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试题 语 文 一、阅读(64分) 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开篇以“女娲补天”神话起笔,叙顽石无材补天、幻形入世之由。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借“甄士隐”“贾雨村”之名暗喻创作本质。第一回中,甄士隐于梦中见僧道携顽石入红尘,又闻“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实为全书哲学总纲。此回以神话框架构建现实叙事,以“小荣枯”预演“大悲剧”,奠定“虚实相生”的叙事基调。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梦〉叙事艺术研究》) 材料二: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暗藏三重时空结构: 神话时空:女娲炼石、僧道对话,确立宿命观; 梦境时空:甄士隐梦遇僧道,见证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世盟约; 现实时空:甄家兴衰、英莲被拐,影射贾府命运。三重时空以“顽石”为纽带交织,形成“以虚写实,以实证虚”的复调叙事。脂砚斋评:“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命意却如禅机深藏。” (摘编自张庆善《红楼梦中梦的结构解析》) 材料三: 《红楼梦》第一回诗词具有“预言叙事”功能: 《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暗喻宝玉叛逆; 《好了歌》及甄士隐注文,以“陋室空堂”“衰草枯杨”等意象预言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衰亡。此类诗词突破传统小说韵文点缀功能,成为结构核心。甲戌本眉批:“此等诗词皆是反照风月宝鉴之背面,读者须具慧眼。” (摘编自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认为“太虚幻境”对联是全书哲学总纲,因其直接揭示了四大家族衰亡的必然性。 B. 材料二指出三重时空以甄士隐为唯一纽带,其现实遭遇是贾府命运的缩影。 C. 材料三强调《好了歌》通过“衰草枯杨”等意象,实写甄家被焚后的荒凉场景。 D. 三则材料均认为第一回的神话框架、时空结构和诗词功能共同构成叙事隐喻系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哲学观,可通过贾雨村(假语存)与甄士隐(真事隐)的姓名设计得到印证。 B. 脂砚斋“烟云模糊法”的评语,恰说明第一回虚实交织的叙事具有朦胧多义性。 C. 若删去僧道对话的神话情节,将削弱“木石前盟”的宿命色彩,但不影响主线叙事。 D. 《顽石偈》中“枉入红尘”的慨叹,与后文宝玉厌恶功名的叛逆性格形成呼应。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预言叙事”功能的一项是(3分) A. 甄士隐注《好了歌》“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暗指王熙凤结局。 B. 贾雨村咏怀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隐含薛宝钗命运。 C. 绛珠仙草“以泪还债”设定,预示黛玉一生还泪报恩的情感轨迹。 D. 癞头和尚警告“舍我罢”暗示英莲被拐,开启甄家悲剧序幕。 4. 材料二提出第一回“以虚写实,以实证虚”的复调叙事,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其具体表现。(4分) 5. 请结合材料三观点,分析《顽石偈》如何承担“结构核心”功能。(6分) 阅读二(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