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舵最迟在东汉已经出现和使用。由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面积比较大,跟舵桨已经没有相似之处。舵柱用十字状结构固定,从船尾斜伸入船的后方,表明这已是一种转轴舵。在舵柱的顶端有个洞孔,可能是用来安装舵把的。它应用杠杆原理,只要转动舵把就可以使桨面偏转,调节、控制船行的方向和路线。 早期的舵柱斜伸出船尾。后来人们又把舵柱改为垂直伸进水中,舵面跟舵柱的连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边上,这种舵称作垂直舵。中国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正好便于垂直舵的装置。中国船舶一般都是首尾翘起的,尾部后端边缘通常呈弯月形,成为安装垂直舵的理想位置。由于航线上的水有深有浅,舵逐渐演进成可升可降的升降舵,依据水的深浅随时调节舵的高低。宋代以后出现了平衡舵,把一部分舵面积分布在舵柱的前方,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离,减少转舵力矩,使操纵更加轻便;同时,还增大了舵面面积,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开孔舵,在舵面上打许多小孔,这样不但转舵省力,而且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舵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发明。 我国是最早发明舵的国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发明,在十世纪末叶以前已经被引进阿拉伯文化区域。”欧洲使用的舵可能是十二世纪引入的。舵在欧洲的引入和使用,为十五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史研究的推进,需要突破“四大发明”这一提法的局限,全面考察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 B. 中国古代科技创造在时间上并非均匀分布,先秦两汉成果众多,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 C. 不同文明之间的科技交流,既有可能通过实物的形式,也有可能通过知识分享的形式来进行。 D. “全球史视野”要求拓展科技史研究的范围,例如将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科技交流纳入考察视野。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使用舵来操控航向,比起用篙和桨并不具备优势。 B. 广州西汉末年墓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桨的形状,说明划水性能并非舵桨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C. 垂直舵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古代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因此它难以应用于古代其他地区的船舶。 D. 从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可以看出,古人在舵的改进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减少舵压以便操控。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知识输出和引进的不同特点。 B. 材料二中以东汉陶船模型为例,说明早期舵的形制,也佐证了舵的产生时间。 C. 材料一主要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材料二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D. 材料二中李约瑟的论断,可以佐证材料一中关于科技知识传播的观点。 4. 舵入选了材料一提到的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请根据材料内容,说明其入选的理由。 5. 通过上面的材料,读者对于科技史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价值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 【答案】1. B 2. B 3. A 4. ①大量考古和文献证据证明,舵是由中国最早发明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技术成就; ②中国古代的舵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体现了先进的技术能力; ③舵的应用对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5. ①研究内容:梳理科技成就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分析科技创造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考察不同文明之间的科技传播与交流; ②研究方法:主要是综合运用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进行实证研究; ③研究价值:阐明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 科技创造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过往的科技成就作出准确评价,为当下 的创新提供动力。 【解析】 【导语】文章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丰富性和全球影响力。通过详细举例,如舵的发展与传播,展示了中国科技的独特创造和对其他文明的贡献。同时,文章探讨了科技交流的多样性,强调科技史研究需要超越“四大发明”的局限,通过全球视角进行较广泛的考察。这种研究为公众提供了理解历史科技成就及其现代启示的独特视角,激励持续创新。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先秦两汉成果众多,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错误。材料一提到的“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的是史前的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而不是先秦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使用舵来操控航向,比起用篙和桨并不具备优势”错误。从原文“由于船只比较小,一般利用篙和桨直接控制船行方向”来看,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一般用的是篙和桨,不使用舵。 C.“垂直舵 产生是基于中国古代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错误,原文表述是“后来人们又把舵柱改为垂直伸进水中,舵面跟舵柱的连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边上,这种舵称作垂直舵。中国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正好便于垂直舵的装置”,先说垂直舵的产生,再说中国船舶的尾部结构便于安装垂直舵,选项中“基于”的说法无中生有;“因此它难以应用于古代其他地区的船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船舶一般都是首尾翘起的,尾部后端边缘通常呈弯月形,成为安装垂直舵的理想位置”,只能看出中国船尾部适合安装垂直舵,至于其他地区的船舶是否适合应用,文中看不出。 D.“减少舵压以便操控”错误。材料二关于舵压的表述是“根据杠杆原理,它推动船舶转动的功效不小”,可见舵是利用舵压改变船只的方向的;而材料二中对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的改进,是为了方便操控,以及提高舵的操控性和效率,提升舵的性能。因此,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增强舵的使用便利性和效果,而不是减少舵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