用下,粪球原地弹跳了几下,接着由慢变快,向缓坡下的牛棚滚去。银背渐渐地垂下了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它的身体已经失去了知觉。
次日一早,白衣白靴的女质检员来到五斗坪,发现了草坡上的银背,她停下脚步,把银背捡起来,放在手心仔细看了一番,柔声细语地说了声:“你好,蜣螂。”说完后她把银背递给小马,交代小马把它洗净做成标本,镶个小木框,将来可以挂在屋里做装饰。“对了,要标上名字,就叫克罗斯特吧。”
“您怎么会喜欢屎壳郎?”小马大着胆子问。
“小兄弟,你知道庄子吗?这位先哲说万物生来平等,你说屎壳郎有什么不好?它用看上去肮脏的形象在诠释事实上最纯洁的理念,而且它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理念,它值得被人们做成标本挂起来。”
小马问:“那么,克罗斯特是啥意思呢?”女质检员抬头,手搭凉棚朝天空望了望,然后笑眯眯地对小马说:“太阳神。”
小马不解:“克罗斯特是太阳神?”“是的,古埃及神话中,克罗斯特是空中巨大的蜣螂,用强劲的后肢在推动地球运转。”女质检员口吻严肃,没有丝毫调侃。
小马似懂非懂,但还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开头描绘夏日无风、阳光照耀的坪上景象,营造了静谧的氛围,为蜣螂接下来的活动提供自然背景。
B. 蓝妹与银背相伴,一同制作粪球,在困境中共同掘土脱困,展现出蜣螂世界中勇敢执着的女性形象。
C. 黑牛劫夺粪球与铁拐觊觎异性的行为,构成了同类间的生存冲突,反衬出银背对劳动成果和生命延续的双重珍视。
D. 女质检员将银背命名为“克罗斯特”,主要是因为二者皆为蜣螂,并且“推动粪球”的行为与“推动地球”相类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主要是因为二者皆为蜣螂,并且‘推动粪球’的行为与‘推动地球’相类似”错误。应该主要是因为银背“推动粪球”与古埃及神话中“蜣螂推动地球”二者的精神内涵、象征意义相似。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以“银背和蓝妹搬运粪球”为线索,串联起黄雾迷路、牛蹄坑受阻、沙地斗同类、遭遇铁锹等情节,给人一波三折之感。
B. 文中两次重复粪球“既是一家的粮仓,又将是蓝妹的产床,也是未来育儿的襁褓”,运用反复手法强调粪球对蜣螂的重要意义。
C. 文中银背“身体几乎倒立”“用尽所有力气猛然一蹬”等细节描写,用夸张手法赋予蜣螂英雄色彩,暗含了对生命的敬畏。
D. 小说结尾处女质检员与小马的对话,将叙事角度从蜣螂的微观生存提升到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实现了立意的拓展与升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用夸张手法……”错误。“身体几乎倒立”“用尽所有力气猛然一蹬”是细节描写,但未使用夸张手法,而是真实刻画银背的努力;其“英雄色彩”源于行为本身,而非夸张修辞。
8. 小说中的银背表现出了不同的“智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面对困境时的机智:“以巧破难”逃出牛蹄坑,智取黑牛与铁拐,体现出银背具有生存智慧和斗争智慧。②面对牺牲时的抉择:遭遇铁锹后,银背优先推动粪球与蓝妹逃生,以个体牺牲换取家族生命延续,体现舍小取大的生命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困境中的机智:银背在牛蹄坑受阻时,“用它扇形的头部往坑内掘土”,还“不时跳下来活动一下粪球,让粪球像浮漂一样不至于被积土埋没”,最终借积土垫高粪球脱困;对抗黑牛时,不硬拼而“从侧面将头探到黑牛的肋部,然后像铲土一样猛地扬起”,利用蜣螂怕仰面朝天的弱点取胜;应对铁拐则“引到水洼处,然后出其不意将铁拐掀进水里”,均以巧破难,体现灵活的生存与斗争智慧。
②牺牲时的抉择(生命智慧):遭遇铁锹后,银背“用尽所有力气猛然一蹬,粪球连同粪球上的蓝妹被蹬出去”,优先让承载家族存续的粪球与蓝妹逃生,以自身牺牲换家族延续,展现舍己为家、着眼长远的生命智慧。
9. 女质检员说蜣螂“用看上去肮脏的形象在诠释事实上最纯洁的理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纯洁的理念”的理解。(6分)
【答案】①对劳动的敬畏:银背与蓝妹耗费心力制作粪球,以劳动维系生存,拒绝不劳而获,展现自食其力的朴素价值。②对责任的坚守:粪球关乎家庭存续,银背始终守护粪球,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推动其延续,体现对生命传承的担当。③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在搬运粪球回家的途中,银背和蓝妹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们从未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不断想策略解决,体现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
①敬畏劳动,自食其力:银背与蓝妹“先是将粪坨分解,然后滚雪球一样揉制,用了小半天工夫制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粪球”,靠劳动造“粮仓”“产床”,反观黑牛“不劳而获,劫夺他者的粪球”,银背的劳动行为彰显拒绝投机、自食其力的纯粹价值。
②坚守责任,传承生命:粪球“既是一家的粮仓,又将是蓝妹的产床,也是未来育儿的襁褓”,银背全程守护,即便濒死仍“托住粪球”“猛然一蹬”,以生命践行对家庭存续的责任,体现对生命传承的纯粹担当。
③坚韧抗争,不屈不挠:从黄雾迷路、牛蹄坑受阻,到斗黑牛、避铁拐,银背“喘息一番后”“思忖着如何夺回”,从未放弃,以坚韧对抗困境,展现不向命运低头的纯粹抗争精神。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景公有疾,梁丘据请诛祝史(负责祈祷的机史官)。晏子曰:“祝有益也,诅(诅咒)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晋中行寅将亡,召其太祝欲加罪。曰:“子为我祝,斋戒不敬(清敬),使吾国亡。”祝简对曰:“今舟车饰(装饰豪华),赋敛厚,民怨谤诅多矣。苟以为祝有益于国,则诅亦将为损,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此二说若出一口,真药石之言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材料二:
齐人攻鲁,由(经由)单父①。单父之老请曰:“麦已熟矣,请任民出获(任由人们去收割),可以益粮,且不资寇。”三请而宓(mì)子不许。俄而齐寇逮于麦,季孙怒,使人让之。宓子蹙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获是使民乐有寇夫单父一岁之麦其得失于鲁不加强弱。若使民有幸取之心,其创必数世不息。”季孙闻而愧曰:“地若可入,吾岂思见(有脸去见)宓子哉!”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远犹》)
材料三: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总有把话说完的时候),期期②者有庸,丈夫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6届皖豫”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